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三條禁令作為對公職人員的行為規範固然是通過總統令的形式發布的,但發布之前,不但征求過國會的意見而且還付諸表決,甚至這部分違反禁令的議員當時自己也投了讚成票,可以說充分代表了民主的力量。現在依據民主製定的條例懲治違法行為,卻被說成了獨裁?何也?我看除了一小部分是人雲亦雲的糊塗之言,其餘恐怕都是挑撥之言。其次,大總統自施政以來,一直依法辦事、照章辦事,無一事僭越,如果這樣是獨裁,那麽我倒要問問,那究竟什麽是民主?再次,大總統執政以來的政績有目共睹,不但穩定了局勢、鞏固了社會秩序,還減輕了人民負擔,提升了民生水平,在國際上也擴張了我國的政治環境,可謂在各個戰線都取得了勝利。具體的施政過程你們可能不清楚,但我作為內閣官員非常清楚,任何一樣政策的製定與推行,都經過了廣泛的討論和調查,絕無一事一意孤行,如果這是獨裁,那怎麽才算民主?兄弟我不是政治學家,對於政治學研究造詣不深,但我理解中的民主首先是為民作主。那些睜眼說瞎話的人可以去問問廣大民眾,比照近來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究竟哪個更好些,相信他們不會說謊。最後,我再問諸位記者一句,如果說大總統獨裁,為什麽報紙上這麽多的攻擊文章他置之不理,也沒有懲處的意思,我倒想知道,如果是獨裁政府應該怎麽對待新聞媒體的批評意見?”
眾人大愣,隨即掌聲雷動!
“報,剛剛收到的急電。”機要秘書不顧會場,匆匆忙忙跑上前台將報告遞給葛洪義,眾人大為好奇,何事?
初看見通電,葛洪義一愣。隨即又哈哈大笑。“諸位,告訴大家一個消息,南方有一群跳梁小醜又要開始表演了。”
民國三年八月一日,眾多反秦時竹勢力在英國方麵的幕後撮合下終於集結起來,“團結”在馮國璋周圍,叫囂“三次革命”。長江巡閱使馮國璋宣布獨立!江蘇護軍使盧永祥宣布獨立!上海護軍使雷震春宣布獨立!江西都督李烈鈞、江西護軍使李純宣布獨立!廣東都督胡漢民、廣東護軍使龍濟光宣布獨立!另外。原眾議院議長湯化龍為首的一批國會議員南逃南京,宣布組織“非常國會”,號召“護法”,要“恢複《臨時約法》的權威”,主要包括聯邦黨、一部分進步黨和國民黨黨籍的議員。
“好好好,你們終於原形畢露,也省去了不少麻煩。”葛洪義心裏笑道,對於湯化龍及其親信的異動,國安局早有察覺。一切行蹤都在掌握之中,原本是插翅難飛。但秦時竹輕輕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會場眾人大驚失色,一場全國性的政治危機再次擺在了麵前。
炎熱地天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躁動,令人惴惴不安的形勢,構成了這一時期的真實寫照。在享受了不到一年的太平氣氛後,中華大地再次掀起“革命”的旗幟,而且是“三次革命”。
得知消息高速乘坐專列返回地秦時竹啞然失笑,革命、革命,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行之!
“諸位對於南方局勢有什麽看法?”
“一群跳梁小醜。不足為懼。”陸尚榮爽快地回答,“部隊已準備完畢,即將出發,盡快停止這場鬧劇。”
專列上有專用地作戰室。上麵掛著大幅地圖。張紹曾走到地圖前用教鞭演示道:“原本總參在解決安徽問題時準備了一個地方叛亂地預案。用來預備突發情況。現在正好派上用場。稍作修改後就作為本次平叛方案參照執行。參與這次叛亂地主要有馮國璋地第8師。李純地第6師、盧永祥地第7師、雷震春地第10師、龍濟光地第34師。總人數約在6萬左右。從部隊來看。以馮國璋和李純兩部在吸納張勳和倪嗣衝餘部後實力最強;龍濟光地部隊原先是廣東地方部隊。裝備差、人員不整。戰鬥力低下。為最弱;盧永祥、雷震春兩部介於兩者之間。另外。浙江朱瑞、廣西陸榮廷、貴州唐繼堯等異動分子尚沒有完全表明態度……從戰線來看。此次叛亂北起江蘇徐州。南至廣東廣州。綿延近4000裏。在這麽長地戰線上隻有6萬左右地部隊。像極了一字長蛇陣;從布局態勢來看。上述勢力雖然同為一丘之貉。但彼此並沒有有效地協調和指揮。除江蘇附近地馮國璋號召力比較大以外。其餘根本指揮不動;在政治上。參與此次叛亂地多屬袁世凱餘孽、聯邦黨、進步黨和國民黨部分勢力。彼此原先一直勾心鬥角。這次雖然在反對中央地意圖上聯合起來。但其同盟意誌值得懷疑。歸納起來一句話。一群烏合之眾。”
“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對手。總參具體地作戰預案是什麽?”
