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把竹筒牢牢捆綁起來貌細麻繩,明霞把兩個昨天已經蒸熟的竹筒飯放進鐵鍋的竹架上加熱。
明霞站在灶台邊,估算了大約十分鍾時間,已經熟了的竹筒飯就可以端出來了。
在明霞的竹筒飯端出來之前,周國紅已經把先前蒸好的地瓜紅薯飯盛好端出來。
此時地瓜剛收成,新鮮的紅薯農貿市場比較容易買到,所以周國紅用切絲的新鮮紅薯加入米飯中,比用曬幹的地瓜米口感好太多了。
安磊和夏哲最遲回來,一回來直接到了飯點。
明霞的竹筒飯還沒出鍋的時候,周國紅先給每個孩子端了一小碗的紅薯幹飯,再一人分了一隻大白蟹,讓她們先上桌動筷。
可等竹筒燜飯的香味從廚房飄出來的時候,四個孩子都不由自主地停下筷子,吸了吸縈繞在鼻尖的香氣。
東西是大花和明霞一起準備的,香味一出來,她立刻就知道竹筒飯要端出來了。她在心裏偷笑著,期待妹妹嚐一嚐好吃極了的竹筒飯。
二花本來正在用牙齒對付一個螃蟹腳,燜飯香味跑進她的鼻子時,她下意識地坐直了身子,使勁吸了一口氣,絞盡腦汁地想,這種味道好熟悉。
「這也太香了,這是什麽味道?」夏哲忍不住喃喃問道。
不善言辭的安磊默默朝著廚房探脖子,期待這份聞著就讓人撓心撓肺的食物,什麽時候端上桌子。
「啊,是米粒蝦和呦呦魚!」二花終於想起了熟悉的味道是什麽,興奮地嘎嘣一下咬斷螃蟹的鉗子,握著拳頭說道。
夏哲本來還想問問小師妹那是什麽魚蝦,明霞和周國紅已經端著東西出來了。
周國紅拿著兩個大盆碗,明霞則端著把放著竹筒的竹蒸籠端出來了。
這一拿近,香味就更濃了些。
周國紅放下大海碗之後,明霞掀開竹筒上的挖出的蓋子 ,然後從周國紅手裏接過一柄陶瓷勺子,把竹筒裏的燜飯全都撥進大海碗裏。
四個孩子眼巴巴地盯著桌子上的飯菜,周國紅在四個孩子羨慕的眼神中,湊近燜飯聞了聞,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連聲感嘆道:「太香了,這也太香了,燜在竹筒裏散出來的那點而味道已經夠香。現在撒到盤子裏,香味簡直跟爆炸一樣。」
周國紅形容的非常貼切,竹筒燜飯的香味,可不就是爆開,滿屋擴散,香味的濃度隨著第二個竹筒燜飯從竹筒裏取出來,又提升了一大截。
盤子上像小山似得壘著鬆散的燜飯,比剛才在廚房裏更濃鬱噴香,餐桌上的四個孩子都憋不住陶醉深吸一口氣,把這股香味吸進肺腑裏,頓時肚子裏的饞蟲都被勾出來了。
就連最穩重的大哥哥夏哲,也有點控製不住咽喉的口水分泌。
明明擺在麵前又甜又香的紅薯米飯,也有點寡然無味了。
「前陣子我表弟結婚,讓我去他家裏吃一頓飯,他爹是鳳城縣以前紅白事的廚子,最擅長就是荷葉鱘飯,那味道跟你這份竹筒飯相比,好像還差了一點。」 周國紅看著孩子們拚命咽口水的模樣,頓時一樂,拿起飯勺給他們舀燜飯,感慨說道。
「竹筒飯是阿佘族過節的時候最重要的主食。」明霞笑眯眯地說道,給周國紅科普起竹筒飯的來歷,「我這學的是阿佘族澤麗寨的竹筒飯,據我朋友說,阿佘族裏,最好是的竹筒飯,是靠寧水縣那邊的九彩寨。」
阿佘族人極少與外人交流,別說周國紅這種從京城市回來的人,就是鳳城縣當地人,也對他們保持著一種遙遠而敬畏的心態。
