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醒來,要酒店吃完早餐,今天的行程還是很寬鬆的,張平安準備上午逛一下青海省博物館,下午的話就在酒店裏好好放鬆一下,準備接下來的長途之旅。


    青海省博物館位於西寧市城西區,是青海省第一座現代化大型綜合博物館,建築采用傳統的中軸對稱手法,整體巍峨沉穩,端莊大氣,具有濃厚的民族、地方特色。


    青海地處江河源頭,又是藏、漢、回、蒙、土、撒拉等多民族的聚居地,地上、地下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寶藏,是中華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青海省博物館致力於地方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文物的搜集和研究,如今館藏各類文物已達餘件,其中不少屬於國寶級的精品。


    青海省博物館主展廳分布於一二兩層,布置有《青海曆史文物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和《可愛的青海》四個專題陳列,基本上以時代先後為序排列,以實物的形式集中反映了青海不同曆史時期發展的概貌,又分別自成體係,各具特色。


    張平安他們首先參觀了位於一層的《青海曆史文物展》,“江河源文明——青海曆史文物展”基本陳列館以“三江之源”為主題,以曆史發展脈絡為序,分為源遠流長、漢治河湟、鮮卑西遷、吐蕃東進、青唐風雲、多元統一等部分,分設於“史前文明遺珍”和“曆史文物精粹”兩個展廳。展覽以圖版和豐富多彩的珍貴文物為主要展示手段,配合場景、雕塑、多媒體等展示手段進行綜合展示,多層次、全方位的展示青海曆史發展沿革和人文變遷,見證青海多民族發展的曆史。


    這裏最大的亮點是展示的彩陶文化,青海的彩陶以其鮮豔的色彩和獨特的造型吸引遊客注意,張平安他們在諸多展品前駐足,流露出探索未知的好奇。


    舞蹈紋彩陶盆,出土於大通上孫家寨,距今約五千多年,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內壁上的舞蹈圖案,描繪出了五千多年前河湟穀地先民的生活情態及文明樣貌,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繪有人物舞蹈場麵的畫麵。


    彩陶靴,辛店文化時期的陶瓷製品,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古老、最成熟的靴子造型。靴型彩陶器雖是一件陶藝品,但它更真實地體現了遠古時代皮靴的全貌和特征。


    參觀完《青海曆史文物館》,張平安他們又來到《青海考古成果》展廳,展覽將青海考古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遺址進行集中展示,既有對考古過程的梳理,也有對考古成果的解釋和闡釋,全方位,多角度呈現青海考古的豐碩成果。


    黃河磬王,青銅時代早期最大的石磬,製作精美,代表了齊家文化在青海高原的發達程度,表明喇家遺址已具有很高的社會組織結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組織結構和手工業技術水平。


    七角星紋銅鏡,鏡緣有兩個穿孔,主題紋飾為羽狀七角星紋,銅鏡用單範鑄造,齊家文化文物,這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一麵銅鏡。


    這些文物不僅展示了青海地區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藝術成就和工藝水平。


    在展館內,既有對考古和調查過程的梳理,也有對考古成果的解讀和闡釋。通過遺址複原、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手段,讓觀眾近距離接觸和認識考古工作,從而激發社會大眾投身文物保護的熱情。


    青海民族文物展位於博物館的二層,這裏也有不少精品展覽。


    鸞鳳銅熏爐蓋,漢代文物。熏爐是古代用來熏香的爐子。在這件熏爐蓋上,一隻鸞鳳單足立於爐蓋頂部,另一腿前曲,兩翅奮起,尾翼平伸,似要騰空躍起。製作精美,是一件集藝術與實用為一體的精品。


    匈奴狼噬牛金牌飾:戰國文物,屬於匈奴文化遺存。純金製作,其形似起伏的山巒,用浮雕的方法表現出山巒、森林、狼、牛等自然形態,畫麵中展現了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


    羽人瓦當 ,民和川口鎮出土的唐代瓦當。泥質灰陶,圓形,圖案淺浮雕式。瓦當正中為雙翼飛人, 雙手合十於胸前,雙翼平展。這種題材的瓦當唐代並不多見,羽人形象應為西亞文化的本土化反應。此件瓦當製作精良,形製規整,文化特征特殊,散發出唐代自由舒展的藝術風格。


    青海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相關的展品在此占據很大的分量。種類繁多的展品再現了古代青海境內的羌中道、吐穀渾道、唐蕃古道、茶馬古道等的交通功能與曆史風采,呈現了青海獨特的生態景觀與人文風貌。


    騎射形金飾片,重現了東西交流、文明互鑒的場景,展現出青海東西方交流通道樞紐地位。


    青海的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得到廣泛的發展,其中佛教文化在青藏高原傳承深厚,流傳廣泛,影響深刻。


    銅鎏金觀音菩薩造像:明代鑄造,是明成祖朱棣贈送給瞿曇寺活佛的禮物之一,造像身姿婀娜,立於蓮花座上,全身鎏金,藝術價值極高,是永樂宮廷銅造像中的精品。


    《羯摩經》寫本為發現最長的經書長卷,全長17米左右,用34張紙粘連而成。“羯摩”為梵文譯音,意為“作業”,《羯摩經》是一部有關佛教戒律和懺悔內容的經典。


    “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以青海部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主體,突出青海民風民俗,表現青海各民族在長期生存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豐富多樣的地方和民族文化。


    在此展館中,張平安他們領略到了青海鮮明的民族特色,見識了青海古建築風情、地區代表性自然風景,感受了不一樣的民族風情。


    形式豐富多彩、民族特色鮮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青海悠久曆史的見證,更是增強民族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聯結民族情感的重要紐帶。


    《可愛的青海》展覽以圖片為主,輔之以沙盤模型,動物、礦物標本及先進的聲、光、電手段,集中展示了青海旖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礦藏、水電、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青海在工、農、牧等各行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及顯示出巨大發展潛力。


    革命文物部分展示了紅軍長征、西路軍征、抗美援朝、青海解放、兩彈一星、青藏公路、蘭青鐵路、玉樹抗震救災等曆史事件。


    豐富多彩的展品讓人目不暇接,穿梭在此,時光仿佛倒流,每一件文物帶著千年的時光席卷而來,感覺自己就是時間的旅人,仿佛回到了遠古,正在親眼旁觀著曆史的塵煙與起伏。這一刻,你隻會想著,這些精美的器物,凝結了先民的智慧,代表著曆史的發展,數千年的變化在這裏得以呈現,讓人不由得感歎曆史的滄桑與人文的厚重。


    青海省博物館,不愧是是一家現代化的大型展館,張平安他們到此,收獲滿滿,不虛此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帶著小公主去旅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喝果茶的老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喝果茶的老張並收藏大唐:帶著小公主去旅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