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妃在玉華殿裏翻找著入選的秀女名冊,怎麽都找不到自己妹妹的名字,氣的把那冊子摔在地上,半天都緩不過來:「這都誰跟誰啊?陛下是上哪搜羅來這幾個人的,聽都沒聽過,真氣的本宮要嘔血!」
她猛拍桌子:「怎麽我們靖遠將軍府的姑娘還不能入選嗎?要相貌有相貌,要家世有家世,如今選的這幾個都是什麽東西啊?」
星月這頭也拿到了名冊,她看著倒是樂了出來:「賢妃這回可是要失望了,任她怎麽打點囑託,還能擰的過陛下的意思嗎?陛下最厭惡外戚,又怎麽會讓他們沈家在自己身邊留下兩個人呢?」
再細看:「太後放了兩個新人到玉華殿呢,賢妃怕不是要給氣死了。」
太後也是會安排,給賢妃那邊放了兩個,給熙妃和她這裏各放了一個。
滿宮裏都知道賢妃這次沒把自家妹子塞進來,在她殿裏放人,且不知要怎麽折騰呢!
往長信殿放人也是怪離譜的,誰不知道星月現今最得聖意,她脾氣不好也是滿宮出了名的,跟李婕妤一戰以後惡名滿天下,把新人放她殿裏,等著看她們掐架嗎?
若是想要天下太平,應該放到張美人那邊才對。
第三十三章 新人入宮後,由內廷府安排……
新人入宮後,由內廷府安排起居事宜,原本賢妃協理六宮該是她去統籌,可她自個生悶氣,又嫌這些瑣事麻煩,索性叫嚷頭疼一把全推了出去,隻吩咐內廷府隨意安排,不必過問。
分到長信殿的是劉禦女,今年剛滿十五歲,進宮頭一日就過來請了安,人瞧著大大方方的,說話也利落,沒什麽不好,星月便把朝陽的東配殿撥給她住了,晚膳時又留她一起用了頓飯。
聽聞新進宮的幾個禦女都不是高官大戶家的女兒,且相貌平平,隻一個姚禦女長的還算好些,其他都是中人之姿。
不過她們四個,一個是薊州雪災時救百姓而亡的千戶之女,一個是上京白馬書院桃李滿天下的錢老先生之孫,還有兩個也都是地方功臣家的兒女。
皇帝挑的這幾個人,雖無美貌,也不是名門望族,但自有其深遠用意。
大抵前朝事務實在繁忙,自新人進宮後,皇帝連著月餘未進後宮,滿宮裏都在觀望風向,都拿捏不準聖意。
賢妃那頭,聽說那兩個小禦女的日子很不好過,賢妃不願與她們同住,但新人住所是太後親自安排,賢妃不便到太後跟前推辭,免得讓太後對她留下芥蒂。
她一貫端的是賢良的派頭,最看重自己的麵子和名聲,所以即便要為難,也不是明麵上的為難。
她是細水長流,鈍刀子割肉似的磋磨人家,閑著無事就叫人去抄經,一抄就是一整天,要不就是叫讀書,一整個晌午自己在屋裏睡覺,叫人家在外間捧著本書念,美其名曰,書香世家的姑娘就是才學斐然,等一覺睡醒了,再輕飄飄說一句,把人給忘了,不知道她在這裏待了這麽久,就先回去吧,把那錢禦女氣的心肝肺都抖著疼。
