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成天在心裏盤算,他把鹽運到各處,從來都是叫信得過的手下去各遠離城鎮的村落販賣,雖然價格貴了些,但也沒有一斤一百錢這麽離譜。再者,他自己也不親自出麵販鹽,頂多是與購鹽大戶有聯繫。
那麽,就是有人要藉此事發難。
他一個小人物,沒有誰會抓著他鬧到京兆府,隻會是為了他背後之人。
屈成天想明白之後,打起十二分精神,仿佛之前的又渴又餓都是幻覺。
在綁著他嘴巴的布條一解開,他立刻大聲喊冤。
第135章 帝後博弈
屈成天喊冤, 四壯漢凶神惡煞,吵吵鬧鬧,府丞一時都不知道該聽誰說話才好。
況且偷官鹽私販, 這種事可實在太大了,府丞不敢擅自決定, 隻能先將雙方都收押, 待府尹下朝後再來審。
還有門口那些百姓,都得驅散了, 這案子傳將開來對朝廷聲譽有損。
百姓們被驅趕,一開始還不想走,逼得府丞出動執刀才散開。
等京兆府尹李德宏下朝回到府衙就被等在門前的府丞攔住,把四壯漢狀告之事一說, 李德宏腦子一嗡,意識到事情嚴重了。
「府尹, 這案子有什麽問題嗎?」府丞魯錦輕聲問。
「問題大了。」李德宏嘆氣,把今日早朝上的事給魯錦略說了一下, 後者聽著, 也是腦子一嗡。
「計相這是有備而來啊。」魯錦道:「莫非這案子也是計相找人來告的?」
「這案子不管是不是計相的安排,定然不會隻是偷販官鹽這麽簡單。」李德宏來回踱步,思忖著其中關竅,半晌, 他拍了一下魯錦,道:「快,把那兩方人提上來, 本府升堂,允百姓在門外圍觀。你去安排捕快,趕快去查著兩方人馬的身份, 越詳實越好,盡快報來。」
魯錦連連應下,飛快去調集人手辦事。
李德宏踱來踱去,心中難安。
官家要收後族外戚的權,臨猗王氏顯然不會坐以待斃,這不,犯人都送京兆府來了。
要李德宏來說,官家這一步走得委實太急了些。現在朝中最要緊的事,是大戰後撫恤將士、論功行賞,還有就是朝廷名目繁多的稅賦需要裁撤為百姓減負,怎麽也輪不到鹽鐵歸公。
對,沒錯,鹽鐵之利有逾三成掌握在士族手中的確是朝廷的一個巨大隱患,但朝廷的隱患隻是鹽鐵之利嗎,朝廷那麽多隱患,當然要先解決最要緊的。
一是兵權,二是民生。
有功將士不賞、戰死將士不恤,軍中譁變了怎麽辦?
苛捐雜稅多如牛毛,逼得百姓隻能落草為寇,這些年民亂不斷,難道還不夠警醒?
李德宏嘆氣,搞不懂官家是究竟有什麽天大的原因才會捨本逐末。
「府尹,那五人都提上來了。」府吏過來通報。
李德宏整了整身上的官服,道:「走吧,去審審這五人。」
京兆府再次升堂,屈成天和四壯漢大堂對質,本來外頭沒幾個圍觀百姓,但這案子的消息像是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啟安城整個三十六條街巷,沒多大會兒,京兆府門外就聚集了眾多百姓,說是人山人海都不為過。
鹽是關於民生的大計,沒有米粟還能有其他的東西可以填報肚子,沒有鹽那連勞作的力氣都沒有,所以春秋時期管子提出「官山海」之策,鹽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從來就是最重要的物資之一。
且不見獫戎先頭問梁朝要歲幣,其中一項就是鹽。
百姓們對鹽案自然比其他案子要關心得多,畢竟這是關係到他們生活的大事。
「……這個奸商,他前幾年一斤鹽隻賣二十錢,讓我們鄉還有附近好幾個鄉都來買他的鹽,我們鄉離縣城幾十裏地,來回一趟不容易,我們看他的鹽便宜就都來買,沒幾個月他就露出了奸商的險惡嘴臉,隔三差五就漲價,隔三差五就漲價,現在要一百錢一斤。他還養了一群打手,不準我們去官府買鹽,隻能在他那裏買……」
隨著四壯漢的講述,堂外百姓一陣喧譁過一陣。
京城是天子腳下還算好的,出了京城鹽務確實亂象頻生。
梁朝對於鹽務一直卡得很緊,售鹽鋪由各地官府設置,且為了好管,定了「置鋪不得出城門」這樣的規定,便是王、謝、盧手中的鹽也不許出城置鋪。這就導致了府城、縣城外的鄉民山民買鹽需要走很遠的路,然而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於是就有了私販出現。
圍觀的百姓裏自然也有京外來的,聽壯漢們的講述,無不感同身受,高喊著讓朝廷處置這些鹽販奸商。
這呼聲,代表百姓的心聲,那必須是一呼百應。
京兆府就從來沒有這麽熱鬧過,百姓們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李德宏把驚堂木快拍斷了都阻止不了,最後無可奈何,讓衙役們震響殺威棒。
「威——武——」
殺威棒一同震響,百姓們終於安靜了,李德宏正要開口問話,忽然就聽人群中傳來一聲驚呼:「這個人不是那殺豬巷泉香閣的東家,屈老闆嗎?他不開青樓改販鹽啦?」
李德宏眼皮猛地一跳,心中不祥的預感愈發強烈。
再看屈成天,雖然乍看起來鎮定自若,細看就能發現這人眼睛一直在不停快速眨動,喉結時不時上下滾,左手在身側抓著長衫衣擺,指節泛著青白色。
