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喬鏡當然不會覺得文春秋今天找他隻是單純為了這件事,於是他便主動問道:「您找我,是有什麽事情嗎?」
文春秋:「倒還真有一樁。還記得之前玄華說要替你翻譯書嗎?現在已經翻譯好了,他讓我拿給你看看。」
喬鏡驚訝道:「這麽快?」
「是啊,」文春秋感嘆道,「所以我才說這老傢夥性子倔,明明這麽上心,結果連翻譯好的書都要讓我轉交給你,你看看,像不像話!」
喬鏡神色複雜地看著他從懷中掏出了一本薄薄的譯本遞給自己,內心一時五味雜陳。
他停頓了一秒,接過來翻開,發現裏麵的每一頁都是左向庭的親筆手稿。作為一代語言學大師,翻譯上的信達雅他可以說是無出其右,明明是喬鏡自己寫下的故事,他卻不知不覺就看入了迷。
對於一部文學作品來說,好的翻譯必須要體會原作者寫作時的思想與情感,並將其融入另一種語言中表達出來。這種感覺非常奇妙,就像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靈魂借著文字在碰撞共鳴,但凡左向庭夾帶一點私貨,喬鏡都不會有現在這樣的感受。
文春秋看著他專注閱讀的模樣,雖然不太忍心打擾他,但還是出聲道:「這本書我也看了,說實話,玄華能做到這一步,我也沒想到。」
他感嘆道:「他是真的很喜歡你,真的。」
喬鏡戀戀不捨地把視線從書中拔出來,抬起頭認真看著文春秋:「我知道。」
他朝校長鞠了一躬,轉身時正好看到教師辦公樓的三樓窗口處,某位院長的窗簾還在欲蓋彌彰地晃動著,唇角也情不自禁地微微揚起了一個弧度。
*
左向庭版本的翻譯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權威,但是在他之前,其實喬鏡的作品早就已經被翻譯成了好幾個版本,走出國門了。
在這方麵出力最多的還要數留學生們,他們帶著晏河清的小說漂洋過海,又把這些文字翻譯成當地的語言,在各個國家傳播開來。
雖然留學生們的翻譯水平參差不齊,但很多外國人還是通過他們了解到了晏河清這個作者,尤其是《五十六》這本書,主角唐安更是戳中了海洋文明骨子裏那種對自由和冒險的嚮往,在歐美各國都非常受歡迎。
一位從未到過東方的畫家,還憑藉著書中的描述和自己的想像,用畫筆繪出了那幅唐安攀登珠峰的油畫。
相比起連綿的雪山,唐安在畫麵上的身影幾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這種人類對宏偉自然之力的征服,這種渺小和宏大的對比張力卻躍然紙上,令人不禁肅然起敬。
這幅油畫的整體色調非常明亮,時間是破曉的清晨,萬道霞光在天邊亮起,燦爛的金光落在皚皚白雪的最高峰上,也照在唐安手中的旗幟上——巧的是,雖然現在華夏並沒有自己的國旗,但是為了表現出更豐富的色彩,那位畫家還是為他畫上了一麵鮮紅的旗幟。
除此之外,還有在海外學習音樂的留學生在看完這本書後,熱淚盈眶,連夜譜出了一首曲子,並邀請了隔壁學習文學的學生為它寫詞。
但他們誰也沒想到,這首歌的旋律從校園開始,傳遍了整個國家的留學生群體,又從留學生中傳到西方國家,再傳回國內時,它已經有了用十幾個語言演唱的不同版本。
《五十六》完結那天,許維新在報社開了一瓶香檳。
雖然最後他還是覺得這玩意兒不帶勁,噸噸噸喝白酒喝到差點兒人事不省,但是在醉倒之前,他抱著許曉明的大腿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唱著這首歌,音幾乎都要跑到西伯利亞去了。
然而,在場的每個人都醉了,所有人都聽得眼眶泛紅——身為新聞行業的從業人員,這些年來,基本上沒什麽人能比他們更憋屈了。
每次國家一遭受什麽欺辱,別人可以罵天罵地,就他們不行;不僅如此,還得乖乖挨罵,什麽垃圾走狗賣國賊的詞兒都得全盤接受,時間一長,就是想不同流合汙自甘墮落也難。
但凡有點兒良心還在這個行業混的,就連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如果他們不在《東方京報》工作,如果上司不是許維新這樣的人,如果報社沒有晏河清……或許他們其中很多人,現在早就不再從事這個行業了。
而在《五十六》完結之後,喬鏡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再寫新書。
廖長義似乎也放棄了扒他的馬甲,開始安心在學校裏教書,偶爾和人在報紙上罵罵仗,再每逢周一去街上買份《東方京報》看看這周有沒有新的連載刊登。
總的來講,日子過得也還算是平靜充實。
但越來越蕭條的街道、街上愈發緊張的氣氛和幾乎隨處可見的「還我河山」標語,也在預示著這個國家正無可避免地迎來了近百年來的至暗時刻。
喬鏡在從008那兒確定了基本上不太可能在這個世界收集到足夠的聲望值後,便放棄了按時畢業的打算,向學校申請了提前一年畢業。
通過在這個世界賺到的聲望值,008可以將他們傳送到一個人口更多、文化水平更高的世界,這樣收集到的聲望值也能夠更多,遠比在這個時代再呆個二三十年來得劃算。
隻是,喬鏡還放心不下那兩個小的。
喬景到底還是沒聽他們的話,在距離滿十六歲的前幾個月就偷偷跑到徵兵點報了名。也不知道這小子是中了什麽狗屎運,可能是這段時間個子竄的太高了,他竟然被看上當了預備飛行員。
