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公子則忙著四處巡視,幫各家公司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問題,給研究中心提供下思路之類,沒什麽正事兒,卻仍忙得腳不沾地……一直忙到八月初,他才坐船匆匆趕赴金陵。
玉峰書院有九十五名學生參加本屆應天鄉試,當院長的怎麽能不來送考呢?
此外,還有五十二名學生參加浙江鄉試;五十名參加順天府鄉試;二十二名學生參加江西鄉試;十六名學生參加山東鄉試,以及數名參加湖廣、福建和河南鄉試的弟子……
另外,王武陽、王鼎爵、於慎行等人操持的香山書院那邊,雖然創辦隻有一年,僅有五十個學生,但取得鄉試資格的竟有四十人。
沒辦法,香山書院的條件太得天獨厚了,三位翰林學霸兢兢業業代師授課不說。還可以拉王錫爵、申時行這些翰林院的前輩學霸來講座。申時行等人都是當過考官的,輔導起來一針見血,當然事半功倍。
再說畢竟隻是取得鄉試資格而已,過不了科考,還能錄遺,還可以請父母官推薦。總之書院有的是辦法,能把學生送進秋闈。
什麽,還有十個為啥沒鄉試資格?那是因為他們已經是舉人了……
不過趙昊要求兩家書院都低調行事,不然考砸了落人笑柄;考的太好又會惹人議論。雖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但難免會給學生們平添壓力。
於是書院安排鄉試的學生們分散住在各家會館中,也沒安排統一進考場。
不過所有學生在進貢院前,都看到了他們敬愛的趙老師,站在路旁向他們微笑豎起大拇指。
學生們登時被注入無窮的力量,滿懷信心的昂首步入了龍門!
直到貢院大門緩緩關上,趙昊才對陪他同來送考的華叔陽笑道:「時間真快啊,上次來這裏送你們時,就像在眼前一樣。」
「是啊,三年不知不覺就過去了。」華叔陽合上手中的《高等數學》,一臉由衷的享受道:「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時間過的就是這麽快。」
「真好。」趙昊看著醉心學術的二弟子,因為日夜研究數學,已經戴上了厚厚的眼鏡,愈發像他的後代華羅庚了。
唉,哪還有一丟丟當初風度翩翩貴公子的樣子?
不過趙公子卻覺得順眼多了。
……
就在全國各省舉行秋闈的同時,京師以東三百裏外的喜峰口長城上,薊鎮總兵戚繼光也麵臨一場大考。
一場會影響到大明朝國運的大考。
他一身威武的山文甲,背後猩紅的鬥篷,頭戴虎頭兜鍪,手按天子禦賜的大寶劍立在關城上,目光炯炯的望著關前層林盡染的重重山巒。
關城上,『薊鎮總兵官戚』的旗幟在西風中獵獵作響,這位被朝廷寄予厚望的大將軍不由陷入了回憶……
自隆慶元年,吳時來上疏舉薦他練兵以來,戚繼光北上已經整整四年了。
第一年飽受猜忌,束手束腳什麽都沒幹成。是隆慶二年得到張相公庇護,從已經沒救了的神機營跳出來,擔任練兵總理訓練薊鎮的軍隊後,他才得以施展的。後來又因為薊州總兵郭琥與他爭權,號令無法統一,張居正又調走了郭琥。還把薊遼總督換成了他在南方抗倭時的老上司譚綸。
這下戚繼光終於可以毫無掣肘的大展拳腳了。這三年裏,他一共幹了三件事。
一是修邊牆。因為薊鎮是京師的屏障,一旦被攻破蒙古騎兵便可一馬平川兵臨京師。所以薊鎮總兵的任務,就是保證薊鎮不被韃子攻破。
戚繼光年輕時就在薊鎮戍邊五年,深知薊州處於平原與山地之要塞,山穀林隘,易守難攻。所以在崇山峻嶺間築起邊牆,派兵駐守,便可讓韃虜不敢輕易南下。
但薊州一帶城牆低薄,年久失修,有些險要之地僅有單牆一線;很多圮塌間斷不接處,連墩台都沒立起,自然也沒有軍隊駐守。幾百裏的防線千瘡百孔,韃虜每次來襲,輕易就能找到漏洞,不費吹灰之力便能越過邊牆,深入內地。
可修邊牆要耗費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朝廷窮得叮噹響,哪有錢給他造?何況韃子也很聰明,每次隻在京畿劫掠,很少騷擾京城。他們也根本攻不下城高牆厚、坐擁十幾萬大軍的北京城。
於是朝中諸公紛紛搖頭,說戚繼光此舉勞民傷財,反對修牆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戚繼光又不是川普,不敢跟國會老爺們對著幹,眼看就要沒戲……
關鍵時刻,又是張相公站了出來。英明無比的張偶像深知設險阻、守要塞,是抵禦韃虜的善法良策。他鼎力支持戚繼光的決定,並想方設法籌措了足夠的資金,又下令徵調民夫工匠,讓戚繼光的計劃得以如期開工。
戚繼光感激涕零。為了報答張相公,他送去了老山參、海狗鞭等各種珍稀孝敬,同時親率士卒加固加厚城牆,還在邊牆兩麵設了垛口,外牆下修築短坡,以屏障牆垣。又在要衝之地增築重牆,還創建了獨具特色的立體防禦工事『空心敵台』。
完全是冷兵器的蒙古騎兵,根本無法傷害到敵台中的明軍,更別說攻破敵台了。
生命安全得到保障,邊軍將士自然也就不會聞警變色,敵人的騎兵還沒到就跑個幹淨了。
這樣各台之間相互聲援,聯合守禦,可以有力阻擊來犯之敵。
而且戚繼光手下一幹猛將還會帶著預備隊隨時支援,更增加了將士們的勇氣。
玉峰書院有九十五名學生參加本屆應天鄉試,當院長的怎麽能不來送考呢?