或者閑來無事又讓人繡幾幅扇子手帕,催命似的說要用,待人家熬了幾夜眼通紅的做好了送過去,她又甩手撂在一旁。
總之就是變著法的折騰,為的就是讓那兩個新人自己熬不住了要走,不用她開口,也不用折她的麵子,等她們自己待不住了自然會另想法子的。
宮裏隱約也知道賢妃的做法,連素來避嫌不管閑事的熙妃都說她做的過火了,誰沒有新人的時候,誰沒有剛開頭的時候,人家姑娘離家舍業,遠親遠友的選進宮裏,才開頭是最艱難的時候,賢妃作為協理六宮的妃位,不僅不予以照顧,還刻意為難,實在不像話,怎麽不想想自己當年進潛邸時的怯懦樣子。
熙妃看不過眼賢妃的做法,但也沒多說什麽,就說了四個字,說她德不配位,原本說說也就過去了,可不知怎麽的這話被人傳到了賢妃耳邊。
賢妃聽了自然懷恨在心,與心腹抱怨:「好一個熙妃,真是會咬人的狗不叫,從前還當她是個不爭不搶的性子,去年她讓李婕妤給欺負成什麽樣子,是誰在太後跟前給她進言的?她倒好,自己才緩過氣來就編排本宮的是非,到處說本宮德不配位敗壞本宮的名聲,賤人!」
這邊新人才入宮,這平靜了許久的宮闕紅牆間,就已漸起波瀾,皇帝那裏大約也聽到了一點風聲。
隔了一個半月,皇帝頭回進後宮,又是往長信殿去,禦輦才到門口,劉禦女就眼巴巴站在東配殿門前望著了,又不敢太過莽撞,畢竟不知道皇帝是來見昭儀還是來見她的。
昭儀盛寵是眾人都知道的,沒進宮前在家裏時就曾聽說過,侍君不到半年就坐到昭儀的位置上,從幾朝之前數起都沒幾個人能做到,她被分來長信殿時,同進宮的禦女們都羨慕她,說是跟在昭儀後頭,得見天顏的機會更多些。
她站在門邊看了許久,看著禦駕儀仗由遠及近,而後見皇帝徑直進了正殿,靠在門邊輕嘆了口氣,又默默轉身進屋去了。
*
星月倒是沒想過皇帝今夜會來正殿,隔壁東配殿還住著才進宮的劉禦女呢,爭寵奪愛這些事情她不在乎,她隻要確保不管人多人少,她的地位都是穩如泰山屹立不倒的就可以了。
夜裏就寢時,照舊拉了帷簾,殿裏燭火除了床頭留下的兩盞均已熄滅。
床帷是大片的織金繡花,針縫間透出些許跳躍的微光,人影倒映拉長。
她猛拍桌子:「怎麽我們靖遠將軍府的姑娘還不能入選嗎?要相貌有相貌,要家世有家世,如今選的這幾個都是什麽東西啊?」
星月這頭也拿到了名冊,她看著倒是樂了出來:「賢妃這回可是要失望了,任她怎麽打點囑託,還能擰的過陛下的意思嗎?陛下最厭惡外戚,又怎麽會讓他們沈家在自己身邊留下兩個人呢?」
再細看:「太後放了兩個新人到玉華殿呢,賢妃怕不是要給氣死了。」
太後也是會安排,給賢妃那邊放了兩個,給熙妃和她這裏各放了一個。
滿宮裏都知道賢妃這次沒把自家妹子塞進來,在她殿裏放人,且不知要怎麽折騰呢!
往長信殿放人也是怪離譜的,誰不知道星月現今最得聖意,她脾氣不好也是滿宮出了名的,跟李婕妤一戰以後惡名滿天下,把新人放她殿裏,等著看她們掐架嗎?
