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聲音有些低沉,並不十分大聲,卻清晰有力,擲地有聲。
族人也跟著說了一遍,百餘人的聲音十分齊整,「身正,心端,守節骨,仰不愧天神,俯不愧眾生,內省無悔!」洪亮之極,聲音撼人,神台上的燭火也被震得晃晃曳曳。
祭靈儀式已經結束,蘇裕讓人將祭師們送走,然後讓族人也各自散了,他卻久久地佇立在宗廟前,望著眼前那一個個的祖宗靈位,手輕輕捏住那枚蘇氏玲瓏玉。
背後響起腳步聲,蘇裕沒有回頭,直到那人來到他身側。是他的父親,蘇璽寄。
「為何?」蘇璽寄問。
這話問得沒頭沒腦。
蘇裕道:「樵夫還年少時,他未必會覺得自己終生便隻是個砍柴佬,當他第一次扛起那些柴枝,行於半路時,是否曾有片刻想放下肩上所託,又是否想掙脫這些狀狀形形,羽化而去呢?」
這話說得更是莫名其妙,可知子莫若父母,蘇璽寄看著蘇裕長大,頓時明白了他的心思。
「當樵夫真的掙脫了那些纏繞絲,飛去外麵轉一圈後,也不一定會覺得終生做個砍柴佬有什麽不好的。」
蘇璽寄頓了頓,繼續說道:「有些事物於你如枷鎖,於別人如權勢,於你如負擔,於別人,卻是自由。見山是山,見水非水,不過如此。」
蘇裕垂眸,道:「父親說的這些,我又何嚐不知曉呢,隻是……」隻是道理易懂心難接受罷了。
蘇璽寄笑了:「你小時候啊,可怕生了,見著個不認識的就躲,我們都很納悶,家裏邊沒一個像你這樣的,也沒人敢欺負你,後來大了些,怕你去私塾讀書會別扭,就讓曹先生來家裏邊教你,一教,便這麽多年過去了,你隻有這一個老師,他也隻有你這一個學生。」
蘇裕點點頭,把那枚玲瓏玉收入懷中,道:「多謝父親指導,我決定了。」
蘇璽寄拍拍蘇裕的肩膀,問:「裕兒,你可知你爺爺為何將族長之位傳給你,而不是父親呢?」
蘇裕想了想,偏頭看向蘇璽寄,還未答話,蘇璽寄便說:「罷了,不說也好。」
他望著排列整齊的祖先牌位,看向右上方,問:「裕兒,看,那個是你的高祖父,蘇鑠,他是這些年來,我們蘇家最傳奇的人物,你聽沒聽過他的事跡?」
「在史書上看到過。」蘇裕說。
蘇璽寄輕笑,說:「我猜史書隻有寥寥數筆,一筆平亂,三拒封侯。」
蘇裕看著先祖蘇鑠的牌位,多年前神奇的人物,多年後留在世間的,不過史書裏寥寥幾句,一塊古樸牌位和一副上好棺材罷了,他說:「是。」
蘇璽寄認真道:「元武十二年,大陳饑饉頻頻,困躓磨磨,君民不和,喪亂又起。蘇鑠先祖以一篇鶴唳三冬震君撼民,鶴唳三冬有兩篇,君看上篇,民看下篇,那時紙升墨貴,全因這一篇鶴唳三冬。
鶴唳三冬的上下篇很快便傳到了鄰國,鄰國國君看完後,掩麵長泣,當夜便答應借糧。
大陳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來年風調雨順,既安且寧,大陳子民對蘇鑠先祖感激涕零,安誠帝也三次請先祖入宮,要封他為侯,先祖皆不受,反而去了湖山書院當了一個教書先生,他教出來的學生,有出將入相之才,也有頂天立地之人。」
蘇裕正色說:「孩兒謹遵父親教誨,定牢記先祖之事,用功用心,不敢有一日懈怠。」
