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寒夜,說是好好歇息,可家裏哪裏有人會睡得著呢?


    張儒秀睡不著,司馬光也睡不著。


    「我其實早就見過死亡的事。」司馬光開口道。


    「阿娘家裏有兩位姊妹,一位嫁到了吳家。十三歲時,吳家的姨夫病死在洛陽。那時候,我那位十九歲的表哥來我家裏報喪。他穿著喪服,眼睛早都哭腫了去,阿娘見不得他那般悲戚樣子,便一直安慰著。那時大哥早已當官去了,阿娘就讓我接待表哥。誰知兩年後,表哥病死在蒲阪。可我那位姨母,不到三年便也跟著夫與子去了。留下一兒一女,年齡都很小。我見過表哥失魂落魄的樣子,也見過阿娘嘆氣哀痛的樣子。那時候,我還是看著別人。」


    司馬光轉過身來,同張儒秀對視,嘆道:「隻是如今,這些事都落到了我自己身上後,才能體會到那種失去親人的悲痛。去年娘走了,今年爹也走了,二老一下子就棄我而去,何其殘忍。我還能想起爹在時,我陪著他的日子。阿爹被小人誣陷也沒有怨恨,反而是愈發督促自身上進。阿娘賢惠,持家有方,跟著爹此處奔走也毫無怨言。隻是他們那麽快就走了,快到我還沒反應過來。」


    深夜裏,張儒秀能看見司馬光眼中含著淚,似在極力忍著,淚水在眼眶裏打轉,眼眸晶亮,眼裏盡是抹不去的悲戚。


    「阿姑阿舅若是還在的話,定不會想瞧見你這般頹廢模樣。」張儒秀悄悄湊過去,說道:「你得好好的,他們才能安心啊。」


    張儒秀不在乎旁人如何,她隻關心司馬光的身子。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熬過去,總能慢慢變好的。」張儒秀眼下也知道這些話不頂用,可她還是想安慰幾句。


    司馬光聽了她的話,抬了下眸,又伸手抹著淚,輕聲問道:「那你呢?」


    「什麽?」張儒秀還沒反應過來。


    「歲歲,你會離開我麽?生死也好,別離也好,你會離開我麽?」司馬光把張儒秀的手捧到胸膛前,一字一句地問著。


    會離開麽?如今不會,可日後會。生死與別離哪裏是張儒秀能夠隨心支配的事呢?


    可張儒秀瞧著他一臉認真模樣,心裏頗為動容。


    「我不會離開你的。我怎麽捨得離開你呢?」張儒秀回道,「你的生活裏,有無數親朋好友,有許多抱負理想。我也是。我會同好友一同出去玩樂,我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你看,你的生活裏不止有我,還有許多重要的人。」


    「那不一樣。」司馬光聽罷,頗為焦急地回道:「歲歲,你跟他們都不一樣。」


    張儒秀聽罷,嘴裏繞著那句「有何不同」,不過最終還是沒說出來,隻是默默聽著司馬光說話。


    失意的人需要傾訴,張儒秀也願意做個傾聽者。


    「歲歲,你不可以離開我。」


    司馬光也沒說什麽,末了也隻是瞥下這麽一句。


    「我不能再失去你了。」


    「好。」


    她說了句違心話。


    作者有話說: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出自陶淵明《擬輓歌辭三首》


    一百章啦!完結倒計時十幾天!本章48h內留言有紅包掉落!


    第101章 老家


    頭七, 陝州夏縣老家的人陸陸續續地來了家裏吃席。老人家生前聲望高,同年好友與體己,朋輩親戚, 能來的都來了晉州。


    家院裏本就不大, 如今驀地添了好些人,不免叫人覺著擁擠。


    隔著好些人,張儒秀放眼望去, 一下子便能瞧見站在人群中接應親戚的司馬光。


    司馬光的情緒雖是穩定不下來, 然而同出殯時相比,早已是好了許多了。


    今日院裏熱鬧, 待客之間, 張儒秀也接了封延州的信,趕忙跟嫂嫂打了聲招呼。嫂嫂心疼張儒秀連日操勞,正巧家裏來了信,便找了個緣由叫人回屋去歇息了。


    這信是龐之道代二姐寫的,說的都是二姐想說的話。不過前些日子二姐生了場病, 恰逢冬日寒冷, 現今身子骨也沒好個徹底。


    二姐在延州, 自然知道張儒秀家裏姑舅的事,話裏滿含心疼, 不過更多的還是抱怨話。


    二姐如今有了孩子,一麵要照顧自家小孩, 一麵又要時常陪同院裏的小娘散心。小娘家裏地位高, 縱使她忙不過來也得去陪人。


    信上倒是說夫妻倆沒鬧矛盾,一切安好。


    張儒秀要陪著司馬光去老家夏縣受孝, 幾年之內都沒法子出遠門探親。二姐探著世事無常, 也提了一句, 自家官人也時常想起居汴時與司馬光一同唱和的那些日子,一時頗多感慨。


    晴末晴連站在張儒秀身旁,瞧見人展信後一臉憂愁模樣,心下擔憂。


    晴連不敢開口,手肘戳著晴末,叫她勸自家娘子一番。


    「娘子,可是有什麽心事麽?」晴末輕聲問道。


    「我沒事。」張儒秀搖搖頭,「隻是想到,自我成婚後,一直沒能與二姐見上一麵。最後見麵,還是出嫁相別時,我坐在轎裏回頭一望,二姐就愣愣地站在府邸門口,也看著我。那時我什麽都不懂,也沒想過後來會發生這麽多事,跟著官人搬家,又拚命紮根活下去,心裏總沒著落。如今想來,幾年前滿腦子幼稚事。」


    晴末見張儒秀一番感慨,心裏清楚人心裏悶得慌,便開口安慰著:「哪裏有?娘子成婚後,一直在給官人分擔著事,自己也不辭辛勞地奔東走西,在鋪店裏忙得焦頭爛額。娘子想起往事,覺得幼稚不堪,也是說現今想的事更多,更全了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第一女講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鬆挽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鬆挽就並收藏大宋第一女講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