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田單送來的計策,趙括不由“佩服”這位被父親稱為是“行軍打仗不過是二三流水準,設製定陰謀詭計反倒是如有神助”的安平君、趙相田單。隨著田單高低起伏的語調,趙括的頭也不時地點一下,表示對他的讚賞。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可是田單如此“熱心”助他,卻又讓他心生疑慮:樂乘與這田單算是有“殺父之仇”,可田單這樣明著是幫威太後除去後顧之憂,實為助樂乘成為名將的手筆,又是何居心?
“田相此破燕的攻心之計,是以太後之名,幫了我,可是更是為我家兄弟樂乘的大忙……隻是樂乘與田相……隻怕是他不會依此計行事啊。”趙括再次試探道。
其實以田單的智慧,早就知道趙括想要說什麽,可是以他那種行事欲蓋彌彰的行性,卻不願意一下子把話說透了:“這個簡單,隻要君上您說此計是您定下,然後獻給予那與君上稱兄道弟的好友樂乘――他樂乘就不會推遲了。”
田單又目一彎,又得意了一番。
“好是好,隻是田相不會白白幫樂乘吧……”趙括知道甲單不是如平原君趙勝那樣的“爽快”人,於是隻好把話挑明:樂乘與你有仇,你卻要幫他智退燕軍;可是以你田單的品性,那種舉賢不避仇的大義之事,你定萬萬是做不出來的――那你的用意是什麽呢。
“在下要樂乘將軍欠我人情――這人情債,最是難換……先前齊燕為敵,雖說我與樂將軍的父親是各為其主,可是說到底,樂毅大無帥還是因我的離間之計而死――於是在下便與那樂家接下了仇怨。雖然戰場上的事,是生死有命,各憑本事…….可是現如今,我為趙相,而他樂乘將軍為趙將,我倆便是同朝為官,要是我們倆人的心結不解……隻怕是不好吧”田單現在又換做一張哭喪臉――可是他那哭相在趙括的眼中,更像是兔死狐悲的假慈悲相。
“所以田相希望樂乘能與您擯棄前嫌――又成一番將相和!”趙括高調回道,心中卻在笑話:田單怕是已經看出樂乘將來必為趙國良將,不想以後難做人,便主動為樂乘此次出征錦上添花――這人情也送了,樂乘也就欠了他的,將來他在趙國行事,也就少了個阻礙;這個老滑頭啊……
“原來如此……好吧,田相你這麽一來,看起來是送樂乘人情,可是也是送我趙括人情哦!”
“要成事情,還要靠您馬服君……是您給在下人情啊!”田單賣乖道。
“哈哈……”兩人相行拱手之禮,雖是抿嘴一笑,卻都是有意運足了氣息,把笑聲在喉嚨中放大了,才肯發出來。
別過主動獻計的田單,回馬服君府第的路上,趙括又對田單的攻心計前後思量了起來。
不論是田單還是威太後,他們的立場都偏袒齊國,這不光是因為他們本是齊國人,也是因為在與燕國交惡後,趙國外交政策上的慣性所至:東方六大國,特別是中原一帶,有趙、齊、燕、魏、韓五家,而魏韓不過是在秦趙兩國的縫隙間求生存的二流大國,所以中原地區實際上就成了趙齊燕三家相爭的局麵。
三國中又以趙國最強,齊燕二國次之――齊國雖經五國伐齊之敗,可到底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其國力還是略略勝過燕國。
可是趙齊燕三國,誰也沒有強大到一口吃掉其它兩家的地步,於是三國家就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齊燕兩國相互攻伐,趙國不時參預到其中――當然,趙國更多的精力是放在防務西麵的秦國和北麵的匈奴人。
本來齊燕二國是世仇,相互攻伐都要仰仗趙國的支持,於是趙國就可以時而助齊伐燕,時而幫燕攻齊,然後然從中漁利――這是對趙國最為有利的局麵,也是這些年來,趙國在對付齊燕兩國時,屢試不爽的妙策。
可是現在齊國君王後上台後,改變了對燕的敵對政策,對燕國處處推讓,隻就求燕國不要再攻擊齊地;而秦國又以遠交近攻之策拉攏燕國、賄賂齊國……如此一來,中原三強的三角關係就發生了變化:齊燕世仇因為齊國的“大度”而退到了次要位置,燕趙兩國在分配之前數十年中侵占原屬於齊國、中山國之領土的矛盾,卻漸漸浮出了水麵。
時局已經發生了變化,可趙國的威太後卻還是在使用老辦法,想拉上齊國去置衡燕國;到頭來,的確是得到齊國這個失去雄心壯誌、可有可無的“盟國”,卻把強大的燕國推到了秦國的一邊,成為了將來的秦趙戰爭中,趙國的最大後患。
“如果夢中所現是真,那麽正是因為燕國與我趙國交惡,在燕趙邊境陳兵數萬,才使我國在長平之役時,還分兵防禦燕軍可能發起的進攻,才失了戰爭的先機……
如果按現在的情勢發展下去,我趙國是必還是會與燕國為敵――這樣的結果便是那兩麵三刀的田單最想看到的:最得利的,還是他齊國。田單啊,你還真是齊國的忠臣義士啊……你的計策是有可取之處,可取的地方我自然是可以一用,但卻不能全盤采納!”
