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冬季,刺骨的寒風穿過了工業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城市中一座高聳的磚紅色工廠如巨獸般沉默矗立,煙囪中噴湧而出的濃煙將天空染成了灰色。


    然而,在工廠頂層一間明亮寬敞的房間內,卻籠罩著截然不同的氛圍。這裏不是生產車間,而是工廠職員們每月一次聚會的場所。


    他們穿著整齊的製服,手裏端著茶杯,仰頭注視著天幕屏幕上的滾動文字和圖像,津津有味地討論著當下的時事新聞。


    這一天,屏幕上正在播放的是國際新聞。與普通的工人不同,這些職員可以定期從老板提供的天幕中獲取信息,而天幕上的內容也成了他們討論的中心。


    他們一邊品評新聞,一邊用帶有優越感的語氣談論著工廠外那些“見識淺薄”的普通人。


    “朝鮮的上議院改組了,反動派竟然有所增長。”坐在沙發上的一位年輕職員評論道。


    他的聲音中夾雜著幾分輕蔑,“外麵那些人連朝鮮在哪都未必知道吧,更別提理解政治鬥爭了。”


    “沒錯,他們隻知道為一點薪水掙命,哪裏懂得國際局勢的重要性。”另一人附和,臉上帶著明顯的鄙夷。


    他手中的報紙上還印著一則新聞:“普魯士的議會請願書得到了官方的‘叫好’。”


    他搖搖頭,意味深長地笑著,“普通工人如果看到這條新聞,怕是要猜測‘叫好’是不是某種稅收吧。”


    旁邊有人低聲嘲笑:“說不定,他們還以為普魯士在打什麽獵呢。”


    所有人都笑了起來,茶杯碰撞聲混雜著笑聲回蕩在房間內。這種氣氛中,仿佛天幕上的新聞不僅僅是信息,而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一種將他們與普通勞動者區別開的標誌。


    屏幕的內容繼續滾動。關於美國廢止地下鐵路的報道引發了熱烈討論。


    “廢奴主義者的努力確實偉大,”一位資曆較深的職員說道,他的話語卻帶著一種令人不適的冷酷,“不過最終能否成功,就看利益集團的態度了。


    話說回來,這不也是一種管理嗎?知道什麽時候妥協,什麽時候堅持,才能確保權力的鞏固。”


    “說得對,”另一個人插話道,“這和咱們工廠對工人的管理其實異曲同工。


    比如最近的生產效率問題,工人們總是抱怨薪資低,卻不明白公司必須先有利潤才能考慮他們的訴求。”


    討論的熱度隨著新聞的播放逐漸升高。霍亂在旁遮普蔓延的消息引發了一些人的惶恐,但更多人對此漠不關心。


    一名年輕的職員淡然說道:“這些疾病離我們太遠了,何必在意?隻要確保工廠的衛生和秩序,我們就不會受到影響。”


    “而且,”另一人補充道,“災難也是一種機會,能讓我們的管理更高效。災情通常會激發工人的服從性,因為生存壓力大於其他一切。”


    這時,一個尖銳的聲音打斷了他們的討論。“你們說得都很好,但你們真正理解剝削的藝術嗎?”


    說話的是工廠的經理,人稱蝦球經理。他是一個矮胖但目光犀利的中年男人,身上穿著剪裁得體的西裝,正倚在門框上冷冷地看著眾人。


    所有人立刻安靜下來,目光集中到他身上。蝦球經理緩緩走到房間中央,聲音低沉卻帶有穿透力:“剝削,不僅僅是從薪資中榨取剩餘價值,還要懂得從思想上控製他們。


    你們討論的這些時事,表麵上看似無關緊要,但其實可以成為我們管理的工具。”


    他停頓了一下,環視四周,繼續道:“看看那些工人,他們過著日複一日的機械生活,對外界幾乎一無所知。


    如果我們利用這些時事,比如朝鮮的政治變動,或者美國廢止地下鐵路的消息,將它們轉化成一種威懾或警示,讓工人覺得自己的命運完全受製於我們,就能讓他們更加聽話。”


    一名職員小心翼翼地問:“經理,您是說,我們應該故意向工人傳播一些負麵的消息?”


