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書評區了個帖子,招募龍套配角,歡迎各位報名,恩,隻管安排出場,不保證結局,當然可以在報名的時候說明下不希望的陣營和結局。


    幹枯的柴火堆積在一起,火焰衝起來足有一人高,而敬業的阿特裏似乎對篝火中湧浪而出的熱氣毫無感覺,手舞足蹈的跳著除了他以外誰也說不清楚代表的含義的祭神舞蹈。


    忽然,他仿佛驟然間失去了所有的力氣,一下子撲到在地上,匍匐著足足好一會兒都沒有動靜,讓周圍觀看他表演的不太熟悉薩滿儀式的士兵和百姓們都不由得出喔的一聲驚歎。


    然後又在轉眼之間,他又仿佛剛剛被鬼神帶走了靈魂,現在魂魄歸為一般,全身迸出出驚人的力量,一下子從剛剛還癱軟的地麵上彈了起身來。


    隨後他用雙手握著自己頭上長長的彩色鳥毛編成的羽冠,高高的舉向天空,臉也仰著,嘴裏嗚嗚哇哇的有節奏的唱著禱詞。


    一旁的學徒趁機上前,用特製的烏黑木鉗子從篝火中夾出了已經燒得滾燙的龜甲板,用一口錯鎏著金銀,鑲嵌著各色寶石的銅盤盛了,恭敬的端到了阿特裏的麵前。


    阿特裏這才重新戴上羽冠,又從一旁接過一直活野雞,也不見他用什麽工具,手一掐一扯,竟然一下子就扯斷了野雞的脖子,一股殷紅的鮮血從斷裂的雞脖子中噴湧出來,阿特裏及時的把這些特殊的獻血撒到了燒得滾燙的龜甲上,隻聽得跐溜一聲,一股夾雜著血腥和狐臭的黑煙升騰起來,圍觀眾人紛紛嘖嘖稱奇。


    阿特裏沉靜了一會兒,似乎在仔細的觀察占甲龜裂的情況。


    然後他不顧龜甲仍然顯得炙熱的餘溫,用自己手杖上安著的山羊顱骨的角,把這龜甲勾起來,高舉在天空中,用強調有點怪異的漢話高喊道:“天神說:李滿江,是所有天神眷顧的最睿智和最勇敢者,他的軍隊,也將得到十萬山水神靈的庇佑,將征服所有的敵人。此卦,大吉。我義勇軍,萬勝!”


    “萬勝,萬勝!”


    最開始歡呼的是那些篤信薩滿教義的雅庫特義勇軍士兵們,作為他們心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大薩滿親自進行的最高規格的龜甲占卜,他們怎能不相信呢?隨後在場所有的士兵和軍官們也都跟著歡呼起來。國之大事,在戎在祭,從古到今的傳統中,軍事行動和宗教儀式都往往是密切不分的,畢竟對於神秘未知世界傳來的好消息,誰也不會嫌棄多不是麽?即便是對於不相信薩滿教義的其他士兵來說,中國傳統的泛神信仰雖然使得他們往往對什麽神靈都不是那麽的堅定信任,可是也使得他們往往對於所有的不管善惡的隻要是可能擁有自然力量的存在都報以相當的尊重,特別是當這些神靈對他們給予了良好的祝福的時候,他們也一點都不介意在這麽一會兒時間裏狂熱的信任一下不知道具體是什麽的神。


    因此,他們嘶聲竭力的高喊著萬勝,這充滿自信的激昂呐喊,很快感染了其他圍觀的百姓們,隨後所有的聲音匯聚成了一句話:“勝利!勝利屬於義勇軍,光榮屬於義勇軍,未來屬於義勇軍,殺!”


    一聲殺氣衝天殺字之後,隨著軍樂隊司號員的一聲尖銳的長嗩呐聲,全軍開始有條不紊的各司其責起來,很快,同時蛟河城內外都恢複了寂靜無聲的狀態中。


    ……


    長長的牛角號傳遍了整個安珠護的營地,一輛輛匆忙造好的厚木板盾車每一輛都由幾個從寧古塔帶過來的包衣奴才使勁推著向蛟河城前進,同時後麵也跟著這些包衣阿哈的主子——傳說中的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的那個披甲人,他們騎著馬,拿著刀,揚著馬鞭督促著奴才們賣力幹活。


    實際上,這種披甲人製度,頗有些類似於中世紀歐洲的騎士製度。


    對於某些歐洲控們來說,讀讀歐洲稍微可靠點的戰史中往往有如下記載: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王公率領幾百位騎士擊敗了來自東方的萬大軍,戰果雲雲。然後就拿著這點數字對比到處吹噓騎士製度的先進性和戰鬥力的強悍性,恨不得把大一統下的中央王朝統統分裂才塊才能完成羅馬式的文明。


    其實,騎士也好披甲人也好,往往是指一個榮譽稱號,而不是指一個兵種,如果講通俗點,騎士,可以被看做是中國曆史上地方團練。隻要有騎士這個團練使得官銜,就可以組織一定數量的武裝,區別在於,東方的團練使有規模限製,西方的騎士隻要你能出得起前,愛帶多少附庸兵就帶多少。