趙括知道田單此人不是那麽簡單,他那看似就事論事的攻心計,幾乎就是可以兵不血刃,就讓燕人乖乖退兵,可是如此一來,就徹底把燕國推到了趙國的敵對麵――這於將來要各秦國爭霸天下的趙國是最為不利的外交局麵。
“走,改道去樂乘家!”趙括對禦手下令道。
因為戰事緊急,當趙括來到樂乘家中時,隻看他身穿皮製輕甲,劍不離手,家中仆役侍女也是忙上忙下,這樂府上下儼然成了“將軍大帳”。
“樂兄可有退敵之策了?”趙括與樂乘間沒有什麽忌諱,他一見樂乘,也不做寒暄虛禮,便立刻開口問道。
“此次燕軍攻我,本來就沒有什麽準備,他們以為當下正是秋收前夕――這些燕人定是想因糧於敵。我們隻要堅壁清野,不給他們一顆糧食,如此行事,少則一月,至多則二月時間,他們必定熬不下去,隻好乖乖回燕――這時,我再引輕甲銳士殺向燕賊。”樂乘一邊比劃著,一邊一口一罵的詛咒著燕人,一付很是自信的樣子――可他卻忘了,自己身上也和趙括一樣,流著一半燕人的血液。
“如此甚為妥當啊,想到不到,平時叫打喊殺的樂兄,也會用這樣的計略!”趙括笑了笑,對樂乘表示著讚同。
“我叫打喊殺,是因為我隻是個兵尉裨將,殺人放火,是我的本份;可現在被你大公子拱上將台,那本份之事,就成了保家衛國――這以前學過的計略,自然就要用上了!”樂乘也是一付受之無愧的樣子,繼續著他的少有得意。
“你我兄弟想到一起去了,隻是燕軍前鋒是你家兄長……要是他為你所敗,隻怕是他回燕國之後,不好像燕王交代啊!”馬服家和樂家是世交,趙括自然也關心曾經與他約為兄弟的燕軍前鋒主將樂閑的命運。
“誰說不是,燕趙交戰,最為痛心的,還是像你我兩家這樣的燕昭王舊臣之後。可要是不用心與燕軍交鋒,便是對不起趙國;把燕人殺多了,心中又有愧,還要擔心燕營中的親朋是不是安全……”被說中了心思的樂乘,焦慮地搖了搖頭,濃眉一皺,毫不掩飾地擺出一張苦臉來。
“樂兄啊,你到是個性情之人,說風便行雨――剛才要大幹一場的勁頭兒,又去哪兒了?
其實你也不用憂心,還是依你的堅壁清野之計,再加上個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擊,自然能退去燕兵,又能少傷燕人。”趙括將田單之計和自己的想法雜揉在一起,用後世經典的戰法真言,體現了自己的想法。
“哎呀,我的馬服君,你已多年不掌兵,可對兵家之事,還是一點也不生疏啊……看來你還真像他們傳聞的那樣,想當大將軍啊!”樂乘心中默念“真言”,然後吹捧起給他獻策的趙括起來。
“這也不全是我的想法,我還是靠著高人指點一二,才想到了這些!”趙括向樂乘說明“高人”是誰,接著又拋出了“高人田單”的下一個計略:“當燕軍匱乏不前之時,你可以修書與你家兄長……”
“向他說明我與他的兄弟之情,燕趙兩國世代交好之願!”樂乘現在已是火燒火燎,急急說道。
“錯!”趙括借著手中的圭板,就對樂乘腦門上輕輕一擊:“你個木頭腦袋,你們兄弟各為其主,為國而戰,那是大義,怎麽能因為私情而廢公義,而當個奸將呢?”
“那還不如待等到我將燕軍拖垮之後,痛痛快快的打上一仗――也好讓家父的在天之靈好看看,我們兄弟兩人,孰優孰劣!”樂乘像所有初為主將的年青武將一樣,他將兩拳一握,意氣用事地說道。
“糊塗!”趙括大聲嗬斥了一聲:“這樣一來,你便上對不起趙國王家,下對不起燕國的父老,更對不起你的哥哥樂閑!”
