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無製。貪婪民財,羅織罪名,隨意侵奪他人財產,從右掖營的徐衛良到火器廠的塗興哲,再到嘉定伯的糧米店,太子身為儲君,一點都不知道檢點,隻為了一點銀白之物就逾越法紀,擅自抄家。法紀是國家的根本,如果太子都肆意妄為,又何以約束百姓?更不用說,倡議厘金稅,搜刮民財,苛刻士子,連一人欠賦,舉家不得科舉之策都能說出來,又跟異端之人湯若望過從甚密,難道是想要讓湯若望的異教邪說馭我華夏嗎?」
「凡此種種,無禮無製又誤軍,都是我大明皇子從來做過的事情,臣痛徹心扉,夜夜不眠,今日得見陛下,願死諫陛下!望陛下令太子回宮,重修禮學,改過自新,不然社稷危矣!大明危矣啊!」
劉宗周越說越激動,說到最後,連連叩頭。
朱慈烺聽的手腳冰涼,好嘛,建虜和流寇沒有讓社稷危矣、大明危矣,我倒讓大明危矣了啊。
怪不得前世看《南明史》,顧誠非常看不上晚明的大儒劉宗周呢,認為劉宗周守正而不能達變,敢於犯言直諫而闊於事理,律己雖嚴而於事無補,迂腐偏狹,今日一聽,果然如此。
如果是其他大臣這麽說,朱慈烺還不會太擔心,相信父皇自有判斷,但劉宗周是名滿天下的世間大儒,所言所行還被弟子黃宗羲收錄成冊,跟《論語》一樣在後世流傳,盛名赫赫,在滿堂朝臣和崇禎的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他這麽一跪,一句大明危矣,耳根子本來就有軟的崇禎說不定真會被他說動了呢。
朱慈烺焦急的想:是如果父皇真聽了他的話,去了我撫軍京營的職位,把我召回皇宮,那我這些天的苦心,不就白費了嗎?崇禎十七年,甲申之變的悲劇,不就無法阻止了嗎?
心念至此,朱慈烺再無猶豫,拱手提聲道:「兒臣求見父皇!」
「進來!」
正常程序,應該是小太監進入通報,再出來傳旨,宣皇太子朱慈烺覲見,但朱慈烺顧不了了,聽到崇禎讓他進,立刻就邁步闖入。
崇禎坐在書案後,臉色鐵青,王承恩站在旁邊,滿頭大汗。一個鬚髮灰白的老頭跪在殿中,頭也不抬——不用問,就是一代大儒劉宗周了。
朱慈烺下跪請安之時,劉宗周轉頭看了過來。
身著嶄新的緋袍,四方臉,眉毛濃重,三縷長髯,目光炯炯,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
怪不得能做東林領袖,一代大儒呢。
和朱慈烺目光對視時,劉宗周皺著眉頭,神色不動,眼神不怒不喜,隻透著深深的憂慮,就像是一個嚴師在看著不成器的學生,又或者一個法官在看著一名走上審判席的犯罪者。
崇禎沒有讓朱慈烺起身,朱慈烺和劉宗周都在地上跪著。
「先生的話,你應該都聽見了,你可有什麽辯解?」崇禎皺著眉頭,臉色很難看,聲音裏帶著怒氣,也不知道是劉宗周呢,還是在怒朱慈烺。
朱慈烺吸口氣,平靜心情,緩緩道:「兒臣有些不同意見,向父皇稟報,也與先生探討。」
「講!」
崇禎靠著椅背,閉上了眼,感覺他精神很疲憊,本來他興沖沖的召見劉宗周,想知道六年的閑居生活之後,劉宗周是否有所改變?劉宗周確實是變了,但卻是變的更頑固更保守,也更鋒利,如一把尖刀剝開了他的心口,將血淋淋的器官一個個全拉了出來。
第273章 不得不辯
尤其劉宗周說到太子之罪,更是讓崇禎帝有一種說不出的憤懣。
怎麽的,教訓了老子再教訓兒子?
