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是能臣名單,倒不如說是一份東林名單。
大約鄭三俊太老了,所以他沒有提到鄭三俊。
崇禎心知肚明,於是輕嘆:「先生推薦的都是廉臣,但如今亂局,能臣更為重要。」
「陛下差矣!前人國家破滅,都是因為將官貪婪、放肆才造成的,所以不論軍事國事都應以操守為先。沒有操守的人,再有才能也不能任用,不然國家必亂。唐之李林甫,宋之高俅,就是前車之鑑!」劉宗周越發激昂。
崇禎不說話了,好像是累了,但更像是失望了。
皇帝作為當家人,最關心的人才、餉糧、流寇、邊患等迫切的實際問題,劉宗周說了半個小時了,但全是假大空,沒一句有用的,推薦的幾個督撫也都是迂腐之臣,治理地方,安撫百姓還可以,但無一人有督師遼東,領兵帶將之能——崇禎還是有識人之明的。
督撫中原本有一個洪承疇,可惜殉國了。(現在崇禎還不知道洪承疇投降之事,確定洪承疇投降的事實,是在三月後,也就是六月份的事情)
崇禎沉默了,但劉宗周繼續說:「陛下,臣進京的路上聽說,你命太子殿下撫軍京營?」
崇禎點頭:「朱純臣誤國,京營糜爛,朕用太子整頓之。」
「那太子在京營破壞法度,為所欲為,尤其是跟異端之人來往密切,陛下可知道?」劉宗周聲音變的嚴厲。
在外偷聽的朱慈烺心中咯噔一下。
破壞法度,為所欲為,他勉強可以承認,但和異端之人往來,卻是從來都沒有的事啊,劉宗周堂堂大儒,怎麽可以胡說八道呢?
「你說的異端,是指湯若望嗎?」崇禎卻很淡定。
「正是!」
門外的朱慈烺明白了,原來在劉宗周的眼裏,湯若望神父居然是一個異端之人,所謂的異端,本身就是一個貶義詞,又是從大義凜然的東林領袖的口中說出,就更是帶有一種正邪不兩立,王道不偏安的殺氣了。
「太子和湯若望往來,是為了火器……」崇禎替兒子解釋。
「這正是臣想要說的,國之大事,以仁義為本,尚德抑武,豈能依靠火器?鬆山敗亡,難道是因為沒有火器嗎?將領不講求軍陣、屯防的辦法,隻想著依靠火器,長此以往,軍隊勇氣蕩然無存,何以禦敵?」劉宗周聲音裏帶著憤怒。
崇禎的聲音卻冰冷下去:「先生以為該如何?」
劉宗周肅然道:「西洋機巧,根本不足倚仗。國家大計,還是應該法紀為主,將帥驕橫不法,謀劃不周,援兵畏敵不前,才是鬆山敗亡的主因。再者,我若堂堂中國,人才濟濟,若是用湯若望的火器才能抵禦建虜,豈不是貽笑大方?」
門外的朱慈烺一臉苦笑。
想不到劉宗周如此頑固,不但對湯若望這個人,對湯若望帶來的火器,居然也有這麽多的偏見。恍惚中,朱慈烺仿佛看到了清末的義和團,一通咒語,居然就會以為自己刀槍不入,嗷嗷叫的沖向敵人的槍口,劉宗周雖然沒有到那種地步,但對科學的牴觸,還有那種骨子裏的驕傲和固執,卻是藏不住的流露了出來。
第272章 太子三罪
真像劉宗周說的,不用湯若望的火器,不說寧遠了,就是山海關恐怕也守不住。
暖閣一片靜寂。
崇禎終於是失望了,聲音更冷也更淡:「先生的意思朕明白了,先生一路辛苦,回驛站休息吧。」
崇禎聽累了,不想再跟劉宗周談了。崇禎雖然亡國,但卻不是昏庸之君,他清楚的知道,西洋火器已經是大明軍隊麵對建虜時的唯一法寶,沒了火器,就像是沒了金箍棒的孫悟空,不要說如來佛了,就是一般的小妖怪也能把孫悟空打的鼻青臉腫。
但劉宗周卻不退,昂然道:「陛下,恕臣無禮,臣還有一事尚未奏稟。」
「先生請講。」
「臣日日不休,連夜趕路,兩日三百裏到達京師,隻為了一事。」
「何事?」崇禎問。
劉宗周好像是跪下了:「太子之罪!」
聽到此言,外門的朱慈烺心驚,暖閣內的崇禎則是動容。
王承恩驚慌道:「憲台一路奔波辛苦,還是回驛站休息吧。」
劉宗周的官職是左都禦史,左都禦史的尊稱是「憲台」。
王承恩想要打一個圓場,免得君臣尷尬。
但劉宗周卻不理。
「太子有何罪?」
崇禎的聲音裏已經帶出怒氣了,太子的行為都是他同意的,說太子有罪,就是在說他有罪。太子和陳新甲和吳甡過往甚密,雖然不是他吩咐的,但那是他們父子之間的小問題,不勞劉宗周多嘴。
「太子殿下撫軍京營以來,一共有三大罪狀!」劉宗周高聲道。
朱慈烺更是心驚,我靠,連三大罪狀都給我擬好了?
