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為什麽允許在《臨時約法》裏通過這麽有利於秦時竹的條文?”袁世凱意味深長地說,“孫大炮也不是傻子,憑什麽給秦時竹這麽多好處?”
“他們不是穿一條褲子嘛!”曹錕的話惹來大家的大笑。
袁世凱也笑了:“要是這麽簡單,秦時竹為什麽肯支持我們定都北京,他們要是穿一條褲子,哪裏輪得到我做大總統?”
“這……”曹錕半晌無語,這已超越了他的理解能力。
“秦時竹我本來不熟悉,但這些天來他的所有舉動我都時時刻刻留心。這個人不簡單呐。”袁世凱說,“孫文他是看不上的,不然就不能理解他老是向我們示好的動機。可對我們呢?他也不是真心實意,我聽說最近他搞了黨,組建了南北局,野心真不小。臨時約法,北疆方麵的事隻是附帶,真正的關鍵在於改總統製為內閣製。^^^^孫中山他們想用這個來製約我,而秦時竹呢,也想利用這個來為自己謀利。你們想,他一個巡閱使,要組建政黨幹什麽?還不是為了政黨選舉,將來在國會裏占據多數,以便出任總理?”
“我明白了,孫文想出這個東西來是為了製約大總統,而秦時竹卻想利用這個東西讓自己當總理!”段祺瑞說,“這就是螳螂捕蠶,黃雀在後。孫大炮搭了戲台,到時候上台唱戲卻變成他秦時竹了。”
“可這麽短的時間,他秦時竹能弄出氣候?我可是聽說宋教仁、汪精衛這些家夥都是憲政能人。”曹錕說,“真他娘的見鬼,左一個憲政,右一個約法,咱們就好比孫猴子給套上了緊箍咒動彈不得了。”
“秦時竹儼然成了我們最大的對手。”袁世凱指點手下大將說,“論勢力,全國大體可以分為這麽幾派,一派是南方的孫文。^^^^一派是東北秦時竹;一派是湖北黎元洪;還有一派就是我們。表麵上看,孫中山的同盟會似乎聲勢最大,地盤最廣,軍隊最多,但其實他的那些軍隊都是烏合之眾,哪有秦時竹的部隊經打?芝泉,你算是去慰問過陸尚榮了。你和大家說說,他們的軍力如何?”
“不瞞大總統,他地部隊戰鬥力很強,紀律嚴明,更要命的是。連武器都比我們先進。”段祺瑞實話實說,“不是我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真要打起來,現在這個光景,不要說曹錕不是對手。我們都沒有必勝的把握!”
老袁皺眉道:“此話當真?我這北洋六鎮,也算是精兵強將了。難道真比不過秦時竹那些巡防營出身的部隊?”
“大總統,我覺得這事情很可能是真的。==”陳宦道,“秦時竹治軍怎麽樣,原來奉天時即可見一斑,陸尚榮更是個人才。聽說他在山海關憑借一師之力,抗住我們三鎮二旅。生吞活剝二十三鎮,救出藍天蔚部,可謂虎將矣。”
“我們最大的對手不是孫文,是秦時竹!”老袁一錘定音,“孫文那麽多部隊,他這個光杆司令還在那發愁怎麽發放軍餉,可秦時竹依靠他丈人的產業,又加上沒收地眾多皇產,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因此,要同他抗衡。我們自己不下點力氣是不行的。我已準備著手整編部隊,千計策萬打算,手裏沒有槍是不行的。”
“大總統,我倒是覺得,不妨趁機把南方的軍隊裁掉,留著始終是禍害!”陳宦建議道,“既然秦時竹開始了整編。我們也應該整編。然後逼迫黎元洪和孫中山他們也整編。理由是現成的,軍費太高。^^^^人民不堪重負,必須裁軍。”
“那我們自己呢?”馮國璋讚同裁軍,但覺得這個理由似乎也適用於北洋軍。
“簡單,讓大總統出個命令,就說武昌起義以來,各省相繼招募軍隊,倉促成軍,未受教育,實難保地方之禍……”陳宦言下之意就是南方各省地革命軍都是烏合之眾,必須遣散,而北洋軍“訓練有素”不必裁減。
