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今時不同往日,她現今陪著司馬光待在家,也不用再想那麽雜七雜八的事。索性跟著一眾養娘進了院,安排下人灑掃庭除,自己也跟著幫忙。


    嫂嫂看不慣她這般親自混到下人群裏打掃的樣子,便趁著人多聲雜之時,把張儒秀拉了過來。


    「三姐啊,下人有下人要做的活兒,你怎麽混到下人群裏了?」嫂嫂抱著孩子,一臉疑惑。


    張儒秀噯了聲,「我也沒事,就想著能幫忙就幫人家個忙。畢竟多一個人多一份力氣不是?眼下剛搬過來,院裏還要忙上幾天才能歇息下來。下人一路跟著我們,也是吃了不少苦啊。我看著心疼,深入到他們其中,也能了解下他們平日裏所說的話頭。到時過節,也能給下人滿意的福利。」


    嫂嫂聽罷她這一番話,隻覺得張儒秀心善。不過她說的也在理,見她一臉堅定模樣,嫂嫂也不願再去攔著她。


    「你且等著,待我把我家這鬧騰的孩子哄睡後,就來找你,我也給你幫忙。」嫂嫂說道。


    張儒秀笑著說聲好,繼而又投入到搬家大軍中去。


    人一忙起來,不自覺便能投入進去,也無心去想那些亂七八糟的傷心事了。


    不止是張儒秀,司馬父子也是這般心態。


    司馬池又到了一地當知州,知州的公務也多大同小異。眼見有些事實在是力不從心了,司馬池便才會把活兒交給判官與推官去做。


    晉州官場可沒兩浙地區事那麽多。衙裏的官先前都聽過司馬池的名聲,知道此人一向正直,便滿心尊敬地迎接著人來。


    司馬光偶爾分擔些自家老父的公務,針砭時弊地提些建議。不過大多數時候還是待在書房裏,浸到書籍之中。每每有所收穫,便更覺自己目光短淺,知識淺薄,愈發想學習更多知識來。


    司馬旦也是在汲取知識,不過卻不同於司馬光一般待在一間小屋裏,隻讀著書。他畢竟是家裏的大哥,還是要顧著與外人打交道的。


    他學習的方法向來不是悶頭苦讀,而是更樂於躬身實踐去。為官時他便喜愛到鄉間田地裏,學幾句當地的土話,陪著老漢聊著天。老漢往往在當地紮根得最久,自然也是最懂當地風土人情的一批人。


    故而司馬旦到了晉州,還沒在院裏多待上一會兒,便到了地裏。如今正是糧粟豐收時節,百姓忙得不可開交,自然也沒多少心力同一位外人交談。


    不過司馬旦倒是樂在其中,他看著老漢收割穀物,將其裝上車帶走,一陣動作行雲流水,頗有觀賞感。司馬旦心有所想,便趕忙拿起紙和筆記下來。回去後一番整理,一篇體察民風的文章便做好了。


    嫂嫂出嫁前原本是個嬌嬌柔柔的小娘子,後來跟著司馬旦不停奔波,也練就了一身本事。別的不說,就說這繡花裁衣的閑事,便沒多少人能望其項背。


    張儒秀也趁著搬家來的頭幾日,深入了解下人的心思去了。要說家裏的下人還真是叫她舒心,養娘經過幾番輪換,剩下的都是勤勞能幹的人。小女使與男工也都是精挑細選剩下來的人,做事機靈,也不用叫人多操心。


    故而此時,一大家人雖是都各做各的事,卻也都找到了方向。


    但那層悲霧,始終蒙在眾人心頭。哪怕沒人提起,也不會輕易消失去。


    毋庸提,幾月之後,悲霧還加深了起來。


    作者有話說:


    丁憂不準備細寫,簡單提幾章就一概而過了。畢竟過的都是苦日子,來來回回做的也就那幾件事。


    第100章 暴雪


    冬月一到, 司馬池的身子好似摧枯拉朽一般直接倒了下去。老人家長期奔波操勞,患了眼病,眼前時常模糊不清。天冷又時常中風, 老人家身子顫抖著, 也得叫人把他攙扶到衙裏,撐著力氣也得把公務處理完。


    最後那段日子裏,衙裏的判官實在看不下去, 便委婉地同知州的孩子, 叫人勸老父親回家裏養養身子罷。


    可家裏兩位哥又怎能勸住執拗的老人家?老人家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便更想把剩下來的時間都投到公務上去。百姓可等不了他身子康健的時候, 何況晉州時不時來場饑荒旱災, 緊要關頭,他更是歇息不得。


    司馬旦穩重,早早地叫人看了片墓地,又定了棺槨與壽衣,找來司馬光商量著往後的事, 一邊又給家裏的姐寫信, 叫她趕緊趕到晉州來。


    慶曆元年十一月廿五, 暴雪朔風中,司馬池在衙院中的安靜堂去世。老人家走得很祥和, 是在小憩之間悄悄走的。走之前還把宅老叫過來,讓宅老看著時候, 到點就叫他起來去衙裏開會辦公。


    許是迴光返照罷, 老人家當時精神抖擻,說自己眼也不花了, 身子也不痛了。他說, 今晚就要叫一大家子人好好用頓膳。


    宅老也聽了進去。再來時, 人已經沒氣了。


    彼時張儒秀正同司馬光待在裏屋裏說著早些時候那道奏狀的事,驀地見女使沖了進來,噙著熱淚說老家主去了。


    接著便聽見院裏一陣慌亂,嚎啕聲,抽泣聲,吩咐眾人趕緊過來動作的支配聲……


    張儒秀還支支吾吾地沒反應過來,便見司馬光沖了出去。


    她也是第一次見他這麽慌忙。


    「阿舅他……」張儒秀坐在床榻邊,久久不能回神。


    晴末晴連見她失態,也都站在一旁,咽著淚。二人又怕張儒秀陷在裏麵出不來,又忍著悲戚喚了幾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第一女講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鬆挽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鬆挽就並收藏大宋第一女講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