第733頁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 作者:六月飛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丞相陶青,三公九卿裏也就一個許昌最沒存在感,但也勝在謹小慎微,不成事的同時也絕不壞事。
景帝留個大漢孫連城在內史位上也是便於劉瑞平衡朝中勢力,不至於讓三公九卿上全是「硬漢」。
許昌知道自己隻是上來湊數的,但他既為大漢的內史,就不可能真的一直裝聾作啞:「不知陛下有何看法。」
上一秒還著急火燎的許昌下一秒就鬆了口氣,甚至有空搬個椅子坐下談話。
皇帝既然心裏有數,也省得他絞盡腦汁地思考如何勸說對方:「臣隻知道明麵上的人口就有三十萬數。廷尉和長安令那兒肯定還有還有不在冊的流民與隱戶。」
廷尉趙禹和上任不到一年的長安令趙綰分別是法家和儒家的中心人物。看來長安的人口問題確實嚴重,逼得戒備競爭者的黃老家都開始尋求政敵幫助。
「召廷尉趙禹和長安令趙綰進宮。」劉瑞在應了對方的要求後猶嫌不夠道:「另外通知統錢令和禦史大夫、丞相長史和廷尉監也一併過來。」
要查黑戶,那就得從資金刑事兩麵入手,順帶把關中的碩鼠也清理一波。
「陛下英明。」進宮後也沒說什麽重要話的許昌慶幸自己不必上位頂事。
而與放下心中巨石的內史相比,大清早的被黃門接進宣室殿的官吏大都還沒啟動沉睡的大腦。
「這是出了什麽事嗎?」禦史大夫和丞相的住處離漢宮最近,所以劉瑞匆匆用完米粥鹹菜後,兩人也與撤膳的劉瑞見禮並上前捉住內史了解進宮原因。
許昌不是能言善辯之人,所以在磕磕巴巴地解釋完又給晚來的三人重複了遍。
「實不相瞞,臣在近一年裏就已意識到關中的犯罪數量有點不對。」廷尉趙禹和黃老家的屬下汲黯對視一眼,率先打破殿內的私語:「原以為是科舉和近年的軍事行動讓刁人變得膽大妄為,沒想到是人口增加的負麵效果。」
第460章
除了近代,人口增長在任何朝代都是值得慶幸的事……前提這增長屬於自然增長,而非是調休般的亡羊補牢。
這叫什麽?
調升?
還是粉刷工程。
長安令趙綰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因為在今年年初,他就以關中的人口增長為政績幻想著在大朝會上一鳴驚人,結果鬧了這麽一出,他這功績消散的比恐龍滅絕還快。
「臣無能,沒有看清這背後的滔天大禍,還請陛下恕罪。」煩歸煩,但表麵功夫絕不能忘。
劉瑞知道趙綰的心裏滿是委屈,但還是得對他做出行政處罰:「念你還未釀成大禍,罰俸一年,去內官獄裏禁閉一日。」
西漢的官員處罰重則肉刑徒刑,輕則罰俸貶官。因為沒有廷杖這種過渡刑法,所以西漢要麽是對官員判得太輕,要麽是對官員判得太重。劉瑞倒想學習劉秀(史上的廷杖記載始於劉秀),但又擔心「手藝人」讓貪官躲過肉體懲罰,所以選擇選擇禁閉作為兩者間過渡。
起初有人覺得這是陛下慈悲,但是看到內官獄裏的禁閉環境,他們便再也說不出慈悲二字——因為這是建在地下的全黑囚籠。一旦進去,是死是活全憑天命。
不少人在裏頭呆了半日就瘋狂叫嚷著放他出去,直至把手指抓得血肉模糊,額頭上也青青紫紫才安靜下來。
有了苦主的親身體會,再沒人說禁閉是個輕量處罰。
趙綰聽到罰俸一年時鬆了口氣,但很快便臉色一白,強撐著不讓自己倒下:「謝陛下。」
隻是一天的功夫,還好,還好。
趙綰如此安慰自己,同時認清自己的成色,最好別在代罪之身時上達天聽,引得老鳥為此發笑。
趙禹本想藉機拉下儒家出身的長安令。自打張湯平升為車府令後,法家在關中的勢力便有所衰退。
張恢懷疑這是皇帝有意削減逐漸成線的法家勢力。一個禦史大夫(三公),一個廷尉(九卿),再加上個長安市令(等同於北京市長)……再不出手調整一下,其它學派還怎麽活。
努力當個背景板的趙綰意識到有人看他,於是順著視線望去……
咦……
二者立刻挪開視線,不想去看死對頭的糟心模樣。
上座的劉瑞假裝沒有看到底下的暗流洶湧,等他們傳完內史的文書後下了定調:「關中的人口必須得到有效控製,最好是清退……。」
廷尉監汲黯與內史同為黃老弟子,而且與田叔處得相當不錯,一直被田叔視作可靠的後輩。聽到劉瑞要對關中的隱戶下手,汲黯立刻放下文書,上前否道:「陛下,關中的隱戶不乏是為陽陵與霸陵提供勞力的可靠之人,若是將其強行清退,不僅會令民間生怨,更是會讓陽陵與霸陵立刻停擺。」
上個世紀的中國人為何要去國外打工?如何可以選擇人生,誰不想做高高在上的富家之子?誰想去國外當黑戶,當苦力?
