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把話題再扔回去,才能避免太女一事的拉扯。
「臣,知罪!」
林旭見狀,低頭認罪。
與冊封太女一事想比,過問刑部辦案也算不得什麽了。
「林大人,本帝姬且來問問你,為何李家案子要辦理一個月之久?是刑部沒人了,還是跟沒人一個樣?」
問題拋來拋去,竟又轉到自己身上,林旭欲哭無淚。
「李家案件涉嫌人員過多,並且涉及官員,所以需要仔細審查,免得造成冤假錯案。」林旭解釋道。
「你方才同父皇說此事已經審理定罪,王家三族流放,主犯王子龍斬立決,你覺得這個處置妥當嗎?」
因為此事是由趙清毓親自交辦的,刑部自是從重出發,自覺沒有任何問題。所以趙清毓如此一問,林旭底氣十足。
「臣覺得,此事於法於理,處置得都很得當。」
趙清毓略過林旭,看著梁康,「那梁大人作為刑部侍郎,你覺得此事處理的妥當嗎?」
梁康與林旭同為郭係,又同為刑部官員,自不會自打自臉。而且,他同林旭一般,認為李家一事,處理的恰到好處。
「此事處置不偏不倚,很妥當。」
「是嗎?」趙清毓反問道,「李吳氏被逼懸樑,乃王氏之責,可李瑞傑一去縣衙告狀被打出,二去府衙告狀,直接命送牢獄,這是誰的責任?還是說,我大恆百姓,有冤不能告?」
李家隻是一個個例,可是從這個事件中卻能看到整個大恆的官僚體製,官官相護,作風糜爛。
明明是官紳勾結,到了刑部,卻隻是李王兩家的事。
林旭見事情扯上留城官員,不自覺上前維護。
「縣衙和府衙自有一套體製,可能存在一些小官小吏打著縣令和知府的名頭,胡亂處置,這事,臣定去查明清楚。」
案件未查明,便將事情轉到小官小吏身上,怕之後也不過推出一個替死鬼。
「林大人還未查,便知道這是底下小官小吏所為?林大人還真是未卜先知啊!」
林旭反應過來,他一時情急,口不擇言,竟讓人抓住把柄。
「臣隻是……隻是……」
林旭有意辯解一番,可趙清毓並不給他機會。
「既然刑部查明不清,要不讓大理寺協查吧!」
若大理寺協查,便告知外人,刑部辦事不力。而且大理寺乃太師一係,同郭係敵對。而留城官員乃郭係一脈,若讓大理寺插手,這留城的官員怕是保不住。
「啟奏陛下,此事既已交付刑部處置,應當由刑部負責。大理寺此事介入,怕打亂刑部辦事節奏,而且大理寺不清楚來龍去脈,會加大辦案難度。」
不得已,郭淮出列奏明情況。
「啟奏陛下,大理寺向來負責審理朝廷大小案件,李王家事本應屬於大理寺審理,隻不過其中涉及罪臣王進滄,如此皇上才將案子放在了刑部。可大理寺眾人對該案尤為關心,這案件多多少少了解些。再者大理寺自有一套辦案體製,不會打亂刑部辦事節奏。」大理寺卿史勁鬆出列說道。
「啟奏陛下……」
「好了,此事無須在議,便交由刑部和大理寺會審,朕給你們十日,十日後不見結果,你們就讓能者居之吧!」
「臣,遵旨!」
朝堂之事,便一錘定音了。之前的太女一事,仿佛如沒提到過一般,大夥都選擇遺忘。
「毓兒今個為何要攔爹?難不成你還怕他們不成?」景元帝問道。
趙清毓搖搖頭,「爹為君,他們為臣,我有什麽好怕的。隻是一來太女並非我所願,你是知道的,想比而言,我更喜歡置身戰場。隻是如今大恆底子太弱,我才不得不留守朝廷,想方設法為邊境將士準備供給。二來,現在還不是同那些文臣鬧翻的時候,等到軍政大權皆在爹之下,這些弱不禁風的文臣,豈能用三言兩語撼動你的決定!」
景元帝笑眯眯的,沒了朝堂上冷酷無情模樣,「爹就喜歡看你意氣風發模樣,這才是我大恆帝姬,我的女兒!」
「那可不,等天下大定,我帶爹去邊境轉轉,讓你看看女兒在戰場的模樣!」
「好,爹等著。」
劉福步履匆匆,進殿稟告:「陛下、帝姬,殿外賢良淑德四妃和幾位貴人求見。」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新年快樂呀!
