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業」派對,是「李校長」安排在女鋼琴家孫韻寓所。應木心所囑,我們穿了正裝,分別與他合影。孫韻母女聯袂彈奏了莫紮特的《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阿城特意從洛杉磯自費趕來,扛了專業的機器,全程錄像。席間,眾人先後感言,說些什麽,此刻全忘了,隻記得黃秋虹才剛開口,淚流滿麵。


    木心,如五年前宣布開課時那樣,矜矜淺笑,像個遠房老親戚,安靜地坐著,那年他六十七歲了。就我所知,那也是他與全體聽課生最後一次聚會。他的發言的開頭,引瓦萊裏的詩。每當他借述西人的文句,我總覺得是他自己所寫,脫口而出:


    你終於閃耀著了麽?我旅途的終點。


    八九十年代之交,國內大學的文學史課程,早經恢復。文學專業的碩博士,不知用的什麽講義,怎樣地講,由誰講——我們當年這樣地胡鬧一場,回想起來,近於荒謬的境界:沒有註冊,沒有教室,沒有課本,沒有考試與證書,更沒有贊助與課題費,不過是在紐約市皇後區、曼哈頓區、布魯克林區的不同寓所中,團團坐攏來,聽木心神聊。


    木心也從未修過文學課。講畢唐詩一節,他送當時在座每位學員一首七絕,將各人的名字嵌入末句,這次錄入,我注意到他也給自己寫了一首:


    東來紫氣已遲遲,群公有師我無師。


    一夕絳帳風飄去,木鐸含心終不知。


    木心所參考的鄭振鐸《文學大綱》,最早出版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想必是少年木心的啟蒙讀物之一。前年得到這兩冊大書的新版,全書體例與部分資料,大致為木心所借取,我翻了幾頁,讀不下去。「可憐啊,你們讀書太少。」暮年木心又一次喃喃對我說。那時他已耳背,我大叫:「都聽你講過了呀!」他一愣,怔怔地看我。


    聽課五年,固然免除了我的蒙昧,但我從此愚妄而惰怠。說來造孽:木心所標舉的偉大作品,古希臘,《聖經》,先秦諸子,莎士比亞,尼采,拜倫,紀德……二十多年過去,我一行也不曾拜讀。年來字字錄入這份筆記,我不再將之看做「世界文學史」,誠如木心所說,這是他自己的「文學回憶錄」,是一部「荒誕小說」。眼下全書付印在即,想了很久,以我難以挽回的荒率,無能給予評價。實在說,這是我能評價的書嗎?


    如今我也接近木心開課時的歲數,當年愚昧,尚於講課中的若幹信息,惘然不察,現在或可寫出來,就教於方家,也提醒年輕的讀者。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抗戰初期,十三四歲的木心躲在烏鎮,幾乎讀遍當時所能到手的書,其中,不但有希臘羅馬的史詩、神話,近代以來的歐陸經典,還包括印度、波斯、阿拉伯、日本的文學。鄭本《文學大綱》所列舉的龐大作者群,當年不可能全有漢譯本,木心也不可能全都讀過,他誠實地說,哪位隻是聽說,哪本沒有讀過,但他多次感慨:「那時的翻譯家做了好多事情哩。」最近承深圳的南兆旭、高小龍二位提供數百冊私藏民國舊書,供我選擇配圖,雖難測知其中哪些曾是木心昔年的讀本,但他的閱讀記憶,正是一部民國出版史的私人旁證。


    講述《聖經》時,木心念及早歲與他頻繁通信的十五歲湖州女孩,使我們知道早在四十年代的浙江小城,竟有如此真摯而程度甚深的少年信徒,小小年紀,彼此辯說新舊約的文學性。提到《易經》,他說夏夜乘涼時教他背誦《易經》口訣的人,是她母親,抗戰逃難中,這位母親還曾給兒子講述杜甫的詩,這在今日的鄉鎮,豈可思議。他憶及家中仆傭對《七俠五義》之類的熱衷,尤令我神旺,他的叔兄長輩居然日日去聽說書,此也勾連了我的幼年記憶:五六十年代,滬上弄堂間尚且隱著簡陋的說書場所……這一切,今已蕩然無存,而木心的記憶,正是一份民國青年的閱讀史。


    這份閱讀史,在世界範圍也翻了過去。木心的生與長,適在同期步入印刷時代與新文化運動的民國,他這代人對文學的熱忱與虔敬,相當十五至十九世紀的歐洲人,電子傳媒時代的芸芸晚生,恐怕不易理解這樣一種文學閱讀的赤子之情了。


    以上,是木心生涯的上半時,下半時呢?


    自一九四九年到「文革」結束,近三十年,歐美文學的譯介幾乎中止,其間,值木心盛年,唯以早歲的閱讀與文學相濡以沫(他因此對五十年代專事俄羅斯文學的推介,甚表好意)。講課中一再提及的音樂家李夢熊先生,也是此等活寶:他倆聽說喬伊斯與卡夫卡,但「文革」前夕,哪裏讀得到?而早在三四十年代,他們就知悉歐洲出現意識流、意象主義、存在主義等等新潮,之後,對西方的文學景觀該是怎樣的渴念?浩劫後期,戰後文學如「黑色幽默」與「垮掉的一代」,曾有內部譯本,他們當然不會放過,總之,就我所知,五六十年代,各都市,尤其京滬,尚有完全在學院與作協係統之外,嗜書如命、精賞文學的書生。而木心出國前大量私下寫作的自我想像、自我期許,竟是遙不可及的西方現代主義。


    「文革」初,木心早期作品被抄沒。「文革」後,地下文學與先鋒詩陸續見光,漸漸組入共和國文學史話。現在,這本書揭示了更為隱蔽的角落:整整六十多年目所能及的文學檔案中——不論官方還是在野——仍有逍遙「漏網」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岪與木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丹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丹青並收藏張岪與木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