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吏被罷免官職徒三年,補救的文書迅速發往江南,相關人員該敲打的敲打,該罰的罰,一切悄無聲息地都被解決。
裴相一派自然不肯,禦史台連連上書斥責戶部,還有言辭激烈些的,直指崔家國器私用,在戶部一家獨大,也有人職責崔演欺上瞞下,崔家嫡係上下勾連沆瀣一氣,擾亂朝綱。
江南稅賦一案被舊事重提,世家同寒門爭來鬥去毫無體麵,民間也是流言紛亂,議論紛紛。
關於兩個胡人的去向,從前「叛臣謀刺,使臣高義救駕」的說法已經過時,原來謀刺一說不過是粉飾真相的晃眼,使臣之死其實另有隱情,他分明是被人給謀害的。
關於這謀害的真相也有兩種說法:一則是使臣被殺,其實是因為在接風宴上言語不敬,衝撞皇後,令皇後心生不滿。皇後一向睚眥必報,便密謀於中秋宴上騙殺使臣,至於那個上了海捕文書的降臣,則是受皇後命令誘騙使臣入宮,又親眼目睹同族慘死,大受打擊之下匆忙逃離皇宮。至於朝廷廣搜他的蹤跡,其實是皇後想要滅口;
二則是莫乎珞珈與皇後早有私情,先前皇帝之所以要與皇後分居兩地,正是因為對皇後的內帷私事生疑,又礙於顏麵不肯聲張,於是隻能退居行宮。前些日子皇後突生重病,皇帝念及舊情回京一趟,不但治好了皇後,還知道皇後斷了從前諸事,一心同他恢復情分。皇帝心軟之下與皇後和好,但終究免不了觸景生情,皇後心中有愧,便也隨同皇帝遷往九成山行宮,意欲拋下舊事,重新開始。
然而那個情夫卻不願意了,降臣莫乎珞珈追到行宮來想要給個說法,皇後舊情亦生,兩人便相約與行宮花園內私會。此事被宮人撞破,傳到皇帝耳朵裏,但宮人隻看清私會之人是皇後和一個胡人,皇帝便以為那個姦夫是使臣時蘇胡息。
先前不知道姦夫是誰,皇帝尚且可以忍耐,如今時蘇胡息就在眼前,皇帝如何能忍?於是密令將時蘇胡息引入宮殺之。皇後聽到消息,連忙遞信讓莫乎珞珈逃走,沒想到這樣反倒暴露了莫乎珞珈。
於是使臣無辜替死,莫乎珞珈雖然逃離在外但也難免全境追捕,皇帝為了麵子生生忍耐下來,皇後也有意示好,是以二人在中秋節宴後,又出幸國丈別苑,以示恩寵。
孟海解決完手頭事情,入宮拜會澹臺雁時便將最近流言都說與她聽,澹臺雁聽了之後簡直是哭笑不得。
「……一會兒是殺人如麻的惡婦,一會兒是傾國傾城的妖婦,我怎麽不知道我這麽厲害呢?」澹臺雁鼓著臉,又不忿起來,「事情明明是陛下做的,髒水卻都往我身上潑!」
孟海也看不明白這怒氣怎麽就歸到褚霖身上,見澹臺雁隨手把繡繃扔到一邊,恨恨地捶床,孟海隻能默默地把椅子往後挪了挪。
澹臺雁泄憤完畢,將無辜的被褥盡數扔到一邊,又問孟海究竟是哪種流言傳得更廣。
孟海撓了撓臉:「嗯……」
想也知道,前者較於其他說法更加簡單,易於傳播,且更貼近現實,是以能取信不少人。然而後者雖說更複雜,但涉及宮帷秘事更有趣味,且能同先前帝後兩地而居的怪事聯通起來,傳播得倒比前者更廣些,幾乎被普羅大眾奉為圭臬。
澹臺雁的名聲是不能再壞了,一個女人私德有虧,即便尊如皇後又如何,照樣該受千夫所指,受萬人辱罵,而那些指責她辱罵她的人,有時也並不在乎這些傳聞是真是假。
崔氏此計簡單卻有效,畢竟要想毀掉一個女人,實在太容易了。
澹臺雁身在重重深宮之中,那些唾沫星子暫且噴不到她身上來,可她還是抱著腿縮成一團,淚盈於睫,小臉一片悽苦。
