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引郭逵二府,至用太祖出師故事,劫製人主。韓琦必有奸言,惑亂聖聰,願罷郭逵為渭州。」


    趙頊直接否決這種套路:「郭逵先帝所用,今遽罷之,是彰先帝任人之失也。」


    接著禦史台又從《皇佑編敕》裏找到一條宰執的罪狀:常朝日,輪宰臣一員押班。


    而韓琦和曾公亮,經常曠工缺席不打考勤!


    於是王陶再一次劾奏韓琦、曾公亮不押常朝班,這就是跋扈的表現,彈章中形容韓琦,引霍光、梁冀專恣事為喻。


    趙頊命人將王陶的彈章拿去給還在家中待罪的韓琦觀看,韓琦回奏道:「臣非跋扈者,陛下遣一小黃門至,則可縛臣以去矣。」


    趙頊這下沒有主意了,一次問知製誥滕甫如何看待此事,騰甫說道:「宰相固然有罪,但是應該就事論事。指為跋扈,則臣以為是欺天陷人。」


    之前不知道蔣之奇從哪裏得知了趙頊對邵亢建議太皇太後臨朝有意見,便告訴了同伴吳申,吳申立即彈劾邵亢。


    邵亢當時正同司馬光一起知貢舉呢,出來之後,上殿自辨:「先帝不豫以來,群臣莫得進見,臣無由麵陳,必有章奏。」


    「就請陛下索之於禁中,如若得之,臣當伏誅;不然,誣告臣的那些人,豈得不問?願下獄考實!」


    趙頊嗬嗬笑道:「我並沒有懷疑過愛卿,吳申所奏,已囑咐中樞不行矣。」


    ……


    慈壽宮中,太皇太後和蘇小妹還在料理石菖蒲。


    太皇太後眼神不是很好,卻要親自動手,所以戴著賽露絡架子的老花眼鏡,讓小妹給她指出何處有問題,然後上手操作。


    新型塑料材料,被蘇油用了後世音譯,又轉了層意思,表示做出的絡架,輕透賽過新露。


    一邊剔著葉子,太皇太後一邊說道:「到底是諫官希從上意,還是宰執確有過失,一試就試出來了吧?官家呀,到底年輕,這樣的台諫怎麽能起到用處……」


    邵亢被彈劾,其實是蘇小妹暗中讓太皇太後給趙頊出的主意,意思是提醒他看清台諫眾人的卑鄙心態,不要利用別人的時候被反利用。


    就算是皇帝的狗,咬人也是要講技巧的好不好!


    蘇小妹不說話,太皇太後繼續言道:「人主喜好,不可讓外人得知,否則就是如今朝堂上那樣。」


    「台諫作為太過,是反將百官推向同情宰執那一邊。發人幽私,不列常朝班入罪,哼,實在太低級了……」


    蘇小妹笑道:「這些話,娘娘該官家來問候起居的時候才說。」


    太皇太後也笑了:「說啥?還有要老身再次垂簾聽政的,簡直就是個笑話。官家故意一提,諫官們便蜂擁而上,還有沒有章法?」


    「唉,吃一塹長一智吧,官家還年輕,不摔打摔打,不得英明;不學會察量,便無法得人。算了不說他,小妹快看看,還有哪裏需要料理……」


    台諫實在是太不給力了,淨放低級炮,結果一個大臣都扳不倒還惹一身騷,趙頊決定換人。


    王陶實在是太菜了,必須讓能人來代替他!


    要問嘴炮哪家強?有宋百年司馬光!


    「丙寅,帝徙陶為翰林學士,司馬光權禦史中丞。」


    兩前鋒互相交換位置。


    司馬光是時望所重,他的任命一點問題都沒有,吳奎還巴不得來一個內行呢!


    司馬大諫領導台諫的時候,彈劾一樣不老少,可哪裏有如今這樣的亂象奇局?!


    然而,司馬光一點都不傻。


    「丁卯,光入謝,言:『自頃宰相權重,今陶以論宰相罷,則中丞不可復為。臣願俟宰相押班然後就職。」』


    這話說得非常巧妙,因為宰相權重,如今王陶彈劾宰相不打考勤,就被罷官,那禦史中丞以後還如何發揮作用?所以我請求等宰相重新上班打考勤後,再行履職。


    這其實給宰相一個復出的台階——之前台諫的確有問題,但是因為這舉手之勞,就導致政府失效。就算是為了恢復朝廷的製度和體麵,韓相公你也該復出重新恢復工作,並且按時打卡。


    給皇帝一個下台的台階——宰相肚中能撐船,韓相公會同意的,這就算是給你服了個小軟,我們就既往不咎,繼續前行哈?


    還順便給自己抬抬身家——台諫是幹啥的?是製衡宰執用的。既然宰執不上班,台諫就沒有履職的必要!等相公復職之後,官家你看我的吧。


    順便也給趙頊提個醒,那個什麽王陶,不值得保了……


    司馬光的任命是眾望所歸,但是關於王陶翰林學士的任命,中書獨持之不下。


    啥意思?搞出這麽大亂子,還要給他升職?吳奎親自請示趙頊,堅絕要求黜王陶於外。


    趙頊當然不幹,說白了,他們都是我的人,說出我不好意思說出口的話而已。


    到如今,我連一條狗都保不住?不行,外放我不答應。


    於是吳奎讓步:「不外放,那讓王陶做群牧使吧。」


    好歹還算留了點麵子,沒被趕出京城,趙頊同意了。


    然而等吳奎一走,趙頊便反應了過來,靠,群牧使,不是王陶升禦史中丞前那個職務嗎?這是給貶回去了!


    趕緊直批送中書,還是要以王陶為翰林學士。


    吳奎即具奏言:「昔唐德宗疑大臣,信群小,斥陸贄而以裴延齡等為腹心,天下稱為暗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廚(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