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看似最簡單的三條——保證每次院試,林氏一族享有兩個生員資格這件事,遭到了斷然拒絕。
「那最起碼得保證一個吧,真的不能再少了……」林正英漲紅了蛋,堅持道:「我們林氏一族被排擠在科場外六十年了。這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昨晚咱讓人去族學翻了下,居然連本《四書章句》都找不到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單靠自己考,沒個十幾二十年,根本考不中秀才的。」
「是,你的顧慮我完全理解。但科舉乃是國家的根本,學額的變化看似影響不大,卻也必須要奏請朝廷。」趙守正很嚴肅的告訴林正英道:「而且錄取生員是督學的權力,就算我在府試放水,到院試依然會被刷下來。」
「督學是朝廷專門派下來管理全省官學和考試的。」林潤也沉聲接話:「就連本院也無權幹涉他的決定。」
頓一下,林潤嚴厲道:「而且就算本院能做到,也絕對不會同意的。我們九牧林家千古流芳,世世代代都是靠自己考出來的。走後門,求照顧,會讓祖宗蒙羞的!」
「是,叔祖教訓的是……」所謂『君以此興、必以此亡』,林正英靠祖宗禮法統治全族,林潤輩分擺在那裏,一拿祖宗說事兒他就沒咒念。
但臉上還是難掩失望之色,在客家人眼裏,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比賺錢發財重要多了。不信你看後世廣東的公務員,七成都是客家人……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趙昊很理解這種心態,便笑著插話道:「這事兒就包在我身上了。這樣吧,我們集團在大寮,專門為客家的孩子們建一所學校,教他們讀書如何?我們的教學水平你可能不了解。但不要緊,隨便找個讀書人,打聽打聽就了解了。」
林正英聞言,半信半疑的看著趙昊。心說你不是個商人嗎?而且還這麽年輕,怎麽還摻合讀書人的事?
不過人家是狀元公之子,估計也該有點東西吧。茲事體大,實在不敢草率同意啊。
「嗬嗬,有眼不識泰山了吧?趙公子非但是狀元的公子,還是狀元的老師……當然不是他爹的老師,而是他的弟子也考中了狀元。」嶽雲朋巴不得不給客家人固定的學額,便雜七雜八解釋起來。
一次兩個學額雖然不多,可三年四個,六年八個,二三十年下來,就是三四十個同宗同族的秀才,本府好大的一股政治勢力了。
他自然要賣力替趙公子的方案鼓與呼了。「這一科,他辦的玉峰書院,更是一舉考中了五十名進士!你說嚇不嚇人?」
『其實香山書院還考中了三十一個呢……』趙公子默默道。不過他巴不得別人分開來算呢,還能稍微不那麽紮眼點兒。
但這便足以把林家人驚得炸了鍋。
進士老爺,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啊!哪一個都要匯聚八鄉文氣的,一個縣裏多少年都出不來一個。
大明一千四百多個縣,三年一次大比,每次考中三百五十人左右。平均算起來,一個縣裏十年輪不到一個進士呢。
趙公子的學校卻能一科考中五十人!這是什麽樣的神仙學校?
第九十九章 總督的方針
在得到林中丞的證實後。趙公子的形象頓時從官二代、高(相對於客家人)富帥,變成了孔夫子轉世,活著的文昌帝君了。
於是此事遂定,林氏一族心滿意足。
其實他們有些過於樂觀了,趙昊怎麽可能專門派本就很珍貴的書院教師,來這種山溝溝裏支教呢?
他打算讓農學院在鳳凰山建個茶葉研究所,讓研究員們兼職任教。
不過也別瞧不起農學院的研究員,人家也都是正經讀書人出身,當然大都是連童生都沒考上的那種……在文教昌盛的江南,少說有十萬這樣人生失敗的讀書人。
他們毫無特權可言,而且在江南連當教書先生都不配,隻能靠給人抄抄寫寫、當帳房之類勉強討口飯吃。自然也有很多放下筆頭,拿起鋤頭回家種地的。這些人就是崑山農學院招生的對象。
農學院非但不要學費,而且管吃管住、發衣服被褥,還有每月一兩銀子的津貼。加上天天喊著『農本農本』,讀書不成進農學院,也更容易自我安慰,總要比經商打工麵子上過得去。是以從第一期開始,讀書人便趨之若鶩,很快報滿了名額。
兩年期滿畢業,大部分學員分配進了各縣的開發公司,到農場去當技術員。少部分好苗子被馬一龍留下來任教兼職當研究員,以傳農學香火。
所以農學院的教師們可不差,都是品學過硬、心性紮實的讀書人,給這些山裏娃當老師綽綽有餘了。要是真有可造之材,大不了等將來教幾年,送到鳳凰書院去深造就是了。總之不會誤人子弟……吧?
研究員們應該也願意在課堂中傳道受業……吧?被學生們稱作先生,可是他們在江南得不到的尊重啊。
最關鍵的是,可以領雙份工資哦!
……
最後,在林潤的見證下,土客雙方在他們共同的守護神——三山國王廟中歃血為盟。雙方立下毒誓,無論發生何事,都禁止大規模械鬥。誰先開啟戰端,誰就要負全部責任,天誅之,地滅之!
立約之後,林氏一族又舉行了盛大的午宴,歡慶嶄新的開始,迎接美好的未來!
