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主張》發表後,反響熱烈。胡適「費了一天的工夫」整理收到的關於此文的討論,就選出可發表之文十四篇。主要的反對意見是認為文章的精英意識(當時並不用此詞)太重,忽視了民眾。也有人覺得中國政治已無法改良,隻有實行徹底的革命。贊成的人則覺得這些提法都切實具體,更應組織團體落實之。總的趨勢對「清高的好人」肯關心政治都表示讚許,但也有少數人以為還是以堅持「清高」更好。[50]


    胡適看了這些文章之後,「頗有感觸,做了一篇《後努力歌》」,其中說道:好社會與好政府、教育與政治、破壞與建設都是互為因果的連環,解開的唯一辦法就是努力或幹。其實這也就是杜威離開中國時的告別演說中的意思,胡適的感觸,也就是想起了老師的話。但這樣的連環問題是否是幹就能解決的?正如胡適提出的有計劃(不論優劣)就一定比無計劃一樣,在邏輯上都還大可研究。不過,至少在破壞與建設一點上,胡適具體指出改良和革命不妨各自「分工並進」,他這邊先事改良,若「惡勢力」不許改良,則仍有革命的必要。這個一貫思想,胡適仍在堅持。[51]


    這一次北京各勢力醞釀幹預政治,本是研究係最積極主動,結果卻基本被排之於事外,他們當然「大不高興」,說北大派「有意排擠他們研究係的人」。林宗孟說:「適之我們不怪他,他是個處女,不願意同我們做過妓女的人往來。但蔡先生素來是兼收並蓄的,何以也排斥我們?」殊不知此事胡適早已成主謀,研究係其實吃了胡的大虧。後來林宗孟出麵邀吃飯,所邀者多半是「他們研究係的人」,餘則為北大派的人。胡適記述道:「宗孟極力勸我們出來組織一個政黨,他尤注意在我,他的談鋒尖利得很,正勸反激,句句逼人,不容易答覆。但辦黨不是我們的事,更不是我的事。人各有自知之明,何必勉強,自取僨事。」這一次研究係特別注意胡適,不知是真醒悟胡適已暗成中心還是仍以為胡適為「處女」而好控製,若是後者,則必然更加吃虧。胡適的公開態度大約仍是「不曾答應,亦不曾拒絕」。[52]


    不久王寵惠出麵邀吃飯,所邀者有蔡元培、羅文幹、梁啓超、林宗孟、熊秉三、董康、顏惠慶、周自齊、張耀曾等,胡適所記各人,全是前官僚,是知這大約是他第一次與這些人會談。此次會麵的「本意是要把各黨派的人聚會來談談,大家打破從前的成見,求一個可以共同進行的方向。今天結果雖少,但他們談過去的政爭,倒也頗能開誠認錯」。以後羅文幹又邀吃飯,所邀者除蔡元培、胡適外,基本為顧維鈞、湯爾和等半獨立的技術型官僚,後來不少進了內閣。研究係的影響已明顯減弱。那次飯後蔡元培對胡適說,「教育總長已定林宗孟」,林想拉胡適去做次長,「蔡先生勸他不必開口,蔡先生也不贊成組政黨事」。以胡適那段時間的熱衷來看,如果不是蔡拒絕在前,他自己的態度正未可知。從這時起,胡適與這些人的過從就是經常性的了。


    關於組黨事,胡適的意見倒與蔡元培接近。對於胡適和其他一些轉型中的現代知識人來說,邁出由不議政到議政這一步並不難,因為士對國是的關懷本為他們所傳承,但從談政治到幹政治那一步就不那麽容易了。在意識層麵,他們有時又離傳統更近些。針對那些要求「好人」組織團體的意見,胡適個人認為:「我們在此時和最近的將來,都應處於中間人、公正人、評判員、監督者的地位。」但也不排除將來政治走上軌道之後,出來「造政黨」直接幹政治。這是胡適表現出的典型的中國士大夫觀念。以西方的運動規則言,如果裁判可隨時視情形的變化而決定自己是否下場改做運動員,實際上是無法執行其裁判職責的。隻有中國士大夫才是一身而兼任裁判和運動員,而且不時變換身份,既出仕天子為臣,又不以天子之是非為是非,以決天下之是非為士之己任。對民初剛從傳統的士蛻變而出的現代知識人來說,「好人」一旦不再「清高」,不知不覺中就更接近於「士」而疏離於「知識人」了。[53]


    的確,整個這次「好政府」的主張及後來「好人政府」的組成,都是中國讀書人的地位雖在邊緣化,但士人那種「正義權威」的餘蔭尚在。那時日本的芥川龍之介就告訴胡適,他覺得「中國著作家享受的自由,比日本人得的自由大得多,他很羨慕」。胡適以為:「其實中國官吏並不是願意給我們自由,隻是他們一來不懂得我們說的什麽,二來沒有膽子與能力可幹涉我們。」這話頗能證明士人的餘蔭。[54]


    但餘蔭畢竟隻是餘蔭,1922年8月王寵惠主閣的「好人政府」本因吳佩孚的支持而上台,不過三個月就因直係內部的矛盾而下台。對曾經非常努力地為王內閣提建議的胡適來說,打擊最大的可能還不是王內閣的垮台,而是王等在台上時已並不真能實行胡適等人提出的建議。所以胡適後來又支持「聯省自治」的主張,將議政的重心從中央轉到地方。結果,除了增加新的對立麵,也沒有什麽實際的效果。最後胡適不得不承認「此時談政治已到『向壁』的地步。若攻擊人,則至多不過於全國惡罵之中,加上一罵,有何趣味」。但談具體的「問題」,「則勢必引起外人的誤解」;至於「為盜賊上條陳也不是我們愛幹的事」(其實他有段時間幾乎一直在幹),所以「隻有另謀換一方向努力的辦法」。[55]值得注意的是這裏胡適明確說政治方麵的「問題」已不可能談,那就隻好回頭去談「主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