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綜武俠] 天下有敵 作者:六塊蛋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蒙赤行修行的《藏密智能書》是一門極其晦澀難懂、難練的武功,他本不打算過早讓顧絳接觸這門功法,但每日和蒙赤行相處,他的這個小弟子竟然自己懵懵懂懂摸到了這門精神修法的入口。
這是何等驚人的資質?
但也許是過早地接觸了這門功法,顧絳的精神修行影響到自己的外相,原本透著邪氣的長相竟漸漸變得有些像他在現代時的模樣。
最初的顧絳樣貌並不那麽出眾,隻能算是中人之姿,安靜平和,如今這種平和沖淡了眉宇間的妖異,顯露出幾分道韻來。
他最近的確在看道書。
宋國皇室曾十分推崇道家,留下道藏,幾經輾轉,如今都在蒙元皇室手中,聽聞小師弟想看宋國的道書,忽必烈將藏書的大門向他敞開。
忽必烈待自己這個小師弟極好,一部分因為蒙赤行的緣故,也有顧絳本人天資極高的原因,蒙赤行甚至坦言過,以顧絳的資質,隻要不中道隕落,將來成就有可能還在他之上,忽必烈身為君主,當然知道該對誰優待。
所以龐斑自幼就在錦衣玉食中長大,許多待遇猶在皇子之上,他想要的東西沒有得不到的,何況隻是進藏書的書庫裏看書。
話雖如此,忽必烈其實不太理解他為什麽對道書這麽感興趣。
高大魁梧的蒙元男子身著華服,他的膚色偏白,雖然達不到蒙赤行那樣通體如水晶的程度,但也有種非人近妖魔的邪異氣質,一看就是魔門出身,正是現在的蒙元皇帝忽必烈:「那些道書裏多是糊弄人的東西,沒多少修行上的真材實料,小師弟你要是對道門的武功感興趣,不必去看那些,我招道門的人來,讓他們為你講。」
「何況蒙師的武功境界曠古爍今,當世無人能比,你是他最喜愛的弟子,盡數得他真傳,魔門自有奇功,何必向道門去求呢?」
對此,顧絳沒有解釋什麽,隻是搖了搖頭,蒙赤行倒是能摸出他幾分想法,已經提前讓人和忽必烈提過一些。
顧絳的天賦驚人,尋常魔門武學他一學就會,久而久之,他甚至嫌棄一些魔門的功法真諦不夠「純粹」,隻能說是「旁門左道」,算不上天魔真傳。
天魔聖主的真傳,當然還要數《道心種魔大、法》。
尚且年幼的孩子對這門魔門絕學極感興趣,翻閱了許多相關的典籍,漸漸有了自己的一番看法。
「這門武功既然叫做『道心種魔』,顧名思義,就是要以魔種來驅使道心。不知何為道,怎能有道心?沒有道心,如何種魔胎?」
沒有《道心種魔大、法》的本冊可以參考,而門中所傳的「借旁人培育魔種」的說法,顧絳又本能的不屑,他隱隱覺得修行可以借他山之石攻玉,卻不該在他山之石中「種玉」。
所以他才希望從兩家的學說中找到這條路真正的走向,他絕不相信能夠直指飛升之道的《道心種魔》會走汲取旁人功力培育魔種的捷徑。
在顧絳將自己泡在道藏中十年後,這種念頭越發堅定了,所以他毅然決然地捨棄了魔門內口口相傳的要訣,認為這條路從根本上就走錯了。
「道心所求在於超脫物外,將自己的心化入自然中,達成天人合一的境界。要在這種縹緲中種下魔種確實艱難,一般的魔念根本存不住,更不要說種在道心中一起生長,達到兩者相輔相成的狀態。道心越強,魔種越強,魔念越盛,道心越堅,最終化道入魔,由魔入大道,成就魔仙。」
