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還想到了陛下的不開心可能就是和這些有關,想好之後才逐字逐句答道:「微臣確實知道這些詞,但知道的不全,比如部費……………………」。
路關初不敢隱秘,把知道的全說了。她隻是一個內官生活交際遠沒有外官那麽多姿多彩,所以了解最多的反而是親身交過不少次數的部費。
從她考上內官那天起,無論是任命書還是官職品級的上升基本上都要去吏部走一趟,交一筆部費,部費是專門給朝廷各府衙胥吏的,隻有這樣,具體負責辦文書的胥吏才會讓文書快點完成,不給的話少則等幾個月,多則等一年半載的也有,具體給多少部費各府衙也沒有具體規定,總體規律就是給得越多越快,給得越少越慢。
她不差那點錢,也想快點把事辦妥,所以每次都會去一趟,自從升到內官最高的正五品後就再也沒去過了,怕得罪人,她還特意表明這是幾年前的情況,現在具體如何,她就不清楚了。
至於冰敬和碳敬,她隻知道是地方各府衙專門孝敬朝廷官員的,隻要有官職品級又在繁都任職,無論大小都會有一筆,具體多少錢她就不知道了,隻知道冰敬是夏天給,碳敬是冬天給。
至於名目繁多的酒宴,由於他們內官的特殊性和保密性,既沒人知道他們具體住在哪裏,也沒人知道他們家人是誰,更沒人敢邀請他們,外官不得接觸內官這是宮規規定的,官員管理法也有明確,沒有人會以身試法,所以她也不太清楚。
他們內官之間主要是以私人宴席的形式禮尚往來,比如她成親的時候,不是把同僚請到家裏做客,而是成親完回宮中當值後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在自己的住處設宴宴請,都是小型的宴席,請的也都是關係較好的,禮金自然也有高也有低。
主要還是靠在外麵和伴侶成親時候辦酒收的禮金,那才是大頭,宮中這種小宴隻是圖個高興並表明自己已成親而已。
無論當初成親還是現在每次回家,她都會喬裝改扮一番扮成一個商人,宮規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出宮要喬裝改扮,但無論內官還是宮侍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都會自發的做一番喬裝,宮中的事和自己的身份更是半點不敢跟家人說,出宮在外不是用的化名就是真名,斷不敢用宮名。
喬裝成什麽人,怎麽讓家人相信那就得自己想辦法了,反正無論如何也不敢告知家人自己的身份和宮中之事,一旦被查出不僅自己受罰家人也會受牽連,這是任何一個人都不願看到的。
無論宮侍還是內官隻有在一種情況下才可以告知直係親屬,那就是馬上要死了,或者已經死了用信件告知,然後由家人寫告殤信按規定程序送往宮中尚管局,尚管局接到信後就會把這個宮名勾紅,信息存檔,三十年後再按程序銷毀。
內官死後,尚管局也會按程序派人前往慰問按品級送予一定的慰問金,因為內官最高隻能升到正五品,所以慰問金比外官多百分之二十。
宮侍的話就沒有這種待遇,但出宮時都會得到一筆遣散費,按一般水平過個一二十年絕對沒問題,何況逢年過節主子還有賞賜,辦差事辦得好也有賞賜,就算在宮中隻待最低年限,也能存一大筆錢,前景機遇都有,而這也是有人願意當宮侍的根本願意,尤其是男的,進了宮就等於半殘廢,沒利益做鋪墊他們怎麽會願意?
路關初邊說邊想這些的時候,石忞也看的真真切切,這讓她想起了陳季元,雖然她從來沒有在自己身邊隨侍,但是給她的幫助卻是路關初他們所不能及的。
陳季元去年辭去言主之位後就像兔子一樣跑得快,後來無論她如何讓郭凡秋去查都沒查到,想到暗言都是在他手上建立起來的,反偵察手段自是手到擒來,一直都沒查到她的消息,直到今年正月初六尚管局掌尚張番帶著白色的告殤信求見,她才知道陳季元已於五天前病逝。
當即讓路關初從自己的私庫拿了二百兩銀子給張番,讓他派得力之人前往慰問,並叮囑他打探一下陳季元日常生活如何,並不能說錢是她給的,理由讓他自己想,張番想了一晚上,總算想到了一個妥當的理由。
打探回來的消息和她想的不一樣,她以為陳季元會把最後的時間寄情於山水或者好好陪伴家人,可她都沒有,她把最後的時間都給了村裏的孩子,教他們讀書認字,這樣的品質讓她由衷的感動和欽佩,當初送的墨寶,她沒有送錯。
她很好奇陳季元的一身武功是哪裏學來的,涉及隱私問題,以前不太好問,現在確再也問不出口了。
不過根據齊銘老師給她科普的武學常識,不外乎三種,第一種是因緣際會拜高人為師習得武藝,這個需要很好的運氣;第二種是慕名前往拜師學藝,這裏沒有開山立派之說,誰有名就跟誰學,有真本事的收徒弟都很嚴苛,所以數量不多。
和近現代大神筆下的武俠世界沒有任何可比性,算不上一股勢力,武林更無從談起,至於為什麽學,那原因就多了,有可能是單純好奇喜歡,也有可能想行俠仗義或者授予帝王家。
第三種就是花大價錢高代價把老師請到家中教學,就像她小時候在學思房學習一樣。
以她對陳季元家中條件的了解,第三種直接排除,另外兩種那種可能性大一點她猜不到,皇祖母怎麽讓她這般死心塌地她也不清楚,而且永遠也無法清楚了,也挺好的,人生總是有很多疑惑或許永遠也得不到解答。?
