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妥當後,一行人便往壽極殿去,路上還恰巧遇見了帶著兩位公主一同過來的熙妃,張美人也陪在身邊。
兩邊寒暄一陣,一齊進了內殿,殿裏已來了幾個人了,把太後擁在中間,團團圍坐著說話,熱鬧得很。
星月與熙妃進來後,立時有宮女過來引她們上座,幾位禦女紛紛起身行禮。
她們也上前給太後福身行禮:「臣妾請皇太後金安。」
兩個公主也福身:「孫女請皇祖母金安。」
太後笑著叫起,吩咐人上茶點,又拿了兩塊鬆子酥遞給兩位公主:「好孩子,拿著吃。」
壽極殿少有這麽多人齊聚的時候,太後也眼見的心情好,對熙妃關懷一笑:「乍一下添兩個孩子給你,哀家還愁你顧不來,今兒一瞧倒是挺好,公主們和你還挺親,不錯。」
熙妃忙道:「陛下和太後體恤臣妾,恩準臣妾撫育公主,是臣妾的福分,臣妾必定掏心掏肺的對公主好,不叫您和陛下失望。」
太後笑著點頭:「你有這份心是好的,凡事不必著急,來日方長,公主們也都是好孩子,你盡心了,她們將來會孝敬你的。」
一旁的劉禦女聽了,也跟著插話道:「可不是,生恩不及養恩大,李氏自己作孽,連累公主們難堪,如今得熙妃娘娘照料,是再好不過的歸宿了。」
李氏最大的那個女兒,已經四五歲了,挺知事的,聽了這話一下子眉眼就垂了下來,太後也瞧見了,蹙著眉看那劉禦女,強忍著沒訓斥她。
旁邊的張美人捧著茶盅喝了一口,望了一眼劉禦女,心想又是個蠢的,沒遮沒掩的說話,就算李氏是廢妃,當著公主的麵怎麽能提及?
這下好,都沒人敢搭腔了。
*
兩側宮道狹長仄仄,十幾丈高的紅牆矗立而起,一路綿延,望不到天邊,也望不到遠方。
腳下青石磚的縫隙被踩的一咯一咯響,汪植和阿珠在宮道上走著說話。
阿珠秉著兩手,慢聲慢語的謝他:「這回真是要多謝掌侍,替我回絕了錢大人那樁事,我自個不好開口,由你來說,又妥當又幫了我的忙。」
汪植道:「這是哪兒的話,咱們是同心同命的交情,這點子事值當謝什麽?」
說著又笑了笑,沒正經的揶揄起來:「就是原本還指望你做個閣老夫人,我好跟著沾沾光,眼下怕是沒盼頭了。」
阿珠也是一笑:「算了吧,什麽閣老夫人,我可沒那個福分,還是安安分分做長信殿的女官最好。」
汪植打量她一眼:「怎麽從前見天兒的同你在一處,沒覺著多好看,現今讓閣老大人一嘴提起來,這麽細看一看,倒品出幾分美貌來了。」
阿珠笑道:「快得了吧,連掌侍你都這麽沒正形兒了,這世上再沒有正經人了。」
汪植含糊的牽了牽唇:「不是還有梁少監嗎?那位多是個風光霽月的人吶,做內監真是可惜了了,我們這樣下賤的人家斷子絕孫也就罷了,怎麽人家那般鮮亮人,也淪落到殘廢堆裏了?」
一提前梁遠他就陰陽怪氣,阿珠便道:「你呀,你就那麽記恨他?從來非得磕磣幾句不舒心,好歹人家也做過你師傅提點過你,又是多少年前的怨懟了,到如今還放不下?你惦記他倒比惦記爹娘還緊湊些。」
汪植道:「師傅師傅,可不是如父如長嗎?可我這位師傅讓人寒心吶,運道也背,偏碰上我這麽個小性兒又記仇的人。」
正走著,前頭宮道拐彎處就鬧起來了,不知是為了什麽事,跪著個綠衣裳的小宮女,低眉耷眼的,邊上站著的那個他們倒是認得,是尚宮局的劉姑姑,一貫是嚴苛又厲害的名聲。