「下盲棋嗎?」蘇璽寄又突然蹦出這麽一句話,也沒等蘇裕同意,便說:「炮二平六。」
「馬八進七。」蘇裕有條不紊地接道。
兩人便這樣你來我往,不一會兒就已經過了十餘個來回。
「喲,裕兒,很久沒跟你下棋了,沒想到你又進步了這麽多。」蘇璽寄中途說了一句。
蘇裕半點不謙虛地點頭道:「多謝父親誇獎。」
二人就這樣不緊不慢地下了幾局。
門外太陽還在向上攀升,慷慨地撒了點光到屋內,風悄悄跑了進來,吹得兩個站著下盲棋的人影子悠悠蕩蕩。
2、諄諄善誘有所思
眼尾細而略彎,眼睛很亮。
翌日,天色微明時,蘇裕便穿好官服去上早朝了。
朝中無大事,戶部尚書講了一些瑣碎的問題,承慶帝說了幾句之後便吩咐退朝了。
下朝之後蘇裕就直接去了平央宮,平央宮是當今太子殿下陳子晗所住的宮殿,蘇裕身為太子少師,每日早朝之後都要去傳授太子知識,教導其禮儀德行。
說來也奇怪,蘇裕與陳子晗怕是歷代太子少師與太子之間年齡差距最小的師生了,蘇裕剛過而立之年,而陳子晗已有二十五歲,皇帝本意是賞識蘇裕山峙淵渟的修養,想讓太子向風慕儀,向蘇裕「靠攏」一些風度精神。
因為陳子晗著實太正常了,正常沒什麽不好,不好的是陳子晗像那種扔進人群裏沒有半個時辰都找不出來的普通人偏偏是個太子。
長得相貌平平,能力不上不下,雖非庸庸碌碌,卻也隻是凡桃俗李,若非陳子晗是數十個穩婆看著端莊的皇後聲嘶力竭地生出來的,真的很讓人懷疑他是不是被狸貓換掉了。
很快便到了平央宮了,走進明德閣,太子已經在裏麵坐得端端正正,正舉著《後漢書》看,旁邊還站了個低眉斂首的孟斂。
蘇裕掃了一眼,已經走到太子書案前,行了個禮:「殿下。」
族人也跟著說了一遍,百餘人的聲音十分齊整,「身正,心端,守節骨,仰不愧天神,俯不愧眾生,內省無悔!」洪亮之極,聲音撼人,神台上的燭火也被震得晃晃曳曳。
祭靈儀式已經結束,蘇裕讓人將祭師們送走,然後讓族人也各自散了,他卻久久地佇立在宗廟前,望著眼前那一個個的祖宗靈位,手輕輕捏住那枚蘇氏玲瓏玉。
背後響起腳步聲,蘇裕沒有回頭,直到那人來到他身側。是他的父親,蘇璽寄。
「為何?」蘇璽寄問。
這話問得沒頭沒腦。
蘇裕道:「樵夫還年少時,他未必會覺得自己終生便隻是個砍柴佬,當他第一次扛起那些柴枝,行於半路時,是否曾有片刻想放下肩上所託,又是否想掙脫這些狀狀形形,羽化而去呢?」
這話說得更是莫名其妙,可知子莫若父母,蘇璽寄看著蘇裕長大,頓時明白了他的心思。
「當樵夫真的掙脫了那些纏繞絲,飛去外麵轉一圈後,也不一定會覺得終生做個砍柴佬有什麽不好的。」
蘇璽寄頓了頓,繼續說道:「有些事物於你如枷鎖,於別人如權勢,於你如負擔,於別人,卻是自由。見山是山,見水非水,不過如此。」
蘇裕垂眸,道:「父親說的這些,我又何嚐不知曉呢,隻是……」隻是道理易懂心難接受罷了。
蘇璽寄笑了:「你小時候啊,可怕生了,見著個不認識的就躲,我們都很納悶,家裏邊沒一個像你這樣的,也沒人敢欺負你,後來大了些,怕你去私塾讀書會別扭,就讓曹先生來家裏邊教你,一教,便這麽多年過去了,你隻有這一個老師,他也隻有你這一個學生。」
蘇裕點點頭,把那枚玲瓏玉收入懷中,道:「多謝父親指導,我決定了。」