若是想要天下太平,應該放到張美人那邊才對。
第三十三章 新人入宮後,由內廷府安排……
新人入宮後,由內廷府安排起居事宜,原本賢妃協理六宮該是她去統籌,可她自個生悶氣,又嫌這些瑣事麻煩,索性叫嚷頭疼一把全推了出去,隻吩咐內廷府隨意安排,不必過問。
分到長信殿的是劉禦女,今年剛滿十五歲,進宮頭一日就過來請了安,人瞧著大大方方的,說話也利落,沒什麽不好,星月便把朝陽的東配殿撥給她住了,晚膳時又留她一起用了頓飯。
聽聞新進宮的幾個禦女都不是高官大戶家的女兒,且相貌平平,隻一個姚禦女長的還算好些,其他都是中人之姿。
不過她們四個,一個是薊州雪災時救百姓而亡的千戶之女,一個是上京白馬書院桃李滿天下的錢老先生之孫,還有兩個也都是地方功臣家的兒女。
皇帝挑的這幾個人,雖無美貌,也不是名門望族,但自有其深遠用意。
大抵前朝事務實在繁忙,自新人進宮後,皇帝連著月餘未進後宮,滿宮裏都在觀望風向,都拿捏不準聖意。
賢妃那頭,聽說那兩個小禦女的日子很不好過,賢妃不願與她們同住,但新人住所是太後親自安排,賢妃不便到太後跟前推辭,免得讓太後對她留下芥蒂。
她一貫端的是賢良的派頭,最看重自己的麵子和名聲,所以即便要為難,也不是明麵上的為難。
她是細水長流,鈍刀子割肉似的磋磨人家,閑著無事就叫人去抄經,一抄就是一整天,要不就是叫讀書,一整個晌午自己在屋裏睡覺,叫人家在外間捧著本書念,美其名曰,書香世家的姑娘就是才學斐然,等一覺睡醒了,再輕飄飄說一句,把人給忘了,不知道她在這裏待了這麽久,就先回去吧,把那錢禦女氣的心肝肺都抖著疼。
或者閑來無事又讓人繡幾幅扇子手帕,催命似的說要用,待人家熬了幾夜眼通紅的做好了送過去,她又甩手撂在一旁。
總之就是變著法的折騰,為的就是讓那兩個新人自己熬不住了要走,不用她開口,也不用折她的麵子,等她們自己待不住了自然會另想法子的。
宮裏隱約也知道賢妃的做法,連素來避嫌不管閑事的熙妃都說她做的過火了,誰沒有新人的時候,誰沒有剛開頭的時候,人家姑娘離家舍業,遠親遠友的選進宮裏,才開頭是最艱難的時候,賢妃作為協理六宮的妃位,不僅不予以照顧,還刻意為難,實在不像話,怎麽不想想自己當年進潛邸時的怯懦樣子。
熙妃看不過眼賢妃的做法,但也沒多說什麽,就說了四個字,說她德不配位,原本說說也就過去了,可不知怎麽的這話被人傳到了賢妃耳邊。
賢妃聽了自然懷恨在心,與心腹抱怨:「好一個熙妃,真是會咬人的狗不叫,從前還當她是個不爭不搶的性子,去年她讓李婕妤給欺負成什麽樣子,是誰在太後跟前給她進言的?她倒好,自己才緩過氣來就編排本宮的是非,到處說本宮德不配位敗壞本宮的名聲,賤人!」
這邊新人才入宮,這平靜了許久的宮闕紅牆間,就已漸起波瀾,皇帝那裏大約也聽到了一點風聲。
隔了一個半月,皇帝頭回進後宮,又是往長信殿去,禦輦才到門口,劉禦女就眼巴巴站在東配殿門前望著了,又不敢太過莽撞,畢竟不知道皇帝是來見昭儀還是來見她的。
昭儀盛寵是眾人都知道的,沒進宮前在家裏時就曾聽說過,侍君不到半年就坐到昭儀的位置上,從幾朝之前數起都沒幾個人能做到,她被分來長信殿時,同進宮的禦女們都羨慕她,說是跟在昭儀後頭,得見天顏的機會更多些。
她站在門邊看了許久,看著禦駕儀仗由遠及近,而後見皇帝徑直進了正殿,靠在門邊輕嘆了口氣,又默默轉身進屋去了。
*
星月倒是沒想過皇帝今夜會來正殿,隔壁東配殿還住著才進宮的劉禦女呢,爭寵奪愛這些事情她不在乎,她隻要確保不管人多人少,她的地位都是穩如泰山屹立不倒的就可以了。
夜裏就寢時,照舊拉了帷簾,殿裏燭火除了床頭留下的兩盞均已熄滅。
床帷是大片的織金繡花,針縫間透出些許跳躍的微光,人影倒映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