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督回信說:「您說的的確很有見地。隻是現在慶端已經回到福州,根本不想進兵浙江,所以……」可沒過多久,休寧、寧國相繼失陷;接著,李元度把徽州也丟了;接著;賊軍圍攻建德,普承堯不戰而逃,率領的六千楚勇頃刻潰散,火藥軍裝,全部落入賊手。賊軍跟著潰兵一路追擊,彭澤、湖口、浮梁、德興、都昌、景德六鎮全部失陷,贛東北一帶,片瓦無存,白骨為莽。
普承堯,原是雲南的武進士,從外地投奔曾督軍中。他帶著六千湘軍守禦建德,每月開銷二萬兩餉銀、一萬串製錢,剛開始由江西軍需項下供支,後來奉命改由糧台發放。每次領餉出庫,普承堯就讓士兵先把銀子搬到自己的住所,扣下幾千兩不等,說是改天買米送到軍營——隻有鬼才相信。普承堯平時架子大得不得了,接見州縣官員時從不起身,巡撫毓科也對他頗為忌憚。
普承堯的妹夫,已被革除道員的馮席珍和手下將領畢金元私通太平軍,為他們通風報信,被水師將領彭雪琴抓獲了,押到曾帥營中。湖北巡撫胡林翼來函,命令將馮席珍、畢金元拿獲後,就地正法。後來聽說馮席珍解到了曾營,畢金元則不知去向,不了了之。
冬月,賊軍進逼建德,普承堯率眾先奔,敗兵一路燒殺搶掠,到九江後,還毀牆拆屋勒逼欠餉,並聲言整隊進省後要首先殺掉巡撫。巡撫毓科很害怕,招雇了一百多人每天在官署訓練,名為親兵。我笑道:「普承堯沒膽殺賊,當然也就沒膽造反。他大言恐嚇,不過是為了多領些軍餉,在進大牢之前最後撈一把而已。」曾督竟下令傾資發餉,每名散勇發銀四兩,還讓省城運四萬軍餉到九江。彭玉麟擔心這些潰兵鬧事,另外又借了一萬多兩。誰知領到軍餉後,潰兵卻依舊十分囂張。
為了打發走這群丘八,九江道文恆隻好在每人四兩之外,再加發二兩,這些散兵遊勇才渡江回到曾帥營中。曾督下令,挑選一部分敗兵編入鮑超軍營,不願留下的,發放路費遣散,讓他們自行回湖南。曾督挑不中的兵丁,則由他的弟弟曾國荃接收。
我眼中的湘軍將領
左宗棠是湖南舉人,和曾總督也是至戚密友。他先前在湖南巡撫駱秉章手下當師爺,文筆很好,口才也很好,可是性情跋扈,在駱幕中幾乎可以說是為所欲為。駱秉章才具不足,凡事拱手聽命於左師爺。因此,湖南的文武百官都知道,左宗棠才是真正的湖南巡撫,隻要得到左師爺的賞識,就會好處多多。左師爺行事,一憑己意,好之生毛革,惡之成創痏。湖南人最重鄉情,可是,李恆明確對我說:「左宗棠,明足以拒諫,辯足以飾非,存心深險,很難相處。」
我和他素不相識,曾督請他以四品京堂的職銜來江西幫辦軍務。他手下號稱有一萬人,但據他當麵對我說,其實士兵隻有六千人,其餘的都是各類雜役。我聽了,隻好唯唯而已,一句話也不敢多說——第一次見麵,就公開承認自己吃空餉的人,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左宗棠在省城住了半個月就離開了。但是隻要軍火和糧餉稍有拖延,他就立馬來信催討,並說:「如果因此貽誤軍機,本京堂不能獨任其咎。」我跟別人說起這事,那人卻說,左京堂對您已經是夠客氣的了。不客氣會怎樣呢,我不知道,會不會像普承堯那樣要「先殺藩司」呢?