    “當然不止如此。”蝦球經理冷笑了一聲,“我們要控製他們接觸的信息。比如,強調霍亂的威脅,讓他們覺得工廠是唯一的避風港;


    或者告訴他們美國的廢奴鬥爭如何失敗,暗示任何對現狀的不滿都會被碾壓。信息管理才是關鍵。”


    他停頓片刻,隨即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覺得外麵的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而工廠則是他們唯一可以依靠的地方。恐懼和依賴,是最有效的控製手段。”


    蝦球經理的總結讓整個房間陷入短暫的沉默。盡管這些職員自認比普通工人聰明,但他們也意識到自己隻是管理體係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掌握真正權力的人。


    然而,這種身份的分層反而讓他們對外界的普通人更加冷漠。


    屏幕上的新聞繼續滾動,顯示了一條新的內容:俄國大使受辱後發函感謝對方並結束談判。這條信息再次引發了笑聲。


    一名職員半開玩笑地說道:“瞧,這也是一種管理策略吧?用得好,還能大事化小。”


    蝦球經理微微一笑,沒有多說什麽,隻是揮了揮手,示意他們繼續。他轉身離開了房間,留下那些繼續高談闊論的職員們。


    在他們的世界中,工廠外那些普通工人的生活依舊無關緊要,而天幕上滾動的時事,正逐漸成為他們剝削工具箱中的一部分。


    工廠外,濃煙依舊升騰,寒風依然刺骨。而那些在車間裏辛苦勞作的工人們,隻能在日複一日的辛勞中,默默承受看不見的壓迫與控製。


    他們或許永遠不會知道,在工廠頂層的那間房間裏,他們的命運正被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用天幕上的新聞一點點雕刻著。


    ---


    1858年春季的到來並沒有帶來任何溫暖與祥和,相反,世界各地充滿了混亂與動蕩。工廠頂層那間寬敞的房間裏,職員們聚集一堂,繼續用冷漠的態度解讀天幕上滾動的新聞。


    對他們來說,這些信息不僅是談資,更是他們自我優越感的來源。


    當月的天幕頭條是一則沉痛的新聞:漢堡-美洲公司的奧地利號在紐芬蘭海岸沉沒,導致495人遇難。


    畫麵中閃爍著模糊的海浪和燃燒的船體圖像,令人感到壓抑。然而,職員們對此的反應卻顯得異常冷淡。


    “這些歐洲移民真是可憐,”一個年輕職員邊喝茶邊冷笑,“不過從另一方麵看,他們這麽急著逃離自己的國家,是不是證明我們這裏的工業化更有吸引力?”


    “也未必吧,”另一人輕輕搖頭,語氣中帶著譏諷,“奧地利號沉沒的原因是鏈條燙傷了水手長後起火,這可是管理失誤。說到底,人命在資本麵前一文不值。”


    這話引來一陣低笑,蝦球經理適時出現,開口說道:“說得對,人命本來就是資本運轉的燃料。記住,不是災難讓工人恐懼,而是讓他們明白災難之外沒有其他選擇。


    奧地利號的事故可以用作工廠裏的例子,讓工人們知道,這裏的規則雖然苛刻,但至少比死在海上強得多。”


    職員們紛紛點頭,有人甚至在筆記本上記錄下蝦球經理的話。隨後,天幕上切換到另一則新聞——希瓦的霍亂擴散。


    屏幕顯示一幅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麵,患病者癱倒在滿是塵土的小巷中,周圍散布著無助的親人。


    “霍亂這種東西在那些地方也不足為奇,”一個資深職員聳聳肩,顯得漠不關心,“關鍵是我們工廠要防止類似的事情。


    對工人要加強健康檢查,這樣既能提高效率,也能避免出事。”


    “還有一點,”蝦球經理插話道,“對衛生問題的控製要適度擴大,製造一點緊張感,這樣工人們就會乖乖服從我們的規章製度。


    必要時,甚至可以用隔離霍亂的措施嚇唬他們,比如‘一旦爆發,就會被隔離’之類的。”


    這種冷酷的算計讓房間內彌漫著一種不安的氣息,但職員們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他們完全接受了這種實用主義的邏輯。


    緊接著,美國的新聞引起了更多關注。關於銅頭蛇反戰者被駁倒的可能性,以及鎮壓金環騎士團的行動,使得討論變得更加激烈。


    “美國人真是熱衷於內部鬥爭,”一個年輕的職員嘲諷道,“反戰者和奴隸製的支持者,兩邊都沒有贏家。”


    “他們的輿情分裂其實是好事,”蝦球經理再次發話,“管理工廠和管理國家是一樣的道理。分裂的群體容易控製,因為他們忙於彼此爭鬥,無法聯合起來對抗權力。


    我們在工廠也可以用這種方式,比如將工人分成不同的組,製造一點競爭或者對立。”


