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仔細置好香爐,這才去撿起了可憐兮兮躺在地上的紙頁,歸攏齊整放回他麵前。
他不再用聲音表達自己的憤怒,而是向後靠去,原本細窄而深邃的眼睛眯成一條細縫,舌尖卷著上唇,邪性得好似蛇蟲。
「嫣嫣,此回太常一案,是朕裁度有誤?」
皇後嘆了口氣,幽幽回道:
「李大人位居太常卿,本該專心於宗廟之事,即使是私宴之上,也不該當著百官之麵妄議政事。皇上想罰自然也是應當的,隻是明著為此事罰不免顯眼,又有暴露之嫌,難免遭人非議。」
皇帝似乎對這個回應還算滿意,神思遊去了別處。
回神時,又問道:
「血魂散一事,你覺得可信麽?」
「不全信,也非全然不信罷,」她答道,「既然梁醫官說中毒之事為真,那他為了自救遍訪天下也不無道理,更何況赴命使的消息說他不論醫生巫師都曾相問,說明他也毫無頭緒,隱仙穀若真有神人神藥能參透血魂散之秘,也不必他如此辛苦。」
皇帝咬起了下唇,撕扯著並不存在的疑慮。
「當真隻是為了自救?他一個老頭子,辛辛苦苦轉了大半個國家,還不如躺在家裏好好養著呢。」
「常聽人說,人愈老愈怕死,想必也有一定道理。」
一抹淺淡的血色洇濕了唇邊,把一個笑染得有點驚心。
「也是,且看這幾日罷,」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一個太監跪在了門外。
「稟皇上、皇後娘娘,吳大人求見。」
「讓他進來,」皇帝說道,後半句的聲音低了一半,「他不好好跟著那個姓沈的老頭,跑來幹什麽了?」
很快這個問題就得到了回答,使者還未來得及換上官服,顯然是從街上飛奔而來,雨水兜頭濕了個徹底,滴滴答答在棲梧宮的攢金地毯上留下一行印記。
「皇上……皇上恕罪,」他上氣不接下氣,勉強拚出一句話,「沈宅……失火了。」
「失火?」皇帝一下沒控製住,叫道,「怎麽回事?」
「臣……不知……」
奏疏又一次被掀到了地上,隻是這次,目標很明確,是這位吳姓使者的腦袋。
「朕讓你看著人,留意可疑之處,等朕的指令再動手。你看了小半日,就看到一場火?怎麽燒起來的都不知道?」
「臣……臣……」原本就因體力消耗氣喘籲籲,此刻他更是嚇得渾身發抖。
皇後隻是淡淡地站在一旁,垂著眼眸,似聽似未聽。
眸中卻凝著淺淺的霧氣。
「你一五一十地交代。」皇帝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失態,換了威嚴聲調。
「臣……自他出宮,就一直跟著,從未離開。夜裏天色不好,臣看著要下雨,就換了個避雨之處,隻此間疏忽一下,原本能看到的裏屋就看不到了,火……火從那裏燒起來,臣注意到時,已經很大了,不能……不能進去救。」
「那現在呢?」皇帝怒道。
「好在……好在天降大雨,臣看著火勢漸小,不會再殃及鄰裏,這才飛馬來報。」
皇帝手邊再也沒了趁手物件發泄怒火,一時沒了動靜。
「你既說一直跟著他,那他出宮後都做了什麽?」皇後開口問道。
「他……先去請人來修繕房屋,隨後去買了酒菜,再之後……去紅巷那邊贖了個女孩來做僕人……」
「火勢熄了,可有生還可能?」
「沒有……臣已經去查看過了,那間屋子雖燒得不厲害,但臣確認了屍身,不會錯的。」
「那那個新贖的婢女呢?」
「這……這……臣未曾注意。」
「陛下,」皇後側身向座上人道,「這火燒得蹊蹺,妾以為,不得不謹慎對待,若是意外也就罷了,若是他刻意為之,想將宅內什麽秘事付之一炬,這場雨就是天助陛下不至錯失證據。還應趁此機會,拿了那個女孩來問話,再細查沈宅,不得錯漏一毫一厘。」
「皇後所說,你也聽到了,」皇帝沒好氣地說,「去照做吧,仔細這點,好好揣著你的項上人頭。」
那人飛奔而去,地毯上又一行濕跡。
「朝中剛出太常之事,」皇帝低下聲,似乎有些憂心,「朕再大張旗鼓派赴命使去查,恐怕又要聽上許多牢騷。」
「陛下隻要歷數沈老大夫隨軍行醫的事跡,再借火勢蹊蹺之由,掛在刑司當疑案查便是。老大夫也算為國效力之人,不明不白死了,才是不敬。」
皇後說完,又一次把地上的奏疏理好,遞了上來。
「甚是。」他的臉上這才找回一點笑意,危險的氣息卻不減半分,眼中陰詭之光流轉室內,纏上皇後的麵龐。
「朕的嫣嫣,」他得意道,「還是如此眼明心亮,從不叫朕失望。」
查了十天,也沒查出什麽頭緒,刑司主事回話的內容也越來越少。
「陛下,臣已完全查問過,沈老大夫請人修繕房屋僅為居住所用,屋內也沒有任何可疑之物,婢女嚇得不輕,但恢復清醒後所說也與吳大人所報一致,她隻是被贖作奴婢,照顧起居而已。沈老大夫是想定居醴都,夜晚獨飲後醉臥,燭火引燃竹簾才致失火身亡的,應當隻是意外。」