往常也不是沒有人在外頭風言風語,還有更多人當著麵陰陽怪氣地諷刺澹臺雁,失憶之前她隻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失憶之後……澹臺雁甚至自己給自己寫話本兒呢!孟海隻當個趣事兒說給她聽,可沒想過會惹她哭。
「娘娘,那什麽,這些人就是看你不順眼又沒法打你,這才使些陰損招數呢……」孟海撓了撓臉又撓了撓耳朵,把自己給搓得通紅,「……對了,外頭也有說陛下的……」
澹臺雁帶著些鼻音問她:「外頭說陛下什麽?」
「就是……」孟海絞盡腦汁想著,「就是說,陛下其實是嶺南的妖邪所化,每至中秋就要化成妖邪吃人。使臣在節宴時迷了路,正巧被餓著肚子的陛下瞧見,就被一口吞了,連骨頭都沒剩下。」
這都是什麽稀奇古怪的,澹臺雁破涕為笑,緊接著又蹙眉瞪她:「誰會這樣胡編亂造,這是你方才自己想的吧!」
她眼角眼淚半掉不掉,孟海答得心驚膽戰:「娘娘明鑑,確實是有這樣說的……娘娘細想想,外間流言哪有一則不是胡編亂造,這可真是錯怪屬下了。」
澹臺雁輕哼一聲別開臉,不同她多糾纏。
這些日子澹臺雁仍舊住在明德殿後的無名偏殿中,梧桐殿已經比鳳闕宮小了一圈,而這偏殿則是更加狹小,幾乎要同當年在王府時的住所一樣大了。
孟海隨口感嘆兩句,澹臺雁立刻好奇地追問道:「我也曾去過京城的王府府邸,也是很大呀,嶺南王府是就國之所,宮室應該更大才對吧?」
「嶺南瘴氣多,雨水多,殿宇同北地多有不同,若是建造得太過寬大,恐怕要淹水。」孟海搖搖頭,「這也是師父同我說的,師父知道這話會傳到娘娘耳朵裏,或許也修飾過緣由。在我看來,大約還是……」她比了個手勢,「這個的緣故。」
裴相一派自然不肯,禦史台連連上書斥責戶部,還有言辭激烈些的,直指崔家國器私用,在戶部一家獨大,也有人職責崔演欺上瞞下,崔家嫡係上下勾連沆瀣一氣,擾亂朝綱。
江南稅賦一案被舊事重提,世家同寒門爭來鬥去毫無體麵,民間也是流言紛亂,議論紛紛。
關於兩個胡人的去向,從前「叛臣謀刺,使臣高義救駕」的說法已經過時,原來謀刺一說不過是粉飾真相的晃眼,使臣之死其實另有隱情,他分明是被人給謀害的。
關於這謀害的真相也有兩種說法:一則是使臣被殺,其實是因為在接風宴上言語不敬,衝撞皇後,令皇後心生不滿。皇後一向睚眥必報,便密謀於中秋宴上騙殺使臣,至於那個上了海捕文書的降臣,則是受皇後命令誘騙使臣入宮,又親眼目睹同族慘死,大受打擊之下匆忙逃離皇宮。至於朝廷廣搜他的蹤跡,其實是皇後想要滅口;
二則是莫乎珞珈與皇後早有私情,先前皇帝之所以要與皇後分居兩地,正是因為對皇後的內帷私事生疑,又礙於顏麵不肯聲張,於是隻能退居行宮。前些日子皇後突生重病,皇帝念及舊情回京一趟,不但治好了皇後,還知道皇後斷了從前諸事,一心同他恢復情分。皇帝心軟之下與皇後和好,但終究免不了觸景生情,皇後心中有愧,便也隨同皇帝遷往九成山行宮,意欲拋下舊事,重新開始。
然而那個情夫卻不願意了,降臣莫乎珞珈追到行宮來想要給個說法,皇後舊情亦生,兩人便相約與行宮花園內私會。此事被宮人撞破,傳到皇帝耳朵裏,但宮人隻看清私會之人是皇後和一個胡人,皇帝便以為那個姦夫是使臣時蘇胡息。