戶部催造兵勇名冊,左宗棠的軍冊中說是選了六名先鋒,每名每月開支多少,可是卻隻有四個人的名字。糧台發函問他是否弄錯了,上報以後,恐怕會被戶部批評。左宗棠回信,隻說自己如何打仗、如何追賊、如何軍書旁午(就是軍務繁忙的意思),「哪裏顧得了這樣的小事,就算是戶部責問,本京堂也不怕」。滿紙語句,真可謂摸之有棱。我曾對糧台提調王必達說:「以後給左公的文書,用語一定要平和,切不能因為他的來函無理,我們就用無理回復。」《尚書》上說:「必有忍,其乃有濟。」佛則說:「我得成於忍。」以前在甘肅被同僚排擠,我曾自作對聯:「讀聖賢書,初心不負;用黃老術,唾麵自幹。」現在四年過去了,難道我的修養反而不如以前嗎?王道曾說:「吾前在洛下遊,何曾知有蔡廓兒也?」我當年供職翰林院時,又何曾聽說什麽左宗棠!
廣信府知府光泰,一天到晚吞雲吐霧,不理公事,每天睡到下午三點左右才起床。我和巡撫毓科商量,認為廣信地當賊沖,擔心他貽誤軍機,不如把他撤掉,命令在廣信帶兵的鍾世楨代理知府的職務。鍾世楨也是湖南人,由教職保升,對軍務事也很精通,他到任後,兩次遇到安徽的賊軍來,都把他們擊退了。他對於所屬的玉山、鉛山、弋陽等縣,也都能預先部署,所以各縣都沒有淪陷。恰好上麵有命令將光泰調任饒州府知府,這才順利地讓鍾世楨代理廣信知府。
瑞州府知府李瑞章,巡撫毓科認為他不稱職,命令我將他撤任,遺缺由錘峻補授。錘峻是福建的實任知府,因幕友迴避才來到江西。鍾峻對法律法規非常熟悉,對事情的輕重緩急把握得很好,代理撫州知府時,賊軍因在廣信、金瀘被擊退,竄到建昌,分兵撲向撫州,鍾峻會同駐守撫州的劉善素以及臨川縣知縣馬土良全力抵禦,賊軍才沒有得逞。撫州距省城很近,關係大局,得人而治,確實是這樣的。
疆事日壞,營製日紊,盜賊日多,天心非不厭亂,怎奈人心還在造劫。以前在勝保營中,見他手下的文武官員因緣為奸,感到十分心痛。現在看來,曾總督手下的文武將佐,也無一不把軍營當做升官發財的捷徑。
普承堯,原是雲南的武進士,從外地投奔曾督軍中。他帶著六千湘軍守禦建德,每月開銷二萬兩餉銀、一萬串製錢,剛開始由江西軍需項下供支,後來奉命改由糧台發放。每次領餉出庫,普承堯就讓士兵先把銀子搬到自己的住所,扣下幾千兩不等,說是改天買米送到軍營——隻有鬼才相信。普承堯平時架子大得不得了,接見州縣官員時從不起身,巡撫毓科也對他頗為忌憚。
普承堯的妹夫,已被革除道員的馮席珍和手下將領畢金元私通太平軍,為他們通風報信,被水師將領彭雪琴抓獲了,押到曾帥營中。湖北巡撫胡林翼來函,命令將馮席珍、畢金元拿獲後,就地正法。後來聽說馮席珍解到了曾營,畢金元則不知去向,不了了之。
冬月,賊軍進逼建德,普承堯率眾先奔,敗兵一路燒殺搶掠,到九江後,還毀牆拆屋勒逼欠餉,並聲言整隊進省後要首先殺掉巡撫。巡撫毓科很害怕,招雇了一百多人每天在官署訓練,名為親兵。我笑道:「普承堯沒膽殺賊,當然也就沒膽造反。他大言恐嚇,不過是為了多領些軍餉,在進大牢之前最後撈一把而已。」曾督竟下令傾資發餉,每名散勇發銀四兩,還讓省城運四萬軍餉到九江。彭玉麟擔心這些潰兵鬧事,另外又借了一萬多兩。誰知領到軍餉後,潰兵卻依舊十分囂張。
為了打發走這群丘八,九江道文恆隻好在每人四兩之外,再加發二兩,這些散兵遊勇才渡江回到曾帥營中。曾督下令,挑選一部分敗兵編入鮑超軍營,不願留下的,發放路費遣散,讓他們自行回湖南。曾督挑不中的兵丁,則由他的弟弟曾國荃接收。
