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毓見狀,也不再糾結,茫然問道:「那小舅舅找我什麽事?」
「我打算先帶一批人出海,你看看,有沒有什麽囑託的。」
趙清毓吃了一驚,「我正在籌備商隊,小舅舅怎麽這時候要出海?」
薛翎如今正馬不停蹄的調查著張光耀上線一事,已經有些眉目了,大約再過些時日就能順藤摸瓜,連根拔起了。
「泉城、海城等幾個府城,如今正馬不停蹄的修建百萬石大船,可這並不能一蹴而就,期間還要幾個月,我想著正好趁這幾個月,我帶著軍器監去海外走一圈,之後也好讓他們帶著十大皇商分頭遠航。」霍破虜說道,「聽那些異邦商人說,夏季海上雷雨風暴天氣多,到時候航行必受影響,所以趁現在去正好。」
霍破虜的考慮趙清毓自然也考慮到了,但是她也有自己的擔心。
「可是海上航期不定,若是小舅舅因其他事耽誤了歸期,此事豈不是耽誤更久?」趙清毓說道,「如此,還不如等候一段時間。」
霍破虜搖搖頭,「其實出海,也不一定非得我不可。隻要給足好處,那些異邦蠻夷自然會為我們領航。而且,若是商隊組建成功,自是有法子出海。那些商人個個老奸巨猾,哪個不是一肚子鬼主意,你不需要擔心。」
出海一事本不需急於一時,可是有件事不等人,他必須近期出海,如此才能如期歸來。
上次歸來,本就打算停留十天半個月,如今都一個月了,時間不等人。而且海外之事,前期隻是談了一個大概,若是因為自己沒及時出海被別人撬走了,那自己可能要錘著大腿後悔了。
趙清毓見勸服霍破虜,便允了他的請求,並且去內務府拿了三萬兩銀子給他使。
趙清毓在京都送別霍破虜,便派人送了一封信給霍二舅霍延保。
赫吉安買糧賣馬一事已經談妥,後續便是馬匹交付和耕種技藝學習等事宜。
趙清毓隻是將赫吉安與朝廷的協議內容告知霍延保,至於怎麽處理,霍延保自有自己的手段。
對此一事,趙清毓完全放心交於霍延保處置。霍延保雖說鎮守西北多年,武力值驚人,但是卻不是一般蠻橫武將。他自幼飽讀詩書,本是科考的料,隻是十幾年前霍英戰死沙場,他便棄筆從戎,鎮守西北,成了一名殺敵守疆的儒將。
要說文韜武略,怕是連霍老將軍都比不上次子霍延保,所以,將小忽安的事交給霍延保,趙清毓放心十足。
信件送出半個月後,趙清毓便收到霍延保的回信。
霍延保對趙清毓信中言明的事已經知曉,並且已經擬了一個簡單的計劃交於趙清毓。
雖然隻是一個大綱,可從霍延保的回信中便知道他已經有十足把握將小忽安之事掌握在手中,如此,趙清毓便不再擔心、過問小忽安之事。
小忽安之事才定,禮部同漠北談判一事也有了定論。
「陛下,北漠同意我朝派人去草原尋人,隻是前往人數不能超過一千人。」何平濤說道。
「一千人?那何愛卿談定了多少人?」景元帝問道。
景元帝對自己的臣子還是有幾分了解,何平濤這個人做事喜歡先抑後揚,如此才能凸現他的能力。
所以,景元帝也不同他判圈,直截了當的問結果。
何平濤四平八穩的回答道:「陛下,您是不知道,北漠人多不講理,臣剛讓人提出分批次給朝貢,他們就抽刀出來了,幸虧孫節度使帶了一千人,又有霍將軍壓陣,如此他們才不敢放肆。」
景元帝皺著眉看著何平濤滔滔不絕,便知道他略過自己的話,非得要表現一下自己的辛勞和能力。
景元帝心裏默默吐槽,這何平濤真是不表現會死!不過他作為上位者,知曉適當需要給臣子這樣的機會,而且適當還得給他們遞梯子。
「那何愛卿如何談判的?」
何平濤臉色一凜,「我大恆堂堂天朝上國,哪能受西北那些蠻人恐嚇!臣直言,如若不願,我大恆不懼一戰!」
若不是一早接到霍山的摺子,景元帝怕真的會被何平濤正氣凜然的模樣給欺騙。
「大恆不懼一戰」那是他何平濤說的嗎?那明明是霍延宗說的!