先前不知道姦夫是誰,皇帝尚且可以忍耐,如今時蘇胡息就在眼前,皇帝如何能忍?於是密令將時蘇胡息引入宮殺之。皇後聽到消息,連忙遞信讓莫乎珞珈逃走,沒想到這樣反倒暴露了莫乎珞珈。
於是使臣無辜替死,莫乎珞珈雖然逃離在外但也難免全境追捕,皇帝為了麵子生生忍耐下來,皇後也有意示好,是以二人在中秋節宴後,又出幸國丈別苑,以示恩寵。
孟海解決完手頭事情,入宮拜會澹臺雁時便將最近流言都說與她聽,澹臺雁聽了之後簡直是哭笑不得。
「……一會兒是殺人如麻的惡婦,一會兒是傾國傾城的妖婦,我怎麽不知道我這麽厲害呢?」澹臺雁鼓著臉,又不忿起來,「事情明明是陛下做的,髒水卻都往我身上潑!」
孟海也看不明白這怒氣怎麽就歸到褚霖身上,見澹臺雁隨手把繡繃扔到一邊,恨恨地捶床,孟海隻能默默地把椅子往後挪了挪。
澹臺雁泄憤完畢,將無辜的被褥盡數扔到一邊,又問孟海究竟是哪種流言傳得更廣。
孟海撓了撓臉:「嗯……」
想也知道,前者較於其他說法更加簡單,易於傳播,且更貼近現實,是以能取信不少人。然而後者雖說更複雜,但涉及宮帷秘事更有趣味,且能同先前帝後兩地而居的怪事聯通起來,傳播得倒比前者更廣些,幾乎被普羅大眾奉為圭臬。
澹臺雁的名聲是不能再壞了,一個女人私德有虧,即便尊如皇後又如何,照樣該受千夫所指,受萬人辱罵,而那些指責她辱罵她的人,有時也並不在乎這些傳聞是真是假。
崔氏此計簡單卻有效,畢竟要想毀掉一個女人,實在太容易了。
澹臺雁身在重重深宮之中,那些唾沫星子暫且噴不到她身上來,可她還是抱著腿縮成一團,淚盈於睫,小臉一片悽苦。
往常也不是沒有人在外頭風言風語,還有更多人當著麵陰陽怪氣地諷刺澹臺雁,失憶之前她隻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失憶之後……澹臺雁甚至自己給自己寫話本兒呢!孟海隻當個趣事兒說給她聽,可沒想過會惹她哭。
「娘娘,那什麽,這些人就是看你不順眼又沒法打你,這才使些陰損招數呢……」孟海撓了撓臉又撓了撓耳朵,把自己給搓得通紅,「……對了,外頭也有說陛下的……」
澹臺雁帶著些鼻音問她:「外頭說陛下什麽?」
「就是……」孟海絞盡腦汁想著,「就是說,陛下其實是嶺南的妖邪所化,每至中秋就要化成妖邪吃人。使臣在節宴時迷了路,正巧被餓著肚子的陛下瞧見,就被一口吞了,連骨頭都沒剩下。」
這都是什麽稀奇古怪的,澹臺雁破涕為笑,緊接著又蹙眉瞪她:「誰會這樣胡編亂造,這是你方才自己想的吧!」
她眼角眼淚半掉不掉,孟海答得心驚膽戰:「娘娘明鑑,確實是有這樣說的……娘娘細想想,外間流言哪有一則不是胡編亂造,這可真是錯怪屬下了。」
澹臺雁輕哼一聲別開臉,不同她多糾纏。
這些日子澹臺雁仍舊住在明德殿後的無名偏殿中,梧桐殿已經比鳳闕宮小了一圈,而這偏殿則是更加狹小,幾乎要同當年在王府時的住所一樣大了。
孟海隨口感嘆兩句,澹臺雁立刻好奇地追問道:「我也曾去過京城的王府府邸,也是很大呀,嶺南王府是就國之所,宮室應該更大才對吧?」
「嶺南瘴氣多,雨水多,殿宇同北地多有不同,若是建造得太過寬大,恐怕要淹水。」孟海搖搖頭,「這也是師父同我說的,師父知道這話會傳到娘娘耳朵裏,或許也修飾過緣由。在我看來,大約還是……」她比了個手勢,「這個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