同時,他對朱慈烺也有無比的惱怒。
每天在外麵胡鬧,讓劉宗周抓到這麽多的問題,就不能讓我省點心嗎?
「先生說我無禮無製誤軍,兒臣一一解釋。」朱慈烺臉色肅然。
「先說無禮。先生認為跟武人混跡在一起,盤腿而坐,說市井語言就是無禮,就是失去了太子的威儀。兒臣實在不能認同,禮,禮節也,兒臣對將士們以上馭下,將士們對兒臣以下敬上,禮節分明,位置有序,何來失禮?」
「當初太祖起兵之時,成祖征討北元之時,都曾和將士們休戚與共,同休同食,如今外有建虜內有流賊,社稷危急一點都不亞於太祖起兵和成祖征討北元之情境,兒臣學習太祖成祖的行事作風,鼓舞將士們的士氣,不過是恰到好處而已,因此,兒臣不認為是失禮。至於放浪形骸,夜不歸宿,兒臣自認沒有。」
聽到朱慈烺的辯解,劉宗周皺眉。
別的能駁,但太祖成祖不能駁。
朱慈烺學習朱元璋朱棣的風格,沒人敢反對他。
「再說失製。」
「兒臣是派人抄了徐衛良、塗興哲的家,但兒臣絕沒有羅織罪名,貪婪民財。當日兒臣查到的是徐衛良貪墨京營軍餉之罪,京營乃是皇家親兵,所用糧餉都是出自內庫,也就是說,徐衛良貪墨的並不是國庫,而是父皇你的內庫。兒臣身為太子,為父討帳,沒什麽不妥的。」
這一處是狡辯。
「兒臣雖然查封了徐衛良的家產,但並未治他的罪,隻是將他交給了刑部,刑部如何處置,兒臣從未幹涉,絕無羅織罪名。至於塗興哲,他本就是內監,貪墨銀兩眾多,兒臣處置他,不需要經過刑部。因此沒有違製之說。」
「先生說西洋機巧,不足倚仗,兒臣不以為然,火藥本是我華夏發明,何以變成西洋機巧?再者,師夷長技以製夷才是上上之策,難道敵人用火槍殺了我,隻因為火槍不是我方生產,我便不能用火槍向敵人復仇嗎?先生以為我無製,我卻以為,先生此言是荒謬!」
「凡此種種,無禮無製又誤軍,都是我大明皇子從來做過的事情,臣痛徹心扉,夜夜不眠,今日得見陛下,願死諫陛下!望陛下令太子回宮,重修禮學,改過自新,不然社稷危矣!大明危矣啊!」
劉宗周越說越激動,說到最後,連連叩頭。
朱慈烺聽的手腳冰涼,好嘛,建虜和流寇沒有讓社稷危矣、大明危矣,我倒讓大明危矣了啊。
怪不得前世看《南明史》,顧誠非常看不上晚明的大儒劉宗周呢,認為劉宗周守正而不能達變,敢於犯言直諫而闊於事理,律己雖嚴而於事無補,迂腐偏狹,今日一聽,果然如此。
如果是其他大臣這麽說,朱慈烺還不會太擔心,相信父皇自有判斷,但劉宗周是名滿天下的世間大儒,所言所行還被弟子黃宗羲收錄成冊,跟《論語》一樣在後世流傳,盛名赫赫,在滿堂朝臣和崇禎的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他這麽一跪,一句大明危矣,耳根子本來就有軟的崇禎說不定真會被他說動了呢。
朱慈烺焦急的想:是如果父皇真聽了他的話,去了我撫軍京營的職位,把我召回皇宮,那我這些天的苦心,不就白費了嗎?崇禎十七年,甲申之變的悲劇,不就無法阻止了嗎?