“法子是好的,隻是這個命令我來下不太合適。”袁世凱對陳宦的建議刮目相看,“等芝泉做了陸軍總長再說吧。”
“大總統,這些天來我一直在考慮,我覺得,在目前的體製下,我們不能光靠軍事手段,而要三分軍事,七分政治。”陳宦見這個提議得到了老袁的首肯,又不慌不忙地提出了他的想法:“第一,首先要把政府搭建起來,內閣正常運轉,使大總統能夠控製住局勢;第二,秦時竹目前軍事實力強勁,對抗隻能兩敗俱傷,讓孫文撿便宜,對孫、秦要著力分化;第三,唐山要駐紮重兵,穩固防線,防止東北再度偷襲;第四,目前諸侯割據地局麵不能繼續維持下去,要先拿黎菩薩開刀,至於秦時竹,不妨繼續往來,穩住陣腳;第五,能從秦時竹處
購買軍火,不失為上策,我們買得多了,他就沒有多餘可以裝備他自己的部隊了,他也就擴不了軍……”
眾人都深以為然,曹錕這時候才明白,為什麽原本不是北洋軍核心的陳宦受到了老袁的賞識,此人確有兩把刷子……
袁世凱初步擬定了北洋軍的整編計劃:第一師到第六師,從原先的第一鎮到第六鎮改編,每師轄兩旅,旅轄兩團,各師長分別由何宗蓮、王占元、曹錕、楊善德、靳雲鵬和李純任師長;
值得一提的是,曹錕手下地管帶吳佩孚在兵變那時沒有聽令行事,反而老老實實待在營裏沒有出來,這種獨斷精神受到了袁世凱的賞識,越級提拔為團長,頂了兵變中被殺掉的兩個軍官的缺,曹錕早有心提拔吳,因此也格外高興。====曹錕本人的軍事才能庸庸碌碌,但人緣,特別是統禦人才的本事還是相當不錯的。
第七師由第二混成協加上河南方麵的巡防營改編而成,盧永祥任師長;第八師由原第十三混成協加上張勳的部隊改編,以張勳為師長;第九師以湖北的武衛後軍及直隸巡防營組成。由雷震春任師長;第十師以第四混成協為基幹,加上皖北地部隊,由倪嗣衝擔任師長;第十一師到第十七師是秦時竹的部隊,18、1暫時空缺,等將來陝西、山東的部隊改編;第二十師以現在的二十鎮改編,師長潘榘楹。^^^^二十以後,準備留給南方各軍。,
禁衛軍改編為單獨成立拱衛軍。由馮國璋任軍長,護衛京畿,段芝貴也在裏麵任職。
在軍銜上,袁世凱基本采納了秦時竹的提案,反正就這麽回事。不妨一致。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被授予上將,曹錕等師長授中將,副師長、師參謀長和旅長授少將,師副參謀長、副旅長授代將,團長為上校……
內閣是老袁麵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臨時約法規定了總理很大地職權。袁世凱是絕對不甘心旁落他人地,他最希望的弄一個傀儡,忠實地執行他地命令,這樣民主的招牌也有了,辦事地人選也有了。
同盟會始終把讓出總統作為一種交易,前次意圖交換三都督的名額不成,又提出以總理一職交換。^^^^認為應該由同盟會出麵組閣。這一主張遭到了章太炎的激烈反對,他批評孫中山和黃興“為其總理而變亂大計”,認為是定都風波的繼續。其實,孫中山和黃興經曆北方兵變後,對政治的熱情已經大不如以往,孫“萌生退意”,黃也想“功成身退”。
惜陰堂主人趙鳳昌居間調停南北雙方:
“我是以地主資格列席旁聽的人,不應該有什麽主張。但現在對於內閣,我有一個意見可以貢獻,備諸君參考。我認為新總統地第一任內閣。是新舊總統交接的一個橋梁,所以必須是孫文、袁世凱所共同信任的人。我認為隻有少川先生最適合,如果孫、黃等同盟會諸位不反對,我很想勸少川加入同盟會。這樣就折衷了雙方的要求,采取妥協辦法後,就能照顧到南北雙方。**.**”
有人問:“那東北秦時竹怎麽辦?”
