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綜武俠] 天下有敵 作者:六塊蛋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八娘這個時候緩緩開口道:「是,我不贊同婚事,但我贊同十六姐的出發點,公子,這條路咱們其實剛開始,以後會遇見很多事,就像這次錢糧出現問題,或許下一次沒有七爺頂在上麵,咱們會獨自麵對許多問題,公子為人太過仁厚,導致失去了爭的心,可在軍功體係中,就是要靠爭才能立足,才能壓過不服和非議。」
呂薄冰想了想,他反對十六娘,雖然十八娘和奉哥說的不無道理,但他也不打算改變自己的想法:「還有誰?魏理兒,你怎麽想?」
守著馬匹的魏理兒悶聲道:「我聽公子的。」
盛崖餘俊美的麵容上浮起了疲憊,他們不知道,他骨子裏就反感牴觸這些,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性格,更是因為他的身世。
他記得自己身體好了之後,師父在一個尋常的傍晚對他說的話,從那以後,他就對所有和權力相關的爭鬥感到厭惡,他對自己未來的打算,是跟著師父做完他想做的事,如果到時候自己還活著,那就出去走走看看,去結識更多朋友,幫助弱小無辜的人,也很好。
但他更多覺得自己是等不到那一天的,他身上的血脈或許就應該和這個腐朽的王朝一起埋葬。
忽然林中響起一聲長嘆,這聲嘆息是如此惆悵、寂寞,就像一陣晚來的風,淒涼的雨。
原本還坐在各處的人幾乎同時躍起,十人或護衛在盛崖餘身側,或在他身前隔開距離,盛崖餘卻做了個停止的手勢:「長孫叔叔,您怎麽在這裏?」
長孫飛虹就站在不遠處,他背手望著天上有些昏暗的月亮,嘆聲道:「我猜這幾個孩子和關兄相處並不多,所以他們雖然感激七兄,但也覺得一個凡人,遲早要死的。」
這位清貴王孫側目看向那幾個讓盛崖餘去爭的侍衛,最終目光還是落在了盛崖餘身上,他的眼神複雜至極,有惆悵、追憶、欣喜,還有淡淡的殺氣:「其實當年我勸過關兄不要管你的事,這本是諸葛正我自己的事情,七兄有雄才大略,何苦承接你的麻煩。」
淒涼王向著眾人走過來,他走得極慢,就像在用腳步丈量他這一生的經歷:「他說,一個人生來如同白紙,父輩的事情不該牽扯到孩子的選擇,既然他願意跟在我身邊,我也喜歡他的聰慧堅強,那他身上的麻煩,我為什麽不能接下來呢?」
長孫飛虹又嘆了口氣:「我把他的話聽進去了,所以選擇了等待,可或許我和關兄都錯了,因為人總是會變的,權力會讓人改變。」
盛崖餘看著淒涼王的眼睛,他明白了對方的言下之意,反駁道:「不,我師父從不會看錯。」
長孫飛虹的神情有些厭倦:「若要單純以事論,很多事是分不出對錯的,你不能說他們就不算為大局著想了,你今天可以趕走他們,明天可以不理他們,但這種想法隨著你們建立的功業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深,到時候,你被推著走,也許總要分出一個『正統』和『主次』來。」
盛崖餘有些譏誚地笑了一聲:「你是說,宋太祖黃袍加身,奪柴氏江山嗎?」
淒涼王古怪地看了他一眼,這話有兩種理解,在知道盛崖餘身世的兩人看來,這是在譏諷趙氏一族本也算不上什麽正統,江山也是從別人手裏奪來的,他自己有什麽「正統」好說,但在那些近衛聽來,盛崖餘這是在說他們野心漲到一定程度,會推他奪位了。
一時間幾人都神色驟變。
盛崖餘忽笑道:「長孫叔叔,你知道如果我師父聽到這些話,他會怎麽說嗎?」
長孫飛虹靜靜看著他,這位真正的「小太子」心情終於有點愉悅地說道:「推別人上位,不如自己動手,我就在這裏,你們隻要有本事,想要什麽,都可以自己來拿。」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第70章 迷天 20
長孫飛虹看著盛崖餘,他是看著這個孩子長大的。沒有人知道,哲宗當年其實在交代諸葛正我等人之餘,還將這件事告訴了長孫飛虹,淒涼王是王室之後,如果有一天這個孩子想要拿回自己的地位,僅僅靠諸葛正我這些外臣是不夠的,淒涼王是哲宗為自己兒子安排的後手。
以他宗親的身份來說,當然是希望趙宋的江山穩固的。
農耕文明的基礎紮根在土地上,糧食要春耕秋收,這是一個漫長等待的過程,需要安穩的環境和不錯的天時來保證糧食的產量,這種需求被放大到整個社會後,就是對大環境穩定的渴求,家天下的誕生說到底是這種渴求催生的。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朝臣可以早早地就知道下一任國家首領是誰,他有怎樣的性格和處事手段,對權力有野心的人也能知道自己的力氣該往哪裏用,隻想做事的人隻要知道不會因為爭奪皇位而發生大的混亂就好。
東周列國之爭,漢末群雄逐鹿,西晉八王之亂,唐末五代十國,都是中央權力崩塌後的大亂。
長孫飛虹思考了很多年,起初他覺得就讓趙佶做皇帝,小太子平平安安做個富家公子過一生也很好,他的父親雖然會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站在最高處,但為人父母,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孩子能平安快樂。