皇帝看著手中另一本奏疏,好一會才回道:<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他不再用聲音表達自己的憤怒,而是向後靠去,原本細窄而深邃的眼睛眯成一條細縫,舌尖卷著上唇,邪性得好似蛇蟲。
「嫣嫣,此回太常一案,是朕裁度有誤?」
皇後嘆了口氣,幽幽回道:
「李大人位居太常卿,本該專心於宗廟之事,即使是私宴之上,也不該當著百官之麵妄議政事。皇上想罰自然也是應當的,隻是明著為此事罰不免顯眼,又有暴露之嫌,難免遭人非議。」
皇帝似乎對這個回應還算滿意,神思遊去了別處。
回神時,又問道:
「血魂散一事,你覺得可信麽?」
「不全信,也非全然不信罷,」她答道,「既然梁醫官說中毒之事為真,那他為了自救遍訪天下也不無道理,更何況赴命使的消息說他不論醫生巫師都曾相問,說明他也毫無頭緒,隱仙穀若真有神人神藥能參透血魂散之秘,也不必他如此辛苦。」
皇帝咬起了下唇,撕扯著並不存在的疑慮。
「當真隻是為了自救?他一個老頭子,辛辛苦苦轉了大半個國家,還不如躺在家裏好好養著呢。」
「常聽人說,人愈老愈怕死,想必也有一定道理。」
一抹淺淡的血色洇濕了唇邊,把一個笑染得有點驚心。
「也是,且看這幾日罷,」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一個太監跪在了門外。
「稟皇上、皇後娘娘,吳大人求見。」
「讓他進來,」皇帝說道,後半句的聲音低了一半,「他不好好跟著那個姓沈的老頭,跑來幹什麽了?」
很快這個問題就得到了回答,使者還未來得及換上官服,顯然是從街上飛奔而來,雨水兜頭濕了個徹底,滴滴答答在棲梧宮的攢金地毯上留下一行印記。
「皇上……皇上恕罪,」他上氣不接下氣,勉強拚出一句話,「沈宅……失火了。」
「失火?」皇帝一下沒控製住,叫道,「怎麽回事?」
「臣……不知……」
奏疏又一次被掀到了地上,隻是這次,目標很明確,是這位吳姓使者的腦袋。
「朕讓你看著人,留意可疑之處,等朕的指令再動手。你看了小半日,就看到一場火?怎麽燒起來的都不知道?」
「臣……臣……」原本就因體力消耗氣喘籲籲,此刻他更是嚇得渾身發抖。
皇後隻是淡淡地站在一旁,垂著眼眸,似聽似未聽。
眸中卻凝著淺淺的霧氣。
「你一五一十地交代。」皇帝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失態,換了威嚴聲調。
「臣……自他出宮,就一直跟著,從未離開。夜裏天色不好,臣看著要下雨,就換了個避雨之處,隻此間疏忽一下,原本能看到的裏屋就看不到了,火……火從那裏燒起來,臣注意到時,已經很大了,不能……不能進去救。」
「那現在呢?」皇帝怒道。
「好在……好在天降大雨,臣看著火勢漸小,不會再殃及鄰裏,這才飛馬來報。」
皇帝手邊再也沒了趁手物件發泄怒火,一時沒了動靜。
「你既說一直跟著他,那他出宮後都做了什麽?」皇後開口問道。
「他……先去請人來修繕房屋,隨後去買了酒菜,再之後……去紅巷那邊贖了個女孩來做僕人……」
「火勢熄了,可有生還可能?」
「沒有……臣已經去查看過了,那間屋子雖燒得不厲害,但臣確認了屍身,不會錯的。」
「那那個新贖的婢女呢?」
「這……這……臣未曾注意。」
「陛下,」皇後側身向座上人道,「這火燒得蹊蹺,妾以為,不得不謹慎對待,若是意外也就罷了,若是他刻意為之,想將宅內什麽秘事付之一炬,這場雨就是天助陛下不至錯失證據。還應趁此機會,拿了那個女孩來問話,再細查沈宅,不得錯漏一毫一厘。」
「皇後所說,你也聽到了,」皇帝沒好氣地說,「去照做吧,仔細這點,好好揣著你的項上人頭。」
那人飛奔而去,地毯上又一行濕跡。
「朝中剛出太常之事,」皇帝低下聲,似乎有些憂心,「朕再大張旗鼓派赴命使去查,恐怕又要聽上許多牢騷。」
「陛下隻要歷數沈老大夫隨軍行醫的事跡,再借火勢蹊蹺之由,掛在刑司當疑案查便是。老大夫也算為國效力之人,不明不白死了,才是不敬。」
皇後說完,又一次把地上的奏疏理好,遞了上來。
「甚是。」他的臉上這才找回一點笑意,危險的氣息卻不減半分,眼中陰詭之光流轉室內,纏上皇後的麵龐。
「朕的嫣嫣,」他得意道,「還是如此眼明心亮,從不叫朕失望。」
查了十天,也沒查出什麽頭緒,刑司主事回話的內容也越來越少。
「陛下,臣已完全查問過,沈老大夫請人修繕房屋僅為居住所用,屋內也沒有任何可疑之物,婢女嚇得不輕,但恢復清醒後所說也與吳大人所報一致,她隻是被贖作奴婢,照顧起居而已。沈老大夫是想定居醴都,夜晚獨飲後醉臥,燭火引燃竹簾才致失火身亡的,應當隻是意外。」
皇帝看著手中另一本奏疏,好一會才回道:<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