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綜武俠] 天下有敵 作者:六塊蛋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到了現在,趙佶還會輕易讓出皇位嗎?皇帝的更替必然會引起大的動盪,偏偏如今女真部落建立了金國,宋與金結盟,要圍攻北遼,西夏也進入了戰局,耶律南仙頻頻扣關,試圖圍魏救趙,攻打宋朝以圖讓宋無暇分身。
諸國烽煙已起,這個時候宋朝能換皇帝嗎?
偏偏小太子在關木旦的身邊成長起來,他的羽翼漸豐了,燕雲鐵騎是一支以西軍和江湖好手起家的勢力,他們在燕雲之地的名聲極好,甚至可以說在遼地漢人眼中,他們的統治力勝過遼人,關七北合草原諸部,西通夏國,與漢人、奚人往來密切,耶律大石據燕州與關木旦據雲州,幾乎分庭抗禮。
比起關七,遼國邊境上的那些山寨不過小打小鬧,楚相玉當年雖然鬧出了不小的動靜,但依舊可以被迅速治平,如今南方叛亂又起,這件事雖然與關七無關,但霹靂堂那些故老能維持到今天,不都是關木旦還不想徹底做絕的緣故嗎?
這一場亂事,關七看似猝不及防,也被牽連到,但他真的毫不知情嗎?他真的沒有消耗大宋國力,最終率兵南下的意圖嗎?
在這件事上,諸葛正我保持著沉默,他依舊努力去懲治惡人,挽救良善,但在這場即將到來的雙龍之爭中,他的袖手旁觀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長孫飛虹該怎麽做呢?
他會在這裏,是被人引導的,多年前他曾刺殺蔡京,更因此接觸到了蔡京的弟弟蔡卞,後來因為他的事牽連到山東神槍會,是蔡卞出麵保住了神槍會,當然,也因此,行刺蔡相給神槍會惹來大禍的長孫飛虹不適合再掌權了,他們反而會感激蔡氏不計前嫌的恩德,如今的神槍會已經被蔡氏的勢力徹底滲透了。
眼看著昔日的神槍會變成現在這樣,長孫飛虹不是不遺憾的,他知道神槍會本身就有很多問題,門內山頭林立、爭權奪利,但那時好歹還在一條正道上,如今走上了邪路,雖是被權力裹挾,但也是他們自己作出的選擇,所以長孫飛虹並不打算去挽回什麽。
各人有各人要做的事,想走的路,他當初刺殺蔡京時沒有顧及神槍會,如今神槍會捨棄他,也是應該的。
但他畢竟曾是神槍會的淒涼王,所以道理上,他因此欠了蔡卞一個大人情,蔡京以此要求他做一件事,截殺關七派回江南的人。
長孫飛虹不知道蔡京是出於偶然,還是真的知道了盛崖餘的身份,畢竟傅宗書這些年都在他手下做事。
而在長孫飛虹跟著盛崖餘一行人走過來時,他心中萌發了一個念頭。
其實現在是個很好的時機,金國、遼國、西夏戰成一團,如果這個時候披露出當年的事會如何?
如果有一個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了哲宗的獨子,再藉此功勞麵見趙佶,說自己所殺的原是趙宋真正的繼承者,趙佶篡權奪位,殺兄弒母,連簡王和出逃的小太子都不放過,是真正的逆賊,助賊者形同叛逆,當天下共討之,然後將趙佶格殺。
如此,整個宋庭就會亂起來,關木旦大可以以為徒弟討一個公道為名南下,最好在金國和遼國分出勝負之前,平定天下,在趙宋王室中挑一個傀儡上位,重整宋朝的兵力,以逸待勞,加入這場大爭中。
隻要有一個人不計得失,無所謂生死去做這件事,並有能力去做到這件事,屆時整個天下的大局都能被改變。
這個人,為什麽不能是他長孫飛虹?
這個人也隻能是他長孫飛虹!
因為他的身份,他的武功,他的際遇。
他不想和諸葛正我一樣徒然等待著這場爭鬥的結局,雙龍相爭的結果又能如何?即便少主登位,不過是又一個趙煦,在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趙宋,君王也壓製不了這些爭權奪利的臣子,就算推行新政,最後也落得一個人亡政息,重走一遍當年的路罷了。
唯有以雷霆手段,才能劈開混沌,教日月更換,幹坤倒移。
大丈夫生於世間,當有所作為,不能名垂千古,也要做他人不能為之的大事!
除此外,世人非議,身後萬丈波濤,都不必在意。
隻是這一遭,要對不起關兄、哲宗和麵前這個孩子了,他會在格殺趙佶後自刎向他們賠罪。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即便知道這是一條不歸路,他也要渡河而去,他本就是一個「狂而癡」的愚夫。
所以,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殺盛崖餘。
——————
荒野山林中涼風乍起,風中刺骨的寒意,來自於眼前人藏而不發的殺意。
十人近衛已經拔出了佩刀,他們久經沙場,對戰場上的廝殺再熟悉不過,他們也曾配合結陣,誅殺遼夏的高手,而他們的首領更是關木旦親傳的絕頂高手。
位於陣勢中心的男子眉眼清寂,他的樣貌好看極了,不僅僅是俊俏,堪稱清雋絕秀,冷傲如霜,卻也有一種讓人忍不住去憐惜的蒼白寂寞,如青鋒劃破碎冰,殺氣升成高華。
淒涼王其實很喜歡他,喜歡他自幼聰慧過人,武學天賦也高,精於兵法算計,最難得嫉惡如仇,比起關七的超脫,這個孩子身上有和自己一樣的寂寞、執著。
或許血脈的確是有一些影響的,他是這個孩子的長輩,他們倆隱隱有相似之處,包括所用的兵器武功。
諸國烽煙已起,這個時候宋朝能換皇帝嗎?