“秦時竹那裏好商量。據季老的消息,人民黨北方局人物因已在北疆委員會出任要職。無意再出任內閣成員。秦時竹推舉南方局人物擔綱,如季老、湯公等人。因此隻要我們一致,秦時竹絕無二話。”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全場終於達成了統一意見,也受到了孫、黃的歡迎,3月17日,袁世凱提名唐紹儀為內閣總理,19日,臨時參議院全體通過。21日,袁世凱向孫中山送達了擬任內閣成員名單,由孫中山谘送臨時參議院審議。除唐紹儀外,其餘名單為:外交部陸征祥;內務部趙秉鈞;財政部梁士詒;教育部範源濂;陸軍部段祺瑞,海軍部劉冠雄;司法部王寵惠;農林部宋教仁;工業部陳幌;商業部張謇;交通部陳其美;郵電部湯壽潛。**.**
南北雙方都有過清一色或南或北內閣的想法,袁世凱一開始擬定地內閣名單中並沒有同盟會的人,隻是後來雙方都覺得不妥,所以才決定組成混合內閣,由南北雙方分享過渡時期政權。袁世凱的名單,顯然是以無關緊要的位子來敷衍一下南方,而重要的幾個部門,如陸軍、內務、財政、外交,則牢牢抓住不放。
革命黨同樣重視那幾個重要席位,兩廣的同盟會以陸軍、財政二部總長非同盟會不可。甚至約請秦時竹,要求他支持黃興出任陸軍總長,作為交換,支持陸尚榮出任次長;搞笑的是,袁世凱也要求秦時竹支持段祺瑞出任陸軍總長,同樣支持陸尚榮出任次長。
收到電報時,秦時竹還在綏遠,忍不住和葛洪義哈哈大笑,“不管我們倒向那一邊,大黑這個次長倒是坐定了。”
葛洪義也要揶揄兩句,“想不到大黑出兵鎮壓了兵變,一下子變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怎麽回複呢?”何峰問,“你不會真讓大黑去做這個空頭次長吧?”
“那倒不是,我怎麽舍得讓他放棄內蒙古都督的位子去幹這個呢?這豈非舍本逐末?”
“那要是袁世凱同意再讓其兼職呢?”葛洪義眉頭一皺,“我有個好主意,可以耍老袁一耍?”
其餘兩人聽完,哈哈大笑。
“好你個精靈鬼,真夠狡詐的!”何峰連連捶了他兩拳,“這種招數都想得出來?”
“沒事,這不是跟老大學地嘛。”
“計是好計,隻是不知道能不能瞞過老袁?”秦時竹有些擔心,“若是被他看破,來個弄假成真就被動了。”
“咱們演得逼真點,就試探試探,”葛洪義謹慎地說,“實在不行,效果不好就不要勉強了。”
“我看還是回去時再找大黑好好商議商議,求個萬全之策。”何峰說,“今天的任務,一是檢閱,二是試槍。”
秦時竹等三人來到大校場的時候,李春福已率騎兵師擺開了架勢,恭候檢閱了。
“開始!”
草原上的馬立即奔騰起來,首先是越障,高明的騎手要能駕馭自己的馬匹通過各種各樣的障礙,這樣等到騎兵衝擊時,能夠輕而易舉地跨越防守方構建地鹿岩、鐵絲網、戰壕等實際障礙;其次是射擊,馬上射擊由於處於不斷地運動過程中,精度很難把握,射擊是很重要的一環;再次是隱蔽,突擊時,由於麵臨對方火力地威脅,騎兵要善於把自己隱藏起來,或俯在馬背上,或躲在馬脖子下,總之,千方百計地以馬匹為遮蔽物擋住流彈;最後就是刺殺,近戰時,槍支火力已不夠使用,惟有使用馬刀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看得出來,整支部隊訓練有素,精神飽滿,秦時竹大為振奮,開始了一列列檢閱:
“他們不是穿一條褲子嘛!”曹錕的話惹來大家的大笑。
袁世凱也笑了:“要是這麽簡單,秦時竹為什麽肯支持我們定都北京,他們要是穿一條褲子,哪裏輪得到我做大總統?”