“仿效古人破一字長蛇陣作法。各個擊破。”張紹曾不慌不忙地在地圖上勾勒起來。“首先。鑒於中央衛戍師已整裝待發。除部分部隊留守外。王雲山將軍率主力立即出發。沿津浦路南下直撲叛軍老巢南京;其次。由山東商震地第5師和安徽彭家珍地第9師夾擊蘇北盧永祥部。爭取在衛戍師投入戰鬥前打開南下通道;再次。目前在葫蘆島地海軍立即南下。巡洋艦隊、機動艦隊、運輸艦隊逶迤出發。在上海登陸。動用陸戰隊攻擊雷震春部。牽製其不能向南京增援;複次。調藍天蔚地17師、範曾文地18師進攻江西、擊垮李純部;最後。動用福建田伯雄地第20師監視浙江朱瑞。若其有異動。立即從背後襲之。”
眾人點頭。秦時竹問道:“說來說去。似乎忘記了廣東怎麽處理。”
“大總統。廣東之敵大可不必擔憂。一來龍濟光所部實力孱弱。根本構不成威脅;二來。龍濟光是典型地騎牆派。從來就是誰實力強倒向誰。袁世凱時期就是如此。此次獨立恐怕隻是故作姿態而已;三來。廣東與西南諸省聯係密切。如果我們急躁進軍。反而不利於穩定西南。暫時放手等江西、江蘇安定下來就可以見分曉了。”,
“也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先解決主要問題。”秦時竹想了想。“以大本營地名義發電報給湖南護軍使程潛。讓他立即率兵平叛。拖住李純。”
眾人稍微一愣,隨即便明白過來,程潛是國民黨目前唯一掌握兵權的人物,他的政治立場至關重要。若其含糊,自然也在處分之列。
“從兵力上統計起來,此次作戰。我們出動7個師,約11萬人馬,除龍濟光所部後,敵我兵力對比為2:1,大口徑火炮和其餘作戰裝備是其五倍甚至數十倍,兼之海軍優勢,取勝應當不成問題,重點在於如何將損失降低到最低。另外,此次主戰場主要在南京。能不能順利拿下馮國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張紹曾在地圖上指指點點,“我的想法是,能不攻城最好不要攻城,南京老百姓經曆了數次劫難----辛亥革命時革命家攻打南京、護國戰爭時黃興在南京抵抗以及後來張勳統治南京,再也經不起太大的折騰了。”
一旁地蔣方震沉吟片刻說道:“我倒覺得,盧永祥此人未必完全俯首於馮國璋。前次大總統解決安徽問題時曾與其有一麵之緣,此人對大總統甚是恭敬,言辭中也無唐突之意,不如……”
被蔣方震這麽一提醒後。秦時竹想了起來:“百裏所言不差,前次送了他一筆款子,對我千恩萬謝的,不太像要作亂的樣子。這次宣布獨立,有什麽其他隱情沒?”
“根據國安局送來的情報,是馮國璋以議事為名,將盧永祥等人召到南京,而後才有了那個護法通電,雖不能就此判斷盧永祥的真實意圖如何。但至少還有機會可考慮。”葛洪義笑了笑。“朱瑞是老滑頭,稱病不去。眼下還在觀望,估計是要看看形勢。”
“這家夥是一貫的牆頭草隨風倒,隨他去。”秦時竹輕蔑一笑,“這次要把牆頭挖空,看他往哪裏倒?”
“有一件事我很不明白。”一直沒有開口發言地薩鎮冰問道,“馮國璋也是多年宿將,對於自身實力和總統的實力應該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怎麽這次如此糊塗,莫非真地有恃無恐?還有李純、雷震春都是多年帶兵之人,難道他們真不知道這是螳臂擋車?但現在反聲一片,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薩老言之有理,南方這次動亂,固然與這批軍閥利令智昏、鋌而走險有莫大幹係,實際上英日兩國在背後挑動、支持也分不開,沒有這兩家地支持、煽動,就是再借他們一個膽子也未必敢。”
“英國人好理解,自大總統掌權以來,中英關係一直未能正常化,這次聯邦黨的政治獻金案多少讓人有些明白,但日本……日本方麵是不是有什麽誤會?”