「你們狀告屈成天偷官鹽私販,可有認證物證?」李德宏問。
那麽,就是有人要藉此事發難。
他一個小人物,沒有誰會抓著他鬧到京兆府,隻會是為了他背後之人。
屈成天想明白之後,打起十二分精神,仿佛之前的又渴又餓都是幻覺。
在綁著他嘴巴的布條一解開,他立刻大聲喊冤。
第135章 帝後博弈
屈成天喊冤, 四壯漢凶神惡煞,吵吵鬧鬧,府丞一時都不知道該聽誰說話才好。
況且偷官鹽私販, 這種事可實在太大了,府丞不敢擅自決定, 隻能先將雙方都收押, 待府尹下朝後再來審。
還有門口那些百姓,都得驅散了, 這案子傳將開來對朝廷聲譽有損。
百姓們被驅趕,一開始還不想走,逼得府丞出動執刀才散開。
等京兆府尹李德宏下朝回到府衙就被等在門前的府丞攔住,把四壯漢狀告之事一說, 李德宏腦子一嗡,意識到事情嚴重了。
「府尹, 這案子有什麽問題嗎?」府丞魯錦輕聲問。
「問題大了。」李德宏嘆氣,把今日早朝上的事給魯錦略說了一下, 後者聽著, 也是腦子一嗡。
「計相這是有備而來啊。」魯錦道:「莫非這案子也是計相找人來告的?」
「這案子不管是不是計相的安排,定然不會隻是偷販官鹽這麽簡單。」李德宏來回踱步,思忖著其中關竅,半晌, 他拍了一下魯錦,道:「快,把那兩方人提上來, 本府升堂,允百姓在門外圍觀。你去安排捕快,趕快去查著兩方人馬的身份, 越詳實越好,盡快報來。」
魯錦連連應下,飛快去調集人手辦事。
李德宏踱來踱去,心中難安。
官家要收後族外戚的權,臨猗王氏顯然不會坐以待斃,這不,犯人都送京兆府來了。
要李德宏來說,官家這一步走得委實太急了些。現在朝中最要緊的事,是大戰後撫恤將士、論功行賞,還有就是朝廷名目繁多的稅賦需要裁撤為百姓減負,怎麽也輪不到鹽鐵歸公。
對,沒錯,鹽鐵之利有逾三成掌握在士族手中的確是朝廷的一個巨大隱患,但朝廷的隱患隻是鹽鐵之利嗎,朝廷那麽多隱患,當然要先解決最要緊的。
一是兵權,二是民生。
有功將士不賞、戰死將士不恤,軍中譁變了怎麽辦?
苛捐雜稅多如牛毛,逼得百姓隻能落草為寇,這些年民亂不斷,難道還不夠警醒?
李德宏嘆氣,搞不懂官家是究竟有什麽天大的原因才會捨本逐末。
「府尹,那五人都提上來了。」府吏過來通報。
李德宏整了整身上的官服,道:「走吧,去審審這五人。」
京兆府再次升堂,屈成天和四壯漢大堂對質,本來外頭沒幾個圍觀百姓,但這案子的消息像是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啟安城整個三十六條街巷,沒多大會兒,京兆府門外就聚集了眾多百姓,說是人山人海都不為過。
鹽是關於民生的大計,沒有米粟還能有其他的東西可以填報肚子,沒有鹽那連勞作的力氣都沒有,所以春秋時期管子提出「官山海」之策,鹽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從來就是最重要的物資之一。
且不見獫戎先頭問梁朝要歲幣,其中一項就是鹽。
百姓們對鹽案自然比其他案子要關心得多,畢竟這是關係到他們生活的大事。
「……這個奸商,他前幾年一斤鹽隻賣二十錢,讓我們鄉還有附近好幾個鄉都來買他的鹽,我們鄉離縣城幾十裏地,來回一趟不容易,我們看他的鹽便宜就都來買,沒幾個月他就露出了奸商的險惡嘴臉,隔三差五就漲價,隔三差五就漲價,現在要一百錢一斤。他還養了一群打手,不準我們去官府買鹽,隻能在他那裏買……」
隨著四壯漢的講述,堂外百姓一陣喧譁過一陣。
京城是天子腳下還算好的,出了京城鹽務確實亂象頻生。
梁朝對於鹽務一直卡得很緊,售鹽鋪由各地官府設置,且為了好管,定了「置鋪不得出城門」這樣的規定,便是王、謝、盧手中的鹽也不許出城置鋪。這就導致了府城、縣城外的鄉民山民買鹽需要走很遠的路,然而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於是就有了私販出現。
圍觀的百姓裏自然也有京外來的,聽壯漢們的講述,無不感同身受,高喊著讓朝廷處置這些鹽販奸商。
這呼聲,代表百姓的心聲,那必須是一呼百應。
京兆府就從來沒有這麽熱鬧過,百姓們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李德宏把驚堂木快拍斷了都阻止不了,最後無可奈何,讓衙役們震響殺威棒。
「威——武——」
殺威棒一同震響,百姓們終於安靜了,李德宏正要開口問話,忽然就聽人群中傳來一聲驚呼:「這個人不是那殺豬巷泉香閣的東家,屈老闆嗎?他不開青樓改販鹽啦?」
李德宏眼皮猛地一跳,心中不祥的預感愈發強烈。
再看屈成天,雖然乍看起來鎮定自若,細看就能發現這人眼睛一直在不停快速眨動,喉結時不時上下滾,左手在身側抓著長衫衣擺,指節泛著青白色。
「你們狀告屈成天偷官鹽私販,可有認證物證?」李德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