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石忞轉了性子怕了這些大臣, 不敢直接反駁否定, 而是眾臣請命出戰除了出於忠心或憤怒等原因外,更多的是給她這個當皇帝的一個出兵的藉口, 畢竟受此奇恥大辱的皇帝就沒有不想報復的。
所以大家上疏請戰,既是給她一個光明正大報復的理由,也給她分攤了出兵的責任, 所以即使她不想出兵,也不能直接一口否定寒了大臣的心。
顏一諾略微思量方道:「國輕君辱,君辱臣死,臣以為各位大人所言不無道理,然,皇上大婚之日將近, 出兵之事又非一朝一夕可定,何不待皇上大婚後再議」。
這麽多勛貴大臣請命出兵,陛下都沒詢問一二, 反而點名要聽她這個沒表態的想法,顏一諾瞬間就明白了,陛下隻怕並不想出兵,最起碼此時不想, 便把心裏的話說了出來,她是真的覺得大婚之事更重要,君子嘛, 報仇十年不晚。
石忞又點了也站的筆直沒表態的呈亭和段雲潔的名,兩個人的想法和顏一諾說的不謀而合,都覺得當務之急是盡快完成大婚禮儀,也有可能是照本宣科或有樣學樣,但好歹是開了個好頭。
「朱愛卿又是何想法?」欽天監朱達這次難得的沒有隨大流,頗為顯眼,站的筆直的本就不多,石忞便特意點了他名。
封建社會之所以叫封建社會,可不就全在封建二字嘛,朱達作為欽天監監正,可不就是最好人選。
本來以為不會點到自己的朱達楞了一下方才道:「啟奏皇上,臣近日夜觀天象,天沖星黯淡無光,恐不利於出兵征伐,因此臣建議征伐之事暫緩」。
欽天監的職責之一就是但凡國家遇出征、祭祀等大事,都由其提前占卜,算凶吉,夜觀天象更是每日必做之事,若遇奇特、重要星象更要第一時間密報皇帝。
這次朱達沒有隨大流,就是因為觀察到的天象確實不適合出兵征伐,但又非奇特天象,所以沒有提前密奏,這會陛下問起自是有啥說啥。
石忞又點了幾個沒附和出兵的官員,除了大婚這個理由外,總算有人說出了她想聽到的,天高路遠恐水土不服,不利於己方,最後隻怕徒勞無功白白送人頭。
石忞這才看向任行著的禮的羅布暔等人道:「都起身吧,他們的話,你們也都聽見了,作何感想?」。
「謝皇上」眾人這才站直了身體,羅布暔卻並沒有就此放棄,又進言道:「皇上,臣以為天象乃虛妄之說,不足為憑.........」。
石忞看了羅布暔一眼,如果她沒記錯,她曾用這句話懟過朱達,還沒有接納他的意見。
沒等石忞開口就有人先一步出列反駁了,「羅大人此言不妥,出征乃國之重事,英武如□□、太宗,凡遇重大戰事皆先占卜問凶吉,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利則出,不利則暫緩。天沖星主出征,既黯淡無光恐不利出兵,請皇上三思。」原本附和出兵的文淵態度來了個九十度大轉彎。
倒不是文淵已經猜到了石忞的態度,而是她深信天象之說和祖宗那一套,但凡有一點點不利於華朝的事,她都不想去冒那個險,畢竟比起皇帝的臉麵,江山穩固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文淵的帶頭,原本已經有些動搖的宴郡王等人也轉變了態度,天象不天象的他們不在乎,重要的是皇上的態度和大婚在即這個事實。
他們這麽多人請出戰,陛下不僅沒有立即應允,反而一一點名問了沒表態的人的意見,但凡有點腦子的都不難猜到陛下的心思。
等有感想又想說的大臣都說完以後,石忞這才開口總結道:「既然天象昭示不利出征,朕又大婚將近。朕以為事分輕重緩急,大婚之事關乎江山社稷,不可謂不重,出兵之事既不急於一時,那就暫緩吧,大婚後再議,眾卿以為如何?」。
「皇上英明」不贊成出兵的大臣連忙附和,想出兵的因為皇帝的態度,也隻能跟著附和,好在隻是暫緩,沒有就此一錘定音的否定了。
最最重要的是皇上說的理由,讓他們深以為然,尤其經過這次刺殺一事後,他們都希望陛下盡快大婚誕下子嗣以鞏固國本。
石忞最不想處理的事都處理了,其他的事也就不是事了,但因為她久不上朝,各部各府大臣為了表忠心皆有所匯報,而且匯報得頗為詳細,所以這一忙就忙到了中午飯點。
下了朝,石忞就直接去了文宣殿,用過午膳休息片刻後就開始下一個議程——接見大臣,忙得連和清影玩耍的時間都沒有,就更不要說看閑書了,好在想步千雪的時間還是有的。
和石忞的忙碌相比,回到步侯府的步千雪就輕鬆多了,大婚之事有家裏人在籌備,她最多就打打下手,空閑時間一大把,正好用來準備禮物。
......一個月後......
