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進攻時,守台官兵點烽火報警,登台迎戰,躲在箭垛後,居高臨下地投射弓箭、鳥銃、火炮、滾石等攻擊敵兵。
即使敵人從兵力薄弱處攻破邊牆,敵台守軍依然隻需穩固防守,攻擊敵人的側翼和後方,很快就會有戚大帥的精銳騎兵前來殲敵。
結果自邊牆主體工程竣工以來,蒙古騎兵就再沒突破過一次明軍的防線。
但對戚繼光這樣名將來說,消極防守永遠不是目的,堂堂正正戰而勝之才是他的追求。
所以在穩固防守的同時,他還做了第二件事,練兵。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帥上天了
戚繼光以戚家軍為標兵,踏踏實實練兵三年,基本解決了薊鎮十餘萬北軍將驕卒惰的痼疾。尤其是他新招募的三萬營兵,已經千錘百鍊、堪稱精銳了。
他幹的第三件事,是摸索了一套新戰法。戚繼光深知在北方與韃子作戰,和在南方與倭寇作戰,完全是兩碼事兒。
南方是河湖密布的水網沼澤地,不利於大兵團作戰,也不利於騎兵作戰,因此戚繼光以數千精銳步兵與倭寇作戰,靠著鴛鴦陣就能無往不利。
但北方多是開闊地帶,利於騎兵作戰。強悍的蒙古騎兵擅長騎射,機動能力超強,來如風去如雲,飄忽不定。而且每次都是傾巢出動,動輒就是數萬騎。
這種時候,再靠步兵用鴛鴦陣迎擊,無異以卵擊石了。
不同的戰場環境,必須要有新的戰略戰術應對。戚繼光沒有耽於往日的榮光,馬上開始研究新戰法。
他深知騎兵的優勢在於速度,要戰勝風馳電掣的強勁之敵,要麽自己擁有更快更猛的騎兵部隊,像冠軍侯那樣封狼居胥。
要麽就得設法把敵人的速度減下來,像衛青那樣以車陣對敵。
大明嚴重缺乏騎兵,而且訓練精銳騎兵耗時太長,雖是長久之計,卻隻能徐徐圖之。在那之前,顯然還是後者更現實。
當然也不是純車陣……那樣太被動。他花大力氣,勒緊褲腰帶,組建了一支車兵、騎兵、步兵三軍聯合作戰的強大軍隊。
同時,戚繼光還從實際出發,狠抓戰術訓練。他認為,用兵時必須根據地形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不能墨守成規、不知變化。
他把薊鎮地形分為三種。一為平原,關內百裏以南之地;二為半險半易,近邊之地;三為山穀仄隘,邊外之地。平原廣陌利於車戰,半險半易之地利馬戰,山穀之地則利步戰。據此來展開車、馬、步兵的混合訓練,因地製宜讓不同兵種唱主角,以發揮最大的優勢。
但軍隊的成色如何,隻有在戰場上才能得到檢驗。經過三年的周密準備,大考的一刻終於到來了……
……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喚回了戚繼光的思緒。
他抬頭望去,見是麾下部將馮子明。
「大帥。」馮子明一抱拳,沉聲稟報導:「前方斥候來報,董狐狸兄弟率領五萬韃子騎兵,已經出了大寧南下而來!」
大寧就是大寧衛,蒙語叫八溝,素有『通衢遼蒙、燕趙門楣』之稱,『老馬識途』、『望梅止渴』等典故,都是出自此處。自古就是草原遊牧和農耕民族互相征伐的必經之路。國朝奪回幽燕之後,這裏還曾是北平行都指揮使司的駐地。
但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大明雄風不再,國力日頹,在蒙古各部的反覆進攻下,防線不斷收縮。
如今大寧衛早已名存實亡,成了兀良哈部的牧場。喜峰口長城就是明軍抵禦他們入侵的最前線。
大寧往南是山地,兀良哈傾巢出動,顯然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趁大明境內秋收之際,展開一年一度的劫掠。
半個月前,戚繼光就通過關外商販,了解到兀良哈各部展開集結。一算時間也差不多了,便親率本部精銳,移動到最有可能接敵的喜峰口一帶,等待韃子上門。
「哈哈,他們果然來了!」胡守仁作為戚大帥的左膀右臂,自然也如影而至。他興奮的捋著鬍子道:「這回可算能過過癮了,奶奶的,幾年沒撈著打仗了!」
「他們當然會來的。」戚繼光的弟弟戚繼美朗聲笑道:「去年邊牆修好後沒討到好處,今年再不劫掠一番,這個冬天董狐狸是過不去了。」
蒙古各部不種地、幾乎沒有手工業,連燒水做飯的鐵鍋都不能生產,大明又對他們採取物資禁運……雖然有老西兒幫著走私,但也遠遠滿足不了他們需要。
而且受小冰河影響,關外冬季奇寒,每年都要凍死大批的牲畜。靠著每年秋季劫掠內地,各部才能勉強維持下去。
去年戚繼光修好邊牆,董狐狸碰了個頭破血流,結果無功而返。幸好他之前攢下了些家底,跟山西遼東的明國商人買到了口糧,這才捱過漫長的冬季。但今年春天依然發生了饑荒,餓死了好多人。
所以今年他們肯定還會再來,而且將更加兇猛,不達目的不罷休!