「第一,無禮。太子自撫軍京營以來,放浪形骸,夜不歸宿,經常跟武人混跡在一起,盤腿而坐,說市井卑鄙之言,毫無太子的威儀!無威儀焉能是天子?東宮的兩位老師,詹事府王鐸和左庶子吳偉業,名為老師,實則連一個跟班都不如,臣聽說,他二人已經一個月沒有為太子上課了,不讀詩書,不知禮儀,豈不是無禮?」
「第二,誤軍。京營是拱衛京師的精銳,所用軍士和將官都是忠良之後,然太子卻隨意遣散,令人心寒,招募來的新兵不練刀槍和陣法,居然習什麽齊步走?古往今來,良帥名將,臣從未聽說過如此練兵之法!去忠良,召遊兵,還將小太監派到軍中擔任教官,偌大的京營儼然是變成了一個兒戲之場,嗚呼哀哉,不知太祖成祖在天有靈,會作何感想?一旦賊寇來襲,遊戲之兵又如何能夠禦敵?我皇明百年的江山社稷,豈不是要付之一炬?太子身為皇明的儲君,如此隨意而為,禍害大明將士,弱我國防,豈不是誤軍?」
大約鄭三俊太老了,所以他沒有提到鄭三俊。
崇禎心知肚明,於是輕嘆:「先生推薦的都是廉臣,但如今亂局,能臣更為重要。」
「陛下差矣!前人國家破滅,都是因為將官貪婪、放肆才造成的,所以不論軍事國事都應以操守為先。沒有操守的人,再有才能也不能任用,不然國家必亂。唐之李林甫,宋之高俅,就是前車之鑑!」劉宗周越發激昂。
崇禎不說話了,好像是累了,但更像是失望了。
皇帝作為當家人,最關心的人才、餉糧、流寇、邊患等迫切的實際問題,劉宗周說了半個小時了,但全是假大空,沒一句有用的,推薦的幾個督撫也都是迂腐之臣,治理地方,安撫百姓還可以,但無一人有督師遼東,領兵帶將之能——崇禎還是有識人之明的。
督撫中原本有一個洪承疇,可惜殉國了。(現在崇禎還不知道洪承疇投降之事,確定洪承疇投降的事實,是在三月後,也就是六月份的事情)
崇禎沉默了,但劉宗周繼續說:「陛下,臣進京的路上聽說,你命太子殿下撫軍京營?」
崇禎點頭:「朱純臣誤國,京營糜爛,朕用太子整頓之。」
「那太子在京營破壞法度,為所欲為,尤其是跟異端之人來往密切,陛下可知道?」劉宗周聲音變的嚴厲。
在外偷聽的朱慈烺心中咯噔一下。
破壞法度,為所欲為,他勉強可以承認,但和異端之人往來,卻是從來都沒有的事啊,劉宗周堂堂大儒,怎麽可以胡說八道呢?
