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十六日接印視事,照例具折謝恩。


    總督曾國藩奏請三省聯防。按說,三省本應通力合作,曾督卻說,既然兵勇取之於湖南,那麽糧餉就由江西負責;又奏調左宗棠幫辦軍務,並奏請皇上賞給四品京堂。曾國藩在江西藩司衙門設立糧台,聲明將來就由江西報銷糧餉。我初來乍到,不知虛實,擔心江西拿不出這筆錢,就冒冒失失地提出是否請朝廷下撥軍餉。曾督卻認為:老百姓手中的錢就像海綿裏的水一樣,隻要用力擠,總是有的;而向皇上奏請撥款,招惹皇上不高興,就太不值了。


    我一上來沒有摸準曾督的脈,就觸了個不必要的黴頭。


    江西的地丁銀數額是一百八十萬,但是每年收上來的總不到一百二十萬。江西是個水袋子,很多地方十年九水,這幾年,洪楊逆匪在這裏幾進幾出,已是十室九空滿目瘡痍。這種情形下,對地丁銀也隻好徵收一部分,減免一部分。所以我在給曾督的詳文裏,建議「酌量情形,分別蠲緩」。曾督的批示是:所謂的災情,大部分都是州縣官員捏造出來的,就是為了用減免百姓錢糧為幌子,為自己撈點好處。宿遷、鬆江一帶,除了交地丁銀之外,還要按畝捐糧,別處的錢糧能收起來,這裏為什麽就不能收起來呢?古來用兵,有哪個不是從老百姓那裏籌餉?現在,我隻收地丁銀,已經夠仁慈的了。『酌量情形,分別蠲緩』八個字可以刪掉。」對曾督的意見,我不敢苟同,我沒有這個能力,也不想做這樣斷子絕孫的缺德事。


    江西的漕糧指標是七十萬石,因為漕運中斷,遵照戶部規定,每石折銀一兩三錢,全漕可折銀九十一萬兩。這幾年水災頻仍,肯定不能全部徵收到位。可是曾督卻依照在湖北的舊例,規定全省按每石三兩三錢徵收,還說是降低指標了的——簡直是癡人說夢。


    蘇州、常州貿易通暢時,江西省一年可以收厘金一百五六十萬。自從蘇、常淪陷於賊手,厘源梗阻,現在已降到一百萬以下。這筆錢曾帥專門派作大營徵兵之用,由李瀚章和糧道李桓專管,不與藩司衙門的司庫發生關係。不久,牙稅也納入其中;接著,鹽課也納入其中;再接著,鹽商捐輸也納入其中。


    曾帥上奏朝廷時,本來說好,兩江的厘金派作大營軍餉,地丁銀和漕糧折銀劃歸江西省使用。可是,沒過多久,他又奏請從漕折銀中每月提出五萬兩,其中一萬兩接濟皖南軍餉,另外四萬解歸大營;接著又命令每月從地丁銀中撥出三萬兩,再用捐官款買米一千五百石,分送到鮑超、陳大富兩位總兵營中。他不知道,經過他一提、二提、三提,江西全省隻剩地丁銀和十多萬雜稅,二者合起來不到一百四十萬,銀子早上入庫,下午就用出去了,哪裏還能每月提出三萬兩?


    契稅的漏洞,一在書吏,一在州縣。民間買賣田產,常常隻需送一筆小費給負責田產檔案的書吏,不用交稅,書吏就通知戶房書辦,暗中辦理過戶手續,官府根本不知道。州縣所收的契稅,通常也不上繳藩庫,隨收隨用,就像應得的陋規一樣,即使嚴詞催促,他們也總是交一部分,拖欠一部分,等到清帳的時候,前任和後任就互相推諉,往往一年徵收上來的,也不過十多萬,最多也不過二十萬,而湖南帶兵過來的李元度卻說可以徵收七八十萬,真是白日做夢。


    李元度是湖南舉人,是曾帥的鐵哥們,被保舉升任道員,簡放皖南道。很早就聽說他滿腹經綸,筆下文采斐然。我們見了麵,聽他說話的口氣倒也確實很大,印象最深的是,他近視得特別厲害,一尺以外就看不見了。他先前在江西,就連吃敗仗。前不久,他帶著三千湘軍、數萬糧餉和無數的軍火器械前往安徽,剛一接戰就全軍潰散,導致徽州失陷。城陷時,他隻身逃走,將無數軍火器械全部送給了太平軍。當他來到南昌時,就有很多人說他不適合帶兵,可是曾帥信任他,總想找機會成就他,結果一敗塗地,難道說大清氣數已盡了嗎?


    時事多艱,動則掣肘。我就想,自己並非國家必不可少之人,而且年過六十,隻身於數千裏外,晝夜焦勞,對國家雖然不無小補,但事權不屬,也不可能有什麽作為。考慮再三,我親自動筆寫了詳文,決意引退。


    或許是才思減退吧,自己雖然覺得這篇詳文很是感人,可是巡撫毓科讀後竟不為所動。我又當麵求他,他仍舊不肯代為上奏,真是欲罷不能。


    安遠被太平軍圍困了五十多天,建昌又被圍了十幾天,賊軍竄入汀州,分成幾股由鉛山往婺源而去。玉山縣三次被圍,廣信府兩次被圍,雖然沒有失陷,可是賊軍所過的鄉村,全部化為廢墟。


    曾督嚴令,地丁銀和漕折銀一兩也不準拖欠,並說賊軍隻是一掃而過,並沒有停留,已經奏請減緩的,仍舊奏請復征,如果朝廷為此處分,就由他一個人承擔。曾督著有《經世文編》,我讀過幾篇,怎麽說呢,孔子是述而不作,他是作而不用。和很多身居高位者一樣,他很難聽進下屬的話。我剛來的時候,承蒙他抬舉,他寫信問我對軍務有何建議。當時徽州和寧國都還沒有失陷,我就提了四條建議:「請閩浙總督慶端駐紮三衢,保護嚴州,進兵浙江中路;由曾督派一位帶兵大員,駐紮江西玉山,從紹興一帶進兵浙江東路;請主帥駐師寧國,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嚴令總兵普承堯守住建德,不讓賊軍外竄,繞道攻擊我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清官場30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雲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雲凱並收藏我在大清官場30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