看到手下將領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子。戚繼光卻眉頭微蹙,其實按照他的計劃,今年還應以防禦為主,隻要讓兀良哈再無功而返,耗到明年必然元氣大傷,甚至四崩五裂都有可能。
但如今朝中主事的乃是高閣老,雖然張相公依然分管軍事,可諸事都得聽高新鄭的。這次高相公下了死命令,薊鎮花了朝廷百萬兩銀子,這次必須打個大勝仗,不然就要以貽誤戰機論處。
即使敵人從兵力薄弱處攻破邊牆,敵台守軍依然隻需穩固防守,攻擊敵人的側翼和後方,很快就會有戚大帥的精銳騎兵前來殲敵。
結果自邊牆主體工程竣工以來,蒙古騎兵就再沒突破過一次明軍的防線。
但對戚繼光這樣名將來說,消極防守永遠不是目的,堂堂正正戰而勝之才是他的追求。
所以在穩固防守的同時,他還做了第二件事,練兵。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帥上天了
戚繼光以戚家軍為標兵,踏踏實實練兵三年,基本解決了薊鎮十餘萬北軍將驕卒惰的痼疾。尤其是他新招募的三萬營兵,已經千錘百鍊、堪稱精銳了。
他幹的第三件事,是摸索了一套新戰法。戚繼光深知在北方與韃子作戰,和在南方與倭寇作戰,完全是兩碼事兒。
南方是河湖密布的水網沼澤地,不利於大兵團作戰,也不利於騎兵作戰,因此戚繼光以數千精銳步兵與倭寇作戰,靠著鴛鴦陣就能無往不利。
但北方多是開闊地帶,利於騎兵作戰。強悍的蒙古騎兵擅長騎射,機動能力超強,來如風去如雲,飄忽不定。而且每次都是傾巢出動,動輒就是數萬騎。
這種時候,再靠步兵用鴛鴦陣迎擊,無異以卵擊石了。
不同的戰場環境,必須要有新的戰略戰術應對。戚繼光沒有耽於往日的榮光,馬上開始研究新戰法。
他深知騎兵的優勢在於速度,要戰勝風馳電掣的強勁之敵,要麽自己擁有更快更猛的騎兵部隊,像冠軍侯那樣封狼居胥。
要麽就得設法把敵人的速度減下來,像衛青那樣以車陣對敵。
大明嚴重缺乏騎兵,而且訓練精銳騎兵耗時太長,雖是長久之計,卻隻能徐徐圖之。在那之前,顯然還是後者更現實。
當然也不是純車陣……那樣太被動。他花大力氣,勒緊褲腰帶,組建了一支車兵、騎兵、步兵三軍聯合作戰的強大軍隊。
同時,戚繼光還從實際出發,狠抓戰術訓練。他認為,用兵時必須根據地形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不能墨守成規、不知變化。
他把薊鎮地形分為三種。一為平原,關內百裏以南之地;二為半險半易,近邊之地;三為山穀仄隘,邊外之地。平原廣陌利於車戰,半險半易之地利馬戰,山穀之地則利步戰。據此來展開車、馬、步兵的混合訓練,因地製宜讓不同兵種唱主角,以發揮最大的優勢。
但軍隊的成色如何,隻有在戰場上才能得到檢驗。經過三年的周密準備,大考的一刻終於到來了……
……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喚回了戚繼光的思緒。
他抬頭望去,見是麾下部將馮子明。
「大帥。」馮子明一抱拳,沉聲稟報導:「前方斥候來報,董狐狸兄弟率領五萬韃子騎兵,已經出了大寧南下而來!」
大寧就是大寧衛,蒙語叫八溝,素有『通衢遼蒙、燕趙門楣』之稱,『老馬識途』、『望梅止渴』等典故,都是出自此處。自古就是草原遊牧和農耕民族互相征伐的必經之路。國朝奪回幽燕之後,這裏還曾是北平行都指揮使司的駐地。
但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大明雄風不再,國力日頹,在蒙古各部的反覆進攻下,防線不斷收縮。
如今大寧衛早已名存實亡,成了兀良哈部的牧場。喜峰口長城就是明軍抵禦他們入侵的最前線。
大寧往南是山地,兀良哈傾巢出動,顯然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趁大明境內秋收之際,展開一年一度的劫掠。
半個月前,戚繼光就通過關外商販,了解到兀良哈各部展開集結。一算時間也差不多了,便親率本部精銳,移動到最有可能接敵的喜峰口一帶,等待韃子上門。
「哈哈,他們果然來了!」胡守仁作為戚大帥的左膀右臂,自然也如影而至。他興奮的捋著鬍子道:「這回可算能過過癮了,奶奶的,幾年沒撈著打仗了!」
「他們當然會來的。」戚繼光的弟弟戚繼美朗聲笑道:「去年邊牆修好後沒討到好處,今年再不劫掠一番,這個冬天董狐狸是過不去了。」
蒙古各部不種地、幾乎沒有手工業,連燒水做飯的鐵鍋都不能生產,大明又對他們採取物資禁運……雖然有老西兒幫著走私,但也遠遠滿足不了他們需要。
而且受小冰河影響,關外冬季奇寒,每年都要凍死大批的牲畜。靠著每年秋季劫掠內地,各部才能勉強維持下去。
去年戚繼光修好邊牆,董狐狸碰了個頭破血流,結果無功而返。幸好他之前攢下了些家底,跟山西遼東的明國商人買到了口糧,這才捱過漫長的冬季。但今年春天依然發生了饑荒,餓死了好多人。
所以今年他們肯定還會再來,而且將更加兇猛,不達目的不罷休!
看到手下將領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子。戚繼光卻眉頭微蹙,其實按照他的計劃,今年還應以防禦為主,隻要讓兀良哈再無功而返,耗到明年必然元氣大傷,甚至四崩五裂都有可能。
但如今朝中主事的乃是高閣老,雖然張相公依然分管軍事,可諸事都得聽高新鄭的。這次高相公下了死命令,薊鎮花了朝廷百萬兩銀子,這次必須打個大勝仗,不然就要以貽誤戰機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