心念至此,朱慈烺再無猶豫,拱手提聲道:「兒臣求見父皇!」
「進來!」
正常程序,應該是小太監進入通報,再出來傳旨,宣皇太子朱慈烺覲見,但朱慈烺顧不了了,聽到崇禎讓他進,立刻就邁步闖入。
崇禎坐在書案後,臉色鐵青,王承恩站在旁邊,滿頭大汗。一個鬚髮灰白的老頭跪在殿中,頭也不抬——不用問,就是一代大儒劉宗周了。
朱慈烺下跪請安之時,劉宗周轉頭看了過來。
身著嶄新的緋袍,四方臉,眉毛濃重,三縷長髯,目光炯炯,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
怪不得能做東林領袖,一代大儒呢。
和朱慈烺目光對視時,劉宗周皺著眉頭,神色不動,眼神不怒不喜,隻透著深深的憂慮,就像是一個嚴師在看著不成器的學生,又或者一個法官在看著一名走上審判席的犯罪者。
崇禎沒有讓朱慈烺起身,朱慈烺和劉宗周都在地上跪著。
「先生的話,你應該都聽見了,你可有什麽辯解?」崇禎皺著眉頭,臉色很難看,聲音裏帶著怒氣,也不知道是劉宗周呢,還是在怒朱慈烺。
朱慈烺吸口氣,平靜心情,緩緩道:「兒臣有些不同意見,向父皇稟報,也與先生探討。」
「講!」
崇禎靠著椅背,閉上了眼,感覺他精神很疲憊,本來他興沖沖的召見劉宗周,想知道六年的閑居生活之後,劉宗周是否有所改變?劉宗周確實是變了,但卻是變的更頑固更保守,也更鋒利,如一把尖刀剝開了他的心口,將血淋淋的器官一個個全拉了出來。
第273章 不得不辯
尤其劉宗周說到太子之罪,更是讓崇禎帝有一種說不出的憤懣。
怎麽的,教訓了老子再教訓兒子?
同時,他對朱慈烺也有無比的惱怒。
每天在外麵胡鬧,讓劉宗周抓到這麽多的問題,就不能讓我省點心嗎?
「先生說我無禮無製誤軍,兒臣一一解釋。」朱慈烺臉色肅然。
「先說無禮。先生認為跟武人混跡在一起,盤腿而坐,說市井語言就是無禮,就是失去了太子的威儀。兒臣實在不能認同,禮,禮節也,兒臣對將士們以上馭下,將士們對兒臣以下敬上,禮節分明,位置有序,何來失禮?」
「當初太祖起兵之時,成祖征討北元之時,都曾和將士們休戚與共,同休同食,如今外有建虜內有流賊,社稷危急一點都不亞於太祖起兵和成祖征討北元之情境,兒臣學習太祖成祖的行事作風,鼓舞將士們的士氣,不過是恰到好處而已,因此,兒臣不認為是失禮。至於放浪形骸,夜不歸宿,兒臣自認沒有。」
聽到朱慈烺的辯解,劉宗周皺眉。
別的能駁,但太祖成祖不能駁。
朱慈烺學習朱元璋朱棣的風格,沒人敢反對他。
「再說失製。」
「兒臣是派人抄了徐衛良、塗興哲的家,但兒臣絕沒有羅織罪名,貪婪民財。當日兒臣查到的是徐衛良貪墨京營軍餉之罪,京營乃是皇家親兵,所用糧餉都是出自內庫,也就是說,徐衛良貪墨的並不是國庫,而是父皇你的內庫。兒臣身為太子,為父討帳,沒什麽不妥的。」
這一處是狡辯。
「兒臣雖然查封了徐衛良的家產,但並未治他的罪,隻是將他交給了刑部,刑部如何處置,兒臣從未幹涉,絕無羅織罪名。至於塗興哲,他本就是內監,貪墨銀兩眾多,兒臣處置他,不需要經過刑部。因此沒有違製之說。」
「先生說西洋機巧,不足倚仗,兒臣不以為然,火藥本是我華夏發明,何以變成西洋機巧?再者,師夷長技以製夷才是上上之策,難道敵人用火槍殺了我,隻因為火槍不是我方生產,我便不能用火槍向敵人復仇嗎?先生以為我無製,我卻以為,先生此言是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