此外,還有五十二名學生參加浙江鄉試;五十名參加順天府鄉試;二十二名學生參加江西鄉試;十六名學生參加山東鄉試,以及數名參加湖廣、福建和河南鄉試的弟子……
另外,王武陽、王鼎爵、於慎行等人操持的香山書院那邊,雖然創辦隻有一年,僅有五十個學生,但取得鄉試資格的竟有四十人。
沒辦法,香山書院的條件太得天獨厚了,三位翰林學霸兢兢業業代師授課不說。還可以拉王錫爵、申時行這些翰林院的前輩學霸來講座。申時行等人都是當過考官的,輔導起來一針見血,當然事半功倍。
再說畢竟隻是取得鄉試資格而已,過不了科考,還能錄遺,還可以請父母官推薦。總之書院有的是辦法,能把學生送進秋闈。
什麽,還有十個為啥沒鄉試資格?那是因為他們已經是舉人了……
不過趙昊要求兩家書院都低調行事,不然考砸了落人笑柄;考的太好又會惹人議論。雖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但難免會給學生們平添壓力。
於是書院安排鄉試的學生們分散住在各家會館中,也沒安排統一進考場。
不過所有學生在進貢院前,都看到了他們敬愛的趙老師,站在路旁向他們微笑豎起大拇指。
學生們登時被注入無窮的力量,滿懷信心的昂首步入了龍門!
直到貢院大門緩緩關上,趙昊才對陪他同來送考的華叔陽笑道:「時間真快啊,上次來這裏送你們時,就像在眼前一樣。」
「是啊,三年不知不覺就過去了。」華叔陽合上手中的《高等數學》,一臉由衷的享受道:「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時間過的就是這麽快。」
「真好。」趙昊看著醉心學術的二弟子,因為日夜研究數學,已經戴上了厚厚的眼鏡,愈發像他的後代華羅庚了。
唉,哪還有一丟丟當初風度翩翩貴公子的樣子?
不過趙公子卻覺得順眼多了。
……
就在全國各省舉行秋闈的同時,京師以東三百裏外的喜峰口長城上,薊鎮總兵戚繼光也麵臨一場大考。
一場會影響到大明朝國運的大考。
他一身威武的山文甲,背後猩紅的鬥篷,頭戴虎頭兜鍪,手按天子禦賜的大寶劍立在關城上,目光炯炯的望著關前層林盡染的重重山巒。
關城上,『薊鎮總兵官戚』的旗幟在西風中獵獵作響,這位被朝廷寄予厚望的大將軍不由陷入了回憶……
自隆慶元年,吳時來上疏舉薦他練兵以來,戚繼光北上已經整整四年了。
第一年飽受猜忌,束手束腳什麽都沒幹成。是隆慶二年得到張相公庇護,從已經沒救了的神機營跳出來,擔任練兵總理訓練薊鎮的軍隊後,他才得以施展的。後來又因為薊州總兵郭琥與他爭權,號令無法統一,張居正又調走了郭琥。還把薊遼總督換成了他在南方抗倭時的老上司譚綸。
這下戚繼光終於可以毫無掣肘的大展拳腳了。這三年裏,他一共幹了三件事。
一是修邊牆。因為薊鎮是京師的屏障,一旦被攻破蒙古騎兵便可一馬平川兵臨京師。所以薊鎮總兵的任務,就是保證薊鎮不被韃子攻破。
戚繼光年輕時就在薊鎮戍邊五年,深知薊州處於平原與山地之要塞,山穀林隘,易守難攻。所以在崇山峻嶺間築起邊牆,派兵駐守,便可讓韃虜不敢輕易南下。
但薊州一帶城牆低薄,年久失修,有些險要之地僅有單牆一線;很多圮塌間斷不接處,連墩台都沒立起,自然也沒有軍隊駐守。幾百裏的防線千瘡百孔,韃虜每次來襲,輕易就能找到漏洞,不費吹灰之力便能越過邊牆,深入內地。
可修邊牆要耗費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朝廷窮得叮噹響,哪有錢給他造?何況韃子也很聰明,每次隻在京畿劫掠,很少騷擾京城。他們也根本攻不下城高牆厚、坐擁十幾萬大軍的北京城。
於是朝中諸公紛紛搖頭,說戚繼光此舉勞民傷財,反對修牆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戚繼光又不是川普,不敢跟國會老爺們對著幹,眼看就要沒戲……
關鍵時刻,又是張相公站了出來。英明無比的張偶像深知設險阻、守要塞,是抵禦韃虜的善法良策。他鼎力支持戚繼光的決定,並想方設法籌措了足夠的資金,又下令徵調民夫工匠,讓戚繼光的計劃得以如期開工。
戚繼光感激涕零。為了報答張相公,他送去了老山參、海狗鞭等各種珍稀孝敬,同時親率士卒加固加厚城牆,還在邊牆兩麵設了垛口,外牆下修築短坡,以屏障牆垣。又在要衝之地增築重牆,還創建了獨具特色的立體防禦工事『空心敵台』。
完全是冷兵器的蒙古騎兵,根本無法傷害到敵台中的明軍,更別說攻破敵台了。
生命安全得到保障,邊軍將士自然也就不會聞警變色,敵人的騎兵還沒到就跑個幹淨了。
這樣各台之間相互聲援,聯合守禦,可以有力阻擊來犯之敵。
而且戚繼光手下一幹猛將還會帶著預備隊隨時支援,更增加了將士們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