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敘白聽了幾耳朵,扭頭跟六子說:「我怎麽聽著這故事這麽耳熟呢?」
六子道:「李少爺寫了一本《德王的復仇》,故事和這差不多呢。」
袁敘白就不開心了:「這是有人剽竊三師兄的書咯?」
六子努努嘴:「也不算剽竊吧,這人不是說了嘛,欲知後事如何,且看茅山居士《德王的復仇》」
袁敘白迷瞪了一下:「不會是三師兄找的托吧。」
六子撓頭:「不像啊,李少爺不像這樣的人。」
袁敘白點頭:「我也覺得不像,三師兄雖然平時臭屁了些,但也就在我們跟前吧。對外他還是蠻謙虛低調的。而且三師兄對這本書似乎不太滿意,他已經放棄茅山居士的化名另起爐灶了。」
「不過最近確實有不少人打聽茅山居士來著。「六子說。
袁敘白轉了轉腦袋,直覺這件事有些不大對勁兒。他啪的合上扇子,道:「先跟三師兄通個氣兒,德王的身世敏感,我隻怕是有人針對我們師兄弟幾個。」
六子說:「可大家並不知道李少爺就是茅山居士呀。」
袁敘白冷哼一聲:「總有人手眼通天,我們防不勝防。」
第245章
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結果讓袁敘白大吃一驚。《德王的復仇》話本幾乎風靡整個陳國重鎮。
原本這話本隻是李雲璟閑時所作,他這人做事向來不定性。當初豪言壯語要成為一方大家,要寫出流傳千古的名作來。結果話本寫了一半就坑了,要不是陸舟敦促,他肯定不往後寫了。當時陸舟還在平縣當知縣,話本也隻在李雲璟自家茶樓裏說,覆蓋範圍也就是登州府一帶。
後來陸舟調任梁州府,李雲璟又把這話本投到陸家茶樓去說,便在川蜀一帶流行了一陣子。但現在這齣話本在北地雲州、滄州、代州一帶,還有江浙,甚至是京城都流行開來。隨之被散播出來的還有前周一樁極為隱秘之事,就是事關書中德王的傳說。
袁敘白聽著打聽回來的消息,險些驚掉了下巴。
從袁敘白的信中,李雲璟也知道了德王話本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而關於德王的事是青叔講給他的。這世上的確有德王這個人,隻是他現在是否還在人世,又在何處生活,無人知曉。
李雲璟起初並未將此事告訴袁敘白,所以袁敘白一開始看話本的時候也隻以為這都是師兄杜撰的。然而李雲璟給他的回信中卻告訴他德王確有其人。
袁敘白都驚呆了。
他跟六子說:「會不會是真正的德王看到了師兄的話本,然後藉機讓自己出現在大眾麵前?那也不對呀,如果他是德王,他不應該有多遠藏多遠麽。現在早就不是前周了,我陳國強盛,他便是想復仇也沒機會呀。若是真給人發現他的蹤跡,指不定就給當成前朝餘孽抓起來砍頭了。」
六子道:「小的哪裏會知道。不過這事兒總不會空穴來風,既然不是李少爺自己的手筆,那推動這件事的人必定抱著某種目的。李少爺化名茅山居士,茅山又正好在江寧府下轄,所以來江寧府打聽茅山居士的人越來越多了,最近街上又出現不少說書的在說這事兒。」
「大人不是讓小的盯著韓榮麽,我瞧見他府上的人和那些說書的有來往,我懷疑話本被推到這個高度,他肯定有參與。」
袁敘白一聽忍不住坐直了身子:「他圖什麽呢?這樣,六子,你繼續盯著韓榮,還有他在蘇州城的家人也要派人盯著,看看他們最近和誰來往密切,務必給我盯死了!」
京城。
趙崇裕正在宮裏看《德王的復仇》,看的津津有味。扭頭對荀湛說:「先生你還真別說,阿璟這小子寫話本倒有幾分天賦,故事起承轉合,恰到好處,每一話末尾都有勾子讓你欲罷不能。」
這話本在京城流行起來也有段日子了,起初荀湛也並未在意。畢竟德王這個封號的確鮮有人知。再加上陸家茶樓總有話本風靡起來,他看多了便覺著不過爾爾,都是套路。所以他對突然興起的話本並不會有多少關注。
還是李雲璟自己交代了之後,他才後知後覺這事兒似乎有些嚴重。
是的,荀湛並不知道他的好弟子背著他幹了這麽一件大事兒。畢竟寫話本在文人們看來是不入流的,李雲璟好歹是當世名儒荀子湛的入室弟子,若是先生知道他寫這種東西,必定要給先生罵的狗血噴頭。
隻是他沒想到一本要爛尾的話本居然突然被推了出來,還好死不死的流行到京城去了。要是讓李雲璟知道是誰在背後推動,他必定要將其挫骨揚灰了以泄心頭之恨。
不過眼下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他唯恐瞞下去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趕緊麻溜兒自個交代了,還不忘賣了一波項冬青,說這故事這思路都是青叔提供的。
項冬青是李老將軍收養的,自幼就隨李家父子鎮守邊關,和北遼人接觸頻繁。所以荀湛是不懷疑項冬青的說法的。
「一個前朝餘孽,能在陳國翻起什麽浪花兒呢,朕倒是很期待。不過先生不覺得德王突然冒出頭來,這事兒有些蹊蹺。」
荀湛道:「的確如此,所以我也摸不透背後之人究竟想幹什麽。前周時亂了許多年,割據勢力繁多,那段歲月算起來大大小小能有二十幾個帝王,百姓於戰火中生存,盼天下安定已久。」