「趕緊嚐一嚐,這能吃到不容易。」周國紅舀著飯說道。
桌上的四個孩子誰也顧不上理她,燜飯分到他們手上的時候,立馬埋頭往嘴裏塞。
作者有話說:
上一章有童鞋提到「失溫」和冬季種植蔬菜蔬菜的矛盾,這裏解釋一下,人體失溫並不完全指零度以下,而是包括了個人體質,溫度,濕度,風力等多個因素,如果保暖條件不好,衣物潮濕,山上風力大,在零度以上的環境,也會使人體體溫快速流失,導致失溫。
至於冬季種植蔬菜,本文背景設定是閩東南一帶的山區,冬季白天氣溫在8-15度,夜晚氣溫在除非極個別年份,一般也都在零度以上,冬季隻有結霜,沒有下雪。所以閩粵一帶,冬季露天種植蔬菜是一直以來的習慣。
我記得今年年初冬天的時候,天氣是這幾年最冷,降霜量大,無論是家裏還是附近的菜農,都還是正常露天種植包菜白菜,而且反而因為霜降使菜葉甜度更高,味道更好。
為了怕其他地區的童鞋不理解,我在文裏特意提了,很多北邊的朋友可能不太能想像在南邊冬天才是種植葉菜的旺季。祖國之大,每個地區的種植都有其各自特點,比如我幾乎沒有見過我家這一帶有人在夏天種植葉菜,最遲在四五月份就要將田裏葉菜剷除,種植絲瓜,苦瓜,茄子等瓜果,因為這時候蟲害非常多,如果不是大量打農藥除蟲,那菜葉全都是蟲洞,而且南方夏季氣溫幾乎都在三十五度以上,非常炎熱,葉菜基本都停止生長了。
這篇文章大部分的背景依據來源都是我自己周邊發生的事情,即便是六七十年代我不太熟悉的風貌和社會環境,我也盡可能多的諮詢父輩之後再寫。大家有覺得什麽不太對勁的地方,大家可以提出來,我去多問問。<hr>
明霞站在灶台邊,估算了大約十分鍾時間,已經熟了的竹筒飯就可以端出來了。
在明霞的竹筒飯端出來之前,周國紅已經把先前蒸好的地瓜紅薯飯盛好端出來。
此時地瓜剛收成,新鮮的紅薯農貿市場比較容易買到,所以周國紅用切絲的新鮮紅薯加入米飯中,比用曬幹的地瓜米口感好太多了。
安磊和夏哲最遲回來,一回來直接到了飯點。
明霞的竹筒飯還沒出鍋的時候,周國紅先給每個孩子端了一小碗的紅薯幹飯,再一人分了一隻大白蟹,讓她們先上桌動筷。
可等竹筒燜飯的香味從廚房飄出來的時候,四個孩子都不由自主地停下筷子,吸了吸縈繞在鼻尖的香氣。
東西是大花和明霞一起準備的,香味一出來,她立刻就知道竹筒飯要端出來了。她在心裏偷笑著,期待妹妹嚐一嚐好吃極了的竹筒飯。
二花本來正在用牙齒對付一個螃蟹腳,燜飯香味跑進她的鼻子時,她下意識地坐直了身子,使勁吸了一口氣,絞盡腦汁地想,這種味道好熟悉。
「這也太香了,這是什麽味道?」夏哲忍不住喃喃問道。
不善言辭的安磊默默朝著廚房探脖子,期待這份聞著就讓人撓心撓肺的食物,什麽時候端上桌子。
「啊,是米粒蝦和呦呦魚!」二花終於想起了熟悉的味道是什麽,興奮地嘎嘣一下咬斷螃蟹的鉗子,握著拳頭說道。
夏哲本來還想問問小師妹那是什麽魚蝦,明霞和周國紅已經端著東西出來了。
周國紅拿著兩個大盆碗,明霞則端著把放著竹筒的竹蒸籠端出來了。
這一拿近,香味就更濃了些。
周國紅放下大海碗之後,明霞掀開竹筒上的挖出的蓋子 ,然後從周國紅手裏接過一柄陶瓷勺子,把竹筒裏的燜飯全都撥進大海碗裏。