但隨著趙佶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長孫飛虹的想法開始改變,他想要把趙佶廢掉了,反正小太子已經長大懂事,讓他來做皇帝不比胡搞的趙佶強嗎?至少他會信任賢臣,不會為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搜刮天下。
呂薄冰想了想,他反對十六娘,雖然十八娘和奉哥說的不無道理,但他也不打算改變自己的想法:「還有誰?魏理兒,你怎麽想?」
守著馬匹的魏理兒悶聲道:「我聽公子的。」
盛崖餘俊美的麵容上浮起了疲憊,他們不知道,他骨子裏就反感牴觸這些,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性格,更是因為他的身世。
他記得自己身體好了之後,師父在一個尋常的傍晚對他說的話,從那以後,他就對所有和權力相關的爭鬥感到厭惡,他對自己未來的打算,是跟著師父做完他想做的事,如果到時候自己還活著,那就出去走走看看,去結識更多朋友,幫助弱小無辜的人,也很好。
但他更多覺得自己是等不到那一天的,他身上的血脈或許就應該和這個腐朽的王朝一起埋葬。
忽然林中響起一聲長嘆,這聲嘆息是如此惆悵、寂寞,就像一陣晚來的風,淒涼的雨。
原本還坐在各處的人幾乎同時躍起,十人或護衛在盛崖餘身側,或在他身前隔開距離,盛崖餘卻做了個停止的手勢:「長孫叔叔,您怎麽在這裏?」
長孫飛虹就站在不遠處,他背手望著天上有些昏暗的月亮,嘆聲道:「我猜這幾個孩子和關兄相處並不多,所以他們雖然感激七兄,但也覺得一個凡人,遲早要死的。」
這位清貴王孫側目看向那幾個讓盛崖餘去爭的侍衛,最終目光還是落在了盛崖餘身上,他的眼神複雜至極,有惆悵、追憶、欣喜,還有淡淡的殺氣:「其實當年我勸過關兄不要管你的事,這本是諸葛正我自己的事情,七兄有雄才大略,何苦承接你的麻煩。」
淒涼王向著眾人走過來,他走得極慢,就像在用腳步丈量他這一生的經歷:「他說,一個人生來如同白紙,父輩的事情不該牽扯到孩子的選擇,既然他願意跟在我身邊,我也喜歡他的聰慧堅強,那他身上的麻煩,我為什麽不能接下來呢?」
長孫飛虹又嘆了口氣:「我把他的話聽進去了,所以選擇了等待,可或許我和關兄都錯了,因為人總是會變的,權力會讓人改變。」
盛崖餘看著淒涼王的眼睛,他明白了對方的言下之意,反駁道:「不,我師父從不會看錯。」
長孫飛虹的神情有些厭倦:「若要單純以事論,很多事是分不出對錯的,你不能說他們就不算為大局著想了,你今天可以趕走他們,明天可以不理他們,但這種想法隨著你們建立的功業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深,到時候,你被推著走,也許總要分出一個『正統』和『主次』來。」
盛崖餘有些譏誚地笑了一聲:「你是說,宋太祖黃袍加身,奪柴氏江山嗎?」
淒涼王古怪地看了他一眼,這話有兩種理解,在知道盛崖餘身世的兩人看來,這是在譏諷趙氏一族本也算不上什麽正統,江山也是從別人手裏奪來的,他自己有什麽「正統」好說,但在那些近衛聽來,盛崖餘這是在說他們野心漲到一定程度,會推他奪位了。
一時間幾人都神色驟變。
盛崖餘忽笑道:「長孫叔叔,你知道如果我師父聽到這些話,他會怎麽說嗎?」
長孫飛虹靜靜看著他,這位真正的「小太子」心情終於有點愉悅地說道:「推別人上位,不如自己動手,我就在這裏,你們隻要有本事,想要什麽,都可以自己來拿。」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第70章 迷天 20
長孫飛虹看著盛崖餘,他是看著這個孩子長大的。沒有人知道,哲宗當年其實在交代諸葛正我等人之餘,還將這件事告訴了長孫飛虹,淒涼王是王室之後,如果有一天這個孩子想要拿回自己的地位,僅僅靠諸葛正我這些外臣是不夠的,淒涼王是哲宗為自己兒子安排的後手。
以他宗親的身份來說,當然是希望趙宋的江山穩固的。
農耕文明的基礎紮根在土地上,糧食要春耕秋收,這是一個漫長等待的過程,需要安穩的環境和不錯的天時來保證糧食的產量,這種需求被放大到整個社會後,就是對大環境穩定的渴求,家天下的誕生說到底是這種渴求催生的。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朝臣可以早早地就知道下一任國家首領是誰,他有怎樣的性格和處事手段,對權力有野心的人也能知道自己的力氣該往哪裏用,隻想做事的人隻要知道不會因為爭奪皇位而發生大的混亂就好。
東周列國之爭,漢末群雄逐鹿,西晉八王之亂,唐末五代十國,都是中央權力崩塌後的大亂。
長孫飛虹思考了很多年,起初他覺得就讓趙佶做皇帝,小太子平平安安做個富家公子過一生也很好,他的父親雖然會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站在最高處,但為人父母,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孩子能平安快樂。
但隨著趙佶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長孫飛虹的想法開始改變,他想要把趙佶廢掉了,反正小太子已經長大懂事,讓他來做皇帝不比胡搞的趙佶強嗎?至少他會信任賢臣,不會為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搜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