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民生依然還是重中之重。


    順天府的糧食口子暫時堵住了,糧價也在慢慢降低,預計10月能回到之前的正常水平。


    現在要保證執行下去的就是配套設備了,例如新農具、農政指揮所的配套,還有蒸汽機抽水。


    第二代蒸汽機要研究出來估計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


    其實順天府這一次的糧食翻倍,還是紅薯的功勞。


    為什麽這麽說?


    以往順天府一畝田年產量3石(360斤),宋應星花了一年多時間在順天府大力推廣紅薯,還在上半年組建的北京城挑糞小分隊。


    就說這半年以來,順天府每畝田的小麥產量已經到了3石(360斤)了。


    一般華北的小麥都是農曆10月下旬種植,到來年農曆5月收割,這叫冬小麥。


    而21世紀的華北每畝田每年產小麥多少呢?


    大約7.5石,也就是900斤左右。


    明代的生產力肯定比不上21世紀。


    可別忘了,紅薯的種植,大大利用了土地資源。


    春暑一般是驚蟄以後開始育種,清明之後開始種植。


    可夏暑,一般都是6月開始種植,這就可以將小麥收割的時間錯開。


    一畝田產夏暑能產多少?


    21世紀的數據是21石,約2500斤。


    而宋應星給上來的去年的皇家莊園的數據是多少,一畝田夏暑產了8石,也就是1000斤!


    加上小麥的收成,一畝田產了1360斤!


    當然,算上一些損耗,加上紅薯也不都推行下去了,所以順天府的糧食整體是翻倍了,估計今年年底,產量還會更加喜人。


    有紅薯這種東西出來,陝西呢?


    陝西的災情最新匯報,施鳳來還沒有報上來。


    第339章 皇帝的政治作秀


    崇禎在思考一個問題,國子監這件事看似平靜了,但其實已經激化了新學與傳統儒學的矛盾,引起了絕大多數人的不滿。


    那些儒生都不是好惹的,現在農政還在推行,不能激起大規模學術鬥爭,不然朝廷多線處理問題,會亂套。


    尤其是這個關鍵時間點,北京大學的情緒一定要安撫好,農學院培養出來的人才,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是要發光發熱的。


    那接下來怎麽辦呢?


    很簡單!


    崇禎早就留了後手了。


    當天,天啟七年彈劾施鳳來等人的山陰監生胡煥猷被釋放。


    消息一傳出,許多人都震驚了。


    那些原本在這一次矛盾中已經激起一些憤怒的讀書人,聽到這個消息後,一時間竟然有人開始歌頌皇帝陛下聖明燭照起來。


    不過一個小小的監生,還不足以在局勢平衡下來,最多緩和了一些激烈的情緒而已。


    國子監案,必然也會在江南一帶引起很大的反應,接下來許多人可能都會故意刁難北京大學和科學院。


    讀書人之間的戰爭是比較麻煩的,這件事不得不小心處理。


    這將是一場意識形態的戰爭。


    為什麽這麽說?


    張凡崇尚的是什麽意識形態?


    實事求是,實踐出真理,科教興國的意識形態。


    先如今大明朝的主要輿論中心在哪裏?


    北京?


    不,在江南!


    江南最多的是什麽?


    東林人士。


    東林學院對那裏的學術影響,在這幾十年,達到了空前。


    不僅僅如此,連北邊也被影響到了。


    例如孫承宗、韓爌,一個是北直隸保定人,一個是山西人。


    但在歷史上,孫承宗和韓爌都被列入東林黨。


    當然,孫鬍子算半個,韓爌是地地道道的東林大佬。


    不過,古代所謂的黨,其實不是後世的黨,沒有明確的綱領,也沒有明確的定義。


    東林黨都是政敵定義的,邊界是非常模糊的。


    例如孫鬍子,他隻是在歷史上跟幾個東林大佬走的比較近,就被定義為了東林黨。


    盧象升和孫傳庭在歷史上也一樣,和幾個東林大佬走得近,也被扣上了東林黨的帽子。


    這些是扯不清的。


    但是有一點是非常清楚的。


    什麽呢?


    東林書院,江南輿論影響最大的一個書院。


    他是天下讀書人的聖地,許多年輕學生都會去那裏聽課。


    東林書院最開始都是那些被貶回家的官員自己建立的,他們覺得朝廷裏有奸臣,覺得要拯救大明朝,必須梳理崇高的道德標準。


    好了,這就是他們的意識形態。


    這個意識形態,與皇帝的意識形態看似無關,但其實產生了強烈的衝突。


    為什麽這麽說呢?


    道德這種東西,是無法標準化的,而且事物的積極發展,與道德之間是沒有必然聯繫的。


    並且,道德是一種理想化的人格,不是誰都能達到高水平的道德標準的,大多數人隻是普通人而已。


    那麽問題來了,道德本身是一件好事。


    但融入到儒學之中,形成一種自我感動的虛幻,被江南讀書人所接受,必然就形成了圈子。


    有了圈子,就有了共同利益,於是就有了更多的人加入,就有了更加龐大的利益。


    因為本身這個圈子沒有監察係統,自然就有更多的人混入進來,打著道德的旗號,藉助圈子的力量,賺取自己的利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當暴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淩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淩煙並收藏重生大明當暴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