    “這確實很有效,”一名負責管理的職員點頭,“我們可以利用獎金製度或者不同的工作安排,讓他們內部產生矛盾,這樣就沒有時間抱怨薪資問題了。”


    屏幕上的新聞繼續更新,關於法國散布普魯士謠言的報道引發了一些笑聲。“這是高明的輿論戰術,”一名職員評論,“散布謠言降低對方評價,這在商業領域也很常見。”


    “不過對於工人來說,這樣的策略更隱蔽,”蝦球經理接過話題,“比如,可以適當散播一些關於外部經濟不景氣的消息,讓工人意識到自己處於一個‘優越’的環境中,減少跳槽的念頭。”


    房間內氣氛愈發冷酷,而天幕上播放的新聞也越來越令人不安。


    關於英國對異教聖所問題自相矛盾的態度、阿富汗設立使館區試圖討好列強的舉措,以及兩西西裏與盧卡之間的友好互動。


    這些遠離工廠的國際事件被職員們一一解構成了管理的借鑒案例。


    “國家間的外交本質上就是利益的博弈,”蝦球經理總結道,“而工廠的管理同樣如此。我們要清楚自己的利益核心是什麽,任何超出這個核心的訴求都要被否定。


    不要害怕工人反抗,他們的力量永遠不足以撼動我們的根基。”


    隨著討論的進行,職員們逐漸將這些冷酷的理論融入到他們的管理理念中。在他們眼裏,天幕上的世界似乎是一個巨大的實驗室,而工廠中的工人不過是實驗中的白鼠。


    外麵的春風輕拂大地,但工廠的氛圍卻依然冰冷。那些在車間裏辛苦勞作的工人或許永遠也不會知道,他們的命運正在頂層的房間裏被精心設計和操控。


    而這些設計,竟然以遙遠的沉船事故、霍亂疫情以及國際政治事件為藍本,將剝削的藝術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


    1858年的夏季來臨,但動蕩的世界並未隨著季節的更替而變得安穩。工廠頂層的那間房間裏,職員們又一次圍聚在天幕屏幕前,關注著滾動的新聞。


    他們端著茶杯,帶著一如既往的冷漠與優越感,對每一條消息進行著各自的解讀。


    當月的一則重要新聞是布哈拉爆發了結核病疫情。屏幕上顯示了一張瘦弱患者躺在簡陋病床上的照片,背景是荒涼的城市街道。


    這樣的畫麵對大多數人來說或許令人心痛,但對這些工廠職員而言,隻是一個新的談資。


    “結核病……”一個職員嗤笑道,“這種疾病在那些落後的地方簡直是家常便飯。要是工人也患上類似的病,恐怕工廠的效率就要大打折扣了。”


    “所以我們必須防患於未然,”另一人附和,“加強衛生管理是關鍵,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工人感到緊張。恐懼能讓他們更配合我們的規定。”


    蝦球經理站在窗邊,目光透過煙霧看向工廠的生產車間。他緩緩說道:“恐懼確實是有效的工具,但要注意分寸。如果恐懼過頭,可能會導致反抗。


    比如這次布哈拉的疫情,我們可以用它來提醒工人保持衛生,同時強調工廠的環境比外界更安全。這樣不僅能提高他們的服從性,還能減少對薪資待遇的抱怨。”


    職員們認真聽著,有人點頭,有人記錄。他們深知蝦球經理的每一句話都是管理的“金科玉律”。


    天幕屏幕繼續滾動,播報著英國與瑞典關係提升至“善意”,以及法國獲得了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的控製權。


    盡管這些新聞與工廠的運作似乎沒有直接關係,但職員們依然樂此不疲地將其與管理理論掛鉤。


    “法國這手段很高明啊,”一個資深職員評論道,“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雖然看似不重要,但卻是大西洋漁業的關鍵區域。通過獲得它們,法國等於向英國展示了自己的實力。”


    “這就像我們工廠對外招工的策略,”另一個人接話,“每次招工,我們都會故意留下幾個高薪崗位的傳言,吸引大量求職者。


    結果呢?他們到這裏後發現高薪崗位早已滿員,隻能接受普通的待遇,但依然會感激我們提供的機會。”


    蝦球經理笑了笑,輕聲說道:“你們要記住,控製預期是一門藝術。


    法國通過獲得一個小島展示了大國威望,我們則可以通過製造一些虛假的希望控製工人的心理。”