「所以這魔念必須足夠執著凝實,才能不被道心化去,能與真仙相抗的,唯有真魔。」
「真魔以執念為主,七情六慾為輔,掠天地元氣為我所用,跳出世間一切法,他化萬物,突破常理,終成唯一自我。」
「而奪他人道基成道,不過是外魔,因自己做不到,才去從別人身上求,在根本上依靠外道,這算不得真魔,隻會根基鬆動,趨於駁雜。」
「道心種魔,此為魔門之法,正在於其中的手段神奇詭譎,不似正道平直,以超脫和唯我兩種力量磨礪本心,以道魔兩道之爭鍛鍊意識,此間大恐怖、大苦難,猶在□□痛苦之上,將自己置身天地磨盤間,煉出一點真意,便是魔仙根基,得以脫出凡塵。」
有魔門高手聽聞此說,覺得比起以他人種魔種的法子,顧絳的說法更為離奇:「若不借外力,一體之內,魔與道焉能並存?昔年邪王正是欲將佛法納入魔道中,將自己的精神、自我都分裂了,這才是險之又險的想法,近乎自毀。」
「黑與白、陰與陽、男與女、晝與夜、道與魔,可以存為一體嗎?」
顧絳反問道:「你隻覺兩者不能並存,但世間一切從混沌中來,若沒有黑,何來白?沒有陰,何為陽?如果世間隻有黑夜,誰又會知道黑夜這個概念的存在?正是因為有了白晝,世間人才分辨出『黑夜』;若沒有武帝扶持的『正道』,又哪有被罷黜的百家成魔?」
「而黑白都屬於顏色,陰陽都源於自然,晝夜皆發於天色,道魔皆歸於大道,若覺得它們不可並存,是因為你站在被分割開的一部分裏,沒有站到更高的地方去看它的根源。」
那被蒙赤行派在他身邊的魔門高手一時訥訥無言。
——————
十六歲的顧絳走出皇室的藏書庫時,已經回想起了自己在現代和笑傲江湖中的所有經歷,這十年來,他沒有再修行任何魔門功法,隻學蒙赤行的《藏密智能書》,受到精神的影響,他的容貌也有部分變得像東方不敗,尤其是唇形薄得鋒銳,不似童年時溫和。
這是何等驚人的資質?
但也許是過早地接觸了這門功法,顧絳的精神修行影響到自己的外相,原本透著邪氣的長相竟漸漸變得有些像他在現代時的模樣。
最初的顧絳樣貌並不那麽出眾,隻能算是中人之姿,安靜平和,如今這種平和沖淡了眉宇間的妖異,顯露出幾分道韻來。
他最近的確在看道書。
宋國皇室曾十分推崇道家,留下道藏,幾經輾轉,如今都在蒙元皇室手中,聽聞小師弟想看宋國的道書,忽必烈將藏書的大門向他敞開。
忽必烈待自己這個小師弟極好,一部分因為蒙赤行的緣故,也有顧絳本人天資極高的原因,蒙赤行甚至坦言過,以顧絳的資質,隻要不中道隕落,將來成就有可能還在他之上,忽必烈身為君主,當然知道該對誰優待。
所以龐斑自幼就在錦衣玉食中長大,許多待遇猶在皇子之上,他想要的東西沒有得不到的,何況隻是進藏書的書庫裏看書。
話雖如此,忽必烈其實不太理解他為什麽對道書這麽感興趣。
高大魁梧的蒙元男子身著華服,他的膚色偏白,雖然達不到蒙赤行那樣通體如水晶的程度,但也有種非人近妖魔的邪異氣質,一看就是魔門出身,正是現在的蒙元皇帝忽必烈:「那些道書裏多是糊弄人的東西,沒多少修行上的真材實料,小師弟你要是對道門的武功感興趣,不必去看那些,我招道門的人來,讓他們為你講。」
「何況蒙師的武功境界曠古爍今,當世無人能比,你是他最喜愛的弟子,盡數得他真傳,魔門自有奇功,何必向道門去求呢?」
