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程跪伏在黃太吉麵前,悲語淒聲,老淚都快要落下來。


    「軍情司也是明太子成立的?」黃太吉問。


    「是。」範文程回道:「具體情況臣還在了解中,臣已經派了得力人手前往關內,相信不久就能了解到明國軍情司的狀況。」


    黃太吉冷然:「此等失誤,不可再犯,否則朕絕容不了你。」


    「臣謹記。」


    黃太吉點頭:「起來回話吧。」


    「謝皇上。」


    範文程起身,悄悄擦一把額頭的冷汗。


    黃太吉看向其他親貴和滿臣:「你們都怎麽看?」


    阿濟格又是第一個跳起來,怒道:「阿巴泰枉為太祖的子孫,領兵大敗,不戰死沙場,居然苟且偷生被明人被俘,實在是我大清的恥辱,明人想用他做籌碼,和我大清交換,我以為絕不可答應!」


    老七阿巴泰屬於是黃太吉一派,和阿濟格三兄弟素來不睦,這一次阿巴泰倒了黴,阿濟格自然不放過落井下石的機會。打擊了阿巴泰,間接的也是影響了黃太吉的聲威。


    黃太吉微微皺眉,雖然阿濟格說的沒有錯,阿巴泰確是恥辱,他對阿巴泰非常失望,他也不打算答應明人的條件,但現在前線陷入焦灼,他最想聽到的就是臣弟和臣子們關於前線戰事的建議,阿巴泰的處置並不在他優先考慮的第一位,阿濟格卻不知道主次,首先就把阿巴泰拋出來,破壞了議事的氣氛,隱隱有指責他的意思,讓他有所惱火——阿巴泰不是輕易就可以處置的,不說阿巴泰是他的親信,一向對他忠心耿耿,隻說阿巴泰是太祖的七子,在沒有確定消息傳來,隻是幾個傳言的情況下,就貿然做出處置,不符合大清穩定的局麵,也不符合黃太吉籠絡親貴的風格。


    阿濟格這是在挑事啊。


    不過黃太吉城府極深,雖然心中惱火,臉上卻沒有表現。


    殿中一片寂靜。


    阿巴泰是努爾哈赤的七子,黃太吉的七哥,建虜最親的親貴,殿中的漢臣都不敢置喙,對這個話題都是默然,滿臣則都是奴才,也不敢對主子的處置發表意見,現在殿中之人,隻有濟爾哈朗,多爾袞,阿濟格三人有對此事發表意見的權力。


    但濟爾哈朗和多爾袞都是沉思,顯然並不計劃輕易發表意見。


    「父皇,兒臣以為,阿巴泰的處置不急在這一時,現在的關鍵是前線戰局,如果十五叔能攻下玉田,拿到糧草,再從容出關繞道,尋機從密雲古北口一代突破,我大清依然能占據形勢的主動!」肅親王豪格洞悉父親的心事,也知道阿巴泰是「自己人」,不宜立刻處置,於是站起來將話題拉回主道。


    黃太吉微微點頭。


    阿濟格卻擺手,傲氣十足地說道:「放心,我十五弟一定能拿下玉田,靜候勝利就可以。阿巴泰影響我大清的軍心士氣,我以為,當機立斷才是正道!」


    黃太吉看向多爾袞——阿濟格隻是一個莽夫,沒什麽城府,多爾袞才是他們三兄弟的主心骨。如果多爾袞此時站出來發表意見,贊同阿濟格所說,那就表示,多爾袞兄弟已經商議好,想過通過「阿巴泰」之事影響他的權威。


    多爾袞卻低頭不語。


    黃太吉正想問老十四你什麽想法,就聽見腳步急促,一個身穿黃馬褂的帶刀侍衛進入殿中,將剛剛送到的軍情塘報呈到殿中太監手中,那太監接了,急忙又呈給黃太吉,黃太吉接過看罷,臉色陰沉的放下,環視殿中眾人,冷冷道:「老十五沒有能打下玉田,大軍轉道馬蘭峪,出關了……」


    阿濟格愕然:「怎麽可能?玉田隻是幾萬人的小城,十五弟可是有十萬大軍啊?」


    黃太吉令太監將塘報傳給眾人看。


    阿濟格看罷這才啞口無言。


    黃太吉臉色陰沉,目光看向多爾袞。


    多爾袞知道,自己不說話不行了,於是起身抱拳:「皇上,臣弟以為,明國此次早有準備,我軍入塞已經失去了突然性,明國太子又非常人,他在薊州堅壁清野,堅守玉田,我料密雲長城也必有重兵防守,我大清想要想上一次那樣,破關入塞,席捲山東,怕已經是難了。至於阿巴泰之事,臣弟以為,事情尚未明了,混沌不清,不宜立刻處置,等事情清楚了,再召來二哥(代善),一起商議也不遲。」


    說完,多爾袞就坐下了。


    多爾袞的話,等於是一預防針,提前為弟弟多鐸可能的敗局做了鋪墊——並非是統帥不能,實在是明軍早有準備。而阿巴泰的事,他又維護了黃太吉的麵子和權威,直接否認了哥哥阿濟格要立刻處置阿巴泰的建議。


    黃太吉暗暗點頭,他欣賞和忌憚的就是多爾袞的這一點,腦子清楚,大局觀強烈,很多事情的想法和處置,都和他完全一致。


    議事繼續。


    殿中親貴和滿臣,大部分人對多鐸還是有信心的,認為偏師雖然敗了,但豫郡王統領的主力大軍一定能挽回局麵。


    範文程再次出列,他認為明國太子長於深宮婦人之手,腐儒授道,根本不可能有如此的手腕和軍略,其身邊一定是有能臣在輔佐——聽到此,另一個漢臣智囊祖可法微微點頭,顯然他們事先是商議過的,並且有一致的意見。


    就範文程所說,黃太吉心中也是有幾分認同度的。


    小小少年,沒有出過皇宮,不知道人心險惡,更不知道戰場殺伐的殘酷,明太子的幾個老師,都是擅長八股文的書呆子,書法詩文是他們的長項,沒聽說過他們在軍政上麵有過什麽高明的見解。老師如此,學生很難有超前的見識,除非明太子真的是天縱英明,否則背後一定是有能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十五年(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韭菜東南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韭菜東南生並收藏崇禎十五年(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