林潤一行隻簡單喝了一杯慶功酒,快速填飽肚子,便帶上老族長的三兒子林一辰,離開大寮返回府城。
「那最起碼得保證一個吧,真的不能再少了……」林正英漲紅了蛋,堅持道:「我們林氏一族被排擠在科場外六十年了。這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昨晚咱讓人去族學翻了下,居然連本《四書章句》都找不到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單靠自己考,沒個十幾二十年,根本考不中秀才的。」
「是,你的顧慮我完全理解。但科舉乃是國家的根本,學額的變化看似影響不大,卻也必須要奏請朝廷。」趙守正很嚴肅的告訴林正英道:「而且錄取生員是督學的權力,就算我在府試放水,到院試依然會被刷下來。」
「督學是朝廷專門派下來管理全省官學和考試的。」林潤也沉聲接話:「就連本院也無權幹涉他的決定。」
頓一下,林潤嚴厲道:「而且就算本院能做到,也絕對不會同意的。我們九牧林家千古流芳,世世代代都是靠自己考出來的。走後門,求照顧,會讓祖宗蒙羞的!」
「是,叔祖教訓的是……」所謂『君以此興、必以此亡』,林正英靠祖宗禮法統治全族,林潤輩分擺在那裏,一拿祖宗說事兒他就沒咒念。
但臉上還是難掩失望之色,在客家人眼裏,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比賺錢發財重要多了。不信你看後世廣東的公務員,七成都是客家人……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趙昊很理解這種心態,便笑著插話道:「這事兒就包在我身上了。這樣吧,我們集團在大寮,專門為客家的孩子們建一所學校,教他們讀書如何?我們的教學水平你可能不了解。但不要緊,隨便找個讀書人,打聽打聽就了解了。」
林正英聞言,半信半疑的看著趙昊。心說你不是個商人嗎?而且還這麽年輕,怎麽還摻合讀書人的事?
不過人家是狀元公之子,估計也該有點東西吧。茲事體大,實在不敢草率同意啊。
「嗬嗬,有眼不識泰山了吧?趙公子非但是狀元的公子,還是狀元的老師……當然不是他爹的老師,而是他的弟子也考中了狀元。」嶽雲朋巴不得不給客家人固定的學額,便雜七雜八解釋起來。
一次兩個學額雖然不多,可三年四個,六年八個,二三十年下來,就是三四十個同宗同族的秀才,本府好大的一股政治勢力了。
他自然要賣力替趙公子的方案鼓與呼了。「這一科,他辦的玉峰書院,更是一舉考中了五十名進士!你說嚇不嚇人?」
『其實香山書院還考中了三十一個呢……』趙公子默默道。不過他巴不得別人分開來算呢,還能稍微不那麽紮眼點兒。
但這便足以把林家人驚得炸了鍋。
進士老爺,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啊!哪一個都要匯聚八鄉文氣的,一個縣裏多少年都出不來一個。
大明一千四百多個縣,三年一次大比,每次考中三百五十人左右。平均算起來,一個縣裏十年輪不到一個進士呢。
趙公子的學校卻能一科考中五十人!這是什麽樣的神仙學校?
第九十九章 總督的方針
在得到林中丞的證實後。趙公子的形象頓時從官二代、高(相對於客家人)富帥,變成了孔夫子轉世,活著的文昌帝君了。
於是此事遂定,林氏一族心滿意足。
其實他們有些過於樂觀了,趙昊怎麽可能專門派本就很珍貴的書院教師,來這種山溝溝裏支教呢?
他打算讓農學院在鳳凰山建個茶葉研究所,讓研究員們兼職任教。
不過也別瞧不起農學院的研究員,人家也都是正經讀書人出身,當然大都是連童生都沒考上的那種……在文教昌盛的江南,少說有十萬這樣人生失敗的讀書人。
他們毫無特權可言,而且在江南連當教書先生都不配,隻能靠給人抄抄寫寫、當帳房之類勉強討口飯吃。自然也有很多放下筆頭,拿起鋤頭回家種地的。這些人就是崑山農學院招生的對象。
農學院非但不要學費,而且管吃管住、發衣服被褥,還有每月一兩銀子的津貼。加上天天喊著『農本農本』,讀書不成進農學院,也更容易自我安慰,總要比經商打工麵子上過得去。是以從第一期開始,讀書人便趨之若鶩,很快報滿了名額。
兩年期滿畢業,大部分學員分配進了各縣的開發公司,到農場去當技術員。少部分好苗子被馬一龍留下來任教兼職當研究員,以傳農學香火。
所以農學院的教師們可不差,都是品學過硬、心性紮實的讀書人,給這些山裏娃當老師綽綽有餘了。要是真有可造之材,大不了等將來教幾年,送到鳳凰書院去深造就是了。總之不會誤人子弟……吧?
研究員們應該也願意在課堂中傳道受業……吧?被學生們稱作先生,可是他們在江南得不到的尊重啊。
最關鍵的是,可以領雙份工資哦!
……
最後,在林潤的見證下,土客雙方在他們共同的守護神——三山國王廟中歃血為盟。雙方立下毒誓,無論發生何事,都禁止大規模械鬥。誰先開啟戰端,誰就要負全部責任,天誅之,地滅之!
立約之後,林氏一族又舉行了盛大的午宴,歡慶嶄新的開始,迎接美好的未來!
林潤一行隻簡單喝了一杯慶功酒,快速填飽肚子,便帶上老族長的三兒子林一辰,離開大寮返回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