天福八年九月八日卯時初,尚黑的夜空突然下起了小雨,宮燈灼灼之下如墨如針,路關初拿著燃著的燭台輕輕推開了大殿正門,又過了一道門,一直走到屏風處方才托著燭台停下試探的喊道:「陛下該起身了」。
「進來吧」就在路關初以為要像往日一般喊上三四遍時卻意外的聽到了熟悉的聲音,忙應了聲「是」便去點了燈,候在外麵的宮侍見裏麵的燈亮了這才托著托盤按序往裏走。
路關初一邊服侍石忞洗漱一邊高興說道:「陛下今日紅光滿麵,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臣在這裏提前給陛下賀喜了」。
所以大家上疏請戰,既是給她一個光明正大報復的理由,也給她分攤了出兵的責任, 所以即使她不想出兵,也不能直接一口否定寒了大臣的心。
顏一諾略微思量方道:「國輕君辱,君辱臣死,臣以為各位大人所言不無道理,然,皇上大婚之日將近, 出兵之事又非一朝一夕可定,何不待皇上大婚後再議」。
這麽多勛貴大臣請命出兵,陛下都沒詢問一二, 反而點名要聽她這個沒表態的想法,顏一諾瞬間就明白了,陛下隻怕並不想出兵,最起碼此時不想, 便把心裏的話說了出來,她是真的覺得大婚之事更重要,君子嘛, 報仇十年不晚。
石忞又點了也站的筆直沒表態的呈亭和段雲潔的名,兩個人的想法和顏一諾說的不謀而合,都覺得當務之急是盡快完成大婚禮儀,也有可能是照本宣科或有樣學樣,但好歹是開了個好頭。
「朱愛卿又是何想法?」欽天監朱達這次難得的沒有隨大流,頗為顯眼,站的筆直的本就不多,石忞便特意點了他名。
封建社會之所以叫封建社會,可不就全在封建二字嘛,朱達作為欽天監監正,可不就是最好人選。
本來以為不會點到自己的朱達楞了一下方才道:「啟奏皇上,臣近日夜觀天象,天沖星黯淡無光,恐不利於出兵征伐,因此臣建議征伐之事暫緩」。
欽天監的職責之一就是但凡國家遇出征、祭祀等大事,都由其提前占卜,算凶吉,夜觀天象更是每日必做之事,若遇奇特、重要星象更要第一時間密報皇帝。
這次朱達沒有隨大流,就是因為觀察到的天象確實不適合出兵征伐,但又非奇特天象,所以沒有提前密奏,這會陛下問起自是有啥說啥。
石忞又點了幾個沒附和出兵的官員,除了大婚這個理由外,總算有人說出了她想聽到的,天高路遠恐水土不服,不利於己方,最後隻怕徒勞無功白白送人頭。
石忞這才看向任行著的禮的羅布暔等人道:「都起身吧,他們的話,你們也都聽見了,作何感想?」。
「謝皇上」眾人這才站直了身體,羅布暔卻並沒有就此放棄,又進言道:「皇上,臣以為天象乃虛妄之說,不足為憑.........」。
石忞看了羅布暔一眼,如果她沒記錯,她曾用這句話懟過朱達,還沒有接納他的意見。
沒等石忞開口就有人先一步出列反駁了,「羅大人此言不妥,出征乃國之重事,英武如□□、太宗,凡遇重大戰事皆先占卜問凶吉,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利則出,不利則暫緩。天沖星主出征,既黯淡無光恐不利出兵,請皇上三思。」原本附和出兵的文淵態度來了個九十度大轉彎。
倒不是文淵已經猜到了石忞的態度,而是她深信天象之說和祖宗那一套,但凡有一點點不利於華朝的事,她都不想去冒那個險,畢竟比起皇帝的臉麵,江山穩固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文淵的帶頭,原本已經有些動搖的宴郡王等人也轉變了態度,天象不天象的他們不在乎,重要的是皇上的態度和大婚在即這個事實。
他們這麽多人請出戰,陛下不僅沒有立即應允,反而一一點名問了沒表態的人的意見,但凡有點腦子的都不難猜到陛下的心思。
等有感想又想說的大臣都說完以後,石忞這才開口總結道:「既然天象昭示不利出征,朕又大婚將近。朕以為事分輕重緩急,大婚之事關乎江山社稷,不可謂不重,出兵之事既不急於一時,那就暫緩吧,大婚後再議,眾卿以為如何?」。
「皇上英明」不贊成出兵的大臣連忙附和,想出兵的因為皇帝的態度,也隻能跟著附和,好在隻是暫緩,沒有就此一錘定音的否定了。
最最重要的是皇上說的理由,讓他們深以為然,尤其經過這次刺殺一事後,他們都希望陛下盡快大婚誕下子嗣以鞏固國本。
石忞最不想處理的事都處理了,其他的事也就不是事了,但因為她久不上朝,各部各府大臣為了表忠心皆有所匯報,而且匯報得頗為詳細,所以這一忙就忙到了中午飯點。
下了朝,石忞就直接去了文宣殿,用過午膳休息片刻後就開始下一個議程——接見大臣,忙得連和清影玩耍的時間都沒有,就更不要說看閑書了,好在想步千雪的時間還是有的。
和石忞的忙碌相比,回到步侯府的步千雪就輕鬆多了,大婚之事有家裏人在籌備,她最多就打打下手,空閑時間一大把,正好用來準備禮物。
......一個月後......
天福八年九月八日卯時初,尚黑的夜空突然下起了小雨,宮燈灼灼之下如墨如針,路關初拿著燃著的燭台輕輕推開了大殿正門,又過了一道門,一直走到屏風處方才托著燭台停下試探的喊道:「陛下該起身了」。
「進來吧」就在路關初以為要像往日一般喊上三四遍時卻意外的聽到了熟悉的聲音,忙應了聲「是」便去點了燈,候在外麵的宮侍見裏麵的燈亮了這才托著托盤按序往裏走。
路關初一邊服侍石忞洗漱一邊高興說道:「陛下今日紅光滿麵,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臣在這裏提前給陛下賀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