“這……”曹錕半晌無語,這已超越了他的理解能力。
“秦時竹我本來不熟悉,但這些天來他的所有舉動我都時時刻刻留心。這個人不簡單呐。”袁世凱說,“孫文他是看不上的,不然就不能理解他老是向我們示好的動機。可對我們呢?他也不是真心實意,我聽說最近他搞了黨,組建了南北局,野心真不小。臨時約法,北疆方麵的事隻是附帶,真正的關鍵在於改總統製為內閣製。^^^^孫中山他們想用這個來製約我,而秦時竹呢,也想利用這個來為自己謀利。你們想,他一個巡閱使,要組建政黨幹什麽?還不是為了政黨選舉,將來在國會裏占據多數,以便出任總理?”
“我明白了,孫文想出這個東西來是為了製約大總統,而秦時竹卻想利用這個東西讓自己當總理!”段祺瑞說,“這就是螳螂捕蠶,黃雀在後。孫大炮搭了戲台,到時候上台唱戲卻變成他秦時竹了。”
“可這麽短的時間,他秦時竹能弄出氣候?我可是聽說宋教仁、汪精衛這些家夥都是憲政能人。”曹錕說,“真他娘的見鬼,左一個憲政,右一個約法,咱們就好比孫猴子給套上了緊箍咒動彈不得了。”
“秦時竹儼然成了我們最大的對手。”袁世凱指點手下大將說,“論勢力,全國大體可以分為這麽幾派,一派是南方的孫文。^^^^一派是東北秦時竹;一派是湖北黎元洪;還有一派就是我們。表麵上看,孫中山的同盟會似乎聲勢最大,地盤最廣,軍隊最多,但其實他的那些軍隊都是烏合之眾,哪有秦時竹的部隊經打?芝泉,你算是去慰問過陸尚榮了。你和大家說說,他們的軍力如何?”
“不瞞大總統,他地部隊戰鬥力很強,紀律嚴明,更要命的是。連武器都比我們先進。”段祺瑞實話實說,“不是我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真要打起來,現在這個光景,不要說曹錕不是對手。我們都沒有必勝的把握!”
老袁皺眉道:“此話當真?我這北洋六鎮,也算是精兵強將了。難道真比不過秦時竹那些巡防營出身的部隊?”
“大總統,我覺得這事情很可能是真的。==”陳宦道,“秦時竹治軍怎麽樣,原來奉天時即可見一斑,陸尚榮更是個人才。聽說他在山海關憑借一師之力,抗住我們三鎮二旅。生吞活剝二十三鎮,救出藍天蔚部,可謂虎將矣。”
“我們最大的對手不是孫文,是秦時竹!”老袁一錘定音,“孫文那麽多部隊,他這個光杆司令還在那發愁怎麽發放軍餉,可秦時竹依靠他丈人的產業,又加上沒收地眾多皇產,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因此,要同他抗衡。我們自己不下點力氣是不行的。我已準備著手整編部隊,千計策萬打算,手裏沒有槍是不行的。”
“大總統,我倒是覺得,不妨趁機把南方的軍隊裁掉,留著始終是禍害!”陳宦建議道,“既然秦時竹開始了整編。我們也應該整編。然後逼迫黎元洪和孫中山他們也整編。理由是現成的,軍費太高。^^^^人民不堪重負,必須裁軍。”
“那我們自己呢?”馮國璋讚同裁軍,但覺得這個理由似乎也適用於北洋軍。
“簡單,讓大總統出個命令,就說武昌起義以來,各省相繼招募軍隊,倉促成軍,未受教育,實難保地方之禍……”陳宦言下之意就是南方各省地革命軍都是烏合之眾,必須遣散,而北洋軍“訓練有素”不必裁減。
“法子是好的,隻是這個命令我來下不太合適。”袁世凱對陳宦的建議刮目相看,“等芝泉做了陸軍總長再說吧。”
