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星月,許星月,有你的,真是有你的。
他捂著心口,氣急攻心,冷笑不已,你許星月也不過如此,還當你多大的能耐,終究攀附旁人去了。
一想到她如今已在旁人床帳之間嫵媚生嬌,他就氣的要嘔血。
李昀撕碎書信,抵桌扶額長嘆:「枉孤在青州時,對你尊之敬之,一個指頭都不碰,混帳東西,辜負孤的苦心。」
第三十二章 聖駕迴鑾不久後,正趕上上……
聖駕迴鑾後不久,正趕上上京浴佛節,民間習慣在這個節日供奉祈福天燈,燈火扶搖入長夜,帶上千家萬戶的祈願送至神明身旁。
宮裏便也趁著這個節,給三位公主上了封號,正經的冊了封,賢妃的大公主寶硯冊為懿陽公主,李婕妤的二公主寶鈿冊為信陽公主,三公主寶卷冊為汝陽公主。
封號賜下去後,李婕妤為此悶悶不樂了好幾日,覺得皇帝虧待了她生的兩個公主。
懿乃美稱,懿陽自然比信陽,汝陽要尊貴的多,李婕妤氣憤皇帝對三位公主不能一視同仁,怎麽就偏叫賢妃生的那個尊貴些?
隻是她如何不比從前在皇帝跟前得臉,又是才復的婕妤位,沒膽子也沒底氣張狂,即便心裏有不滿,麵上也不敢表露出來。
原本已預備好開年的秀女大選,誰知一個年節過去後,薊州突發大寒雪災,朝廷裏為了災情焦頭爛額,皇帝無暇顧及其他,因而這久未開始的大選就又被擱置下來了。
宮裏太後從前便是出自薊州,後宮承天家顏麵,應太後慈喻,各宮嬪妃也紛紛解囊,捐獻銀錢為薊州賑災,也為前朝和民間起一個表率之用。
宮裏賑災其實也看各宮財力,除太後另算外,賢妃,熙妃,星月和李婕妤算是高位,自然玉華殿,太華殿,長信殿和長恩殿捐贈銀錢最多,不慷慨都不成,不慷慨便是不給太後麵子。
其實熙妃手頭哪裏有錢呢,她是真正老實拿著份例過日子的,娘家又沒什麽能耐貼補她,也不算得寵,素來就是按著年節拿賞賜。
可她與賢妃同位,賢妃拿了多少出來,她就不能差太多,差多了麵上難看,後頭又是星月,她好歹是個妃位,也不能比昭儀少。
玉華殿有將軍府貼補,長信殿一貫有禦庫的賞賜,手頭都比她闊綽,熙妃也是東拚西湊出來的賑災銀子,好在太後憐惜她,知道她不闊綽,讓她把臉麵做足了以後,又把大半的銀子折還了回去,回頭由太後宮裏補上,至於其他的美人,才人們就隻是隨著高位嬪妃們意思意思罷了。
到薊州雪災緩和後,大選已擱置了小半年,皇帝早已經無心此事,若非禮部多事提起來,險些都要忘了。
於是皇帝賜下恩旨,特許待選秀女們自行議親,無自議姻親者再入內廷參選,又特意囑咐禮部不必大張旗鼓,盡快辦完就是了。
其實皇帝私心是不大願意弄這場選秀,禮部辦事向來墨守成規,但凡有隆重的事宜,便有許多的舊規舊製要遵從,往往弄得興師動眾又勞民傷財。
國庫裏的銀子有更要緊的用處,皇帝不願花在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上。