“這…….那要我如何是好!”樂乘雖不是如廉頗那種火暴脾氣,卻也是武家出身,被趙括這麽一激,也憤然地跺起腳來。(未完待續)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可是田單如此“熱心”助他,卻又讓他心生疑慮:樂乘與這田單算是有“殺父之仇”,可田單這樣明著是幫威太後除去後顧之憂,實為助樂乘成為名將的手筆,又是何居心?
“田相此破燕的攻心之計,是以太後之名,幫了我,可是更是為我家兄弟樂乘的大忙……隻是樂乘與田相……隻怕是他不會依此計行事啊。”趙括再次試探道。
其實以田單的智慧,早就知道趙括想要說什麽,可是以他那種行事欲蓋彌彰的行性,卻不願意一下子把話說透了:“這個簡單,隻要君上您說此計是您定下,然後獻給予那與君上稱兄道弟的好友樂乘――他樂乘就不會推遲了。”
田單又目一彎,又得意了一番。
“好是好,隻是田相不會白白幫樂乘吧……”趙括知道甲單不是如平原君趙勝那樣的“爽快”人,於是隻好把話挑明:樂乘與你有仇,你卻要幫他智退燕軍;可是以你田單的品性,那種舉賢不避仇的大義之事,你定萬萬是做不出來的――那你的用意是什麽呢。
“在下要樂乘將軍欠我人情――這人情債,最是難換……先前齊燕為敵,雖說我與樂將軍的父親是各為其主,可是說到底,樂毅大無帥還是因我的離間之計而死――於是在下便與那樂家接下了仇怨。雖然戰場上的事,是生死有命,各憑本事…….可是現如今,我為趙相,而他樂乘將軍為趙將,我倆便是同朝為官,要是我們倆人的心結不解……隻怕是不好吧”田單現在又換做一張哭喪臉――可是他那哭相在趙括的眼中,更像是兔死狐悲的假慈悲相。
“所以田相希望樂乘能與您擯棄前嫌――又成一番將相和!”趙括高調回道,心中卻在笑話:田單怕是已經看出樂乘將來必為趙國良將,不想以後難做人,便主動為樂乘此次出征錦上添花――這人情也送了,樂乘也就欠了他的,將來他在趙國行事,也就少了個阻礙;這個老滑頭啊……
“原來如此……好吧,田相你這麽一來,看起來是送樂乘人情,可是也是送我趙括人情哦!”
“要成事情,還要靠您馬服君……是您給在下人情啊!”田單賣乖道。
“哈哈……”兩人相行拱手之禮,雖是抿嘴一笑,卻都是有意運足了氣息,把笑聲在喉嚨中放大了,才肯發出來。
別過主動獻計的田單,回馬服君府第的路上,趙括又對田單的攻心計前後思量了起來。
不論是田單還是威太後,他們的立場都偏袒齊國,這不光是因為他們本是齊國人,也是因為在與燕國交惡後,趙國外交政策上的慣性所至:東方六大國,特別是中原一帶,有趙、齊、燕、魏、韓五家,而魏韓不過是在秦趙兩國的縫隙間求生存的二流大國,所以中原地區實際上就成了趙齊燕三家相爭的局麵。
三國中又以趙國最強,齊燕二國次之――齊國雖經五國伐齊之敗,可到底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其國力還是略略勝過燕國。
可是趙齊燕三國,誰也沒有強大到一口吃掉其它兩家的地步,於是三國家就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齊燕兩國相互攻伐,趙國不時參預到其中――當然,趙國更多的精力是放在防務西麵的秦國和北麵的匈奴人。
本來齊燕二國是世仇,相互攻伐都要仰仗趙國的支持,於是趙國就可以時而助齊伐燕,時而幫燕攻齊,然後然從中漁利――這是對趙國最為有利的局麵,也是這些年來,趙國在對付齊燕兩國時,屢試不爽的妙策。
可是現在齊國君王後上台後,改變了對燕的敵對政策,對燕國處處推讓,隻就求燕國不要再攻擊齊地;而秦國又以遠交近攻之策拉攏燕國、賄賂齊國……如此一來,中原三強的三角關係就發生了變化:齊燕世仇因為齊國的“大度”而退到了次要位置,燕趙兩國在分配之前數十年中侵占原屬於齊國、中山國之領土的矛盾,卻漸漸浮出了水麵。
時局已經發生了變化,可趙國的威太後卻還是在使用老辦法,想拉上齊國去置衡燕國;到頭來,的確是得到齊國這個失去雄心壯誌、可有可無的“盟國”,卻把強大的燕國推到了秦國的一邊,成為了將來的秦趙戰爭中,趙國的最大後患。
“如果夢中所現是真,那麽正是因為燕國與我趙國交惡,在燕趙邊境陳兵數萬,才使我國在長平之役時,還分兵防禦燕軍可能發起的進攻,才失了戰爭的先機……
如果按現在的情勢發展下去,我趙國是必還是會與燕國為敵――這樣的結果便是那兩麵三刀的田單最想看到的:最得利的,還是他齊國。田單啊,你還真是齊國的忠臣義士啊……你的計策是有可取之處,可取的地方我自然是可以一用,但卻不能全盤采納!”
