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些人裏頭腦子最好,想的最細的二當家,都忍不住鬆一口氣,自覺在阿玉手下再不濟,比以往總多幾分活路,就可見這一趟是如何的有必要,如何的成功了。


    既然這邊的事兒順利,那麽接下來,怎麽應對後繼而來的其他人就成了事情的重點。阿玉好歹也是當過帝國宰相的人物,在宏觀調控的事兒上,在人手安排,事務調度上,不是一般的有水平。


    這邊剛將新來的人一股腦的全送到北麵山上,擠吧擠吧,堪堪將人塞下,安排了家中以前救下的四個婦人做支援,送過去了好些米糧,安排這些老弱吃喝睡,用最快的速度,安穩新投靠的一夥子人心。


    那邊就立馬開始有針對性的重新布置各處關卡。並根據二當家,這麽個曾給人當暗子的人提供的周邊各處地形和各類人脈消息,將那一張地圖給重新填充起來,力求豐富到能做報告的地步。


    而那二當家呢?看著阿玉那張不斷的被填滿的地圖,眼底的敬畏也在一點點的增加,感激也一點點的代替了生疏。對於像是他這樣的底層人來說,知識這個東西,遙遠的,就像是天上的月亮,往日不說沒有學習的可能了,就是接觸的機會也幾乎沒有,隻有仰望的份。


    可如今呢?阿玉一邊聽著他說話,一邊往上填寫,雖然沒有一個字的教導,雖然那些字他一個都看不懂,可結合自己以往所知,加上這阿玉針對性填寫的動作,這地圖,這地形,這戰事布局,他卻已經能看明白一二,細細揣摩,連著陣仗兵法之道也有了那麽一絲開竅的跡象。這樣的不遮掩,這樣的任由他偷學,他怎麽可能不感激?


    即使他心下也明白,這是阿玉夠自信,不怕他外傳,也不怕他學了反過來倒打一耙,所以才這樣的不在意。甚至都沒有刻意傳授的意思,隻是隨意的,全看自己悟性的給予那麽一點子機會。可不管人家是為了什麽,隻要是給予了學習的機會,給予他們這個階級近乎恩遇一般的契機,他就該懂怎麽珍惜和感恩。


    所以,二當家,哦,也不能一直喊人家二當家,人都有名字的對吧,陶二,這就是他的名字,而這個姓氏也是阿玉為什麽在收攏這些人之後還繼續不動聲色的籠絡的緣故之一。


    陶姓,中華姓氏之一,起源於上古五帝之一的堯帝陶唐氏,距今已有4300多年歷史,先秦時以平原陶姓為著,漢開封侯陶舍,輔助漢高祖劉邦打天下,其子陶青也襲爵拜相。至漢末,青公後裔舉族南徙丹陽,從此陶氏宗族居於吳。泱泱中華,天下陶姓,溯源於陶唐氏。這麽一算,你說,這陶二該不該籠絡?指不定什麽時候,這人就用上了呢。名士什麽的,和東吳上層人士結交的機會那是相當的多的,幫著人家尋到族親多好的往來藉口啊。


    哪怕這人的根底阿玉算錯了,陶二和人家搭不上,或者這姓氏純粹是自己取的,(比如秦漢之初,某些祖宗很不小心的當了個小官什麽的,因為沒有姓氏被人取笑,所以跟風給自己選一個姓氏什麽的,這個也相當常見。)可按照以前自己取姓氏的規則,陶這麽有代表性的姓氏,也很能說明問題,那就是他們家燒紙陶器絕對是屬於拿手活計,甚至有可能是家傳技能。你說,作為一個人手不足,很多相關產業湊不齊,導致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的家主,麵對這樣一個技術人才能輕易放過了?


    在阿玉麵前,這陶二那就是個粉嫩的江湖新手,連句話都不用說,不過是一個自然,就讓人感激感動,外帶崇拜的什麽都往外說了。甚至還自覺自願的幫著詢人問他不知道的,不斷地補充阿玉這裏的消息空缺。如此一來,等著東麵最遠放哨的送來消息,說是隱隱的看到了人的時候,這邊阿玉也已經徹底成了周圍直徑四個縣城範圍內的超級百曉生。


    更甚者,因為阿玉的政治敏銳度加成,在一連串的人際關係理順了之後,他已經連著自家這蚊香的消息怎麽傳的,為啥這幾個人家出頭,也做到了心裏有數。到了這一步,你說,就是人來了又怎麽樣?阿玉已經連怎麽反攻都已經準備妥當了。


    先來一個伏擊,一片弓箭,連弩的打擊下,本就少了戰陣經驗的烏合之眾立馬就沒了章法,連著步子都快慢不一,淩亂起來,這殺伐起來還有多少威脅?緊接著,陷阱,暗箭,再加上各處的聲東擊西,釣魚般的偷襲,更是營造出了處處有伏兵的跡象,讓那些人更心慌的不知所以。等著那邊好容易由領頭的重新組織起一點子像樣的規模,阿玉首當其衝的打殺上去,用一把大刀,揮舞出了名將一般的威懾力,鎮住了僥倖生還的一眾人等。如此一來,自然是潰不成軍,陣腳大亂,隻顧著逃跑了。


    「快逃啊……」


    「完了,完了,這回去,我可怎麽交代……」


    「走,活命要緊……」


    「這樣的硬茬子,不是咱們能對付的,回去,我要回去……」


    不過是三五下的功夫,還不及陶二他們撐的時間長呢,這些掛著某個水匪命好的某家私兵,不,或者說護衛家奴組成的三十來人的來犯之敵,就奔潰了,不但留下了十來具的屍體,連著武器都稀稀拉拉的,來不及拾撿就開始潰逃。折損一半啊,還不算那些能跑的輕傷患者,若是算上怕是傷亡七成都能算的上了。這樣的仗,就是兵營裏頭出來的,都未必受得住,更不用說這些人了對吧,這樣很正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和古代名人同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雨琉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雨琉璃並收藏[綜]和古代名人同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