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這樣的圈子,能拯救國家麽?
當然不能!
連最基本的綱領都沒有,道德當然就成了華麗的外衣,而裏麵流著腐爛的膿血。
在崇禎的戰略中,農政是第一要解決的,所以現在能不與天下讀書人產生衝突,就盡量先把局麵穩住。
等以後時機成熟了,一刀子下去!
下午,剛剛在幹清宮研究完軍政體係細節的崇禎,就讓內閣中書舍人擬定了一份聖旨。
關於什麽的聖旨?
關於給東林七君子平反的聖旨。
這個消息一出,京城不少官員都被震驚到了。
無數人在猜想皇帝的這個行為背後到底有什麽用意。
連韓爌、錢龍錫他們都完全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了。
更別說楊所修、曹思誠等人。
皇帝重用魏忠賢,開新學,懲罰國子監祭酒,怎麽看都與傳統儒學大相違背。
而東林七君子是東林學派的七位影響深遠的大佬,在天啟年間,他們慷慨就義,引起了天下讀書人的強烈尊敬。
皇帝又給東林七君子平反了!
這個信號確實讓不少人感到振奮。
可這對於皇帝來說,無非是政治作秀而已,無非就是要先給傳統儒士們一顆糖吃而已。
這種欺騙性的手段,好不好用?
告訴你,非常好用!
全天下的讀書人,對東林七君子被迫害一事,一直耿耿於懷,尤其是江南本土的讀書人,天天咒罵魏忠賢。
沒事就罵魏公公,一天三遍罵,三天九遍噴,晚上說不定還加個餐!
如果魏公公站在他們麵前,那肯定是要用唾沫星子把魏公公淹死的。
所以啊,崇禎這個聖旨一出,必然是全天下的讀書人開始歌頌皇帝陛下聖明。
這算是給國子監案來一個緩衝,也是給江南那群人來一個煙霧彈,極具欺騙性的煙霧彈。
當天晚上,邸報就發出去了。
聽到這個消息,黃宗羲當時在北京大學泣不成聲。
因為七君子之一的黃尊素是他爹。
這件事立刻像一陣風暴一樣,開始席捲大明朝。
這無疑給崇禎在大明讀書人心中賺足了聲望。
用崇禎自己的話說:動刀子之前,要麻痹敵人。
第二日,崇禎接見了朝鮮使者。
朝鮮使者已經在北京城待了兩天了,最近的所見所聞,他心裏也略知一二。
說到朝鮮,就又必須回到遼東的局勢上,因為朝鮮的關係與遼東是不可割裂的。
也必須說到朝鮮與大明朝的關係上,朝鮮對明朝是非常尊敬的,就像當年日本尊敬唐宋一樣,甚至有一種神聖感。
尤其是萬曆年間,明朝幫朝鮮將豐臣秀吉給摁在海上爆錘了一頓之後。
可這一切,都在天啟七年正月的丁卯胡亂之後,被打破了。
什麽是丁卯胡亂?
就是皇太極剛登位時,發動的對朝鮮的戰爭。
對於崇禎來說,朝鮮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袁可立現在在登萊建立水師,打算攻占遼東半島,以及重建東江鎮,與袁崇煥形成對建奴的三麵攻勢。
而東江鎮是與朝鮮接壤的。
如果要復興東江鎮,與朝鮮通商是最快的手段。
第340章 與遼東格局
朝鮮這個地方要不要收?
當然要收,要成為漢土,要講漢語,成為大明的一個省,要有大明的官員直接去管理。
可因為地理原因,以及目前國內形勢的原因,暫時不能動朝鮮。
不能動就先搞搞關係,利用朝鮮出些力氣。
現在的朝鮮國王叫李倧(zong,一聲),朝鮮上上下下在態度上是絕對親大明的,這不必說。
隻是因為皇太極的兵鋒壓力,在丁卯胡亂之後,朝鮮開始於皇太極交好。
這一次來的朝鮮使者叫金尚憲,是朝鮮非常有名的大臣,也是朝鮮朝中非常有名的對建奴主戰派。
這一次他來出使大明,是不是意味著,朝鮮國的態度在此次遼東之戰後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事實也是如此,遼東之戰,整個朝鮮都在旁邊老老實實觀戰。
鑑於大明朝之前一直戰敗,朝鮮在遼東戰局的態度非常曖昧,朝鮮朝中有不少親皇太極派。
“小臣參拜大明天子,萬歲萬萬歲!”
“使者免禮。”
“謝大明天子。”
崇禎笑道:“使者來我大明,有何貴幹?”
“啟奏天子,小臣奉國主之命出使大明,問君父安。”
崇禎一身龍袍,坐在龍椅上,重要的大臣分開兩列,皇帝淡淡道:“朕安,使者有什麽話就直接說。”
金尚憲用比較生硬的漢語道:“皇帝陛下,小臣此次前來,還有一事想要徵求皇帝陛下的同意。”
“何事?使臣但說無妨。”
“國主想懇求皇帝陛下同意兩國在海上貿易,以皇帝陛下聖德恩澤我小國之民。”
果然是想著來開邊貿生意的。
和朝鮮合作之前有一個問題要先搞清楚。
什麽問題?
以皇太極目前的情況,他隨時可能再去打一波朝鮮,朝鮮隨時可能再被迫與大明斷絕關係。
而朝鮮離大明隔著海和遼東,真要去救朝鮮,消耗的人力物力太多。
當然不能!