第33章
趙清毓猜想,這幾位怕是聽說了景元帝立太女一事,這才不顧一切,急急忙忙探探景元帝口風。
雖說後宮不可幹政,可涉及自身利益,哪裏還有什麽可不可之說。
「爹,這事還是交給你了,我就先走了。」
趙清毓筷子一放,笑眯眯的逃離養心殿。殿門口一眾妃嬪帶著宮女長侍等候著,趙清毓點頭示意後,便溜走了。
霍破虜一早就進宮,因為趙清毓上朝去了,他便在承佑殿等候,眼看著到了午膳時間,趙清毓才姍姍回殿。
「小舅舅,怎麽今日有功夫來宮裏?」
霍家人手一枚令牌,進出皇宮自由無阻。霍破虜來之前沒有告知趙清毓,所以趙清毓見到坐在承佑殿不耐煩喝茶的霍破虜一臉吃驚。
「進宮自是找你有事。」
「那怎麽不讓人告知我一聲。」
霍破虜放下茶盞,「也不急於一時,你上朝呢,怎麽能打擾。」
「臣,知罪!」
林旭見狀,低頭認罪。
與冊封太女一事想比,過問刑部辦案也算不得什麽了。
「林大人,本帝姬且來問問你,為何李家案子要辦理一個月之久?是刑部沒人了,還是跟沒人一個樣?」
問題拋來拋去,竟又轉到自己身上,林旭欲哭無淚。
「李家案件涉嫌人員過多,並且涉及官員,所以需要仔細審查,免得造成冤假錯案。」林旭解釋道。
「你方才同父皇說此事已經審理定罪,王家三族流放,主犯王子龍斬立決,你覺得這個處置妥當嗎?」
因為此事是由趙清毓親自交辦的,刑部自是從重出發,自覺沒有任何問題。所以趙清毓如此一問,林旭底氣十足。
「臣覺得,此事於法於理,處置得都很得當。」
趙清毓略過林旭,看著梁康,「那梁大人作為刑部侍郎,你覺得此事處理的妥當嗎?」
梁康與林旭同為郭係,又同為刑部官員,自不會自打自臉。而且,他同林旭一般,認為李家一事,處理的恰到好處。
「此事處置不偏不倚,很妥當。」
「是嗎?」趙清毓反問道,「李吳氏被逼懸樑,乃王氏之責,可李瑞傑一去縣衙告狀被打出,二去府衙告狀,直接命送牢獄,這是誰的責任?還是說,我大恆百姓,有冤不能告?」
李家隻是一個個例,可是從這個事件中卻能看到整個大恆的官僚體製,官官相護,作風糜爛。
明明是官紳勾結,到了刑部,卻隻是李王兩家的事。
林旭見事情扯上留城官員,不自覺上前維護。
「縣衙和府衙自有一套體製,可能存在一些小官小吏打著縣令和知府的名頭,胡亂處置,這事,臣定去查明清楚。」
案件未查明,便將事情轉到小官小吏身上,怕之後也不過推出一個替死鬼。
「林大人還未查,便知道這是底下小官小吏所為?林大人還真是未卜先知啊!」
林旭反應過來,他一時情急,口不擇言,竟讓人抓住把柄。
「臣隻是……隻是……」
林旭有意辯解一番,可趙清毓並不給他機會。
「既然刑部查明不清,要不讓大理寺協查吧!」
若大理寺協查,便告知外人,刑部辦事不力。而且大理寺乃太師一係,同郭係敵對。而留城官員乃郭係一脈,若讓大理寺插手,這留城的官員怕是保不住。
「啟奏陛下,此事既已交付刑部處置,應當由刑部負責。大理寺此事介入,怕打亂刑部辦事節奏,而且大理寺不清楚來龍去脈,會加大辦案難度。」
不得已,郭淮出列奏明情況。
「啟奏陛下,大理寺向來負責審理朝廷大小案件,李王家事本應屬於大理寺審理,隻不過其中涉及罪臣王進滄,如此皇上才將案子放在了刑部。可大理寺眾人對該案尤為關心,這案件多多少少了解些。再者大理寺自有一套辦案體製,不會打亂刑部辦事節奏。」大理寺卿史勁鬆出列說道。
「啟奏陛下……」
「好了,此事無須在議,便交由刑部和大理寺會審,朕給你們十日,十日後不見結果,你們就讓能者居之吧!」
「臣,遵旨!」
朝堂之事,便一錘定音了。之前的太女一事,仿佛如沒提到過一般,大夥都選擇遺忘。
「毓兒今個為何要攔爹?難不成你還怕他們不成?」景元帝問道。
趙清毓搖搖頭,「爹為君,他們為臣,我有什麽好怕的。隻是一來太女並非我所願,你是知道的,想比而言,我更喜歡置身戰場。隻是如今大恆底子太弱,我才不得不留守朝廷,想方設法為邊境將士準備供給。二來,現在還不是同那些文臣鬧翻的時候,等到軍政大權皆在爹之下,這些弱不禁風的文臣,豈能用三言兩語撼動你的決定!」
景元帝笑眯眯的,沒了朝堂上冷酷無情模樣,「爹就喜歡看你意氣風發模樣,這才是我大恆帝姬,我的女兒!」
「那可不,等天下大定,我帶爹去邊境轉轉,讓你看看女兒在戰場的模樣!」
「好,爹等著。」
劉福步履匆匆,進殿稟告:「陛下、帝姬,殿外賢良淑德四妃和幾位貴人求見。」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新年快樂呀!
第33章
趙清毓猜想,這幾位怕是聽說了景元帝立太女一事,這才不顧一切,急急忙忙探探景元帝口風。
雖說後宮不可幹政,可涉及自身利益,哪裏還有什麽可不可之說。
「爹,這事還是交給你了,我就先走了。」
趙清毓筷子一放,笑眯眯的逃離養心殿。殿門口一眾妃嬪帶著宮女長侍等候著,趙清毓點頭示意後,便溜走了。
霍破虜一早就進宮,因為趙清毓上朝去了,他便在承佑殿等候,眼看著到了午膳時間,趙清毓才姍姍回殿。
「小舅舅,怎麽今日有功夫來宮裏?」
霍家人手一枚令牌,進出皇宮自由無阻。霍破虜來之前沒有告知趙清毓,所以趙清毓見到坐在承佑殿不耐煩喝茶的霍破虜一臉吃驚。
「進宮自是找你有事。」
「那怎麽不讓人告知我一聲。」
霍破虜放下茶盞,「也不急於一時,你上朝呢,怎麽能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