偏偏小太子在關木旦的身邊成長起來,他的羽翼漸豐了,燕雲鐵騎是一支以西軍和江湖好手起家的勢力,他們在燕雲之地的名聲極好,甚至可以說在遼地漢人眼中,他們的統治力勝過遼人,關七北合草原諸部,西通夏國,與漢人、奚人往來密切,耶律大石據燕州與關木旦據雲州,幾乎分庭抗禮。
比起關七,遼國邊境上的那些山寨不過小打小鬧,楚相玉當年雖然鬧出了不小的動靜,但依舊可以被迅速治平,如今南方叛亂又起,這件事雖然與關七無關,但霹靂堂那些故老能維持到今天,不都是關木旦還不想徹底做絕的緣故嗎?
這一場亂事,關七看似猝不及防,也被牽連到,但他真的毫不知情嗎?他真的沒有消耗大宋國力,最終率兵南下的意圖嗎?
在這件事上,諸葛正我保持著沉默,他依舊努力去懲治惡人,挽救良善,但在這場即將到來的雙龍之爭中,他的袖手旁觀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長孫飛虹該怎麽做呢?
他會在這裏,是被人引導的,多年前他曾刺殺蔡京,更因此接觸到了蔡京的弟弟蔡卞,後來因為他的事牽連到山東神槍會,是蔡卞出麵保住了神槍會,當然,也因此,行刺蔡相給神槍會惹來大禍的長孫飛虹不適合再掌權了,他們反而會感激蔡氏不計前嫌的恩德,如今的神槍會已經被蔡氏的勢力徹底滲透了。
眼看著昔日的神槍會變成現在這樣,長孫飛虹不是不遺憾的,他知道神槍會本身就有很多問題,門內山頭林立、爭權奪利,但那時好歹還在一條正道上,如今走上了邪路,雖是被權力裹挾,但也是他們自己作出的選擇,所以長孫飛虹並不打算去挽回什麽。
各人有各人要做的事,想走的路,他當初刺殺蔡京時沒有顧及神槍會,如今神槍會捨棄他,也是應該的。
但他畢竟曾是神槍會的淒涼王,所以道理上,他因此欠了蔡卞一個大人情,蔡京以此要求他做一件事,截殺關七派回江南的人。
長孫飛虹不知道蔡京是出於偶然,還是真的知道了盛崖餘的身份,畢竟傅宗書這些年都在他手下做事。
而在長孫飛虹跟著盛崖餘一行人走過來時,他心中萌發了一個念頭。
其實現在是個很好的時機,金國、遼國、西夏戰成一團,如果這個時候披露出當年的事會如何?
如果有一個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了哲宗的獨子,再藉此功勞麵見趙佶,說自己所殺的原是趙宋真正的繼承者,趙佶篡權奪位,殺兄弒母,連簡王和出逃的小太子都不放過,是真正的逆賊,助賊者形同叛逆,當天下共討之,然後將趙佶格殺。
如此,整個宋庭就會亂起來,關木旦大可以以為徒弟討一個公道為名南下,最好在金國和遼國分出勝負之前,平定天下,在趙宋王室中挑一個傀儡上位,重整宋朝的兵力,以逸待勞,加入這場大爭中。
隻要有一個人不計得失,無所謂生死去做這件事,並有能力去做到這件事,屆時整個天下的大局都能被改變。
這個人,為什麽不能是他長孫飛虹?
這個人也隻能是他長孫飛虹!
因為他的身份,他的武功,他的際遇。
他不想和諸葛正我一樣徒然等待著這場爭鬥的結局,雙龍相爭的結果又能如何?即便少主登位,不過是又一個趙煦,在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趙宋,君王也壓製不了這些爭權奪利的臣子,就算推行新政,最後也落得一個人亡政息,重走一遍當年的路罷了。
唯有以雷霆手段,才能劈開混沌,教日月更換,幹坤倒移。
大丈夫生於世間,當有所作為,不能名垂千古,也要做他人不能為之的大事!
除此外,世人非議,身後萬丈波濤,都不必在意。
隻是這一遭,要對不起關兄、哲宗和麵前這個孩子了,他會在格殺趙佶後自刎向他們賠罪。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即便知道這是一條不歸路,他也要渡河而去,他本就是一個「狂而癡」的愚夫。
所以,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殺盛崖餘。
——————
荒野山林中涼風乍起,風中刺骨的寒意,來自於眼前人藏而不發的殺意。
十人近衛已經拔出了佩刀,他們久經沙場,對戰場上的廝殺再熟悉不過,他們也曾配合結陣,誅殺遼夏的高手,而他們的首領更是關木旦親傳的絕頂高手。
位於陣勢中心的男子眉眼清寂,他的樣貌好看極了,不僅僅是俊俏,堪稱清雋絕秀,冷傲如霜,卻也有一種讓人忍不住去憐惜的蒼白寂寞,如青鋒劃破碎冰,殺氣升成高華。
淒涼王其實很喜歡他,喜歡他自幼聰慧過人,武學天賦也高,精於兵法算計,最難得嫉惡如仇,比起關七的超脫,這個孩子身上有和自己一樣的寂寞、執著。
或許血脈的確是有一些影響的,他是這個孩子的長輩,他們倆隱隱有相似之處,包括所用的兵器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