    所以在讀這類文史資料的時候,我們應該把騎士看做一個部隊單位,按照各國貴族傳統以及富餘程度的區別,把部隊兵力乘以幾倍到幾十上百倍,這樣才能得出真正的兵力對比,才好評估戰鬥力。


    同理的還有中國春秋之前。


    由於盛行戰車作戰,因此當形容一個國家強盛一否的時候,往往用戰車的數量來說明:千乘之國,萬乘之國。


    區區一輛輛戰車能有多少?可是如果你知道,一輛戰車的標準配置需要有?名士兵的話,你就可以想象在2ooo多年前的奴隸社會晚期,能夠動員七十萬軍隊的國家到底是如何的強盛了。


    盾車這種攻城器械,已經被明了數千年之久,在東方傳說這是由魯國工匠公輸班明的,不過不太可信,羅馬人在城邦戰爭中,也經常使用這種器械輔助攻城。


    盾車從外表上就像一個小房子,三麵甚至兩麵有厚木板遮擋,士兵躲在裏麵可以避開弓失的傷害,從而逼近對方防禦工事,甚至因為盾車的大和堅固,在到達對方城牆下之後,還能用來填補溝壑便於進攻,在清軍及其前身後金軍隊的曆史中,盾車可謂是屢立功績。


    由於怯懦於肉搏,戰鬥意誌薄弱,明軍十分依賴遠程攻擊,然而一方麵,能夠輕易摧毀盾車的火炮等大型火器,由於文官對軍隊日夜提防,根本不給機會能夠日常演練操作,導致明軍的火炮真正到用到的時候,根本打不準目標,甚至隻要稍微遠點,就完全靠運氣炮了。至於近距離用的火銃,已經多次提到和說明過來,就不用再說那個悲劇了。總而言之,各種原因導致了這個早在前火器時代早期就差不多應該被淘汰的中古戰爭器械直到17世紀及以後的歲月,還依舊頻繁出現在中華大堤上並且在戰爭中扮演了某種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上百輛盾車綿延城一條兩百多米的活動木牆,每塊“牆磚”後麵都是三四個脖子漲得通紅,額頭青色血管鼓起跳動的包衣阿哈在使勁推。


    再後麵,就是幾百個身披重甲手持鋒利腰刀或是狼牙棒的粗壯士兵。


    他們就是第一波的敢死陷陣之士。


    ……


    “八百米!”


    測距的跑組軍士拖長了聲音,報出數字。由於測量距離需要用到相當的三角函數和數學知識,而李滿江自身對數學也談不上太過精通,隻能在一些方向性上做一點點的指導,其餘的全靠炮隊的將士們幾年來自己摸索出一點點經驗。饒是不多的經驗,卻也不是普通的大字不識幾個的文盲士兵能夠掌握的,因此,能夠測距的炮組成員大多都算有些文化學識的,隻要有文化有本事,那麽自然就是軍官了


    “七百米!”測距員的語氣依舊是拖長了尾音,顯得從容不迫甚至有點漫不經心的感覺。


    “實心彈!跳彈射擊準備!”


    把總立刻下達了命令。


    兩邊幾個膀大腰圓的士兵立刻就拿出了規尺插入炮口,一番測量之後,炮車後麵的墊著的特製實心木墊被調整了一下,角度終於調試好了。


    炮手把定量包裹好的顆粒火藥包填入炮口中,一根尖銳的鐵芊從火門刺破了細密的絲綢,隨即抽出來,又從身上的牛角火藥壺中倒出火藥直到從膛內滿到了火門口。


    他舉起火把,站立在火門旁邊,清膛手也拿好沾著菜油的清膛拖把,站在炮口一側待命。


    “五百米!”測距員的聲音再次響起,還是那麽的拖長了音,這時候卻似乎帶著隱隱的興奮。


    “點火!”


    隨著把總的一聲令下,旁邊的傳令員也在同一時間把手中高舉的紅旗用力向下一會兒,幾乎在一瞬間,四門六磅鐵質加農炮就開火了。


    隨著炮聲四起,一股股白煙也升騰起來,把站在炮口一側的清膛員熏得臉上白一道黑一條的。他強忍住伸長脖子去看看炮擊效果的**,低頭下緊張,認真一絲不苟的開始了清理炮膛的的工作。


    張耀祖站在城樓上,在望遠鏡鏡筒裏,他清清楚楚的看見四顆鐵球中的三顆都跳到了足夠的高度,然後再次落下,再跳起,落下,鐵球過處,卻是一線腥風血雨殘值斷臂。三顆炮彈有兩顆各自擊中一輛盾車,把原本用粗厚木料製成的器械砸了個粉碎,破碎的木屑四方飛濺,傷到了不少靠的近的清軍士兵,不過與處於鐵彈再次彈跳路線上那些殘缺不全的屍體相比,卻又幸運了許多。另外一顆沒有擊中盾車的鐵彈,是直接越過了盾車,一路連續在平地上彈跳,以橫掃千軍之勢,把清軍隊伍鑿了個對穿。


    而剩下那顆鐵球,也許是運氣實在太差,也許是落到到某個草甸窩子上,終究沒有建功,讓張耀祖不由得有些惋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康熙剩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赫爾曼’s秘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赫爾曼’s秘密並收藏康熙剩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