“沒有!表麵上看,中日兩國關係似乎頗為正常,貿易往來也很興盛,但在日本國內始終有一種侵略中國、掠奪中國地聲音存在,請薩老想想,諸國之中以何國對我國革命最為熱心?”
“那自然非日本莫屬。”
“那難道薩老真的以為日本是國際友人,為了中國的獨立、富強、自由、民主而幫助我們?”
“這個……”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地愛,日本的小算盤無非是謀求本國在華利益的最大化,而絕非真正同情、支持中國革命。我再舉一個例子,陳其美受製裁,固然與其謀殺陶成章等一係列案件有關,其實他還有勾結日本情報機關地行為……”這種話若是從他人口中說出來,薩鎮冰可能還會將信將疑,但主管國家安全的葛洪義如此說明,想來所言不虛。
“英日兩國的對華思路是驚人一致,即在中國內部尋找他們的勢力代表,通過他們實現本國利益的最大化。無非英國和中國公開不睦,敢於徑直尋求軍閥和拉攏政黨勢力,而日本則限於表麵上的友好,隻能通過秘密渠道聯絡被其豢養的一小撮漢奸分子。坦白的說,議會收受政治獻金的絕非聯邦黨一家。”葛洪義告訴眾人,“根據確切地情報,日本在野方麵和極右翼軍國分子搜羅柏文蔚、胡漢民等人為羽翼,這次馮國璋等人能迅速舉事,搞什麽三次革命固然與其蓄意已久有很大關係,但英日兩國在後麵的幫襯同樣不可小覷,不然憑馮國璋和胡漢民等人之間的對立情緒,根本不可能這麽快在反對中央的前提下取得一致。”
“剛才話說了一半,調用海軍平叛,一方麵是為了出其不意,另一方麵也是震懾英國在上海的勢力,讓他們小心點……”
“這麽說還有可能與英國軍艦發生衝突?”薩鎮冰躊躇了一下,英國可是世界第一海軍呢,也算是中國海軍曾經的老師,故而有些忐忑。
“有可能,海軍有信心麽?”秦時竹盯著薩鎮冰,“我相信憑英國在華的那幾艘艦艇,還不至於對我國海軍構成威脅,其次這完全是我國內部事務,英國無權幹涉,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歐洲局勢日益加重,大戰一觸即發,我英國的注意力和關注重心必然放在歐洲。”
“請總統放心,海軍一定奮戰到底,保衛神聖海疆。”薩鎮冰在秦時竹麵前慨然立下軍令狀。
“我們此次平叛,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人地錯誤和軟弱上麵,雖然英國、日本直接出兵幹涉的可能性不大,但畢竟有一定隱患,我們力爭速戰速決,不給這些列強以插手的借口和機會;盧永祥動機可疑,那就再花功夫去做工作,即便失敗也為平叛部隊的進軍爭取時間。”陸尚榮看了下時間表,“無論結果如何,戰鬥在後天午夜必須打響。”
眾人大愣,隨即掌聲雷動!
“報,剛剛收到的急電。”機要秘書不顧會場,匆匆忙忙跑上前台將報告遞給葛洪義,眾人大為好奇,何事?
初看見通電,葛洪義一愣。隨即又哈哈大笑。“諸位,告訴大家一個消息,南方有一群跳梁小醜又要開始表演了。”
民國三年八月一日,眾多反秦時竹勢力在英國方麵的幕後撮合下終於集結起來,“團結”在馮國璋周圍,叫囂“三次革命”。長江巡閱使馮國璋宣布獨立!江蘇護軍使盧永祥宣布獨立!上海護軍使雷震春宣布獨立!江西都督李烈鈞、江西護軍使李純宣布獨立!廣東都督胡漢民、廣東護軍使龍濟光宣布獨立!另外。原眾議院議長湯化龍為首的一批國會議員南逃南京,宣布組織“非常國會”,號召“護法”,要“恢複《臨時約法》的權威”,主要包括聯邦黨、一部分進步黨和國民黨黨籍的議員。
“好好好,你們終於原形畢露,也省去了不少麻煩。”葛洪義心裏笑道,對於湯化龍及其親信的異動,國安局早有察覺。一切行蹤都在掌握之中,原本是插翅難飛。但秦時竹輕輕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會場眾人大驚失色,一場全國性的政治危機再次擺在了麵前。
炎熱地天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躁動,令人惴惴不安的形勢,構成了這一時期的真實寫照。在享受了不到一年的太平氣氛後,中華大地再次掀起“革命”的旗幟,而且是“三次革命”。
得知消息高速乘坐專列返回地秦時竹啞然失笑,革命、革命,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行之!
