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條還則罷了,這第三條……」海瑞在桌上翻找起來,不一會兒,找到一個小冊子,翻開其中一頁,念道:


    「截至到去歲十月,徐氏一族兩百七十三戶,名下共計有田產一百三十七萬畝。扣除掉投獻的、詭寄的、親族掛靠的,徐閣老兄弟四人,名下共計田產四十六萬畝,其中在徐閣老父子名下的,共計二十四萬畝有奇。」


    說著他看一眼衷貞吉道:「衷知府,本院沒說錯吧?」


    「差、差不多……」衷貞吉點點頭,暗暗擦汗。他曾經摸過底,徐家名下的田產大概齊就是這個數。


    海公又沒有調取鬆江府的田冊卷宗,是如何得出這個數字來的?


    牛僉事卻記起海瑞從去年開始,就天天對著各府的稅務帳冊算個不停,沒想到還能從這裏頭看出玄機來。


    他剛想拍記馬屁,稱讚海公神機妙算、見微知著。卻見海瑞陡然變了臉色,將那冊子重重往案上一拍,低喝道:


    「就算把前兩條全都排除,徐家尚有四十六萬畝田產!整整四十六萬畝啊,這四萬畝何足道哉?!」


    海瑞越說越生氣,拍著桌子道:「要是各地鄉紳都有樣學樣,僅清退十之一二,非但退田成了做做樣子。連一條鞭法都要變成惡法!」


    海瑞是經驗豐富的能吏,不是什麽都不懂的書呆子,他知道任何改革,在具體執行時都難免走樣。


    無論怎麽改革,都無法避免最難收到官宦人家的稅賦。就算那些豪勢之家不勾結官府,逃避賦稅,人家家裏有做官的,本來就可以優免。而且其親族還可以跟著沾光,最終免稅數額遠超定例。但這是多少年來官府默許的,海瑞一時也無法去改變。


    土地高度集中的結果,就是一條鞭法也無法將大部分差徭轉移到大土地所有者身上。反而會加重大多數納稅人的負擔。


    道理很簡單,從大地主身上收不起稅銀,自然要從小地主和農民身上加征回來了。


    所以海瑞才會把抑製兼併,放在比一條鞭法更高的位置上。因為他早看透了,所有與土地相關的改革,攔路虎無它,都是兼併。


    ……


    思來想去,海瑞提筆給徐階寫了回信,然後遞給牛僉事等人,問他們有沒有什麽要補充的?


    牛僉事幾個看得目瞪口呆,話都說不出來了。


    「都不說話,那就是沒意見了?」海瑞便將信紙折好,裝入信封,用漿糊封好口,準備讓送信的徐家人帶回去。


    「慢!」牛僉事終於回過神來,阻攔道:「中丞三思啊!」


    「是啊,都公,徐閣老定然不會答應的。」衷貞吉也擦汗道:「那可是整整四十六萬畝田地啊,一千萬兩銀子也買不來的,徐家怎麽可能都放棄呢!」


    「這封信一出,雙方就徹底撕破臉了,再無寰轉餘地了!」王委員等人也紛紛勸他冷靜,不要被憤怒沖昏頭。


    「本院讓他們全放棄了嗎?」海瑞一臉奇怪的看著嚇尿了的眾屬下道:「明明同意他家,留下六千畝,而且是免稅田。還不夠供養他一大家嗎?」


    「呃……」眾官員心說,六千畝,九牛一毛而已。而且羞辱的意味太重了吧?


    「再者,徐家還有織娘兩萬,宅邸六處,園林四座,另有南北兩京、蘇州鬆江等地店鋪逾兩百間。這些商鋪店麵、生意住宅的價值,又超過一千萬兩!其來歷恐怕也禁不起細究吧?這次本官並未打算追究,難道對徐家還不夠優容嗎?」


    「徐閣老出仕時,家境隻能算是小康,短短二十餘年間,居然攢下了兩千萬兩以上的家業。能把所有責任都推到他兒孫家人身上嗎?」說著海瑞又是一陣火大道:


    「嚴閣老和嚴世蕃號稱天下巨貪,卻隻有徐家家業的四分之一。不趕緊幫徐家消腫,讓將來史書上,如何評價徐閣老?!」


    聽海公這麽一說,眾官員覺得還蠻有道理的。可徐閣老怎麽可能答應啊?


    有句話海瑞沒明說,讓徐閣老拿四十六萬畝地,換一個全家平安、既往不咎,他覺得自己是仁至義盡,甚至都有些對不起林潤了。


    要不是林潤讓趙昊帶了那句話,他都沒法下這個決心,就這樣放過徐家。


    若是某人還不識趣,那就真休怪海某無情了。


    第六十七章 呂大俠


    退思園,眠風閣外書房。


    那給徐階送信的家人,將海瑞的回信奉上。


    徐閣老接過信來,拿起桌上的玉柄銀質開信刀,想要打開這封信。


    可開了幾下都沒成功,還險些劃到手。


    「往常這都是徐璠的差事。」他自嘲的笑笑,將信封和開信刀遞給了那家人。


    那家丁打扮的男子,鬚髮花白、身材不高、麵容沉毅,並不像普通的下人。


    其實他是徐家的門客,姓呂名光,當年也是赫赫有名的江湖大俠。


    可惜大明朝並不適合江湖人物生存,不然他的同行邵大俠也不會積極轉型為掮客。


    呂大俠沒有邵大俠那麽幸運,他年輕時行走江湖,殺了人被官府通緝,隻好潛逃到當時被韃靼占領的河套,一住就是很多年。


    那些年裏,他遊走在漢蒙兩族之間,對套內套外山川地形、人文風俗都十分了解。後來機緣巧合,成了三邊總督曾銑的門客。


    呂光總結自己多年的心得,向曾銑提出了一套收復河套的方案。曾總督一看,感覺很贊,便把方案上報了朝廷,並讓他進京遊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閣老(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小閣老(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