“大總統,這些天來我一直在考慮,我覺得,在目前的體製下,我們不能光靠軍事手段,而要三分軍事,七分政治。”陳宦見這個提議得到了老袁的首肯,又不慌不忙地提出了他的想法:“第一,首先要把政府搭建起來,內閣正常運轉,使大總統能夠控製住局勢;第二,秦時竹目前軍事實力強勁,對抗隻能兩敗俱傷,讓孫文撿便宜,對孫、秦要著力分化;第三,唐山要駐紮重兵,穩固防線,防止東北再度偷襲;第四,目前諸侯割據地局麵不能繼續維持下去,要先拿黎菩薩開刀,至於秦時竹,不妨繼續往來,穩住陣腳;第五,能從秦時竹處
購買軍火,不失為上策,我們買得多了,他就沒有多餘可以裝備他自己的部隊了,他也就擴不了軍……”
眾人都深以為然,曹錕這時候才明白,為什麽原本不是北洋軍核心的陳宦受到了老袁的賞識,此人確有兩把刷子……
袁世凱初步擬定了北洋軍的整編計劃:第一師到第六師,從原先的第一鎮到第六鎮改編,每師轄兩旅,旅轄兩團,各師長分別由何宗蓮、王占元、曹錕、楊善德、靳雲鵬和李純任師長;
值得一提的是,曹錕手下地管帶吳佩孚在兵變那時沒有聽令行事,反而老老實實待在營裏沒有出來,這種獨斷精神受到了袁世凱的賞識,越級提拔為團長,頂了兵變中被殺掉的兩個軍官的缺,曹錕早有心提拔吳,因此也格外高興。====曹錕本人的軍事才能庸庸碌碌,但人緣,特別是統禦人才的本事還是相當不錯的。
第七師由第二混成協加上河南方麵的巡防營改編而成,盧永祥任師長;第八師由原第十三混成協加上張勳的部隊改編,以張勳為師長;第九師以湖北的武衛後軍及直隸巡防營組成。由雷震春任師長;第十師以第四混成協為基幹,加上皖北地部隊,由倪嗣衝擔任師長;第十一師到第十七師是秦時竹的部隊,18、1暫時空缺,等將來陝西、山東的部隊改編;第二十師以現在的二十鎮改編,師長潘榘楹。^^^^二十以後,準備留給南方各軍。,
禁衛軍改編為單獨成立拱衛軍。由馮國璋任軍長,護衛京畿,段芝貴也在裏麵任職。
在軍銜上,袁世凱基本采納了秦時竹的提案,反正就這麽回事。不妨一致。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被授予上將,曹錕等師長授中將,副師長、師參謀長和旅長授少將,師副參謀長、副旅長授代將,團長為上校……
內閣是老袁麵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臨時約法規定了總理很大地職權。袁世凱是絕對不甘心旁落他人地,他最希望的弄一個傀儡,忠實地執行他地命令,這樣民主的招牌也有了,辦事地人選也有了。
同盟會始終把讓出總統作為一種交易,前次意圖交換三都督的名額不成,又提出以總理一職交換。^^^^認為應該由同盟會出麵組閣。這一主張遭到了章太炎的激烈反對,他批評孫中山和黃興“為其總理而變亂大計”,認為是定都風波的繼續。其實,孫中山和黃興經曆北方兵變後,對政治的熱情已經大不如以往,孫“萌生退意”,黃也想“功成身退”。
惜陰堂主人趙鳳昌居間調停南北雙方:
“我是以地主資格列席旁聽的人,不應該有什麽主張。但現在對於內閣,我有一個意見可以貢獻,備諸君參考。我認為新總統地第一任內閣。是新舊總統交接的一個橋梁,所以必須是孫文、袁世凱所共同信任的人。我認為隻有少川先生最適合,如果孫、黃等同盟會諸位不反對,我很想勸少川加入同盟會。這樣就折衷了雙方的要求,采取妥協辦法後,就能照顧到南北雙方。**.**”
有人問:“那東北秦時竹怎麽辦?”
