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六名炮兵跪下謝恩,個個喜形於色。
「魏闖,給本宮裝發紙包彈,本宮要試槍。」在神機營巡視一圈,基本滿意之後,朱慈烺決定親試一下鳥銃的威力。其實他早就手癢了,隻不過一直都沒有合適的機會。
從魏闖以下,所有將官都是臉色大變,田守信更是急道:「殿下,不可啊!」
「沒事。」朱慈烺知道他在擔心什麽,笑:「我對神機營中的鳥銃還是很放心的,魏闖,你幫我挑銃,我大明皇太子如果連鳥銃都不敢打,還有什麽資格統領京營?」
「殿下,你是我皇明的儲君,不可輕易犯險啊……」田守信噗通跪倒。
這就是皇太子的無奈,無論做什麽事情都有人看著、護著,幾乎沒什麽自由。
朱慈烺無奈的繞開他,向魏闖伸手:「魏闖,你沒聽到本宮的軍令嗎?」
見朱慈烺態度堅決,魏闖隻好將手中的鳥銃呈送過來:「就用臣的銃吧。臣的銃,絕對安全。」
原本朱慈烺想要留在神機營中練習一下槍法,順便和神機營的將士們共用午餐,增進一下感情,但魏闖剛幫他裝上子彈,正要舉槍瞄準呢,一名錦衣衛急急來稟報:「殿下,宋先生進京了!」
「太好了!」
朱慈烺豪氣頓生,舉槍瞄準八十步外的木靶,在一雙雙心驚膽戰的眼神中,叩響了手中的扳機。
「砰!」
第187章 天工開物
宋應星,《天工開物》的作者,明末著名的科學家,農學家,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中國幾千年來出現過的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方麵的知識作了一個係統性的總結,並著述成書使之能夠流傳下來。
除了農業和手工業,《天工開物》還收錄了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
這其中有兩個科目對現在的大明尤其重要。
第一當然是農學。現在的大明處在「小冰河」時期,年年大旱,饑民食不果腹,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一種耐旱高產的農作物。作為穿越者,朱慈烺清楚的知道,紅薯,土豆,玉米這三種農作物都極其適合。前世裏,北方地區到處都種滿了玉米,但可惜的是,雖然這三種農作物早就傳入了大明,但播種的人極少,就朱慈烺的記憶,在明末,隻有三個人對紅薯土豆玉米有所涉獵,分別是徐光啟,宋應星和陳子龍。
這三人都是農學家。
徐光啟早逝,陳子龍是徐光啟是學生,現在紹興為官,朱慈烺已經請吏部幫忙調人了,宋應星無有官職,此時在家中閑居,二十天前,剛剛適應這個時代的朱慈烺第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請到宋應星,不然就無法應對糧食危機,派出的人日夜兼程,今日終於是把宋應星先生帶回京師了。
宋應星對農業研究深刻,連土壤、氣候、栽培方法對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在《天工開物》中都有詳細記載,簡單講,宋應星就是一個是明末的袁隆平,如果能把他任命為「農業部長」,當然了,大明還沒有農業部,不過隻要給他一個適當的職位,並且全力支持他,讓他向大明百姓傳授耕種玉米、土豆和紅薯的方法,使北方地區提前一百年遍種玉米和土豆,並不是什麽難事。
第二,除了農業,宋應星對機械也頗有研究,在《天工開物》的《機械》篇中,他詳細記述了包括立軸式風車、糖車、牛轉繩輪汲鹵等農業機械工具,相信隻要給他一點啟發,朱慈烺急需的水力研磨機和水力捶鍛機,一定也能製造出來。機械是工業的基礎,機械有了發展,大明的工業化水平必然也會隨之提高,工業提高了,大明軍隊使用的槍械和刀槍,自然而然就會變的精良。
除了宋應星,蘇州人薄玨對機械之術也頗有研究,朱慈烺也派人去請了。
至於宋應星通曉的其他科學,如冶金,火藥,紡織,製鹽、採煤等技術,都是大明需要的,因此朱慈烺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這位百科全才。
朱慈烺急急回城,剛進了城門,就看見對麵街道來了一頂轎子。
轎夫走的很急,兩邊有騎馬的家丁護衛,轎子晃動劇烈,顯然是轎中之人在催促。
田守信小聲道:「殿下,好像是吳甡吳侍郎。」
朱慈烺勒馬等待。
轎子停下,轎簾一挑,吳牲從裏麵走出來,快步到朱慈烺麵前躬身行禮:「見過殿下。臣正要去見殿下呢。」
朱慈烺下了馬,笑:「先生有事嗎?」
吳甡皺著眉頭,欲言又止。
朱慈烺明白了,吳甡還在為固守寧遠之事而煩惱,早朝之時,談論到寧遠,吳甡忍不住又想發言,朱慈烺搖頭又使眼色,不讓他拋出棄守寧遠城之策。但吳甡顯然還是沒有放棄,他憋在胸中不快,想要再找朱慈烺探討一番。
「先生來的正好,我們一起去見一個人。」
朱慈烺笑,不管吳甡同意不同意,騎馬先行。
吳甡坐轎在後跟隨。
很快,朱慈烺就來到了城北的一處宅院門前
「臣宋應星見過太子殿下。」
朱慈烺下馬進到宅院中時,宋應星聽到外麵的動靜,已經疾步走出來迎接了,見到朱慈烺現身,趕緊雙膝跪地。宋應星身後還跪著兩個年輕人,好像是他的子侄。