趙括知道田單此人不是那麽簡單,他那看似就事論事的攻心計,幾乎就是可以兵不血刃,就讓燕人乖乖退兵,可是如此一來,就徹底把燕國推到了趙國的敵對麵――這於將來要各秦國爭霸天下的趙國是最為不利的外交局麵。
“走,改道去樂乘家!”趙括對禦手下令道。
因為戰事緊急,當趙括來到樂乘家中時,隻看他身穿皮製輕甲,劍不離手,家中仆役侍女也是忙上忙下,這樂府上下儼然成了“將軍大帳”。
“樂兄可有退敵之策了?”趙括與樂乘間沒有什麽忌諱,他一見樂乘,也不做寒暄虛禮,便立刻開口問道。
“此次燕軍攻我,本來就沒有什麽準備,他們以為當下正是秋收前夕――這些燕人定是想因糧於敵。我們隻要堅壁清野,不給他們一顆糧食,如此行事,少則一月,至多則二月時間,他們必定熬不下去,隻好乖乖回燕――這時,我再引輕甲銳士殺向燕賊。”樂乘一邊比劃著,一邊一口一罵的詛咒著燕人,一付很是自信的樣子――可他卻忘了,自己身上也和趙括一樣,流著一半燕人的血液。
“如此甚為妥當啊,想到不到,平時叫打喊殺的樂兄,也會用這樣的計略!”趙括笑了笑,對樂乘表示著讚同。
“我叫打喊殺,是因為我隻是個兵尉裨將,殺人放火,是我的本份;可現在被你大公子拱上將台,那本份之事,就成了保家衛國――這以前學過的計略,自然就要用上了!”樂乘也是一付受之無愧的樣子,繼續著他的少有得意。
“你我兄弟想到一起去了,隻是燕軍前鋒是你家兄長……要是他為你所敗,隻怕是他回燕國之後,不好像燕王交代啊!”馬服家和樂家是世交,趙括自然也關心曾經與他約為兄弟的燕軍前鋒主將樂閑的命運。
“誰說不是,燕趙交戰,最為痛心的,還是像你我兩家這樣的燕昭王舊臣之後。可要是不用心與燕軍交鋒,便是對不起趙國;把燕人殺多了,心中又有愧,還要擔心燕營中的親朋是不是安全……”被說中了心思的樂乘,焦慮地搖了搖頭,濃眉一皺,毫不掩飾地擺出一張苦臉來。
“樂兄啊,你到是個性情之人,說風便行雨――剛才要大幹一場的勁頭兒,又去哪兒了?
其實你也不用憂心,還是依你的堅壁清野之計,再加上個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擊,自然能退去燕兵,又能少傷燕人。”趙括將田單之計和自己的想法雜揉在一起,用後世經典的戰法真言,體現了自己的想法。
“哎呀,我的馬服君,你已多年不掌兵,可對兵家之事,還是一點也不生疏啊……看來你還真像他們傳聞的那樣,想當大將軍啊!”樂乘心中默念“真言”,然後吹捧起給他獻策的趙括起來。
“這也不全是我的想法,我還是靠著高人指點一二,才想到了這些!”趙括向樂乘說明“高人”是誰,接著又拋出了“高人田單”的下一個計略:“當燕軍匱乏不前之時,你可以修書與你家兄長……”
“向他說明我與他的兄弟之情,燕趙兩國世代交好之願!”樂乘現在已是火燒火燎,急急說道。
“錯!”趙括借著手中的圭板,就對樂乘腦門上輕輕一擊:“你個木頭腦袋,你們兄弟各為其主,為國而戰,那是大義,怎麽能因為私情而廢公義,而當個奸將呢?”
“那還不如待等到我將燕軍拖垮之後,痛痛快快的打上一仗――也好讓家父的在天之靈好看看,我們兄弟兩人,孰優孰劣!”樂乘像所有初為主將的年青武將一樣,他將兩拳一握,意氣用事地說道。
“糊塗!”趙括大聲嗬斥了一聲:“這樣一來,你便上對不起趙國王家,下對不起燕國的父老,更對不起你的哥哥樂閑!”
“這…….那要我如何是好!”樂乘雖不是如廉頗那種火暴脾氣,卻也是武家出身,被趙括這麽一激,也憤然地跺起腳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