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位同僚有何想法,盡管提出來,共同論之。」林知州看著滿堂的才俊,問道。


    「私以為,眼下比起壯兵增堡,還是安撫民心要重要些。」一官拱手言。


    林知州點點頭。畢竟宋夏之間的戰火暫時還蔓延不到華州來,可眼下民意沸騰,街裏巷口間小道消息瘋轉。若是僅有謠言還並不可惱,那些衙內,一聽這謠言,便連夜拖家帶口南下,霍亂南境去了。


    一人行便有百人效,衙府也趕忙關了門,減少人口流動,並給予安慰——州郡一切安好,物資充足,叫百姓照舊行事。


    林知州看向一旁沉默緊皺眉頭滿臉深思的司馬光:「君實,你意下如何啊?」


    言罷,堂裏所有人的目光都看投向他。


    判官的功績有目共睹,十月赴任來,不過兩月,便主持建了許多書院,上通下達,漕運暢達,物資流轉得當。


    更何況,除卻滿身功績,司馬光在眾人心裏又是位溫和待人的君子,縱使偶爾蹙眉,可幾乎沒有慍色顯現。待人恭瑾,不隨波逐流,這樣的態度,叫所有人都歡喜。


    司馬光開口道:「愚以為,眼下當舉兵與撫恤並重。民心大於天,而如今郡內人心惶惶,士農工商業,皆受影響。愈是危重之際,本著安撫民心的想法,愈是要處事泰然。向下放話,物資供應如常。官家禁互市,百姓的收益驀地減少。此時,便要大力發展郡內貿易,開通門路,內部消化。」


    司馬光的聲音鏗鏘有力,清晰明辯,不自覺間便叫人陷了進去,隨著他的思路走。


    「轉移百姓的注意力,繼而集中於消費之上。郡裏一麵要叫百姓安心,一麵當強兵。兵略一處,光閱歷淺薄,不敢妄言。隻是如今我華州廂軍兵力鬆懈,軍中不正之風盛行。光以為,還要早早訓練起來才是。」


    司馬光說罷,眾人都點了點頭,唯有林知州麵色如晦。


    司馬光所言確實中肯,民間衙內還能按他說的去做。


    隻是這廂軍由林知州掌握著,司馬光言軍中不正之風盛行,何曾不是在說知州管軍不效呢?


    不過林知州隻驚詫了一會兒,更多的,還是欣賞司馬光的直言,不搞那套虛事。


    判官既然提了出來,他作為一地知州,改了便是。不過他再改再變,也隻能整出三四分效果。


    兵力方麵,隻要官家不發話,地方官員心裏知道其中弊病,也隻能小改二三而已,動不了根基。


    堂裏一番交流商討過後,已經草擬了一份粗略的規劃。


    林知州愛才惜才,剩下的漏洞,就叫這麽同僚給補過去罷,也是對他們的一番考驗。


    「有勞諸位了。前線烽火不斷,華州自然要跟的上延州同州的步伐。年前,諸位就照著這份草定規劃去做。若有所需,報到我這來便是,我定大力支持。」林知州說罷,便散了會。


    這一番規劃實行下來,對百姓官員都有利,也讓張儒秀乘了個好時機,掙得愈發盆滿缽滿起來。


    百姓承受的特殊時期衙府的照顧,一麵花著銅板,一麵記掛著那些閑言雜語。


    百姓得了甜頭,明麵兒上自然不再聚眾在酒樓茶館議論這事,風聲很快被壓了下來,成效顯著。可回了家關上門,還是有不少有心人想著這事。


    澶淵之盟後,再沒人吃過戰火的苦頭。如今又聽得哪裏出了事,百姓心裏自然慌亂。


    他們不能再同鄰裏說這事,心裏憋得慌,於是乎,他們把心裏的怨悶都投到了順街的諸位半仙身上。


    百姓爭著請半仙給自己卜一個好卦,寫幾條辟邪的符,再請人算算未來的氣運,都是為著圖個安心。


    或者說,大多數時候,百姓來到順街,隻是借著這處漫行的散漫風氣,找個地方傾訴一番這些壓著的事兒罷了。都是凡夫俗子,事悶在心裏,總歸是不好受的。


    而張儒秀這鋪,因著打著的由頭正好符合百姓傾訴的需求,於是幾日間便突然火了起來,勢頭大好。


    無他,順街上再沒有旁出來的鋪子,同這處一般,能猜透人的心思,破解人的迷惑。講師要的價低,宣講的又正是眼下百姓所想聽的。如此合拍,生意自然日日火爆。


    張儒秀每日就隻開鋪午後一個時辰,可來排隊等候的顧客往往折了幾道彎。為著在最短的時間內追求最大的效益,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張儒秀定下,一日限待客八十人。


    當然,張儒秀也怕同行人眼紅,便主動地給等不到接見的客人介紹了另幾家卜卦算命的店鋪。原本客人是不會去的,畢竟旁的鋪子可沒講師這處靈通。可既然是講師發言,想必質量也有所保證,那些等不上的客人便都分流到了各大鋪子裏去。


    於是乎,不僅在客人心中,在那些整日神神叨叨的半仙心中,張儒秀也是有了個很高的地位。


    宋夏戰爭還會延續幾年,元年年末隻是開頭而已,後麵還有許多場硬仗要打。


    張儒秀作為一個穿越者,自然深諳大宋武力上麵最為致命的弊端。這是開國以來逐年積攢的弊端,張儒秀也不妄想自己憑靠著無端多出來的先見能拯救整個外強中幹的大宋。


    她能做的,隻是在宣講的刻意把百姓往這方麵去引,平日與司馬光交流時,也會有意無意地提醒他這點。


    妄圖憑一己之力掀翻整個沉重的汙層是癡人說夢,可張儒秀如今既然是作為一名大宋子民活著,便要盡自己的一分力挽救這個國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第一女講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鬆挽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鬆挽就並收藏大宋第一女講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