連最基本的綱領都沒有,道德當然就成了華麗的外衣,而裏麵流著腐爛的膿血。
在崇禎的戰略中,農政是第一要解決的,所以現在能不與天下讀書人產生衝突,就盡量先把局麵穩住。
等以後時機成熟了,一刀子下去!
下午,剛剛在幹清宮研究完軍政體係細節的崇禎,就讓內閣中書舍人擬定了一份聖旨。
關於什麽的聖旨?
關於給東林七君子平反的聖旨。
這個消息一出,京城不少官員都被震驚到了。
無數人在猜想皇帝的這個行為背後到底有什麽用意。
連韓爌、錢龍錫他們都完全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了。
更別說楊所修、曹思誠等人。
皇帝重用魏忠賢,開新學,懲罰國子監祭酒,怎麽看都與傳統儒學大相違背。
而東林七君子是東林學派的七位影響深遠的大佬,在天啟年間,他們慷慨就義,引起了天下讀書人的強烈尊敬。
皇帝又給東林七君子平反了!
這個信號確實讓不少人感到振奮。
可這對於皇帝來說,無非是政治作秀而已,無非就是要先給傳統儒士們一顆糖吃而已。
這種欺騙性的手段,好不好用?
告訴你,非常好用!
全天下的讀書人,對東林七君子被迫害一事,一直耿耿於懷,尤其是江南本土的讀書人,天天咒罵魏忠賢。
沒事就罵魏公公,一天三遍罵,三天九遍噴,晚上說不定還加個餐!
如果魏公公站在他們麵前,那肯定是要用唾沫星子把魏公公淹死的。
所以啊,崇禎這個聖旨一出,必然是全天下的讀書人開始歌頌皇帝陛下聖明。
這算是給國子監案來一個緩衝,也是給江南那群人來一個煙霧彈,極具欺騙性的煙霧彈。
當天晚上,邸報就發出去了。
聽到這個消息,黃宗羲當時在北京大學泣不成聲。
因為七君子之一的黃尊素是他爹。
這件事立刻像一陣風暴一樣,開始席捲大明朝。
這無疑給崇禎在大明讀書人心中賺足了聲望。
用崇禎自己的話說:動刀子之前,要麻痹敵人。
第二日,崇禎接見了朝鮮使者。
朝鮮使者已經在北京城待了兩天了,最近的所見所聞,他心裏也略知一二。
說到朝鮮,就又必須回到遼東的局勢上,因為朝鮮的關係與遼東是不可割裂的。
也必須說到朝鮮與大明朝的關係上,朝鮮對明朝是非常尊敬的,就像當年日本尊敬唐宋一樣,甚至有一種神聖感。
尤其是萬曆年間,明朝幫朝鮮將豐臣秀吉給摁在海上爆錘了一頓之後。
可這一切,都在天啟七年正月的丁卯胡亂之後,被打破了。
什麽是丁卯胡亂?
就是皇太極剛登位時,發動的對朝鮮的戰爭。
對於崇禎來說,朝鮮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袁可立現在在登萊建立水師,打算攻占遼東半島,以及重建東江鎮,與袁崇煥形成對建奴的三麵攻勢。
而東江鎮是與朝鮮接壤的。
如果要復興東江鎮,與朝鮮通商是最快的手段。
第340章 與遼東格局
朝鮮這個地方要不要收?
當然要收,要成為漢土,要講漢語,成為大明的一個省,要有大明的官員直接去管理。
可因為地理原因,以及目前國內形勢的原因,暫時不能動朝鮮。
不能動就先搞搞關係,利用朝鮮出些力氣。
現在的朝鮮國王叫李倧(zong,一聲),朝鮮上上下下在態度上是絕對親大明的,這不必說。
隻是因為皇太極的兵鋒壓力,在丁卯胡亂之後,朝鮮開始於皇太極交好。
這一次來的朝鮮使者叫金尚憲,是朝鮮非常有名的大臣,也是朝鮮朝中非常有名的對建奴主戰派。
這一次他來出使大明,是不是意味著,朝鮮國的態度在此次遼東之戰後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事實也是如此,遼東之戰,整個朝鮮都在旁邊老老實實觀戰。
鑑於大明朝之前一直戰敗,朝鮮在遼東戰局的態度非常曖昧,朝鮮朝中有不少親皇太極派。
“小臣參拜大明天子,萬歲萬萬歲!”
“使者免禮。”
“謝大明天子。”
崇禎笑道:“使者來我大明,有何貴幹?”
“啟奏天子,小臣奉國主之命出使大明,問君父安。”
崇禎一身龍袍,坐在龍椅上,重要的大臣分開兩列,皇帝淡淡道:“朕安,使者有什麽話就直接說。”
金尚憲用比較生硬的漢語道:“皇帝陛下,小臣此次前來,還有一事想要徵求皇帝陛下的同意。”
“何事?使臣但說無妨。”
“國主想懇求皇帝陛下同意兩國在海上貿易,以皇帝陛下聖德恩澤我小國之民。”
果然是想著來開邊貿生意的。
和朝鮮合作之前有一個問題要先搞清楚。
什麽問題?
以皇太極目前的情況,他隨時可能再去打一波朝鮮,朝鮮隨時可能再被迫與大明斷絕關係。
而朝鮮離大明隔著海和遼東,真要去救朝鮮,消耗的人力物力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