“秦時竹那裏好商量。據季老的消息,人民黨北方局人物因已在北疆委員會出任要職。無意再出任內閣成員。秦時竹推舉南方局人物擔綱,如季老、湯公等人。因此隻要我們一致,秦時竹絕無二話。”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全場終於達成了統一意見,也受到了孫、黃的歡迎,3月17日,袁世凱提名唐紹儀為內閣總理,19日,臨時參議院全體通過。21日,袁世凱向孫中山送達了擬任內閣成員名單,由孫中山谘送臨時參議院審議。除唐紹儀外,其餘名單為:外交部陸征祥;內務部趙秉鈞;財政部梁士詒;教育部範源濂;陸軍部段祺瑞,海軍部劉冠雄;司法部王寵惠;農林部宋教仁;工業部陳幌;商業部張謇;交通部陳其美;郵電部湯壽潛。**.**
南北雙方都有過清一色或南或北內閣的想法,袁世凱一開始擬定地內閣名單中並沒有同盟會的人,隻是後來雙方都覺得不妥,所以才決定組成混合內閣,由南北雙方分享過渡時期政權。袁世凱的名單,顯然是以無關緊要的位子來敷衍一下南方,而重要的幾個部門,如陸軍、內務、財政、外交,則牢牢抓住不放。
革命黨同樣重視那幾個重要席位,兩廣的同盟會以陸軍、財政二部總長非同盟會不可。甚至約請秦時竹,要求他支持黃興出任陸軍總長,作為交換,支持陸尚榮出任次長;搞笑的是,袁世凱也要求秦時竹支持段祺瑞出任陸軍總長,同樣支持陸尚榮出任次長。
收到電報時,秦時竹還在綏遠,忍不住和葛洪義哈哈大笑,“不管我們倒向那一邊,大黑這個次長倒是坐定了。”
葛洪義也要揶揄兩句,“想不到大黑出兵鎮壓了兵變,一下子變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怎麽回複呢?”何峰問,“你不會真讓大黑去做這個空頭次長吧?”
“那倒不是,我怎麽舍得讓他放棄內蒙古都督的位子去幹這個呢?這豈非舍本逐末?”
“那要是袁世凱同意再讓其兼職呢?”葛洪義眉頭一皺,“我有個好主意,可以耍老袁一耍?”
其餘兩人聽完,哈哈大笑。
“好你個精靈鬼,真夠狡詐的!”何峰連連捶了他兩拳,“這種招數都想得出來?”
“沒事,這不是跟老大學地嘛。”
“計是好計,隻是不知道能不能瞞過老袁?”秦時竹有些擔心,“若是被他看破,來個弄假成真就被動了。”
“咱們演得逼真點,就試探試探,”葛洪義謹慎地說,“實在不行,效果不好就不要勉強了。”
“我看還是回去時再找大黑好好商議商議,求個萬全之策。”何峰說,“今天的任務,一是檢閱,二是試槍。”
秦時竹等三人來到大校場的時候,李春福已率騎兵師擺開了架勢,恭候檢閱了。
“開始!”
草原上的馬立即奔騰起來,首先是越障,高明的騎手要能駕馭自己的馬匹通過各種各樣的障礙,這樣等到騎兵衝擊時,能夠輕而易舉地跨越防守方構建地鹿岩、鐵絲網、戰壕等實際障礙;其次是射擊,馬上射擊由於處於不斷地運動過程中,精度很難把握,射擊是很重要的一環;再次是隱蔽,突擊時,由於麵臨對方火力地威脅,騎兵要善於把自己隱藏起來,或俯在馬背上,或躲在馬脖子下,總之,千方百計地以馬匹為遮蔽物擋住流彈;最後就是刺殺,近戰時,槍支火力已不夠使用,惟有使用馬刀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看得出來,整支部隊訓練有素,精神飽滿,秦時竹大為振奮,開始了一列列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