“諸位對於南方局勢有什麽看法?”
“一群跳梁小醜。不足為懼。”陸尚榮爽快地回答,“部隊已準備完畢,即將出發,盡快停止這場鬧劇。”
專列上有專用地作戰室。上麵掛著大幅地圖。張紹曾走到地圖前用教鞭演示道:“原本總參在解決安徽問題時準備了一個地方叛亂地預案。用來預備突發情況。現在正好派上用場。稍作修改後就作為本次平叛方案參照執行。參與這次叛亂地主要有馮國璋地第8師。李純地第6師、盧永祥地第7師、雷震春地第10師、龍濟光地第34師。總人數約在6萬左右。從部隊來看。以馮國璋和李純兩部在吸納張勳和倪嗣衝餘部後實力最強;龍濟光地部隊原先是廣東地方部隊。裝備差、人員不整。戰鬥力低下。為最弱;盧永祥、雷震春兩部介於兩者之間。另外。浙江朱瑞、廣西陸榮廷、貴州唐繼堯等異動分子尚沒有完全表明態度……從戰線來看。此次叛亂北起江蘇徐州。南至廣東廣州。綿延近4000裏。在這麽長地戰線上隻有6萬左右地部隊。像極了一字長蛇陣;從布局態勢來看。上述勢力雖然同為一丘之貉。但彼此並沒有有效地協調和指揮。除江蘇附近地馮國璋號召力比較大以外。其餘根本指揮不動;在政治上。參與此次叛亂地多屬袁世凱餘孽、聯邦黨、進步黨和國民黨部分勢力。彼此原先一直勾心鬥角。這次雖然在反對中央地意圖上聯合起來。但其同盟意誌值得懷疑。歸納起來一句話。一群烏合之眾。”
“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對手。總參具體地作戰預案是什麽?”
“仿效古人破一字長蛇陣作法。各個擊破。”張紹曾不慌不忙地在地圖上勾勒起來。“首先。鑒於中央衛戍師已整裝待發。除部分部隊留守外。王雲山將軍率主力立即出發。沿津浦路南下直撲叛軍老巢南京;其次。由山東商震地第5師和安徽彭家珍地第9師夾擊蘇北盧永祥部。爭取在衛戍師投入戰鬥前打開南下通道;再次。目前在葫蘆島地海軍立即南下。巡洋艦隊、機動艦隊、運輸艦隊逶迤出發。在上海登陸。動用陸戰隊攻擊雷震春部。牽製其不能向南京增援;複次。調藍天蔚地17師、範曾文地18師進攻江西、擊垮李純部;最後。動用福建田伯雄地第20師監視浙江朱瑞。若其有異動。立即從背後襲之。”
眾人點頭。秦時竹問道:“說來說去。似乎忘記了廣東怎麽處理。”
“大總統。廣東之敵大可不必擔憂。一來龍濟光所部實力孱弱。根本構不成威脅;二來。龍濟光是典型地騎牆派。從來就是誰實力強倒向誰。袁世凱時期就是如此。此次獨立恐怕隻是故作姿態而已;三來。廣東與西南諸省聯係密切。如果我們急躁進軍。反而不利於穩定西南。暫時放手等江西、江蘇安定下來就可以見分曉了。”,
“也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先解決主要問題。”秦時竹想了想。“以大本營地名義發電報給湖南護軍使程潛。讓他立即率兵平叛。拖住李純。”
眾人稍微一愣,隨即便明白過來,程潛是國民黨目前唯一掌握兵權的人物,他的政治立場至關重要。若其含糊,自然也在處分之列。
“從兵力上統計起來,此次作戰。我們出動7個師,約11萬人馬,除龍濟光所部後,敵我兵力對比為2:1,大口徑火炮和其餘作戰裝備是其五倍甚至數十倍,兼之海軍優勢,取勝應當不成問題,重點在於如何將損失降低到最低。另外,此次主戰場主要在南京。能不能順利拿下馮國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張紹曾在地圖上指指點點,“我的想法是,能不攻城最好不要攻城,南京老百姓經曆了數次劫難----辛亥革命時革命家攻打南京、護國戰爭時黃興在南京抵抗以及後來張勳統治南京,再也經不起太大的折騰了。”
一旁地蔣方震沉吟片刻說道:“我倒覺得,盧永祥此人未必完全俯首於馮國璋。前次大總統解決安徽問題時曾與其有一麵之緣,此人對大總統甚是恭敬,言辭中也無唐突之意,不如……”
被蔣方震這麽一提醒後。秦時竹想了起來:“百裏所言不差,前次送了他一筆款子,對我千恩萬謝的,不太像要作亂的樣子。這次宣布獨立,有什麽其他隱情沒?”
