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人想把蔡先生捧進文廟,來磨滅他的光芒,而有人隻用空洞的革命的字眼來裝點他,那麽我們必須指出,他之所以是一個革命者,就因為他的一生貫徹著為民主而鬥爭的精神。他以「無所不包」的民主作風,扶助著進步的文化運動,他以「有所不為」的操守對抗著一切反民主的勢力,他以學者的胸襟而成為民主鬥爭中的一個戰士。[114]


    胡繩此文發表於蔡元培誕辰之日,其中還特別強調了真正偉大的學者,是「把在學術思想上的真理的追求和現實的政治鬥爭集合於一身的」。同時,胡繩還引用蔡元培寫作於1920年的《洪水與猛獸》一文,認為其「要撲滅危害人民的舊勢力,要讓進步的新的事物自由發展」的主張貫徹於他的一生。


    蔡元培在生前曾極力倡導教育之獨立,但其一生都在政治與教育的糾葛之間徘徊。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後,他的聲望和地位,特別是其出長北大的歷史,都被賦予了更多的政治意義。隨著「五四運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地位的確立,蔡元培作為五四運動領導者的一麵得以凸顯,這也影響到大陸1949年後對蔡元培的主流認識。


    小結


    1946年7月底,接任北大校長的胡適抵達北平。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北大要繼續蔡孑民先生的容忍精神」。[115]經歷了八年多的戰亂,由昆明遷回北平的北大也帶給人們新的希望。復員後的北大保留了原來的文、理、法三個學院,並增設了農、工、醫三個學院,擴大為6個學院33個係,教授與學生人數成倍增長。[116]10月10日的開學典禮上,胡適重申希望北大能夠成為「一個像樣的學校」和「一個全國最高學術的研究機關」,希望學生能「作一個獨立研究、獨立思想的人」。[117]


    1946年12月17日,北京大學迎來了四十八周年校慶紀念。一般而言,一所大學的校慶未必會引起全國的注意,但北大始終是個例外。[118]這一年的校慶紀念會,除了原有的演講、聚餐和遊藝等項目外,還增加了向國旗、校旗、孫中山先生遺像以及蔡元培故校長遺容致敬等四項儀式,意在表示「兼容並包之精神」。[119]雖然胡適因赴南京參加國民大會並未親臨紀念大會,但北大曆經抗戰,重回闊別九年之沙灘紅樓,重拾北大精神也是他的出發點。


    胡適在此前不久發表了《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劃》,提議從事中國高等教育的人利用十年時間,建立起中國學術獨立的基礎,號召「集中國家的最大力量,培植五個到十個成績最好的大學,使他們盡力發展他們的研究工作,使他們成為第一流的學術中心,使他們成為國家學術獨立的根據地」。[120]如同多年前蔡元培接任校長時在北大倡導學術研究之風一樣,胡適也希望復員後的北大能承擔起建設學術重心的重任。


    1947年5月4日,北大舉行了隆重的五四紀念會。紀念會上,胡適再次談及北大與五四之關係,也藉此緬懷蔡元培和陳獨秀。他說:


    我們懷念五四時代的蔡孑民先生,把一個舊式大學,變成一個新的大學;蔡先生不是一個演講家,不是一個文學家,何以有這樣的成績,是因為:(一)真正提倡學術自由精神。張勳復辟時,辜鴻銘也不為蔡先生所棄,對舊時代的與新時代的,一視同仁。(二)辦學校不獨攬大權。當時新派的教員,將北大分部別係,組織若幹委員會,將校長權力剝奪,蔡氏亦以為是。……北大精神為自由與容忍,五四運動是思想文化運動。[121]


    此次五四紀念活動歷時三天,除了話劇展演之外,重頭戲為在北大圖書館舉行的五四史料展,共展出五四前後雜誌、相片、函件、著述等51種。[122]胡適還寫作《「五四」的第二十八周年》一文,詳細回顧了五四運動的歷史。[123]回到五四運動的發源地,胡適重提蔡元培、五四記憶和北大精神,其作用接近於阿萊達·阿斯曼所說的「地點的記憶」,即強調「地點本身可以成為回憶的主體,成為回憶的載體,甚至可能擁有一種超出於人的記憶之外的記憶」,[124]其意在藉助紀念的方式續寫傳統。


    同樣出於紀念目的而籌建的,還包括由北大上海同學會提議籌建的「孑民圖書館」以及由胡適發起的為慶祝北大成立五十周年獻禮的「孑民大禮堂」,隻是這些設想因種種原因最終都未能實現。[125]不過,1947年10月北大紅樓裏還是出現了以「蔡元培」命名的「孑民圖書室」。這座圖書室後來被證實是由北平地下黨倡議而創建的。以「孑民」命名是出於鬥爭的策略和需要,看重的是蔡元培「著名的教育家和民主革命家,又是國民黨元老」的身份和聲望,更易得到社會的廣泛同情和支持,避免被尋釁破壞。在蔡元培倡導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旗幟下,圖書室「合法收集和傳播革命書刊」,成為「第二條戰線上的新戰場」。[126]


    1948年底,戰爭形勢日益明朗。北大在炮聲中度過了五十周年校慶。[127]原計劃的校慶活動大部分都已停止,文法學院雖仍有展覽,但因時局關係,珍品早已撤回,前往參觀者亦甚寥落。[128]胡適校長已離開北平,再次缺席了校慶紀念會。他提前寫好的祝詞,收錄於《北京大學五十周年紀念特刊》首篇。在文中,他以「沉重的心情」敘述北大五十年來多災多難的歷史,提到了蔡元培和蔣夢麟兩位校長如何為建造「新北大」殫精竭慮。風雨飄搖之際,他從記憶中尋找安慰,以回溯歷史的方式向北大告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