「你說的異端,是指湯若望嗎?」崇禎卻很淡定。
「正是!」
門外的朱慈烺明白了,原來在劉宗周的眼裏,湯若望神父居然是一個異端之人,所謂的異端,本身就是一個貶義詞,又是從大義凜然的東林領袖的口中說出,就更是帶有一種正邪不兩立,王道不偏安的殺氣了。
「太子和湯若望往來,是為了火器……」崇禎替兒子解釋。
「這正是臣想要說的,國之大事,以仁義為本,尚德抑武,豈能依靠火器?鬆山敗亡,難道是因為沒有火器嗎?將領不講求軍陣、屯防的辦法,隻想著依靠火器,長此以往,軍隊勇氣蕩然無存,何以禦敵?」劉宗周聲音裏帶著憤怒。
崇禎的聲音卻冰冷下去:「先生以為該如何?」
劉宗周肅然道:「西洋機巧,根本不足倚仗。國家大計,還是應該法紀為主,將帥驕橫不法,謀劃不周,援兵畏敵不前,才是鬆山敗亡的主因。再者,我若堂堂中國,人才濟濟,若是用湯若望的火器才能抵禦建虜,豈不是貽笑大方?」
門外的朱慈烺一臉苦笑。
想不到劉宗周如此頑固,不但對湯若望這個人,對湯若望帶來的火器,居然也有這麽多的偏見。恍惚中,朱慈烺仿佛看到了清末的義和團,一通咒語,居然就會以為自己刀槍不入,嗷嗷叫的沖向敵人的槍口,劉宗周雖然沒有到那種地步,但對科學的牴觸,還有那種骨子裏的驕傲和固執,卻是藏不住的流露了出來。
第272章 太子三罪
真像劉宗周說的,不用湯若望的火器,不說寧遠了,就是山海關恐怕也守不住。
暖閣一片靜寂。
崇禎終於是失望了,聲音更冷也更淡:「先生的意思朕明白了,先生一路辛苦,回驛站休息吧。」
崇禎聽累了,不想再跟劉宗周談了。崇禎雖然亡國,但卻不是昏庸之君,他清楚的知道,西洋火器已經是大明軍隊麵對建虜時的唯一法寶,沒了火器,就像是沒了金箍棒的孫悟空,不要說如來佛了,就是一般的小妖怪也能把孫悟空打的鼻青臉腫。
但劉宗周卻不退,昂然道:「陛下,恕臣無禮,臣還有一事尚未奏稟。」
「先生請講。」
「臣日日不休,連夜趕路,兩日三百裏到達京師,隻為了一事。」
「何事?」崇禎問。
劉宗周好像是跪下了:「太子之罪!」
聽到此言,外門的朱慈烺心驚,暖閣內的崇禎則是動容。
王承恩驚慌道:「憲台一路奔波辛苦,還是回驛站休息吧。」
劉宗周的官職是左都禦史,左都禦史的尊稱是「憲台」。
王承恩想要打一個圓場,免得君臣尷尬。
但劉宗周卻不理。
「太子有何罪?」
崇禎的聲音裏已經帶出怒氣了,太子的行為都是他同意的,說太子有罪,就是在說他有罪。太子和陳新甲和吳甡過往甚密,雖然不是他吩咐的,但那是他們父子之間的小問題,不勞劉宗周多嘴。
「太子殿下撫軍京營以來,一共有三大罪狀!」劉宗周高聲道。
朱慈烺更是心驚,我靠,連三大罪狀都給我擬好了?
「第一,無禮。太子自撫軍京營以來,放浪形骸,夜不歸宿,經常跟武人混跡在一起,盤腿而坐,說市井卑鄙之言,毫無太子的威儀!無威儀焉能是天子?東宮的兩位老師,詹事府王鐸和左庶子吳偉業,名為老師,實則連一個跟班都不如,臣聽說,他二人已經一個月沒有為太子上課了,不讀詩書,不知禮儀,豈不是無禮?」
「第二,誤軍。京營是拱衛京師的精銳,所用軍士和將官都是忠良之後,然太子卻隨意遣散,令人心寒,招募來的新兵不練刀槍和陣法,居然習什麽齊步走?古往今來,良帥名將,臣從未聽說過如此練兵之法!去忠良,召遊兵,還將小太監派到軍中擔任教官,偌大的京營儼然是變成了一個兒戲之場,嗚呼哀哉,不知太祖成祖在天有靈,會作何感想?一旦賊寇來襲,遊戲之兵又如何能夠禦敵?我皇明百年的江山社稷,豈不是要付之一炬?太子身為皇明的儲君,如此隨意而為,禍害大明將士,弱我國防,豈不是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