“根據國安局送來的情報,是馮國璋以議事為名,將盧永祥等人召到南京,而後才有了那個護法通電,雖不能就此判斷盧永祥的真實意圖如何。但至少還有機會可考慮。”葛洪義笑了笑。“朱瑞是老滑頭,稱病不去。眼下還在觀望,估計是要看看形勢。”
“這家夥是一貫的牆頭草隨風倒,隨他去。”秦時竹輕蔑一笑,“這次要把牆頭挖空,看他往哪裏倒?”
“有一件事我很不明白。”一直沒有開口發言地薩鎮冰問道,“馮國璋也是多年宿將,對於自身實力和總統的實力應該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怎麽這次如此糊塗,莫非真地有恃無恐?還有李純、雷震春都是多年帶兵之人,難道他們真不知道這是螳臂擋車?但現在反聲一片,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薩老言之有理,南方這次動亂,固然與這批軍閥利令智昏、鋌而走險有莫大幹係,實際上英日兩國在背後挑動、支持也分不開,沒有這兩家地支持、煽動,就是再借他們一個膽子也未必敢。”
“英國人好理解,自大總統掌權以來,中英關係一直未能正常化,這次聯邦黨的政治獻金案多少讓人有些明白,但日本……日本方麵是不是有什麽誤會?”
“沒有!表麵上看,中日兩國關係似乎頗為正常,貿易往來也很興盛,但在日本國內始終有一種侵略中國、掠奪中國地聲音存在,請薩老想想,諸國之中以何國對我國革命最為熱心?”
“那自然非日本莫屬。”
“那難道薩老真的以為日本是國際友人,為了中國的獨立、富強、自由、民主而幫助我們?”
“這個……”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地愛,日本的小算盤無非是謀求本國在華利益的最大化,而絕非真正同情、支持中國革命。我再舉一個例子,陳其美受製裁,固然與其謀殺陶成章等一係列案件有關,其實他還有勾結日本情報機關地行為……”這種話若是從他人口中說出來,薩鎮冰可能還會將信將疑,但主管國家安全的葛洪義如此說明,想來所言不虛。
“英日兩國的對華思路是驚人一致,即在中國內部尋找他們的勢力代表,通過他們實現本國利益的最大化。無非英國和中國公開不睦,敢於徑直尋求軍閥和拉攏政黨勢力,而日本則限於表麵上的友好,隻能通過秘密渠道聯絡被其豢養的一小撮漢奸分子。坦白的說,議會收受政治獻金的絕非聯邦黨一家。”葛洪義告訴眾人,“根據確切地情報,日本在野方麵和極右翼軍國分子搜羅柏文蔚、胡漢民等人為羽翼,這次馮國璋等人能迅速舉事,搞什麽三次革命固然與其蓄意已久有很大關係,但英日兩國在後麵的幫襯同樣不可小覷,不然憑馮國璋和胡漢民等人之間的對立情緒,根本不可能這麽快在反對中央的前提下取得一致。”
“剛才話說了一半,調用海軍平叛,一方麵是為了出其不意,另一方麵也是震懾英國在上海的勢力,讓他們小心點……”
“這麽說還有可能與英國軍艦發生衝突?”薩鎮冰躊躇了一下,英國可是世界第一海軍呢,也算是中國海軍曾經的老師,故而有些忐忑。
“有可能,海軍有信心麽?”秦時竹盯著薩鎮冰,“我相信憑英國在華的那幾艘艦艇,還不至於對我國海軍構成威脅,其次這完全是我國內部事務,英國無權幹涉,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歐洲局勢日益加重,大戰一觸即發,我英國的注意力和關注重心必然放在歐洲。”
“請總統放心,海軍一定奮戰到底,保衛神聖海疆。”薩鎮冰在秦時竹麵前慨然立下軍令狀。
“我們此次平叛,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人地錯誤和軟弱上麵,雖然英國、日本直接出兵幹涉的可能性不大,但畢竟有一定隱患,我們力爭速戰速決,不給這些列強以插手的借口和機會;盧永祥動機可疑,那就再花功夫去做工作,即便失敗也為平叛部隊的進軍爭取時間。”陸尚榮看了下時間表,“無論結果如何,戰鬥在後天午夜必須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