四個孩子眼巴巴地盯著桌子上的飯菜,周國紅在四個孩子羨慕的眼神中,湊近燜飯聞了聞,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連聲感嘆道:「太香了,這也太香了,燜在竹筒裏散出來的那點而味道已經夠香。現在撒到盤子裏,香味簡直跟爆炸一樣。」
周國紅形容的非常貼切,竹筒燜飯的香味,可不就是爆開,滿屋擴散,香味的濃度隨著第二個竹筒燜飯從竹筒裏取出來,又提升了一大截。
盤子上像小山似得壘著鬆散的燜飯,比剛才在廚房裏更濃鬱噴香,餐桌上的四個孩子都憋不住陶醉深吸一口氣,把這股香味吸進肺腑裏,頓時肚子裏的饞蟲都被勾出來了。
就連最穩重的大哥哥夏哲,也有點控製不住咽喉的口水分泌。
明明擺在麵前又甜又香的紅薯米飯,也有點寡然無味了。
「前陣子我表弟結婚,讓我去他家裏吃一頓飯,他爹是鳳城縣以前紅白事的廚子,最擅長就是荷葉鱘飯,那味道跟你這份竹筒飯相比,好像還差了一點。」 周國紅看著孩子們拚命咽口水的模樣,頓時一樂,拿起飯勺給他們舀燜飯,感慨說道。
「竹筒飯是阿佘族過節的時候最重要的主食。」明霞笑眯眯地說道,給周國紅科普起竹筒飯的來歷,「我這學的是阿佘族澤麗寨的竹筒飯,據我朋友說,阿佘族裏,最好是的竹筒飯,是靠寧水縣那邊的九彩寨。」
阿佘族人極少與外人交流,別說周國紅這種從京城市回來的人,就是鳳城縣當地人,也對他們保持著一種遙遠而敬畏的心態。
「趕緊嚐一嚐,這能吃到不容易。」周國紅舀著飯說道。
桌上的四個孩子誰也顧不上理她,燜飯分到他們手上的時候,立馬埋頭往嘴裏塞。
作者有話說:
上一章有童鞋提到「失溫」和冬季種植蔬菜蔬菜的矛盾,這裏解釋一下,人體失溫並不完全指零度以下,而是包括了個人體質,溫度,濕度,風力等多個因素,如果保暖條件不好,衣物潮濕,山上風力大,在零度以上的環境,也會使人體體溫快速流失,導致失溫。
至於冬季種植蔬菜,本文背景設定是閩東南一帶的山區,冬季白天氣溫在8-15度,夜晚氣溫在除非極個別年份,一般也都在零度以上,冬季隻有結霜,沒有下雪。所以閩粵一帶,冬季露天種植蔬菜是一直以來的習慣。
我記得今年年初冬天的時候,天氣是這幾年最冷,降霜量大,無論是家裏還是附近的菜農,都還是正常露天種植包菜白菜,而且反而因為霜降使菜葉甜度更高,味道更好。
為了怕其他地區的童鞋不理解,我在文裏特意提了,很多北邊的朋友可能不太能想像在南邊冬天才是種植葉菜的旺季。祖國之大,每個地區的種植都有其各自特點,比如我幾乎沒有見過我家這一帶有人在夏天種植葉菜,最遲在四五月份就要將田裏葉菜剷除,種植絲瓜,苦瓜,茄子等瓜果,因為這時候蟲害非常多,如果不是大量打農藥除蟲,那菜葉全都是蟲洞,而且南方夏季氣溫幾乎都在三十五度以上,非常炎熱,葉菜基本都停止生長了。
這篇文章大部分的背景依據來源都是我自己周邊發生的事情,即便是六七十年代我不太熟悉的風貌和社會環境,我也盡可能多的諮詢父輩之後再寫。大家有覺得什麽不太對勁的地方,大家可以提出來,我去多問問。<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