就因為這一句話,忠烈侯還特地上摺子請罪,說霍延宗一時衝動,差些耽誤朝廷大事。
景元帝對何平濤的臉皮厚度有了新的認識。
「北漠那些蠻子,知道陛下是真龍天子,自有上天庇佑,不敢同我大恆交戰,如此,便接受了分批次給朝貢一事。」何平濤洋洋得意說道,「後來,便談到追繳叛臣朝貢一事,我們一提,北漠蠻子就哇哇大叫,不接受我們追繳要求。」
「那何愛卿又是如何談判的?」
「我們同北漠蠻子說,若是不準許我們追繳,我們便不朝貢。你來我往,十幾次交鋒下來後,他們同意我們去草原追尋叛臣。隻不過不允許過陰山以北,並且人數不能超過五百!」
「愛卿,你剛剛說是一千……」
侃侃而談戛然而止,何平濤瞄了景元帝一眼,輕咳一聲,「北漠蠻子一開始說五百的,我們沒搭腔,後來他們又提高到一千人。」
「那愛卿最後談下是多少人?如何追尋叛臣?」景元帝問道。
何平濤自得說道:「最終談下兩千,兩千人分四小隊,在陰山以南搜尋。」何平濤突然想起什麽,又緊跟著說道,「一開始那些蠻子還想派人跟著我們後麵追尋,最終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退他們,使我們能夠自由搜查。」
「我打算先帶一批人出海,你看看,有沒有什麽囑託的。」
趙清毓吃了一驚,「我正在籌備商隊,小舅舅怎麽這時候要出海?」
薛翎如今正馬不停蹄的調查著張光耀上線一事,已經有些眉目了,大約再過些時日就能順藤摸瓜,連根拔起了。
「泉城、海城等幾個府城,如今正馬不停蹄的修建百萬石大船,可這並不能一蹴而就,期間還要幾個月,我想著正好趁這幾個月,我帶著軍器監去海外走一圈,之後也好讓他們帶著十大皇商分頭遠航。」霍破虜說道,「聽那些異邦商人說,夏季海上雷雨風暴天氣多,到時候航行必受影響,所以趁現在去正好。」
霍破虜的考慮趙清毓自然也考慮到了,但是她也有自己的擔心。
「可是海上航期不定,若是小舅舅因其他事耽誤了歸期,此事豈不是耽誤更久?」趙清毓說道,「如此,還不如等候一段時間。」
霍破虜搖搖頭,「其實出海,也不一定非得我不可。隻要給足好處,那些異邦蠻夷自然會為我們領航。而且,若是商隊組建成功,自是有法子出海。那些商人個個老奸巨猾,哪個不是一肚子鬼主意,你不需要擔心。」
出海一事本不需急於一時,可是有件事不等人,他必須近期出海,如此才能如期歸來。
上次歸來,本就打算停留十天半個月,如今都一個月了,時間不等人。而且海外之事,前期隻是談了一個大概,若是因為自己沒及時出海被別人撬走了,那自己可能要錘著大腿後悔了。
趙清毓見勸服霍破虜,便允了他的請求,並且去內務府拿了三萬兩銀子給他使。
趙清毓在京都送別霍破虜,便派人送了一封信給霍二舅霍延保。
赫吉安買糧賣馬一事已經談妥,後續便是馬匹交付和耕種技藝學習等事宜。
趙清毓隻是將赫吉安與朝廷的協議內容告知霍延保,至於怎麽處理,霍延保自有自己的手段。
對此一事,趙清毓完全放心交於霍延保處置。霍延保雖說鎮守西北多年,武力值驚人,但是卻不是一般蠻橫武將。他自幼飽讀詩書,本是科考的料,隻是十幾年前霍英戰死沙場,他便棄筆從戎,鎮守西北,成了一名殺敵守疆的儒將。
要說文韜武略,怕是連霍老將軍都比不上次子霍延保,所以,將小忽安的事交給霍延保,趙清毓放心十足。
信件送出半個月後,趙清毓便收到霍延保的回信。
霍延保對趙清毓信中言明的事已經知曉,並且已經擬了一個簡單的計劃交於趙清毓。
雖然隻是一個大綱,可從霍延保的回信中便知道他已經有十足把握將小忽安之事掌握在手中,如此,趙清毓便不再擔心、過問小忽安之事。
小忽安之事才定,禮部同漠北談判一事也有了定論。
「陛下,北漠同意我朝派人去草原尋人,隻是前往人數不能超過一千人。」何平濤說道。
「一千人?那何愛卿談定了多少人?」景元帝問道。
景元帝對自己的臣子還是有幾分了解,何平濤這個人做事喜歡先抑後揚,如此才能凸現他的能力。
所以,景元帝也不同他判圈,直截了當的問結果。
何平濤四平八穩的回答道:「陛下,您是不知道,北漠人多不講理,臣剛讓人提出分批次給朝貢,他們就抽刀出來了,幸虧孫節度使帶了一千人,又有霍將軍壓陣,如此他們才不敢放肆。」
景元帝皺著眉看著何平濤滔滔不絕,便知道他略過自己的話,非得要表現一下自己的辛勞和能力。
景元帝心裏默默吐槽,這何平濤真是不表現會死!不過他作為上位者,知曉適當需要給臣子這樣的機會,而且適當還得給他們遞梯子。
「那何愛卿如何談判的?」
何平濤臉色一凜,「我大恆堂堂天朝上國,哪能受西北那些蠻人恐嚇!臣直言,如若不願,我大恆不懼一戰!」
若不是一早接到霍山的摺子,景元帝怕真的會被何平濤正氣凜然的模樣給欺騙。
「大恆不懼一戰」那是他何平濤說的嗎?那明明是霍延宗說的!
就因為這一句話,忠烈侯還特地上摺子請罪,說霍延宗一時衝動,差些耽誤朝廷大事。
景元帝對何平濤的臉皮厚度有了新的認識。
「北漠那些蠻子,知道陛下是真龍天子,自有上天庇佑,不敢同我大恆交戰,如此,便接受了分批次給朝貢一事。」何平濤洋洋得意說道,「後來,便談到追繳叛臣朝貢一事,我們一提,北漠蠻子就哇哇大叫,不接受我們追繳要求。」
「那何愛卿又是如何談判的?」
「我們同北漠蠻子說,若是不準許我們追繳,我們便不朝貢。你來我往,十幾次交鋒下來後,他們同意我們去草原追尋叛臣。隻不過不允許過陰山以北,並且人數不能超過五百!」
「愛卿,你剛剛說是一千……」
侃侃而談戛然而止,何平濤瞄了景元帝一眼,輕咳一聲,「北漠蠻子一開始說五百的,我們沒搭腔,後來他們又提高到一千人。」
「那愛卿最後談下是多少人?如何追尋叛臣?」景元帝問道。
何平濤自得說道:「最終談下兩千,兩千人分四小隊,在陰山以南搜尋。」何平濤突然想起什麽,又緊跟著說道,「一開始那些蠻子還想派人跟著我們後麵追尋,最終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退他們,使我們能夠自由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