古代的隱戶對比現代的黑戶隻差不好,但是對周邊的貧苦人家而言,關中的高薪能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最重要的是皇家每逢大紀念日都會對野人進行「特赦」,給予他們當地戶口。那些藏在關中……尤其是長安貧民窟的人在賭一個逆天改命的機會。
隻要能拿關中戶口,兒女就能拜入關中的幼兒學堂,然後經科舉成為偏遠小吏。
景帝留個大漢孫連城在內史位上也是便於劉瑞平衡朝中勢力,不至於讓三公九卿上全是「硬漢」。
許昌知道自己隻是上來湊數的,但他既為大漢的內史,就不可能真的一直裝聾作啞:「不知陛下有何看法。」
上一秒還著急火燎的許昌下一秒就鬆了口氣,甚至有空搬個椅子坐下談話。
皇帝既然心裏有數,也省得他絞盡腦汁地思考如何勸說對方:「臣隻知道明麵上的人口就有三十萬數。廷尉和長安令那兒肯定還有還有不在冊的流民與隱戶。」
廷尉趙禹和上任不到一年的長安令趙綰分別是法家和儒家的中心人物。看來長安的人口問題確實嚴重,逼得戒備競爭者的黃老家都開始尋求政敵幫助。
「召廷尉趙禹和長安令趙綰進宮。」劉瑞在應了對方的要求後猶嫌不夠道:「另外通知統錢令和禦史大夫、丞相長史和廷尉監也一併過來。」
要查黑戶,那就得從資金刑事兩麵入手,順帶把關中的碩鼠也清理一波。
「陛下英明。」進宮後也沒說什麽重要話的許昌慶幸自己不必上位頂事。
而與放下心中巨石的內史相比,大清早的被黃門接進宣室殿的官吏大都還沒啟動沉睡的大腦。
「這是出了什麽事嗎?」禦史大夫和丞相的住處離漢宮最近,所以劉瑞匆匆用完米粥鹹菜後,兩人也與撤膳的劉瑞見禮並上前捉住內史了解進宮原因。
許昌不是能言善辯之人,所以在磕磕巴巴地解釋完又給晚來的三人重複了遍。
「實不相瞞,臣在近一年裏就已意識到關中的犯罪數量有點不對。」廷尉趙禹和黃老家的屬下汲黯對視一眼,率先打破殿內的私語:「原以為是科舉和近年的軍事行動讓刁人變得膽大妄為,沒想到是人口增加的負麵效果。」
第460章
除了近代,人口增長在任何朝代都是值得慶幸的事……前提這增長屬於自然增長,而非是調休般的亡羊補牢。
這叫什麽?
調升?
還是粉刷工程。
長安令趙綰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因為在今年年初,他就以關中的人口增長為政績幻想著在大朝會上一鳴驚人,結果鬧了這麽一出,他這功績消散的比恐龍滅絕還快。
「臣無能,沒有看清這背後的滔天大禍,還請陛下恕罪。」煩歸煩,但表麵功夫絕不能忘。
劉瑞知道趙綰的心裏滿是委屈,但還是得對他做出行政處罰:「念你還未釀成大禍,罰俸一年,去內官獄裏禁閉一日。」
西漢的官員處罰重則肉刑徒刑,輕則罰俸貶官。因為沒有廷杖這種過渡刑法,所以西漢要麽是對官員判得太輕,要麽是對官員判得太重。劉瑞倒想學習劉秀(史上的廷杖記載始於劉秀),但又擔心「手藝人」讓貪官躲過肉體懲罰,所以選擇選擇禁閉作為兩者間過渡。
起初有人覺得這是陛下慈悲,但是看到內官獄裏的禁閉環境,他們便再也說不出慈悲二字——因為這是建在地下的全黑囚籠。一旦進去,是死是活全憑天命。
不少人在裏頭呆了半日就瘋狂叫嚷著放他出去,直至把手指抓得血肉模糊,額頭上也青青紫紫才安靜下來。
有了苦主的親身體會,再沒人說禁閉是個輕量處罰。
趙綰聽到罰俸一年時鬆了口氣,但很快便臉色一白,強撐著不讓自己倒下:「謝陛下。」
隻是一天的功夫,還好,還好。
趙綰如此安慰自己,同時認清自己的成色,最好別在代罪之身時上達天聽,引得老鳥為此發笑。
趙禹本想藉機拉下儒家出身的長安令。自打張湯平升為車府令後,法家在關中的勢力便有所衰退。
張恢懷疑這是皇帝有意削減逐漸成線的法家勢力。一個禦史大夫(三公),一個廷尉(九卿),再加上個長安市令(等同於北京市長)……再不出手調整一下,其它學派還怎麽活。
努力當個背景板的趙綰意識到有人看他,於是順著視線望去……
咦……
二者立刻挪開視線,不想去看死對頭的糟心模樣。
上座的劉瑞假裝沒有看到底下的暗流洶湧,等他們傳完內史的文書後下了定調:「關中的人口必須得到有效控製,最好是清退……。」
廷尉監汲黯與內史同為黃老弟子,而且與田叔處得相當不錯,一直被田叔視作可靠的後輩。聽到劉瑞要對關中的隱戶下手,汲黯立刻放下文書,上前否道:「陛下,關中的隱戶不乏是為陽陵與霸陵提供勞力的可靠之人,若是將其強行清退,不僅會令民間生怨,更是會讓陽陵與霸陵立刻停擺。」
上個世紀的中國人為何要去國外打工?如何可以選擇人生,誰不想做高高在上的富家之子?誰想去國外當黑戶,當苦力?
古代的隱戶對比現代的黑戶隻差不好,但是對周邊的貧苦人家而言,關中的高薪能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最重要的是皇家每逢大紀念日都會對野人進行「特赦」,給予他們當地戶口。那些藏在關中……尤其是長安貧民窟的人在賭一個逆天改命的機會。
隻要能拿關中戶口,兒女就能拜入關中的幼兒學堂,然後經科舉成為偏遠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