那小宮女大抵脾氣也強的很,仰著脖子不知道跟姑姑辯了些什麽,立刻招來劈頭蓋臉一頓耳刮子。
汪植在遠處看著直搖頭,這傻丫頭,宮裏哪是能還嘴的地方呢?上頭說你做錯了,有錯是錯,沒錯也是錯。
大庭廣眾之下跟掌事姑姑辯起來了,一頓嘴巴子都算是輕的。
在宮裏不肯做小伏低的,大多走不長遠,這樣的性子,又是進來填花泥的。
那姑娘挨了打還不服氣,瞪著兩個大眼珠子望著劉姑姑,大老遠的,就聽見那耳光聲劈裏啪啦的響。
站著瞧了會,竟是汪植先沒忍住,閑庭信步走過去,朝劉姑姑掬個禮笑道:「哎呦,什麽大事勞煩姑姑您如此動怒啊?孩子年輕,悶頭笨瓜似的,許多不周到的地方,您留著日後慢慢調/教就是了,這大庭廣眾的責罰,還在人來人往的宮道上,總歸不那麽好看是不是?」
劉姑姑見是他來了,手上停下來,忙回身應了句:「嗬,哪陣金風把汪掌侍給吹來了,您說的是,這丫頭笨的發慌,帶出來實在丟人,還是回去再調理吧,沒得汙沒了貴人主子們的眼。」
汪植聽了,斜瞥了那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小姑娘,不知怎麽的,想起自己當年瑟瑟發抖跪在雪地裏的樣子,怕也是一樣的小可憐模樣。
於是心頭一熱,又難得的大發慈悲了一回,對那劉姑姑道:「這丫頭小圓臉,長的真像我沒進宮時家裏的妹妹,讓人好生親切呢,還煩請姑姑多提點提點她吧,有您這麽老道的師傅,將來必不會再丟人了。」
劉姑姑忙應是,一腦門子霧水的。
待走遠了,阿珠才開了聲笑起來:「八輩子難見,怎麽今兒這麽好性兒,上趕著做好人,尋常可不見你這樣,你不是最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嗎?難不成是看那小宮女長的美,想英雄救美一回?」
兩邊寒暄一陣,一齊進了內殿,殿裏已來了幾個人了,把太後擁在中間,團團圍坐著說話,熱鬧得很。
星月與熙妃進來後,立時有宮女過來引她們上座,幾位禦女紛紛起身行禮。
她們也上前給太後福身行禮:「臣妾請皇太後金安。」
兩個公主也福身:「孫女請皇祖母金安。」
太後笑著叫起,吩咐人上茶點,又拿了兩塊鬆子酥遞給兩位公主:「好孩子,拿著吃。」
壽極殿少有這麽多人齊聚的時候,太後也眼見的心情好,對熙妃關懷一笑:「乍一下添兩個孩子給你,哀家還愁你顧不來,今兒一瞧倒是挺好,公主們和你還挺親,不錯。」
熙妃忙道:「陛下和太後體恤臣妾,恩準臣妾撫育公主,是臣妾的福分,臣妾必定掏心掏肺的對公主好,不叫您和陛下失望。」
太後笑著點頭:「你有這份心是好的,凡事不必著急,來日方長,公主們也都是好孩子,你盡心了,她們將來會孝敬你的。」
一旁的劉禦女聽了,也跟著插話道:「可不是,生恩不及養恩大,李氏自己作孽,連累公主們難堪,如今得熙妃娘娘照料,是再好不過的歸宿了。」
李氏最大的那個女兒,已經四五歲了,挺知事的,聽了這話一下子眉眼就垂了下來,太後也瞧見了,蹙著眉看那劉禦女,強忍著沒訓斥她。
旁邊的張美人捧著茶盅喝了一口,望了一眼劉禦女,心想又是個蠢的,沒遮沒掩的說話,就算李氏是廢妃,當著公主的麵怎麽能提及?