我眼中的湘軍將領
左宗棠是湖南舉人,和曾總督也是至戚密友。他先前在湖南巡撫駱秉章手下當師爺,文筆很好,口才也很好,可是性情跋扈,在駱幕中幾乎可以說是為所欲為。駱秉章才具不足,凡事拱手聽命於左師爺。因此,湖南的文武百官都知道,左宗棠才是真正的湖南巡撫,隻要得到左師爺的賞識,就會好處多多。左師爺行事,一憑己意,好之生毛革,惡之成創痏。湖南人最重鄉情,可是,李恆明確對我說:「左宗棠,明足以拒諫,辯足以飾非,存心深險,很難相處。」
我和他素不相識,曾督請他以四品京堂的職銜來江西幫辦軍務。他手下號稱有一萬人,但據他當麵對我說,其實士兵隻有六千人,其餘的都是各類雜役。我聽了,隻好唯唯而已,一句話也不敢多說——第一次見麵,就公開承認自己吃空餉的人,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左宗棠在省城住了半個月就離開了。但是隻要軍火和糧餉稍有拖延,他就立馬來信催討,並說:「如果因此貽誤軍機,本京堂不能獨任其咎。」我跟別人說起這事,那人卻說,左京堂對您已經是夠客氣的了。不客氣會怎樣呢,我不知道,會不會像普承堯那樣要「先殺藩司」呢?
戶部催造兵勇名冊,左宗棠的軍冊中說是選了六名先鋒,每名每月開支多少,可是卻隻有四個人的名字。糧台發函問他是否弄錯了,上報以後,恐怕會被戶部批評。左宗棠回信,隻說自己如何打仗、如何追賊、如何軍書旁午(就是軍務繁忙的意思),「哪裏顧得了這樣的小事,就算是戶部責問,本京堂也不怕」。滿紙語句,真可謂摸之有棱。我曾對糧台提調王必達說:「以後給左公的文書,用語一定要平和,切不能因為他的來函無理,我們就用無理回復。」《尚書》上說:「必有忍,其乃有濟。」佛則說:「我得成於忍。」以前在甘肅被同僚排擠,我曾自作對聯:「讀聖賢書,初心不負;用黃老術,唾麵自幹。」現在四年過去了,難道我的修養反而不如以前嗎?王道曾說:「吾前在洛下遊,何曾知有蔡廓兒也?」我當年供職翰林院時,又何曾聽說什麽左宗棠!
廣信府知府光泰,一天到晚吞雲吐霧,不理公事,每天睡到下午三點左右才起床。我和巡撫毓科商量,認為廣信地當賊沖,擔心他貽誤軍機,不如把他撤掉,命令在廣信帶兵的鍾世楨代理知府的職務。鍾世楨也是湖南人,由教職保升,對軍務事也很精通,他到任後,兩次遇到安徽的賊軍來,都把他們擊退了。他對於所屬的玉山、鉛山、弋陽等縣,也都能預先部署,所以各縣都沒有淪陷。恰好上麵有命令將光泰調任饒州府知府,這才順利地讓鍾世楨代理廣信知府。
瑞州府知府李瑞章,巡撫毓科認為他不稱職,命令我將他撤任,遺缺由錘峻補授。錘峻是福建的實任知府,因幕友迴避才來到江西。鍾峻對法律法規非常熟悉,對事情的輕重緩急把握得很好,代理撫州知府時,賊軍因在廣信、金瀘被擊退,竄到建昌,分兵撲向撫州,鍾峻會同駐守撫州的劉善素以及臨川縣知縣馬土良全力抵禦,賊軍才沒有得逞。撫州距省城很近,關係大局,得人而治,確實是這樣的。
疆事日壞,營製日紊,盜賊日多,天心非不厭亂,怎奈人心還在造劫。以前在勝保營中,見他手下的文武官員因緣為奸,感到十分心痛。現在看來,曾總督手下的文武將佐,也無一不把軍營當做升官發財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