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繼誌告訴趙昊,這是學員們的學田。秉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馬一龍給每個學員分半畝田,從整地育苗開始,手把手教他們如何科學種田。等到學員們親手完成收穫,顆粒歸倉後,畢業的時候也就到了。
整個耕種過程中,馬一龍會不厭其煩的教導他們,如何插秧、如何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傾注了極大的心血。
「教學之餘,老師還在自己的試驗田裏,吸取各家之長,不斷改進農藝。」史繼誌笑著對趙昊道:「不過所有人加起來,也比不上公子一人對老師的啟發大。」
「哎,別這麽說,我都是姑妄言之的。」趙昊謙虛的擺擺手。
「可沒瞎說。」史繼誌指著地裏的稻秧道:「今年倒春寒,氣溫遲遲不達標,要不是用了公子的煙黑育苗法,早稻肯定就耽誤了。」
「管用就好,管用就好。」趙公子笑著點點頭,所謂煙黑育苗法,其實就是在馬一龍育苗的地窖裏,鋪上厚厚的一層煙囪灰。
白天黑色吸熱,晚上灰層保溫,能讓土壤的溫度提高好幾度,還能給秧苗提供養分,自然不耽誤農時。在後世,地膜普及以前,農村都是用這法子育苗的。
兩人說著話,來到了馬一龍授課的地方——農田中的一串池塘旁邊。
學員們手裏拿著筆記本,圍在馬一龍身邊,聽老先生聲音洪亮道:
「桑基魚塘不是什麽新鮮法子,湖州那邊用了不知多少年,已經非常成熟了,尤其適合你們農場集體生產。回去把窪地挖深成為池塘,挖出的泥在水塘的四周堆成高基,基上種桑,塘中養魚,桑葉養蠶,蠶蛹蠶沙餵魚。魚塘中的淤泥又可用來肥桑,如此循環往復,兩利俱全,可十倍禾稼。」
學員們一聽眼就亮了,他們的收入是跟農場的收入掛鉤的,如此神奇的技術豈能不學?
「要想實現良性的循環,獲得最高的效益,也沒那麽容易。一般,塘和基的比例在六比四到七比三之間,但經過老夫的摸索,其實最好的比例是五比五,塘要挖成這樣的長方形,六到十口蜈蚣狀相連……」
仲春時節的風暖洋洋。趙昊便帶著倆弟子,和史繼誌靜靜的旁聽,馬一龍講解桑基魚塘的高產訣竅。
老先生掰開揉碎了講,如數家珍,傾囊相授。講到要緊處,直接彎下腰,抓起一碰黑黝黝、濕乎乎的肥土,向這些跟他們沒什麽利益關係的農技員們,講解如何判斷土質,改土保肥……
趙昊忽然眼角有些濕潤,若是不知道孟河先生何許人也,又有誰能將這位挽著褲腿,戴著草帽,皮膚如樹皮般粗糙的老農,跟一位曾經的翰林聯繫起來呢?
說起來,馬一龍可是跟張居正同期的庶吉士,張偶像已經是位高權重的堂堂大學士,孟河先生卻返璞歸真務起了農。
那麽問題來了,這兩位到底誰更偉大一些呢?
第一百三十五章 真香
「最後,要注意不要影響了地裏的正活。正月、二月管理桑樹,放養魚苗;三月、四月為桑樹施肥;五月養蠶六月賣,蠶蛹用來餵魚;七月、八月魚塘清淤,用塘泥培固塘基;年底幾個月除草餵魚。要把農時安排好,多利用農閑時間,可以兩不耽誤的。」
馬一龍足足講了大半個時辰,這才略顯疲憊的揮揮手道:「下課吧。」
學員們畢恭畢敬的行禮退下,小童趕緊給老先生端來茶碗。馬一龍一邊喝水一邊斜眼看著趙昊道:「你還知道過來?把老夫弄來一年多,頭一回見你。」
「抱歉抱歉,太忙了。」趙昊趕緊陪笑道:「不是給您寫過好幾封信,還請您去玉峰書院講學來著嗎?看您老不過去,我這不趕緊滾過來了。」
「哼,老夫沒那些閑工夫。」馬一龍哼一聲。「我就搞不懂了,你那玉峰書院到底是教科學的,還是教科舉的?」
「都教,綜合性大學。」趙昊臉皮的厚度毋庸置疑。
「哼,你這樣根本不行。」馬一龍又哼一聲,把茶碗裏的茶葉渣往地上一甩,丟給小童道:「你那套科學在不少人心裏,就是奇技淫巧之流,那些學生有幾個真心想學科學的?還不都是衝著你一門五進士的名頭來的。」
「紮心了,老伯。」趙昊苦笑一聲,並不否認。
「紮心就對了。你看我原先那幫學生,一旦有的選,就都跑去你書院了,隻有四個留下來,其中兩個還是已經考中舉人的。」馬一龍還是耿耿於懷道:「你指望這麽一幫動機不純的傢夥研究科學,那也是想瞎了心。」
「慢慢來嘛,也有願意研究的。」趙昊打個哈哈,不跟馬一龍爭辯。想要改變社會風氣,掀起科學熱潮,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才更要培養讀書人,爭奪社會的話語權,給科學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你太不專注了……」馬一龍也隻是發發牢騷,他也是當過朝廷高官,被嚴黨迫害過的,焉能不知趙昊的用意?
