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瀝州如今由越王統治, 那裏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 於是大批流民湧向瀝州的方向。


    難民如蝗蟲過境,所過之處, 樹皮都被剝得幹幹淨淨,隻剩下一片荒涼。


    這些人身穿破爛的衣衫,麵黃肌瘦, 神色彷徨, 身上的衣衫上布滿了補丁和裂痕,仿佛是一塊塊拚湊而成的廢布,臉上顯露出疲憊和飢餓的痕跡, 肌膚黯淡無光, 眼眶深陷, 仿佛是被抽幹了生機的幹屍一樣。


    許正初一時間如臨大敵,好在五千官兵駐紮郡內,第一時間接到消息後立即調兵三千人趕往邊境的隋化和義熙兩縣維持秩序。


    自上次開了郡守會議後,許正初一回來就下令讓這兩個靠近荊州的邊界縣份建設難民安置區,但他們還是低估了難民的總數。


    官兵到達義熙隋化兩縣,孫千戶命一半士兵維護秩序,一半則砍樹搭建房屋,確保難民營的房子能做到遮風擋雨抵禦寒冷,避免這群本就不易的人陷於絕望的境地。


    各郡縣也緊急調遣糧食運往兩縣,總算是在年二七之前將這些人給安頓了下來。


    除了這一次的難民潮,蘇韻料想後續還是會有陸陸續續的難民奔著瀝州而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給瀝州帶來更多的勞動力,但隨之而來的也有各方麵的壓力。


    最大的壓力就是來自糧食的壓力。


    自蘇韻和秋夢期到了瀝州以來,從新製鹽法之後就開始在封樂各村鎮打造水車興修水利,大力地發展農業,兩年來,封樂的糧食要比以前高產了許多。


    而新會郡之前是由李泰管轄,他同樣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在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方麵採取了一係列措施。


    今年以來,大量的鐵質農具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糧食的產量。


    隻是其他幾個郡縣就稍遜一籌,不過至少沒有荒著地,除去先前景仁帝徵收的那部分稅賦後還是勉強能餬口。


    今年下半年越王上位,瀝州原本收上來的這些稅糧也都被壓了下來不再往上麵交,此時瀝州的糧倉裏尚還有結餘。


    但對蘇韻來說,這些糧食之於瀝州,那是夠了。


    然而如今天下動盪不安,其他州郡官府不作為,加上稅賦沉重,百姓種的地都不夠交稅,隻能任由土地荒蕪,這些地方將來要是歸入越國版圖,那麽蘇韻勢必要對這些百姓負責,她就必須養活這群人。


    瀝州的糧食是遠遠不夠的。


    說來說去,還是土地的產量太低,如今生產工具普及,水利灌溉係統也越發完善,已經將這時候的糧食產量給提到了最高水平,想要再進一步增收,就必須從土壤和種子改良方向入手。


    想要改良土壤,就必須想辦法研究化肥。


    蘇韻不是生物學科專業人員,她對物理學方麵有一定的研究,所以能鼓搗出水車之類的東西,但涉及化學或者基因相關,基本上就束手無策。


    在前往海外尋找高產作物如土豆玉米等之前,唯一的辦法就是——培養專業人才。


    召集一批富有經驗的農人,還有對農事感興趣的人,從小開始培養,給予這些人員絕對優越的研究環境和條件,她相信,隻要方向對,一定會出結果。


    就算不能研究出現代那樣高效高產的化肥,但普通有機肥的程度應該還是能達到。


    招攬種子基因方麵的人才,就算研究不出雜交水稻,但至少也能在這個基礎之上,研究出至少比現在更高產的種子。


    這也是為什麽她要把歷代以來一直採用的中央行政機構由六部要增至八部,以前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增加了農部和商部。


    糧食是民生的根本,是所有一切的定心丸。


    沒有農業沒有糧食,她們現在大力推行的商業就會缺少基石,終究不過是一場泡沫。


    其實說白了,先前的六部最主要的作用是管理,讓天下百姓臣服於當下的統治機構,而把農和商提出來了,才是邁向經濟繁榮的第一步。


    她理念是提出來了,但是缺乏人手,如今的農部堂官也是先前李泰留下來的人中一個叫做米永豐的官吏來擔任。


    除了此人在農事方麵有一定的研究,蘇韻選他或許還是因為他那名字討喜,和農業這個部門太相襯了。


    米永豐自上任後確實也是兢兢業業,到處奔波忙碌,少有停歇。


    但老問題繼續凸顯,還是手下能人較少。


    人才是第一資源,經歷過了經濟蓬勃發展的新時代,蘇韻太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了。


    在沒有人才可選的時候,就隻能自己慢慢培養。


    她能做,就是為這些人才提供一切所需求的條件,讓這些人能夠不遺餘力地投入研究中。


    但她也知道,這些事情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隻能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


    荊州難民湧入,許正初忙得腳不沾地,哪裏還能顧得上過年。


    不僅他沒辦法好好過年,始安郡的綏化和義熙兩個縣份的官員胥吏也是忙得連軸轉,越王政府在內部係統宣布,過年加班發三倍俸祿,這讓幾個郡縣的地方官員心理上稍微得到了點安慰。


    綏化縣內,看著越來越多湧入的難民,本縣百姓也是心憂不已,生怕原本剛剛穩定下來的好日子被這夥人給打亂了,也害怕隨著難民越來越多,糧食都被買走了,到時候他們吃什麽?於是紛紛上街購買糧食,打算囤積一些在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情敵在古代種田搞基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貓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貓追月並收藏和情敵在古代種田搞基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