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之奇立刻將之作為救命稻草,在朝堂上捅了出來。


    ……


    趙頊回到後殿,怒不可遏:「就是我的諫官!先帝大漸,邵亢建垂簾之議,如此大事不言,而抉人閨門之私!」


    「這就是我的參政!私幃不修,還有臉立於朝堂!其罪已不容於誅!」


    「這就是我的宰相!怠政荒嘻,蘇油在嶲州籌集十五萬斤精銅,如此大事,需要接連奏報三次!」


    一位文官從椅子上站起來:「陛下,今日還講學嗎?」


    今日的侍講是孫思恭,精通關氏《易》,尤妙於《大衍》,對數學,天文都有很深的研究。


    「嚐修天文院渾儀,著《堯年至熙寧長曆》,近世歷數之學,未有能及之者。」


    和蘇頌,小天師,都是好朋友。


    史冊記載他「性不忤物,犯而不校,篤於事上。有所見,必密疏以聞。」


    趙頊很喜歡他沖和的性格,有時候也詢問他關於政事的意見。


    趙頊坐下來,手扶腦門:「孫侍講啊……今日已然沒了興致……陪我聊聊天吧。你說歐陽修,到底是何等人?」


    孫思恭一邊收拾教具,一邊緩緩說道:「本來今天要給陛下講述彩虹的原理和光的散射的,既然陛下沒了興致,那就算了吧。」


    「臣對歐陽參政所知不深,然若說他是奸佞,臣認為,有些過了。」


    「其實除了濮議的立場問題,歐陽參政不受百官待見,還是因為過於耿直。」


    「當年太後垂簾,參政與韓富二公主國論,簾前奏事侍製,或者執政聚議,隻要是主張不同的,他每每都要力爭。」


    「台諫到政事堂論事,雖然事情和自己沒什麽關係,結果被彈劾的那位都還未及說話,參政已經雄辯滔滔,直摺檯諫之短了。」


    「士大夫有上建議,言利害和幹請的,前此執政,多是含糊了事,不明說其是非。到了參政這裏,卻直言剖析:『某事可行,某事不可行。』」


    「陛下,先帝一次對參政說道:『卿性直,不避眾怨。』參政當時隨口誦出故相王曾的名言:『恩欲歸己,怨使誰當?!』」


    「陛下,濮議首倡者是誰?可為何到了最後,朝堂怨謗歸於參政一身?」


    「私通亂倫,過於駭人聽聞,臣認為,需要仔細核實,一切用證據說話才是。因風聞貿然處置國家重臣,恐傷陛下之明。」


    趙頊沉思片刻,這才點頭道:「侍講所言極是,這事情,還得從緩……」


    不管怎麽說,大宋在趙頊登基三個月不到,中樞癱瘓了。


    韓琦,曾公亮上表待罪。


    歐陽修連上十一道劄子,自辯「臣忝列政府,枉遭誣陷,惟賴朝廷推究虛實,使罪有所歸。」


    再三要求趙頊「差官據其所指,推究虛實」,如果查有其事,請「顯戮都市,以快天下之怒」;如果查無此事,也請「彰示四方,以釋天下之疑」。


    歐陽修的親家吳充,「亦上章乞朝廷力與辨正虛實,明示天下,使門戶不致受汙辱」。


    但是除了吳充,居然沒有一位官員願意上書為歐陽修辯解,濮議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


    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


    花邊新聞繼續發酵,趙頊被孫思恭提醒後,將蔣之奇的彈章移交中書,要求蔣之奇說出消息來源。


    蔣之奇扛了幾天扛不住了,承認是從彭思永那裏得來的。


    趙頊又要求彭、蔣二人「具傳達人姓名以聞」,必須交待清楚信息來源。


    彭思永堅決拒絕出賣同鄉劉瑾,一個人扛了下來,推辭道:「出於風聞,年老昏繆,不能記主名。」


    按宋朝的慣例,台諫官是有權「風聞言事」的,並且可以拒絕交待信源。


    這是宋代台諫官的一項特權,旨在保護言路的通暢,也是導致「台諫之橫」的根本原因。


    於是彭思勇繼續大言不慚:「臣待罪憲府,凡有所聞,合與僚屬商議,故對之奇說風聞之由。然曖昧無實,嚐戒之奇勿言。無所逃罪。」


    「法許禦史風聞言事者,所以廣聰明也,若必問其所從來,因而罪之,則後不得聞矣。寧從重謫,不忍塞天子之言路。」


    蔣之奇亦奏:「此事臣止得於思永,遂以上聞。如以臣不當用風聞言大臣事,臣甘與思永同貶。」


    事情到了這一步,大多數官員都懷疑這是誣告,甚至開始將懷疑的目光落到了趙頊身上,並且同情起韓曾歐陽來。


    這絕不是趙頊設想中的劇本,雖然本來趙頊就有敲打甚至更換宰執的意圖,不過並不意味著他願意以這種拙劣的方式實現,願意為禦史們的領盒飯式表演背鍋買單!


    於是旨意很快下來了,降工部侍郎、禦史中丞彭思永為給事中、知黃州;


    主客員外郎、殿中侍殿史裏行蔣之奇為太常博士、監道州酒稅。


    並手詔賜歐陽修,令起視事,又「出榜朝堂,使內外知為虛妄」,算是還了歐陽修一個清白。


    雖然彭思勇和蔣之奇,為他們的拙劣表演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然而歐陽修早已心灰意冷,連上三表乞罷,請命出守。最終以觀文殿學士、刑部尚書、知亳州。


    樞密副使、禮部侍郎吳奎接替了他的職務。


    但是台諫的掃射,還在繼續。


    很快,王陶又找到韓琦一個把柄,因為他想再次將郭逵召回來簽署樞密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廚(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上)最新章節