    新聞播報進入了更嚴肅的部分:奧地利處死克羅地亞烈士,埃塞俄比亞處決非洲少數民族的烈士。這些慘烈的事件讓職員們短暫地安靜了片刻,但很快,冷漠的分析再次填滿了房間。


    “烈士?”一名年輕職員挑眉道,“這種事情說到底就是一種權力的展示。殺雞儆猴罷了。”


    蝦球經理點頭讚許:“沒錯。鎮壓異見者,關鍵在於讓多數人感到恐懼,而不是激發更多的反抗情緒。


    這也是我們工廠的管理原則之一。任何對規章製度的質疑,都必須在萌芽階段被鏟除。”


    隨著新聞的更新,關於霍亂擴散的報道再次占據了天幕的一部分。阿富汗和旁遮普接連被疫情襲擊的景象令人心驚,但蝦球經理卻從中看到了更多的管理啟示。


    “霍亂的傳播反映了什麽?”他突然問道。一個職員試探著回答:“衛生條件的惡劣?”


    “沒錯,但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控製力的缺失。”蝦球經理的目光中透出一絲冷厲,“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一旦控製力不足,就會導致混亂。


    教育也是一樣。像新聞裏提到的奧斯曼帝國,他們在某些省份的同化政策進展緩慢,原因就是放任孩子接受母語教育,而沒有實施強製的國民教育。”


    “您是說,我們也需要在工人中間加強教育?”一個職員問。


    蝦球經理點了點頭:“教育是長遠的投資。雖然我們不可能為工人提供真正的知識,但可以通過培訓和宣傳,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思想,讓他們對工廠產生依賴感。”


    屏幕上的新聞繼續滾動,美國立法阻止蓄奴派襲擊自由州的消息引發了一些議論。“自由州和蓄奴派的對抗,像極了工廠裏工人與管理層的關係,”


    一個職員笑著說道,“總是鬥爭不斷,但最終還是強勢的一方獲勝。”


    蝦球經理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沒錯。無論是國家還是工廠,權力的本質都是通過強製與引導,確保掌控局勢。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每一次對抗中鞏固自己的地位。”


    當屏幕播報到美國致敬南方騎士佳人時,職員們再次笑了起來。一名年輕職員調侃道:“這算不算一種文化上的管理?通過美化某些形象來轉移矛盾。”


    蝦球經理點頭讚同:“文化管理是最高明的控製手段之一。我們可以嚐試在工廠內部塑造一些‘模範工人’,通過獎勵和宣傳讓其他人效仿。這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還能削弱他們對管理層的敵意。”


    夜幕漸漸降臨,天幕上的新聞也逐漸播放完畢。工廠的煙囪依然在不停地噴吐著黑煙,仿佛在向夜空訴說著這個時代的殘酷與無情。


    而在頂層的房間裏,職員們結束了他們的討論,帶著蝦球經理的“管理智慧”走向各自的崗位。


    外麵的世界依舊在動蕩,而工廠內部的壓迫則隨著這些討論愈發隱秘且深刻。


    那些在車間辛苦勞作的工人,或許永遠也不會知道,他們的生活正在被頂層的這些人,用天幕上的每一條新聞一點點改寫成更嚴苛的規則。


    ---


    1858年下半年的某一天,工廠的大會議室依舊燈火通明,天幕上滾動播放著世界各地的新聞。職員們聚集在一起,有的在低聲討論,有的專注地記錄;


    而蝦球經理則坐在主位上,一手摩挲著下巴,一手敲打著桌麵,仿佛在琢磨如何將這些信息化為新的管理策略。


    天幕屏幕首先播報了旁遮普的消息。一名克什米爾人的烈士被毒殺,隨之而來的則是旁遮普霍亂擴散的危機。


    一位年輕職員看著屏幕上的慘狀,搖了搖頭:“毒殺烈士和霍亂的傳播,一明一暗,都是控製人群的手段。


    烈士的死是對反抗者的警告,而霍亂則迫使百姓更加依賴那些掌控資源的人。”


    另一名年長些的職員接口道:“是啊,這就像我們在工廠推行的獎勵與懲罰措施一樣。讓那些敢於違背規章的人付出代價,同時用恐懼和保障雙管齊下,維持秩序。”


    蝦球經理抬頭瞥了他們一眼,似乎對這種分析頗為滿意。


    他緩緩說道:“控製群眾的核心在於讓他們無法脫離依賴,無論是靠恐懼,還是靠希望。旁遮普的做法給了我們啟發,雖然殘酷,但非常高效。”