文春秋:「倒還真有一樁。還記得之前玄華說要替你翻譯書嗎?現在已經翻譯好了,他讓我拿給你看看。」
喬鏡驚訝道:「這麽快?」
「是啊,」文春秋感嘆道,「所以我才說這老傢夥性子倔,明明這麽上心,結果連翻譯好的書都要讓我轉交給你,你看看,像不像話!」
喬鏡神色複雜地看著他從懷中掏出了一本薄薄的譯本遞給自己,內心一時五味雜陳。
他停頓了一秒,接過來翻開,發現裏麵的每一頁都是左向庭的親筆手稿。作為一代語言學大師,翻譯上的信達雅他可以說是無出其右,明明是喬鏡自己寫下的故事,他卻不知不覺就看入了迷。
對於一部文學作品來說,好的翻譯必須要體會原作者寫作時的思想與情感,並將其融入另一種語言中表達出來。這種感覺非常奇妙,就像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靈魂借著文字在碰撞共鳴,但凡左向庭夾帶一點私貨,喬鏡都不會有現在這樣的感受。
文春秋看著他專注閱讀的模樣,雖然不太忍心打擾他,但還是出聲道:「這本書我也看了,說實話,玄華能做到這一步,我也沒想到。」
他感嘆道:「他是真的很喜歡你,真的。」
喬鏡戀戀不捨地把視線從書中拔出來,抬起頭認真看著文春秋:「我知道。」
他朝校長鞠了一躬,轉身時正好看到教師辦公樓的三樓窗口處,某位院長的窗簾還在欲蓋彌彰地晃動著,唇角也情不自禁地微微揚起了一個弧度。
*
左向庭版本的翻譯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權威,但是在他之前,其實喬鏡的作品早就已經被翻譯成了好幾個版本,走出國門了。
在這方麵出力最多的還要數留學生們,他們帶著晏河清的小說漂洋過海,又把這些文字翻譯成當地的語言,在各個國家傳播開來。
雖然留學生們的翻譯水平參差不齊,但很多外國人還是通過他們了解到了晏河清這個作者,尤其是《五十六》這本書,主角唐安更是戳中了海洋文明骨子裏那種對自由和冒險的嚮往,在歐美各國都非常受歡迎。
一位從未到過東方的畫家,還憑藉著書中的描述和自己的想像,用畫筆繪出了那幅唐安攀登珠峰的油畫。
相比起連綿的雪山,唐安在畫麵上的身影幾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這種人類對宏偉自然之力的征服,這種渺小和宏大的對比張力卻躍然紙上,令人不禁肅然起敬。
這幅油畫的整體色調非常明亮,時間是破曉的清晨,萬道霞光在天邊亮起,燦爛的金光落在皚皚白雪的最高峰上,也照在唐安手中的旗幟上——巧的是,雖然現在華夏並沒有自己的國旗,但是為了表現出更豐富的色彩,那位畫家還是為他畫上了一麵鮮紅的旗幟。
除此之外,還有在海外學習音樂的留學生在看完這本書後,熱淚盈眶,連夜譜出了一首曲子,並邀請了隔壁學習文學的學生為它寫詞。
但他們誰也沒想到,這首歌的旋律從校園開始,傳遍了整個國家的留學生群體,又從留學生中傳到西方國家,再傳回國內時,它已經有了用十幾個語言演唱的不同版本。
《五十六》完結那天,許維新在報社開了一瓶香檳。
雖然最後他還是覺得這玩意兒不帶勁,噸噸噸喝白酒喝到差點兒人事不省,但是在醉倒之前,他抱著許曉明的大腿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唱著這首歌,音幾乎都要跑到西伯利亞去了。
然而,在場的每個人都醉了,所有人都聽得眼眶泛紅——身為新聞行業的從業人員,這些年來,基本上沒什麽人能比他們更憋屈了。
每次國家一遭受什麽欺辱,別人可以罵天罵地,就他們不行;不僅如此,還得乖乖挨罵,什麽垃圾走狗賣國賊的詞兒都得全盤接受,時間一長,就是想不同流合汙自甘墮落也難。
但凡有點兒良心還在這個行業混的,就連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如果他們不在《東方京報》工作,如果上司不是許維新這樣的人,如果報社沒有晏河清……或許他們其中很多人,現在早就不再從事這個行業了。
而在《五十六》完結之後,喬鏡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再寫新書。
廖長義似乎也放棄了扒他的馬甲,開始安心在學校裏教書,偶爾和人在報紙上罵罵仗,再每逢周一去街上買份《東方京報》看看這周有沒有新的連載刊登。
總的來講,日子過得也還算是平靜充實。
但越來越蕭條的街道、街上愈發緊張的氣氛和幾乎隨處可見的「還我河山」標語,也在預示著這個國家正無可避免地迎來了近百年來的至暗時刻。
喬鏡在從008那兒確定了基本上不太可能在這個世界收集到足夠的聲望值後,便放棄了按時畢業的打算,向學校申請了提前一年畢業。
通過在這個世界賺到的聲望值,008可以將他們傳送到一個人口更多、文化水平更高的世界,這樣收集到的聲望值也能夠更多,遠比在這個時代再呆個二三十年來得劃算。
隻是,喬鏡還放心不下那兩個小的。
喬景到底還是沒聽他們的話,在距離滿十六歲的前幾個月就偷偷跑到徵兵點報了名。也不知道這小子是中了什麽狗屎運,可能是這段時間個子竄的太高了,他竟然被看上當了預備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