隻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不得不從,新帝登基三年,始出大孝後,通行選秀大典,充盈後宮,乃萬象更新。
往後可以另說,但頭一回不能不做,否則言官們的口水又要淹到奉天殿的門口了。
大選是三月初開始的,皇帝不讓禮部大操大辦,前後不過半個月便結束了,星月沒去湊熱鬧,倒是聽說賢妃去了。
宮裏也談論過不少回大選的事,女人多了就愛湊在一塊八卦各種是非,熙妃說今年賢妃的妹子要進宮,大夥兒都在笑,也不知這賢妃的妹子是個什麽樣,人長的好不好,脾氣好不好。
江才人說:「難怪賢妃眼巴巴的跑去了,八成是去打點人脈去,她當陛下願意見她呢?」
星月喝著茶輕笑,這江才人也是個嘴不饒人的妙人,從前少見倒是沒深交過。
另一半張美人又說高太傅的女兒今年也在秀女冊子裏,是必定要入選的。
張美人道:「陛下如此尊敬太傅,高家的麵子肯定是要給的,再一個還有陸家,那位新科狀元的妹子今年也參選,陛下對那位小陸大人十分看重,這位陸姑娘估摸著也是榜上有名了。」
眾人討論起,是賢妃的妹子好看,還是高家的小姐好看,又說起高家小姐才學斐然,是鼎鼎有名的大才女,八歲能作詩賦,十一歲時便能跟著父親編撰校對國子監書冊。
謝才人有些不屑:「是做妃子,又不是做先生,要讀那麽多事做什麽?」
不過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論完了,又一齊眨巴著眼去瞧星月。
誰都知道如今宮裏最紅的就是長信殿的許昭儀,新人進宮她們是無所謂,可這位就不一定了,要來分她寵搶她勢的,能不在意嗎?
不過瞧她氣定神閑喝著茶的樣子,倒也看不出來有什麽嫉妒懷恨的。
四月初新人進宮,倒是讓各宮都呆愣了一回,皇帝屬實不按常理來,原先她們說的那幾個人,竟沒一個入選。
賢妃的妹子落選了,高太傅的女兒被皇帝指婚給了十三王為正妃,陸家的小姐指給了景國公世子。
皇帝這回做好人,把能指婚的宗親都指了個遍,聖旨賜婚,莫大榮耀。
到頭來輪到宮裏,就進了四個名不見經傳的丫頭片子,連是哪家的都沒聽過,不分高低全封為禦女。
他捂著心口,氣急攻心,冷笑不已,你許星月也不過如此,還當你多大的能耐,終究攀附旁人去了。
一想到她如今已在旁人床帳之間嫵媚生嬌,他就氣的要嘔血。
李昀撕碎書信,抵桌扶額長嘆:「枉孤在青州時,對你尊之敬之,一個指頭都不碰,混帳東西,辜負孤的苦心。」
第三十二章 聖駕迴鑾不久後,正趕上上……
聖駕迴鑾後不久,正趕上上京浴佛節,民間習慣在這個節日供奉祈福天燈,燈火扶搖入長夜,帶上千家萬戶的祈願送至神明身旁。
宮裏便也趁著這個節,給三位公主上了封號,正經的冊了封,賢妃的大公主寶硯冊為懿陽公主,李婕妤的二公主寶鈿冊為信陽公主,三公主寶卷冊為汝陽公主。
封號賜下去後,李婕妤為此悶悶不樂了好幾日,覺得皇帝虧待了她生的兩個公主。
懿乃美稱,懿陽自然比信陽,汝陽要尊貴的多,李婕妤氣憤皇帝對三位公主不能一視同仁,怎麽就偏叫賢妃生的那個尊貴些?