路關初不敢隱秘,把知道的全說了。她隻是一個內官生活交際遠沒有外官那麽多姿多彩,所以了解最多的反而是親身交過不少次數的部費。
從她考上內官那天起,無論是任命書還是官職品級的上升基本上都要去吏部走一趟,交一筆部費,部費是專門給朝廷各府衙胥吏的,隻有這樣,具體負責辦文書的胥吏才會讓文書快點完成,不給的話少則等幾個月,多則等一年半載的也有,具體給多少部費各府衙也沒有具體規定,總體規律就是給得越多越快,給得越少越慢。
她不差那點錢,也想快點把事辦妥,所以每次都會去一趟,自從升到內官最高的正五品後就再也沒去過了,怕得罪人,她還特意表明這是幾年前的情況,現在具體如何,她就不清楚了。
至於冰敬和碳敬,她隻知道是地方各府衙專門孝敬朝廷官員的,隻要有官職品級又在繁都任職,無論大小都會有一筆,具體多少錢她就不知道了,隻知道冰敬是夏天給,碳敬是冬天給。
至於名目繁多的酒宴,由於他們內官的特殊性和保密性,既沒人知道他們具體住在哪裏,也沒人知道他們家人是誰,更沒人敢邀請他們,外官不得接觸內官這是宮規規定的,官員管理法也有明確,沒有人會以身試法,所以她也不太清楚。
他們內官之間主要是以私人宴席的形式禮尚往來,比如她成親的時候,不是把同僚請到家裏做客,而是成親完回宮中當值後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在自己的住處設宴宴請,都是小型的宴席,請的也都是關係較好的,禮金自然也有高也有低。
主要還是靠在外麵和伴侶成親時候辦酒收的禮金,那才是大頭,宮中這種小宴隻是圖個高興並表明自己已成親而已。
無論當初成親還是現在每次回家,她都會喬裝改扮一番扮成一個商人,宮規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出宮要喬裝改扮,但無論內官還是宮侍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都會自發的做一番喬裝,宮中的事和自己的身份更是半點不敢跟家人說,出宮在外不是用的化名就是真名,斷不敢用宮名。
喬裝成什麽人,怎麽讓家人相信那就得自己想辦法了,反正無論如何也不敢告知家人自己的身份和宮中之事,一旦被查出不僅自己受罰家人也會受牽連,這是任何一個人都不願看到的。
無論宮侍還是內官隻有在一種情況下才可以告知直係親屬,那就是馬上要死了,或者已經死了用信件告知,然後由家人寫告殤信按規定程序送往宮中尚管局,尚管局接到信後就會把這個宮名勾紅,信息存檔,三十年後再按程序銷毀。
內官死後,尚管局也會按程序派人前往慰問按品級送予一定的慰問金,因為內官最高隻能升到正五品,所以慰問金比外官多百分之二十。
宮侍的話就沒有這種待遇,但出宮時都會得到一筆遣散費,按一般水平過個一二十年絕對沒問題,何況逢年過節主子還有賞賜,辦差事辦得好也有賞賜,就算在宮中隻待最低年限,也能存一大筆錢,前景機遇都有,而這也是有人願意當宮侍的根本願意,尤其是男的,進了宮就等於半殘廢,沒利益做鋪墊他們怎麽會願意?
路關初邊說邊想這些的時候,石忞也看的真真切切,這讓她想起了陳季元,雖然她從來沒有在自己身邊隨侍,但是給她的幫助卻是路關初他們所不能及的。
陳季元去年辭去言主之位後就像兔子一樣跑得快,後來無論她如何讓郭凡秋去查都沒查到,想到暗言都是在他手上建立起來的,反偵察手段自是手到擒來,一直都沒查到她的消息,直到今年正月初六尚管局掌尚張番帶著白色的告殤信求見,她才知道陳季元已於五天前病逝。
當即讓路關初從自己的私庫拿了二百兩銀子給張番,讓他派得力之人前往慰問,並叮囑他打探一下陳季元日常生活如何,並不能說錢是她給的,理由讓他自己想,張番想了一晚上,總算想到了一個妥當的理由。
打探回來的消息和她想的不一樣,她以為陳季元會把最後的時間寄情於山水或者好好陪伴家人,可她都沒有,她把最後的時間都給了村裏的孩子,教他們讀書認字,這樣的品質讓她由衷的感動和欽佩,當初送的墨寶,她沒有送錯。
她很好奇陳季元的一身武功是哪裏學來的,涉及隱私問題,以前不太好問,現在確再也問不出口了。
不過根據齊銘老師給她科普的武學常識,不外乎三種,第一種是因緣際會拜高人為師習得武藝,這個需要很好的運氣;第二種是慕名前往拜師學藝,這裏沒有開山立派之說,誰有名就跟誰學,有真本事的收徒弟都很嚴苛,所以數量不多。
和近現代大神筆下的武俠世界沒有任何可比性,算不上一股勢力,武林更無從談起,至於為什麽學,那原因就多了,有可能是單純好奇喜歡,也有可能想行俠仗義或者授予帝王家。
第三種就是花大價錢高代價把老師請到家中教學,就像她小時候在學思房學習一樣。
以她對陳季元家中條件的了解,第三種直接排除,另外兩種那種可能性大一點她猜不到,皇祖母怎麽讓她這般死心塌地她也不清楚,而且永遠也無法清楚了,也挺好的,人生總是有很多疑惑或許永遠也得不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