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麵對這樣的情況,痛打落水狗自然成了必然的事兒。阿玉可是從小就學過「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怎麽能放過。就是哪些跟著陶二一併投向阿玉的新人,也被阿玉的身先士卒激起了血勇,強悍的都沒了前幾日投降的懦弱,和阿玉的那些手下一起,追殺出了好長一段路來。


    這尾隨追殺即使收穫不大,卻也足夠激勵人心,順帶的,還又獲得了一些好處。這樣的勝利簡直就是強心針,讓所有人都樂嗬起來了,連著自家多了幾個傷號都無人在意,眼睛直勾勾的看著阿玉,隻顧著那些好處了。


    是的,好處,阿玉可是當過指揮使的,怎麽分潤好處,讓手下保持戰鬥力那是拿手好戲。一個繳獲歸公,就避開了戰爭進行時中因為搶奪戰利品而引發的騷亂。而統一公開的清點之後,立馬折算清點,分出手下可分潤三成直接兌現,有讓所有人都心滿意足。


    是的,心滿意足,因為這是這個時代相當先進和公平的獎懲辦法。是他們這些苦哈哈,往日想都想不到的公平,所以嘍,看看,這一個個的,笑的多舒暢。摸屍體和兵器折現等合計下來,一人能分上400文上下呢,不用掙不用強,也不用妒忌和不甘,更不用有什麽費心的口角,就這麽到手了。


    對這些從不曾享受過這種待遇的人來說,哪怕是為了這點子公平,對著阿玉這個新東家也增加了三分忠心。順帶的也因為公平,連著和老人之間的關係也親密了許多,去除了原本隱約的敵視和隔閡。什麽都沒有一起扛過槍,一起分過贓更鐵的兄弟同袍情誼了。


    有了第二,那第三其實也就不遠了,而有了這一次配合,那第三次還用說?很多細節上,都不用阿玉在親自操持,幾個機靈的,比如陶二已經開始很有眼色的學著做了。


    甚至有幾個心眼活的,還暗暗地溝通了一番,派了機靈人跟蹤那些逃回去的人,到了夜間,趁著那些人不備,又反殺了一波。雖說因為怕引發不必要的麻煩,不能像是對著第一家那樣,衝到人家裏,再幹上一票,可有了這一波反殺,好歹將人家後勤也給端了。弄回來了兩頭牛不說,連著糧食都運回來了不下五石。如此一來,不說啥麻煩沒有(這是剿匪戰利品,即使是丟了東西的人家,都不好上門來討要,免得暴露自己幕後主使的身份。)連著陶二這些人的口糧都一併給掙了回來。這些出息得的,福壽叔差點都忍不住想要在期待一下,是不是還有下一波了。你說這來的有多順當,多利索吧。


    「這是咱們反擊,得了多少,那都沒問題,是咱們該得的,若是再勾搭著人家送上門來……你當人家傻啊,知道了咱們有這樣的戰力,除非是有把握,哪裏還會再來?若是再有……不可能,到底也是腹地,咱們守的一方,說是借了地利,能守住這五六十人的攻擊沒什麽。可那些拉出人來的……真聚集起一二百人過來打打殺殺的,那他們承受的壓力可就大了,指不定還會被按上什麽罪名呢。這是亂世,藏著掖著點實力保護好自家才是正緊。為了蚊香,這麽一個未必能得著的東西不值得。」


    許是福壽叔期待的眼神太過明顯,連著全叔都忍不住跟著期待了一下,弄得阿玉有些哭笑不得,所以索性當這幾個心腹,哦,還有陶二這個新進跟的十分的緊,自己把自己當個隨從的傢夥的麵,將這裏頭的道道又解說了一二。


    很多事兒不點開,這些人想不到,可真的掰開來了,都是亂世裏存活下來的機靈人,自然也就能想明白了。對此雖然有些可惜,可同樣的,他們也算是放下了心。


    「隻要不是大陣仗過來,郎君,那咱們還真是不怕,如今細算下來,咱們可是有三百人了,即使老弱多些,可這青壯也有近百,又有地利放著,按照上次您說的,沒有二三百都不帶操心的,那樣一來……有了這麽幾齣,就是附近的山匪潰兵什麽的,隻怕都不敢來了。這地方以後那真是太平了。」


    一想到太平,福壽叔的眼睛都在發亮。誰能想到呢,他們這樣不得不棄了祖宅,避居到山裏的人家,居然也有了太平可以享,這簡直就是這些年裏最好的消息了,比那得了多少銀錢都讓人高興啊!


    「是啊,隻要太平,這地就不用擔心荒了,對了,郎君,那買荒地的事兒可就要抓緊了,不趁著這機會,趕緊的多置辦些產業,那可不劃算。」


    看看,連著往日不愛說話的全叔都激動地開始說劃算不劃算了,可見這個年月,太平二字對於百姓有多重。


    「放心,過幾日就去,福壽叔,你點好銀子,等著給陶二他們看好了安置的地方,咱們就去官府。對了,這看地方的事兒,你也操心一些,總要尋個合適的,畢竟那麽些人呢。」


    「唉!我這就去辦,咱們不缺銀子,這地方也好尋,太平了,哪裏尋不出個安置人的地方呢,就是往日的荒廢村子也能用上,省事兒的很。」


    這一聲應答是福壽叔說的,而笑的更歡的則是陶二。能有平整的土地耕種,能有安生的,太平的地界定居,對於他們這樣幾乎快要沒了活路的人來說實在是太美好,即使隻能當佃戶,也一樣美的像是夢一樣。陶二覺得,這一次他們真的是尋到了好東家了。上天在虧了他們一次次之後,終於給了他們一條生存之路。為此他看向阿玉的眼神裏多了一種忠誠。這個人,阿玉算是徹底收到了手裏,隻要他說的都能做到,想來這些信投來的人將和他那些佃戶農人一般,成為他最心腹的依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和古代名人同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雨琉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雨琉璃並收藏[綜]和古代名人同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