對此,顧絳沒有解釋什麽,隻是搖了搖頭,蒙赤行倒是能摸出他幾分想法,已經提前讓人和忽必烈提過一些。
顧絳的天賦驚人,尋常魔門武學他一學就會,久而久之,他甚至嫌棄一些魔門的功法真諦不夠「純粹」,隻能說是「旁門左道」,算不上天魔真傳。
天魔聖主的真傳,當然還要數《道心種魔大、法》。
尚且年幼的孩子對這門魔門絕學極感興趣,翻閱了許多相關的典籍,漸漸有了自己的一番看法。
「這門武功既然叫做『道心種魔』,顧名思義,就是要以魔種來驅使道心。不知何為道,怎能有道心?沒有道心,如何種魔胎?」
沒有《道心種魔大、法》的本冊可以參考,而門中所傳的「借旁人培育魔種」的說法,顧絳又本能的不屑,他隱隱覺得修行可以借他山之石攻玉,卻不該在他山之石中「種玉」。
所以他才希望從兩家的學說中找到這條路真正的走向,他絕不相信能夠直指飛升之道的《道心種魔》會走汲取旁人功力培育魔種的捷徑。
在顧絳將自己泡在道藏中十年後,這種念頭越發堅定了,所以他毅然決然地捨棄了魔門內口口相傳的要訣,認為這條路從根本上就走錯了。
「道心所求在於超脫物外,將自己的心化入自然中,達成天人合一的境界。要在這種縹緲中種下魔種確實艱難,一般的魔念根本存不住,更不要說種在道心中一起生長,達到兩者相輔相成的狀態。道心越強,魔種越強,魔念越盛,道心越堅,最終化道入魔,由魔入大道,成就魔仙。」
「所以這魔念必須足夠執著凝實,才能不被道心化去,能與真仙相抗的,唯有真魔。」
「真魔以執念為主,七情六慾為輔,掠天地元氣為我所用,跳出世間一切法,他化萬物,突破常理,終成唯一自我。」
「而奪他人道基成道,不過是外魔,因自己做不到,才去從別人身上求,在根本上依靠外道,這算不得真魔,隻會根基鬆動,趨於駁雜。」
「道心種魔,此為魔門之法,正在於其中的手段神奇詭譎,不似正道平直,以超脫和唯我兩種力量磨礪本心,以道魔兩道之爭鍛鍊意識,此間大恐怖、大苦難,猶在□□痛苦之上,將自己置身天地磨盤間,煉出一點真意,便是魔仙根基,得以脫出凡塵。」
有魔門高手聽聞此說,覺得比起以他人種魔種的法子,顧絳的說法更為離奇:「若不借外力,一體之內,魔與道焉能並存?昔年邪王正是欲將佛法納入魔道中,將自己的精神、自我都分裂了,這才是險之又險的想法,近乎自毀。」
「黑與白、陰與陽、男與女、晝與夜、道與魔,可以存為一體嗎?」
顧絳反問道:「你隻覺兩者不能並存,但世間一切從混沌中來,若沒有黑,何來白?沒有陰,何為陽?如果世間隻有黑夜,誰又會知道黑夜這個概念的存在?正是因為有了白晝,世間人才分辨出『黑夜』;若沒有武帝扶持的『正道』,又哪有被罷黜的百家成魔?」
「而黑白都屬於顏色,陰陽都源於自然,晝夜皆發於天色,道魔皆歸於大道,若覺得它們不可並存,是因為你站在被分割開的一部分裏,沒有站到更高的地方去看它的根源。」
那被蒙赤行派在他身邊的魔門高手一時訥訥無言。
——————
十六歲的顧絳走出皇室的藏書庫時,已經回想起了自己在現代和笑傲江湖中的所有經歷,這十年來,他沒有再修行任何魔門功法,隻學蒙赤行的《藏密智能書》,受到精神的影響,他的容貌也有部分變得像東方不敗,尤其是唇形薄得鋒銳,不似童年時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