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認為:當杜甫作這首詩的時候,雖然身處窮困之境,但依然憂慮著百姓的疾苦,可又沒有能力解救他們,隻好通過想像來替百姓分憂解難。這種解釋,也不合詩的原意。不過用以分析杜甫在十年後(代宗大曆四年)所作的《朱鳳行》,倒很合適。當時詩人貧病交加,寄身孤舟,甚至沒有一個安身之處,「自天銜瑞圖」的理想,已經化為泡影,但「一洗蒼生憂」的深衷,則依然存在。「下湣百鳥在羅網,黃雀最小猶難逃。願分竹實及螻蟻,盡使鴟鴞相怒號」。名列「建安七子」的劉楨,曾作過一首詩:「鳳凰集南嶽,徘徊孤竹根。於心有不厭,奮翅淩紫氛。豈不常勤苦,羞與黃雀群。」(《贈從弟三首》)朱鶴齡認為杜甫的《朱鳳行》是反用劉楨詩意,其實不然。古人提到鳳凰,特別強調它「戴仁抱義」這一麵,如前麵所引天老的話即是。同時也讚美它清高超逸的一麵,如宋玉說:「鳳凰上擊九千裏,絕雲霓,負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答楚王問》)劉楨寫鳳姿高翔,正是其超逸的一麵;杜甫寫鳳德廣覆,正是其仁義的一麵。


    杜甫在《鳳凰台》中發願:「心以當竹實,炯然無外求。血以當醴泉,豈徒比清流。」一部杜詩,抒寫的就是這種心血;終杜一生,展現的都是這種刳心瀝血、濟人利物的襟懷。聞一多曾把杜甫比作鳳凰,熱情洋溢地謳歌了詩人的一生:


    三十五以前,是快意的遊覽,(仍舊用他自己的比喻)便像羽翮初滿的雛鳳,乘著靈風,踏著彩雲,往濛濛的長空飛去,他脅下隻覺得一股輕鬆,到處有竹實,有醴泉,他的世界是新鮮,是自由,是無限的希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典詩詞漫話·杜甫心影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紳並收藏古典詩詞漫話·杜甫心影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