「唉,沒辦法,事情太多,千頭萬緒靜不下心來。」趙昊這一點倒是承認,笑道:「等過些年,把各方麵都安排好了,我也學先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一意搞科學研究。」
「老夫是等不到那天了。」馬一龍嘆了口,他已經七十多了,深感時日無多,所以才著急傳教授學生,想要把自己積累的農藝知識盡可能傳遞下去。
整個耕種過程中,馬一龍會不厭其煩的教導他們,如何插秧、如何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傾注了極大的心血。
「教學之餘,老師還在自己的試驗田裏,吸取各家之長,不斷改進農藝。」史繼誌笑著對趙昊道:「不過所有人加起來,也比不上公子一人對老師的啟發大。」
「哎,別這麽說,我都是姑妄言之的。」趙昊謙虛的擺擺手。
「可沒瞎說。」史繼誌指著地裏的稻秧道:「今年倒春寒,氣溫遲遲不達標,要不是用了公子的煙黑育苗法,早稻肯定就耽誤了。」
「管用就好,管用就好。」趙公子笑著點點頭,所謂煙黑育苗法,其實就是在馬一龍育苗的地窖裏,鋪上厚厚的一層煙囪灰。
白天黑色吸熱,晚上灰層保溫,能讓土壤的溫度提高好幾度,還能給秧苗提供養分,自然不耽誤農時。在後世,地膜普及以前,農村都是用這法子育苗的。
兩人說著話,來到了馬一龍授課的地方——農田中的一串池塘旁邊。
學員們手裏拿著筆記本,圍在馬一龍身邊,聽老先生聲音洪亮道:
「桑基魚塘不是什麽新鮮法子,湖州那邊用了不知多少年,已經非常成熟了,尤其適合你們農場集體生產。回去把窪地挖深成為池塘,挖出的泥在水塘的四周堆成高基,基上種桑,塘中養魚,桑葉養蠶,蠶蛹蠶沙餵魚。魚塘中的淤泥又可用來肥桑,如此循環往復,兩利俱全,可十倍禾稼。」
學員們一聽眼就亮了,他們的收入是跟農場的收入掛鉤的,如此神奇的技術豈能不學?
「要想實現良性的循環,獲得最高的效益,也沒那麽容易。一般,塘和基的比例在六比四到七比三之間,但經過老夫的摸索,其實最好的比例是五比五,塘要挖成這樣的長方形,六到十口蜈蚣狀相連……」
仲春時節的風暖洋洋。趙昊便帶著倆弟子,和史繼誌靜靜的旁聽,馬一龍講解桑基魚塘的高產訣竅。
老先生掰開揉碎了講,如數家珍,傾囊相授。講到要緊處,直接彎下腰,抓起一碰黑黝黝、濕乎乎的肥土,向這些跟他們沒什麽利益關係的農技員們,講解如何判斷土質,改土保肥……
趙昊忽然眼角有些濕潤,若是不知道孟河先生何許人也,又有誰能將這位挽著褲腿,戴著草帽,皮膚如樹皮般粗糙的老農,跟一位曾經的翰林聯繫起來呢?
說起來,馬一龍可是跟張居正同期的庶吉士,張偶像已經是位高權重的堂堂大學士,孟河先生卻返璞歸真務起了農。
那麽問題來了,這兩位到底誰更偉大一些呢?
第一百三十五章 真香
「最後,要注意不要影響了地裏的正活。正月、二月管理桑樹,放養魚苗;三月、四月為桑樹施肥;五月養蠶六月賣,蠶蛹用來餵魚;七月、八月魚塘清淤,用塘泥培固塘基;年底幾個月除草餵魚。要把農時安排好,多利用農閑時間,可以兩不耽誤的。」
馬一龍足足講了大半個時辰,這才略顯疲憊的揮揮手道:「下課吧。」
學員們畢恭畢敬的行禮退下,小童趕緊給老先生端來茶碗。馬一龍一邊喝水一邊斜眼看著趙昊道:「你還知道過來?把老夫弄來一年多,頭一回見你。」
「抱歉抱歉,太忙了。」趙昊趕緊陪笑道:「不是給您寫過好幾封信,還請您去玉峰書院講學來著嗎?看您老不過去,我這不趕緊滾過來了。」
「哼,老夫沒那些閑工夫。」馬一龍哼一聲。「我就搞不懂了,你那玉峰書院到底是教科學的,還是教科舉的?」
「都教,綜合性大學。」趙昊臉皮的厚度毋庸置疑。
「哼,你這樣根本不行。」馬一龍又哼一聲,把茶碗裏的茶葉渣往地上一甩,丟給小童道:「你那套科學在不少人心裏,就是奇技淫巧之流,那些學生有幾個真心想學科學的?還不都是衝著你一門五進士的名頭來的。」
「紮心了,老伯。」趙昊苦笑一聲,並不否認。
「紮心就對了。你看我原先那幫學生,一旦有的選,就都跑去你書院了,隻有四個留下來,其中兩個還是已經考中舉人的。」馬一龍還是耿耿於懷道:「你指望這麽一幫動機不純的傢夥研究科學,那也是想瞎了心。」
「慢慢來嘛,也有願意研究的。」趙昊打個哈哈,不跟馬一龍爭辯。想要改變社會風氣,掀起科學熱潮,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才更要培養讀書人,爭奪社會的話語權,給科學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你太不專注了……」馬一龍也隻是發發牢騷,他也是當過朝廷高官,被嚴黨迫害過的,焉能不知趙昊的用意?
「唉,沒辦法,事情太多,千頭萬緒靜不下心來。」趙昊這一點倒是承認,笑道:「等過些年,把各方麵都安排好了,我也學先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一意搞科學研究。」
「老夫是等不到那天了。」馬一龍嘆了口,他已經七十多了,深感時日無多,所以才著急傳教授學生,想要把自己積累的農藝知識盡可能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