「魏闖,給本宮裝發紙包彈,本宮要試槍。」在神機營巡視一圈,基本滿意之後,朱慈烺決定親試一下鳥銃的威力。其實他早就手癢了,隻不過一直都沒有合適的機會。
從魏闖以下,所有將官都是臉色大變,田守信更是急道:「殿下,不可啊!」
「沒事。」朱慈烺知道他在擔心什麽,笑:「我對神機營中的鳥銃還是很放心的,魏闖,你幫我挑銃,我大明皇太子如果連鳥銃都不敢打,還有什麽資格統領京營?」
「殿下,你是我皇明的儲君,不可輕易犯險啊……」田守信噗通跪倒。
這就是皇太子的無奈,無論做什麽事情都有人看著、護著,幾乎沒什麽自由。
朱慈烺無奈的繞開他,向魏闖伸手:「魏闖,你沒聽到本宮的軍令嗎?」
見朱慈烺態度堅決,魏闖隻好將手中的鳥銃呈送過來:「就用臣的銃吧。臣的銃,絕對安全。」
原本朱慈烺想要留在神機營中練習一下槍法,順便和神機營的將士們共用午餐,增進一下感情,但魏闖剛幫他裝上子彈,正要舉槍瞄準呢,一名錦衣衛急急來稟報:「殿下,宋先生進京了!」
「太好了!」
朱慈烺豪氣頓生,舉槍瞄準八十步外的木靶,在一雙雙心驚膽戰的眼神中,叩響了手中的扳機。
「砰!」
第187章 天工開物
宋應星,《天工開物》的作者,明末著名的科學家,農學家,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中國幾千年來出現過的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方麵的知識作了一個係統性的總結,並著述成書使之能夠流傳下來。
除了農業和手工業,《天工開物》還收錄了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
這其中有兩個科目對現在的大明尤其重要。
第一當然是農學。現在的大明處在「小冰河」時期,年年大旱,饑民食不果腹,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一種耐旱高產的農作物。作為穿越者,朱慈烺清楚的知道,紅薯,土豆,玉米這三種農作物都極其適合。前世裏,北方地區到處都種滿了玉米,但可惜的是,雖然這三種農作物早就傳入了大明,但播種的人極少,就朱慈烺的記憶,在明末,隻有三個人對紅薯土豆玉米有所涉獵,分別是徐光啟,宋應星和陳子龍。
這三人都是農學家。
徐光啟早逝,陳子龍是徐光啟是學生,現在紹興為官,朱慈烺已經請吏部幫忙調人了,宋應星無有官職,此時在家中閑居,二十天前,剛剛適應這個時代的朱慈烺第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請到宋應星,不然就無法應對糧食危機,派出的人日夜兼程,今日終於是把宋應星先生帶回京師了。
宋應星對農業研究深刻,連土壤、氣候、栽培方法對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在《天工開物》中都有詳細記載,簡單講,宋應星就是一個是明末的袁隆平,如果能把他任命為「農業部長」,當然了,大明還沒有農業部,不過隻要給他一個適當的職位,並且全力支持他,讓他向大明百姓傳授耕種玉米、土豆和紅薯的方法,使北方地區提前一百年遍種玉米和土豆,並不是什麽難事。
第二,除了農業,宋應星對機械也頗有研究,在《天工開物》的《機械》篇中,他詳細記述了包括立軸式風車、糖車、牛轉繩輪汲鹵等農業機械工具,相信隻要給他一點啟發,朱慈烺急需的水力研磨機和水力捶鍛機,一定也能製造出來。機械是工業的基礎,機械有了發展,大明的工業化水平必然也會隨之提高,工業提高了,大明軍隊使用的槍械和刀槍,自然而然就會變的精良。
除了宋應星,蘇州人薄玨對機械之術也頗有研究,朱慈烺也派人去請了。
至於宋應星通曉的其他科學,如冶金,火藥,紡織,製鹽、採煤等技術,都是大明需要的,因此朱慈烺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這位百科全才。
朱慈烺急急回城,剛進了城門,就看見對麵街道來了一頂轎子。
轎夫走的很急,兩邊有騎馬的家丁護衛,轎子晃動劇烈,顯然是轎中之人在催促。
田守信小聲道:「殿下,好像是吳甡吳侍郎。」
朱慈烺勒馬等待。
轎子停下,轎簾一挑,吳牲從裏麵走出來,快步到朱慈烺麵前躬身行禮:「見過殿下。臣正要去見殿下呢。」
朱慈烺下了馬,笑:「先生有事嗎?」
吳甡皺著眉頭,欲言又止。
朱慈烺明白了,吳甡還在為固守寧遠之事而煩惱,早朝之時,談論到寧遠,吳甡忍不住又想發言,朱慈烺搖頭又使眼色,不讓他拋出棄守寧遠城之策。但吳甡顯然還是沒有放棄,他憋在胸中不快,想要再找朱慈烺探討一番。
「先生來的正好,我們一起去見一個人。」
朱慈烺笑,不管吳甡同意不同意,騎馬先行。
吳甡坐轎在後跟隨。
很快,朱慈烺就來到了城北的一處宅院門前
「臣宋應星見過太子殿下。」
朱慈烺下馬進到宅院中時,宋應星聽到外麵的動靜,已經疾步走出來迎接了,見到朱慈烺現身,趕緊雙膝跪地。宋應星身後還跪著兩個年輕人,好像是他的子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