蘇璽寄拍拍蘇裕的肩膀,問:「裕兒,你可知你爺爺為何將族長之位傳給你,而不是父親呢?」
蘇裕想了想,偏頭看向蘇璽寄,還未答話,蘇璽寄便說:「罷了,不說也好。」
他望著排列整齊的祖先牌位,看向右上方,問:「裕兒,看,那個是你的高祖父,蘇鑠,他是這些年來,我們蘇家最傳奇的人物,你聽沒聽過他的事跡?」
「在史書上看到過。」蘇裕說。
蘇璽寄輕笑,說:「我猜史書隻有寥寥數筆,一筆平亂,三拒封侯。」
蘇裕看著先祖蘇鑠的牌位,多年前神奇的人物,多年後留在世間的,不過史書裏寥寥幾句,一塊古樸牌位和一副上好棺材罷了,他說:「是。」
蘇璽寄認真道:「元武十二年,大陳饑饉頻頻,困躓磨磨,君民不和,喪亂又起。蘇鑠先祖以一篇鶴唳三冬震君撼民,鶴唳三冬有兩篇,君看上篇,民看下篇,那時紙升墨貴,全因這一篇鶴唳三冬。
鶴唳三冬的上下篇很快便傳到了鄰國,鄰國國君看完後,掩麵長泣,當夜便答應借糧。
大陳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來年風調雨順,既安且寧,大陳子民對蘇鑠先祖感激涕零,安誠帝也三次請先祖入宮,要封他為侯,先祖皆不受,反而去了湖山書院當了一個教書先生,他教出來的學生,有出將入相之才,也有頂天立地之人。」
蘇裕正色說:「孩兒謹遵父親教誨,定牢記先祖之事,用功用心,不敢有一日懈怠。」
「下盲棋嗎?」蘇璽寄又突然蹦出這麽一句話,也沒等蘇裕同意,便說:「炮二平六。」
「馬八進七。」蘇裕有條不紊地接道。
兩人便這樣你來我往,不一會兒就已經過了十餘個來回。
「喲,裕兒,很久沒跟你下棋了,沒想到你又進步了這麽多。」蘇璽寄中途說了一句。
蘇裕半點不謙虛地點頭道:「多謝父親誇獎。」
二人就這樣不緊不慢地下了幾局。
門外太陽還在向上攀升,慷慨地撒了點光到屋內,風悄悄跑了進來,吹得兩個站著下盲棋的人影子悠悠蕩蕩。
2、諄諄善誘有所思
眼尾細而略彎,眼睛很亮。
翌日,天色微明時,蘇裕便穿好官服去上早朝了。
朝中無大事,戶部尚書講了一些瑣碎的問題,承慶帝說了幾句之後便吩咐退朝了。
下朝之後蘇裕就直接去了平央宮,平央宮是當今太子殿下陳子晗所住的宮殿,蘇裕身為太子少師,每日早朝之後都要去傳授太子知識,教導其禮儀德行。
說來也奇怪,蘇裕與陳子晗怕是歷代太子少師與太子之間年齡差距最小的師生了,蘇裕剛過而立之年,而陳子晗已有二十五歲,皇帝本意是賞識蘇裕山峙淵渟的修養,想讓太子向風慕儀,向蘇裕「靠攏」一些風度精神。
因為陳子晗著實太正常了,正常沒什麽不好,不好的是陳子晗像那種扔進人群裏沒有半個時辰都找不出來的普通人偏偏是個太子。
長得相貌平平,能力不上不下,雖非庸庸碌碌,卻也隻是凡桃俗李,若非陳子晗是數十個穩婆看著端莊的皇後聲嘶力竭地生出來的,真的很讓人懷疑他是不是被狸貓換掉了。
很快便到了平央宮了,走進明德閣,太子已經在裏麵坐得端端正正,正舉著《後漢書》看,旁邊還站了個低眉斂首的孟斂。
蘇裕掃了一眼,已經走到太子書案前,行了個禮:「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