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英的二兒子林一侖也跟著一起上路,他要在府城待一段時間,負責對接各項約定的落實。


    返程一路順流,自然比來時快太多。


    黃昏時分,眾人便抵達了府城。林潤謝絕了劉子興等人張羅的送行宴,連行台都沒回,就直接在官船碼頭換乘自己的座船,準備返回廣州。


    他已經浪費了一年多時間,轉眼任期隻剩下一半,要想做成點事情,時間異常緊迫。自然歸心似箭,恨不得插翅飛回省城去。


    臨行前,林潤屏退左右,問趙守正考慮的怎麽樣了。


    人家林中丞為了他兒子的事兒,都專程跑去大山裏,還跟一群山民認親,趙守正哪好意思再拿喬?他這次也不抻了,直接說了我願意。


    林潤便高興的拿出了戒指……才不是呢。林中丞高興的將送行的官員和縉紳們叫到船頭,向他們宣布自即日起由趙司馬暫掌知府印,代理府事的決定。並明確告訴他們,以潮州這種情況,短時間不會再有知府任命了。


    這個期限也許是兩年也許是三年,但絕對不會少於一年。所以他們要精誠團結在趙二爺身邊,大搞特搞經濟建設,快速帶領潮州百姓脫貧致富。絕對不能再出亂子了,否則誰也保不住他們!


    眾人唯唯諾諾應下,對這個結果他們並不意外。能在此處有一席之地的都是明眼人,自然知道潮州保衛戰之後,隻要趙司馬在一天,旁人誰也當不了這潮州知府了。


    縉紳們之前更是煞費苦心煽動百姓,挽留趙司馬。此時得償所願,還有什麽不滿意的呢?


    可能唯一不太滿意的就是舒通判了,他本來還奢望著趙二爺去了庵埠,府城這攤就是自己來署理了。但看到巡撫大人和趙家父子的關係,他就知道自己是想桃子了。


    於是舒通判又退一步,心說趙司馬署理府事咱搶不過。那權力巨大、油水豐厚的海防同知廳,總該輪到自己了吧?


    可林潤臨走前卻明確表示,希望趙守正能者多勞,兼顧好府城和庵埠兩頭。合著趙司馬這代理知府的權力,比正式知府還大。自己卻兩頭沒撈著一頭,他能不憋屈嗎?


    然而趙二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還有五百親友團,以及一個堪稱作弊器的兒子。舒付知道自己要是想跟他對著幹,結果隻能讓自己更不舒服。所以還是調整自己才是正辦。


    『一開始可能會被他的粗魯刺痛,但等磨合潤滑了,就會舒服起來了。這麽多年了,每次不都是這麽過來的嗎?』


    已經侍奉過五任上官,一直在當佐貳的舒通判,如是安慰自己。


    ……


    趙守正本打算親自送中丞大人離境的,卻被林潤拒絕了。潮州城百廢待興,他這個代理知府應該爭分奪秒才是,不要在這些虛務上浪費時間了。


    於是還是由趙昊和舒通判,代表趙守正和府裏送中丞出海。


    當天夜航船,林潤又跟趙昊就接下來兩方的大動作,進行了一番密談,約定互相配合,相互支援。兩邊都爭取盡快打開局麵。


    「希望等我卸任時,廣東已經被我們改造完成了。」林潤暢想著宏圖大誌,難抑心潮澎湃。


    「沒那麽快的,打好基礎就行,功成不必在我嘛。」趙昊卻沒那麽著急。


    當然,他對改造的要求比林潤高多了。按照他的要求,已經深耕細作四五年的江南,也才剛剛開始改造罷了。沒個十幾二十年,是不可能產生質變的。


    而林潤要求的,隻是滌盪官場的歪風邪氣,改善廣東的國計民生。減輕百姓的負擔,還全省一個太平。這些的話,一兩年時間還是有可能做到的。


    「對了,殷部堂醞釀了個《言海防諸事疏》,抄送了一份給我,想讓我跟他聯署。」林潤打開桌上一個紅色的小匣子,那是他用來存放機密文件的……狀若隨意的找出其中一份遞給趙昊道:「你先看看。」


    「不是要打山賊嗎?還惦記著海寇呢?準備雙管齊下?」趙昊不禁失笑。


    「發生了曾一本攻潮州這麽大的事情,他能不拿個態度出來嗎?」林潤淡淡笑道:「先剿山賊是一定的,不過虛虛實實嘛。讓下麵人摸不清意圖,也是一種禦下之道。」


    「明白了。」趙昊點點頭,接過那奏本打開一看。隻見殷正茂將此次曾一本入寇潮州,和前年他攻打廣州那次聯繫起來,藉以強調兩廣海寇之猖獗,已經到了不痛下決心清剿不行的地步。


    其實殷正茂是在用這種方式,說明這次曾一本入寇是歷史的舊帳,而不是自己的責任。以免有些人借題發揮,將此次潮州亂局的責任,歸咎於他任命知府失誤上。


    至於請林潤聯署,一是為了借他的名聲壓製雜音,二是為了讓林潤也閉嘴……不錯,他就是擔心林潤借題發揮。


    倒不一定是殷正茂把帳算得這麽細。但總督府養著一班師爺幕僚,專門幫他琢磨這些門門道道,寫出的奏章自然湯水不漏,麵麵俱到了。


    而後,殷正茂提出了他的海防綱領,除了『分信地、立墩堠、增參將、造戰艦、議招募……』等老調重彈的建議,其中三條引起了趙昊的注意。


    一是在南澳島設立南澳副總兵,統管漳州潮州沿海的海防事宜。徹底解決這片海域閩粵分守、互相推諉,總讓給海寇有機可乘的的窘境。


    二是建議命守巡官劃地分守,將瀕海謫戍的民眾遷徙到湖廣、雲南、四川等內地,預防這些對朝廷素有不滿之心的人成為海寇的嚮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閣老(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小閣老(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