六子道:「李少爺寫了一本《德王的復仇》,故事和這差不多呢。」
袁敘白就不開心了:「這是有人剽竊三師兄的書咯?」
六子努努嘴:「也不算剽竊吧,這人不是說了嘛,欲知後事如何,且看茅山居士《德王的復仇》」
袁敘白迷瞪了一下:「不會是三師兄找的托吧。」
六子撓頭:「不像啊,李少爺不像這樣的人。」
袁敘白點頭:「我也覺得不像,三師兄雖然平時臭屁了些,但也就在我們跟前吧。對外他還是蠻謙虛低調的。而且三師兄對這本書似乎不太滿意,他已經放棄茅山居士的化名另起爐灶了。」
「不過最近確實有不少人打聽茅山居士來著。「六子說。
袁敘白轉了轉腦袋,直覺這件事有些不大對勁兒。他啪的合上扇子,道:「先跟三師兄通個氣兒,德王的身世敏感,我隻怕是有人針對我們師兄弟幾個。」
六子說:「可大家並不知道李少爺就是茅山居士呀。」
袁敘白冷哼一聲:「總有人手眼通天,我們防不勝防。」
第245章
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結果讓袁敘白大吃一驚。《德王的復仇》話本幾乎風靡整個陳國重鎮。
原本這話本隻是李雲璟閑時所作,他這人做事向來不定性。當初豪言壯語要成為一方大家,要寫出流傳千古的名作來。結果話本寫了一半就坑了,要不是陸舟敦促,他肯定不往後寫了。當時陸舟還在平縣當知縣,話本也隻在李雲璟自家茶樓裏說,覆蓋範圍也就是登州府一帶。
後來陸舟調任梁州府,李雲璟又把這話本投到陸家茶樓去說,便在川蜀一帶流行了一陣子。但現在這齣話本在北地雲州、滄州、代州一帶,還有江浙,甚至是京城都流行開來。隨之被散播出來的還有前周一樁極為隱秘之事,就是事關書中德王的傳說。
袁敘白聽著打聽回來的消息,險些驚掉了下巴。
從袁敘白的信中,李雲璟也知道了德王話本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而關於德王的事是青叔講給他的。這世上的確有德王這個人,隻是他現在是否還在人世,又在何處生活,無人知曉。
李雲璟起初並未將此事告訴袁敘白,所以袁敘白一開始看話本的時候也隻以為這都是師兄杜撰的。然而李雲璟給他的回信中卻告訴他德王確有其人。
袁敘白都驚呆了。
他跟六子說:「會不會是真正的德王看到了師兄的話本,然後藉機讓自己出現在大眾麵前?那也不對呀,如果他是德王,他不應該有多遠藏多遠麽。現在早就不是前周了,我陳國強盛,他便是想復仇也沒機會呀。若是真給人發現他的蹤跡,指不定就給當成前朝餘孽抓起來砍頭了。」
六子道:「小的哪裏會知道。不過這事兒總不會空穴來風,既然不是李少爺自己的手筆,那推動這件事的人必定抱著某種目的。李少爺化名茅山居士,茅山又正好在江寧府下轄,所以來江寧府打聽茅山居士的人越來越多了,最近街上又出現不少說書的在說這事兒。」
「大人不是讓小的盯著韓榮麽,我瞧見他府上的人和那些說書的有來往,我懷疑話本被推到這個高度,他肯定有參與。」
袁敘白一聽忍不住坐直了身子:「他圖什麽呢?這樣,六子,你繼續盯著韓榮,還有他在蘇州城的家人也要派人盯著,看看他們最近和誰來往密切,務必給我盯死了!」
京城。
趙崇裕正在宮裏看《德王的復仇》,看的津津有味。扭頭對荀湛說:「先生你還真別說,阿璟這小子寫話本倒有幾分天賦,故事起承轉合,恰到好處,每一話末尾都有勾子讓你欲罷不能。」
這話本在京城流行起來也有段日子了,起初荀湛也並未在意。畢竟德王這個封號的確鮮有人知。再加上陸家茶樓總有話本風靡起來,他看多了便覺著不過爾爾,都是套路。所以他對突然興起的話本並不會有多少關注。
還是李雲璟自己交代了之後,他才後知後覺這事兒似乎有些嚴重。
是的,荀湛並不知道他的好弟子背著他幹了這麽一件大事兒。畢竟寫話本在文人們看來是不入流的,李雲璟好歹是當世名儒荀子湛的入室弟子,若是先生知道他寫這種東西,必定要給先生罵的狗血噴頭。
隻是他沒想到一本要爛尾的話本居然突然被推了出來,還好死不死的流行到京城去了。要是讓李雲璟知道是誰在背後推動,他必定要將其挫骨揚灰了以泄心頭之恨。
不過眼下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他唯恐瞞下去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趕緊麻溜兒自個交代了,還不忘賣了一波項冬青,說這故事這思路都是青叔提供的。
項冬青是李老將軍收養的,自幼就隨李家父子鎮守邊關,和北遼人接觸頻繁。所以荀湛是不懷疑項冬青的說法的。
「一個前朝餘孽,能在陳國翻起什麽浪花兒呢,朕倒是很期待。不過先生不覺得德王突然冒出頭來,這事兒有些蹊蹺。」
荀湛道:「的確如此,所以我也摸不透背後之人究竟想幹什麽。前周時亂了許多年,割據勢力繁多,那段歲月算起來大大小小能有二十幾個帝王,百姓於戰火中生存,盼天下安定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