    與此同時,屏幕上切換到盧卡隔離霍亂的消息。工廠職員們對衛生防控的重要性心知肚明,有人低聲說道:“如果我們的工廠也爆發瘟疫,那些工人可就不敢來了。”


    “那也未必,”一名中年職員冷笑著補充,“你隻需要讓他們相信工廠比外麵更安全就行了。


    正如盧卡隔離霍亂所展示的,控製輿論和衛生資源,可以讓人們主動湧向那些看似安全的地方。”


    天幕繼續滾動,日本和漢堡當局勒令關閉啤酒館的新聞引發了一陣笑聲。幾個職員調侃著那些成天沉迷於酒精的人如何無所事事,甚至導致社會問題。


    蝦球經理卻忽然插話道:“別急著嘲笑。這說明了一個重要的管理原則——切斷分散人注意力的渠道。


    對我們來說,任何能夠削弱工人專注力的東西都應該被限製,比如那些煽動工人爭取權益的小冊子,或者閑聊浪費的時間。”


    談話的氛圍一時安靜下來,職員們認真思考著如何將這一理念運用到日常管理中。蝦球經理點了點頭,示意他們繼續關注天幕。


    屏幕上出現了一則關於清國屠殺反滿亂黨的消息,引起了職員們的注意。


    照片中士兵們冷酷地鎮壓著反叛者,場麵令人不寒而栗。“清國的手段太過激了,”一個年輕職員低聲說道,“這隻會激化矛盾。”


    “未必,”蝦球經理慢條斯理地開口,“激化矛盾不一定是壞事。關鍵在於通過暴力震懾讓更多的人選擇順從。


    而對我們來說,這種極端手段雖然不宜模仿,但可以借鑒它背後的邏輯——明確告訴工人,反抗的成本遠高於他們所能承受的後果。”


    接下來的新聞讓房間裏再次熱鬧起來。法國成功說服教宗國驅逐兩西西裏的顧問,這條消息看似無關緊要,卻讓職員們討論得格外投入。


    一位職員分析道:“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通過排除異己穩固自身的影響力。我們是否也可以考慮加強對工人中意見領袖的監控,防止他們煽動不滿?”


    蝦球經理笑了:“當然。控製輿論永遠是管理的重中之重。不僅要監控,還要主動製造議題,比如樹立‘模範工人’。隻有引導工人去關注我們想讓他們關注的事情,才能真正掌控局勢。”


    隨著新聞播報到美國共四次駁倒銅頭蛇反戰者、一次回避時,蝦球經理特意停下了滾動的畫麵。“銅頭蛇反戰者的問題倒是頗具代表性,”


    他說道,“有時候,管理層必須懂得分寸。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正麵回應,有時候冷處理會更有效。”


    一個年輕職員疑惑地問:“可是回避問題不會顯得軟弱嗎?”


    蝦球經理搖搖頭:“軟弱的前提是讓人們意識到你的回避。但如果你掌控了信息的傳播渠道,他們根本不會注意到問題被回避了。


    記住,最強的控製手段是讓問題永遠停留在那些對管理無害的領域。”


    隨著新聞切換到旁遮普驅逐泄密的軍事顧問團,蝦球經理再次打斷了討論:“這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例子。


    任何內部的隱患都需要快速清除,無論是工人中的不滿分子,還是我們職員中的異見者。隻有內部穩定,才能保證外部的掌控力。”


    最後,天幕滾動到一條關於法國的新聞:14歲的貝爾納黛特·蘇畢胡第一次在盧爾德看到聖母瑪利亞顯現。


    這條消息引發了短暫的沉默,接著有人低聲說道:“這算不算是利用宗教情感來控製人心?”


    蝦球經理點了點頭:“完全可以這麽理解。宗教是工具之一,其他的工具還包括文化、輿論甚至小道消息。隻要能影響人心,任何方式都是值得嚐試的。”


    會議結束時,夜色已深,但工廠內的燈火依然亮著。外麵的世界風雲變幻,而工廠的職員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將這滾滾紅塵中的每一條消息化為管理工人的新手段。


    他們深知,天幕上的新聞隻是冰山一角,而工廠內的壓迫卻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現實。


    那些默默勞作的工人,依然被籠罩在這座不見天日的鋼鐵巨獸之中,不曾察覺,他們的命運正被會議室裏那盞冷光燈下的一群人緩緩改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幕:給古人直播愛新覺羅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捷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捷蜥並收藏天幕:給古人直播愛新覺羅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