這下好,都沒人敢搭腔了。
*
兩側宮道狹長仄仄,十幾丈高的紅牆矗立而起,一路綿延,望不到天邊,也望不到遠方。
腳下青石磚的縫隙被踩的一咯一咯響,汪植和阿珠在宮道上走著說話。
阿珠秉著兩手,慢聲慢語的謝他:「這回真是要多謝掌侍,替我回絕了錢大人那樁事,我自個不好開口,由你來說,又妥當又幫了我的忙。」
汪植道:「這是哪兒的話,咱們是同心同命的交情,這點子事值當謝什麽?」
說著又笑了笑,沒正經的揶揄起來:「就是原本還指望你做個閣老夫人,我好跟著沾沾光,眼下怕是沒盼頭了。」
阿珠也是一笑:「算了吧,什麽閣老夫人,我可沒那個福分,還是安安分分做長信殿的女官最好。」
汪植打量她一眼:「怎麽從前見天兒的同你在一處,沒覺著多好看,現今讓閣老大人一嘴提起來,這麽細看一看,倒品出幾分美貌來了。」
阿珠笑道:「快得了吧,連掌侍你都這麽沒正形兒了,這世上再沒有正經人了。」
汪植含糊的牽了牽唇:「不是還有梁少監嗎?那位多是個風光霽月的人吶,做內監真是可惜了了,我們這樣下賤的人家斷子絕孫也就罷了,怎麽人家那般鮮亮人,也淪落到殘廢堆裏了?」
一提前梁遠他就陰陽怪氣,阿珠便道:「你呀,你就那麽記恨他?從來非得磕磣幾句不舒心,好歹人家也做過你師傅提點過你,又是多少年前的怨懟了,到如今還放不下?你惦記他倒比惦記爹娘還緊湊些。」
汪植道:「師傅師傅,可不是如父如長嗎?可我這位師傅讓人寒心吶,運道也背,偏碰上我這麽個小性兒又記仇的人。」
正走著,前頭宮道拐彎處就鬧起來了,不知是為了什麽事,跪著個綠衣裳的小宮女,低眉耷眼的,邊上站著的那個他們倒是認得,是尚宮局的劉姑姑,一貫是嚴苛又厲害的名聲。
那小宮女大抵脾氣也強的很,仰著脖子不知道跟姑姑辯了些什麽,立刻招來劈頭蓋臉一頓耳刮子。
汪植在遠處看著直搖頭,這傻丫頭,宮裏哪是能還嘴的地方呢?上頭說你做錯了,有錯是錯,沒錯也是錯。
大庭廣眾之下跟掌事姑姑辯起來了,一頓嘴巴子都算是輕的。
在宮裏不肯做小伏低的,大多走不長遠,這樣的性子,又是進來填花泥的。
那姑娘挨了打還不服氣,瞪著兩個大眼珠子望著劉姑姑,大老遠的,就聽見那耳光聲劈裏啪啦的響。
站著瞧了會,竟是汪植先沒忍住,閑庭信步走過去,朝劉姑姑掬個禮笑道:「哎呦,什麽大事勞煩姑姑您如此動怒啊?孩子年輕,悶頭笨瓜似的,許多不周到的地方,您留著日後慢慢調/教就是了,這大庭廣眾的責罰,還在人來人往的宮道上,總歸不那麽好看是不是?」
劉姑姑見是他來了,手上停下來,忙回身應了句:「嗬,哪陣金風把汪掌侍給吹來了,您說的是,這丫頭笨的發慌,帶出來實在丟人,還是回去再調理吧,沒得汙沒了貴人主子們的眼。」
汪植聽了,斜瞥了那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小姑娘,不知怎麽的,想起自己當年瑟瑟發抖跪在雪地裏的樣子,怕也是一樣的小可憐模樣。
於是心頭一熱,又難得的大發慈悲了一回,對那劉姑姑道:「這丫頭小圓臉,長的真像我沒進宮時家裏的妹妹,讓人好生親切呢,還煩請姑姑多提點提點她吧,有您這麽老道的師傅,將來必不會再丟人了。」
劉姑姑忙應是,一腦門子霧水的。
待走遠了,阿珠才開了聲笑起來:「八輩子難見,怎麽今兒這麽好性兒,上趕著做好人,尋常可不見你這樣,你不是最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嗎?難不成是看那小宮女長的美,想英雄救美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