隻是她如何不比從前在皇帝跟前得臉,又是才復的婕妤位,沒膽子也沒底氣張狂,即便心裏有不滿,麵上也不敢表露出來。
原本已預備好開年的秀女大選,誰知一個年節過去後,薊州突發大寒雪災,朝廷裏為了災情焦頭爛額,皇帝無暇顧及其他,因而這久未開始的大選就又被擱置下來了。
宮裏太後從前便是出自薊州,後宮承天家顏麵,應太後慈喻,各宮嬪妃也紛紛解囊,捐獻銀錢為薊州賑災,也為前朝和民間起一個表率之用。
宮裏賑災其實也看各宮財力,除太後另算外,賢妃,熙妃,星月和李婕妤算是高位,自然玉華殿,太華殿,長信殿和長恩殿捐贈銀錢最多,不慷慨都不成,不慷慨便是不給太後麵子。
其實熙妃手頭哪裏有錢呢,她是真正老實拿著份例過日子的,娘家又沒什麽能耐貼補她,也不算得寵,素來就是按著年節拿賞賜。
可她與賢妃同位,賢妃拿了多少出來,她就不能差太多,差多了麵上難看,後頭又是星月,她好歹是個妃位,也不能比昭儀少。
玉華殿有將軍府貼補,長信殿一貫有禦庫的賞賜,手頭都比她闊綽,熙妃也是東拚西湊出來的賑災銀子,好在太後憐惜她,知道她不闊綽,讓她把臉麵做足了以後,又把大半的銀子折還了回去,回頭由太後宮裏補上,至於其他的美人,才人們就隻是隨著高位嬪妃們意思意思罷了。
到薊州雪災緩和後,大選已擱置了小半年,皇帝早已經無心此事,若非禮部多事提起來,險些都要忘了。
於是皇帝賜下恩旨,特許待選秀女們自行議親,無自議姻親者再入內廷參選,又特意囑咐禮部不必大張旗鼓,盡快辦完就是了。
其實皇帝私心是不大願意弄這場選秀,禮部辦事向來墨守成規,但凡有隆重的事宜,便有許多的舊規舊製要遵從,往往弄得興師動眾又勞民傷財。
國庫裏的銀子有更要緊的用處,皇帝不願花在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上。
隻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不得不從,新帝登基三年,始出大孝後,通行選秀大典,充盈後宮,乃萬象更新。
往後可以另說,但頭一回不能不做,否則言官們的口水又要淹到奉天殿的門口了。
大選是三月初開始的,皇帝不讓禮部大操大辦,前後不過半個月便結束了,星月沒去湊熱鬧,倒是聽說賢妃去了。
宮裏也談論過不少回大選的事,女人多了就愛湊在一塊八卦各種是非,熙妃說今年賢妃的妹子要進宮,大夥兒都在笑,也不知這賢妃的妹子是個什麽樣,人長的好不好,脾氣好不好。
江才人說:「難怪賢妃眼巴巴的跑去了,八成是去打點人脈去,她當陛下願意見她呢?」
星月喝著茶輕笑,這江才人也是個嘴不饒人的妙人,從前少見倒是沒深交過。
另一半張美人又說高太傅的女兒今年也在秀女冊子裏,是必定要入選的。
張美人道:「陛下如此尊敬太傅,高家的麵子肯定是要給的,再一個還有陸家,那位新科狀元的妹子今年也參選,陛下對那位小陸大人十分看重,這位陸姑娘估摸著也是榜上有名了。」
眾人討論起,是賢妃的妹子好看,還是高家的小姐好看,又說起高家小姐才學斐然,是鼎鼎有名的大才女,八歲能作詩賦,十一歲時便能跟著父親編撰校對國子監書冊。
謝才人有些不屑:「是做妃子,又不是做先生,要讀那麽多事做什麽?」
不過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論完了,又一齊眨巴著眼去瞧星月。
誰都知道如今宮裏最紅的就是長信殿的許昭儀,新人進宮她們是無所謂,可這位就不一定了,要來分她寵搶她勢的,能不在意嗎?
不過瞧她氣定神閑喝著茶的樣子,倒也看不出來有什麽嫉妒懷恨的。
四月初新人進宮,倒是讓各宮都呆愣了一回,皇帝屬實不按常理來,原先她們說的那幾個人,竟沒一個入選。
賢妃的妹子落選了,高太傅的女兒被皇帝指婚給了十三王為正妃,陸家的小姐指給了景國公世子。
皇帝這回做好人,把能指婚的宗親都指了個遍,聖旨賜婚,莫大榮耀。
到頭來輪到宮裏,就進了四個名不見經傳的丫頭片子,連是哪家的都沒聽過,不分高低全封為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